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技術宅」們為什麼要鼓搗出計算機病毒?

「技術宅」們為什麼要鼓搗出計算機病毒?

「技術宅」們為什麼要鼓搗出計算機病毒?


大計算機和小惡作劇


早在電子計算機發明以前,「計算機之父」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就在一篇名為《複雜自動裝置理論及組識的進行》的論文里提出了可自我複製程序的概念,可以說,創造病毒的條件之一這時在理論上已經具備了。


但是實際情況有些滯後,一直到1974年以前,計算機大都是些巨大、昂貴而笨重的設備,只有大公司、大學、研究機構能買得起。這些計算機的速度慢得可怕,指令複雜得驚人,只有少數人能夠掌握。


在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貝爾實驗室,3個年輕人維克多·A·維索特斯克(Victor A. Vysottsky)、馬爾科姆·道格拉斯·邁克爾羅伊(Malcolm Douglas Mcllroy)和羅伯特·H·莫里斯(RobertH. Morris)在設計和開發UNIX操作系統之餘,開發了一個叫做「達爾文」(Darwin)的遊戲,在一台IBM 7090計算機上運行。


他們這個遊戲應用了馮·諾依曼提到的「程序自我複製理論」,獲得競爭優勢的「個體」可以發展壯大,後來這個程序也被稱為「磁芯大戰」(Core War)。

和現在的遊戲比起來,它的玩法複雜得出奇,每個玩家都要自己撰寫程序來和別人爭奪地盤,並且爭取找到對方的弱點從而消滅對方的程序。他們使用的編程語言「Redcode」同樣是老古董。


這個遊戲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為人知。直到1983年亞歷克山大·杜特尼(Alexander Keewatin Dewdney)在《科學美國人》雜誌上發表了一篇名為《計算機娛樂》(Computer Recreations)的文章,才把這種遊戲介紹給大眾。


由於這種遊戲只在指定程序下運行,所以它雖然具備自我複製能力,但還不能稱為病毒。實際上在杜特尼發表這篇文章的時候,「計算機病毒」這個名詞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1983年,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正在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寫出了有可自我複製及感染能力的程序,這個程序能夠在一個小時內傳遍整個電腦系統。科恩的導師艾德勒曼(Len Adleman)將這一類型的程序命名為計算機病毒,這是這個名詞第一次出現。


1982年初,黎巴嫩山高中九年級學生理查德·斯克倫塔(Richard Skrenta)在蘋果II型計算機上寫出了一個叫做「Elk Cloner」的程序,並且把它拷貝到遊戲軟盤中去。

當寫入了該程序的軟盤運行時,它就自我複製一份在計算機內存里,一旦有人將一張乾淨軟盤插入計算機並查看文件時,「Elk Cloner」就會自我複製入其中。當第50次啟動被感染的軟盤時,將會出現斯克倫塔寫的一首打油詩。


這個惡作劇的影響超出了斯克倫塔的想像。直到10年後,一個水兵在海灣戰爭期間還曾遭遇過這個惡作劇。而這時斯克倫塔已經從西北大學畢業好幾年了。


「戰國時代」的古老病毒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計算機的戰國時代。20世紀70年代初,英特爾創造性地把計算機的運算器部分全部做在了一個小小的硅晶元上,推出了8008晶元。第二年,他們推出了8080,速度是8008的10倍。


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和保羅·艾倫(Paul Gardner Allen)在1975年1月的《大眾電子學》雜誌封面看到了真正的微型計算機的廣告,那是一台由微儀錶和自動系統公司(MITS)設計和製造的叫做「牽牛星8800」的傢伙,沒有屏幕,通過發光二極體的點亮或者熄滅來表示信息。


就是這樣一個方盒子促使他們創建了微軟公司。而蘋果公司要到次年的愚人節才成立,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未來戴爾公司的創始人才10歲,還沒開始做他的郵票生意呢。


1980年IBM提出了「兼容機」概念,這一概念給了資金和實力不太雄厚的企業機會,聯合起了一大批硬體設計生產商,從而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微軟公司推出了MS-DOS,並且和IBM的個人電腦捆綁銷售,很快就流行了起來。


在計算機的存儲和運算能力成為可以廉價獲得的資源之後,人們開始嘗試讓計算機的功能更多樣化。1986年初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巴錫特(Basit Farooq Alvi)和阿賈德(Amjad Farooq Alvi)兩兄弟編寫了「巴基斯坦」(Pakistan)病毒,也被稱為「C-Brain」病毒。

這種病毒在DOS操作系統下運行,會自我複製到磁碟的引導區里,並且把磁碟上一些存儲空間標記成不可用,它還會把自己藏在計算機的內存中,從而感染每張在染毒的計算機上使用過的磁碟。


「巴基斯坦」病毒在一年之內就流傳到了世界各地,很快衍生出了很多變種。這兩兄弟在接受《時代周刊》的採訪時說,寫出這個病毒的初衷只不過是為了保護自己寫出的軟體不被盜版而已。


又過了兩年,1988年羅伯特·T·莫里斯(Robert Tappan Morris)寫出了世界上第一個通過網路傳播的病毒。這個莫里斯的父親就是「達爾文」遊戲的3個發明者之一——羅伯特·H·莫里斯。


當時小莫里斯正在康奈爾大學讀研究生,他想統計一下當時連接在網路上的計算機的數目,所以就寫了一個程序,並且在11月2日從麻省理工學院一台計算機上釋放出去。


考慮到網路管理員可能會刪除掉程序,從而使統計結果不夠準確,所以他設置了一個自認合理的方案:讓這個程序以一定的概率自我複製。但是他忘了測試這個功能的危險性。


這個程序開始無休止地複製自身,佔據了大量磁碟空間、運算資源以及網路帶寬,最終導致計算機死機和網路癱瘓。


這個程序感染了大約6000台計算機,受到影響的則包括5個計算機中心和12個地區結點以及在政府、大學、研究所和企業中的超過25萬台計算機,美國國防部成立了計算機應急行動小組來應對這次事件並且減少損失。


據估計,這個程序造成的經濟損失在9600萬美元左右。人們從這時開始,才意識到病毒能夠帶來什麼樣的危害。


這個實驗使得小莫里斯被判處1萬美元罰款和400小時的社區服務,也給計算機病毒添加了一個全新的分類,叫做「蠕蟲病毒」。


新型病毒出現


1989年11月9日柏林牆倒塌,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持續了數十年的「冷戰」時代終結了。計算機也開始更多地走進人們的生活。


這個時候,在DOS上傳播的病毒也已經經歷了好幾個階段了。從最早的引導區病毒開始,逐漸經歷DOS可執行階段、伴隨及批次階段、幽靈階段和病毒製造機幾個階段。


大概是在1992年,出現了一種叫做「金蟬」(Golden Cicada)的病毒,這是一種嶄新的類型:「伴隨型病毒」。這種病毒會把原來的文件改名,然後把自己改成文件本來的名字,並且讓病毒文件優先運行,再調用用戶本來要運行的文件。當用戶認為自己在使用一個安全文件的時候,實際運行了病毒。


又過了兩年,出現了幽靈病毒。這類新病毒每次感染時都會產生不同的代碼,讓依據「病毒特徵碼」查殺的殺毒軟體頭疼不已。


隨後病毒製造機也出現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病毒製造實驗室」,它能夠生成上千萬種病毒,每一種的特徵碼都不同。同時還出現了一些專門研究病毒製造技術的組織,例如澳大利亞的VLAD、西班牙的29A等組織。


1995年8月24日,微軟公司發布了劃時代的操作系統——Windows95。人們終於可以不再記憶複雜的命令和參數,只動動滑鼠就能完成工作。


這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它真是一大福音,同時它對病毒製造者也是一大挑戰。全世界的病毒製造者都在研究怎樣戰勝聲稱「百毒不侵」的Windows95。


1996年,VLAD的Boza病毒首先做到了這一點。這個病毒每月30號發作,受感染計算機將會顯示一段文字說明,告訴用戶這是VLAD組織的傑作,並不會造成損失。


逝去的黑客精神


在最開始時,病毒大都是一些計算機愛好者所製造,出發點往往在於對技術的迷戀和好奇。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漏洞並加以利用是這一階段病毒發展的主題。


那些趴在鍵盤上徹夜不眠的年輕人只關心技術,從來沒有想過這種好奇將會造就每年50億美元的殺毒軟體市場。


隨著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功的強大,代碼也越來越複雜,破綻必然會越來越多。這些破綻永遠不可能被全部修復,病毒總能找到突破口。


但是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使用計算機的過程已經漸漸變成了一場被迫的自衛戰。那些沉迷於計算機技術的「黑客」的光榮一去不返,我們談到病毒時再也不會讚歎製造者的聰明才智。



(作者:猛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不吃主食就能減肥嗎?
未來我們的糧食夠吃嗎?
飛機仍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您可能感興趣

最大計算機病毒詐騙是怎麼發生的,又是怎麼被制止的?
霸氣動漫圖帶您認識計算機病毒發展史
計算機系統壞了怎麼辦?
為什麼說計算機視覺是機器人的殺手級應用?
如果大腦能夠控制計算機機械臂,在大腦中不放電極,計算機能夠識別一個人的思想嗎?
五人因使用滴滴司機助手軟體 被訴破壞計算機系統
如果不能理解人腦運作的機制,計算機模擬人腦又有什麼用?
如何做好計算機視覺的研究?
計算機所面臨的極限是什麼?
聲子計算機:計算機技術未來發展的新希望!
計算機掛科的男孩,卻偶然終結了「勒索病毒」
量子計算機——人類技術的極限?
圖說早期的計算機病毒!好流弊啊!
天文學領域都需要哪些計算機技術?
最新突破!大型量子計算機呼之欲出,技術藍圖已出爐!
手機黨,計算機工作者都需要牢記的一種水果,抗輻射抗貧血防近視
AR技術: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逼真感覺的虛擬環境
人類歷史終將被計算機演算法操控?
量子計算機未必能打敗現有的加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