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死亡讓人更健康?
你可曾想過自己死亡的那天?會是什麼感覺?如果告訴你經常思考死亡可能會讓你有更健康的精神,你會不會覺得驚訝?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曾問過自己生命的意義中,有沒有一種意義即便是想到死亡也不能消除或毀滅?從表面上看,所有人和事,只要我們覺得珍貴,我們珍惜的,隨時都會消失。就像Skidmore學院的Sheldon Solomon教授曾經說過的,他說思考死亡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極端沉重的心理壓力,因為你知道自己與食物和動物一樣毫不重要,用他的話說,「和蜥蜴土豆一樣。」
死亡的感覺如何,要知道這點也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問題來了,作為人類的我們面臨著這種窘境:我們有生的渴望,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免不了一死,而我們連死是什麼感覺都不曾體會,在這樣的窘境下,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對於死亡,最為恐懼的地方可能就是死亡的未知性。
但是,死亡也有另一面。
德克薩斯州大學心理學教授James Pennebaker進行了幾項針對死亡的研究,在研究中人們被要求寫出描述內心深處情感的文字——常常是壓抑性的文字——研究時間從幾周到幾個月不等。他發現記錄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可以增強人們的心理健康,甚至是身體健康。他說雖然大家都覺得寫作很難,但是最後幾乎所有受試者都覺得實驗既有意義又很值得。
經濟學和心理學領域的許多研究都發現了物稀為貴(包括時間)的現象。描寫死亡,尤其是重複描寫死亡,凸顯了吾生有涯的主題,而人往往覺得生命來得理所當然,又迴避談論死亡。
臨床心理學家Irvin Yalom的課題是存在主義矛盾,他的文章也探討過深層次思考死亡對精神健康具有積極作用。他認為能夠接受和面對死亡的人,他們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他們的行為和目標與自己心中的價值更加吻合。
思考死亡也會讓人寬恕他人。有趣的是研究中受試者也出現了輕度抑鬱症病人的表現(低於臨床水平),研究顯示輕度抑鬱的人思考死亡可以從中獲益最大,可以更深刻地反思人生。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著作中也提到過思考死亡能轉換人的思維模式,讓人們感激一切存在,不再去擔心這一切是如何存在,它們又是什麼這些玄而又玄的問題。
(編譯:王大發財;via livescience)




※死亡哲學:為什麼人不想死?
※等待死亡的艾滋病人
※濃眉哥思考人生?格林死亡搶斷守住勝利:想打哥嫩點
※睡眠不足增加心血管亞健康人群死亡率
※人類為何害怕死亡?學佛讓你不再迷惘!
※最匪夷所思的死亡——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一口咬掉命根不治身亡?
※厭食症骷髏女面臨死亡威脅,健身後恢復正常人生!
※什麼?人不會真正的死亡!
※夫婦堅持順產致女兒死亡,原因讓人憤怒不已!
※思維方式:讓你成功的性格也能讓你死亡
※癌症是威脅人類健康的 「死亡殺手」,到底該怎麼預防?
※亡父化身守護靈?死神少女一吻解開死亡之謎
※無故失蹤死亡!死亡谷是否存在死神?
※康有為在青島離奇死亡,有人說是慈禧害的?死亡真相令人震驚
※死侍和滅霸愛上的女人,死亡
※十大健身死亡案告訴你,健身別走捷徑
※你知道「忙」的意思嗎?心在死亡
※人死亡之後還有生命活動?太震驚!
※與死亡共寢、慶祝死亡 死亡是玩具,墨西哥人這樣整蠱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