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戰國七雄之一:秦

戰國七雄之一:秦

秦國原為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到秦始皇繼位後,於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後攻滅關東六國,完成華夏大一統,後北擊匈奴、南並百越,建立中國空前遼闊的王朝。因秦朝王室嬴姓,故史書上別稱嬴秦,以區分其他國號為秦的政權

戰國七雄之一:秦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秦人是華夏族西遷的一支。


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商朝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


後因嬴姓部族捲入了武庚挑唆的叛亂而遭到西周統治者的懲罰,被迫西遷,嬴姓部族因此淪為奴隸。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秦人此後世代為周王室養馬並在戍邊對抗西戎。周夷王以後,周王室越來越衰敗,不得不依靠秦人來穩定西部疆域的和平。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連同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陽)之地。


公元前772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公元前768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國最初由於地處偏僻,不被其他諸侯國重視。

戰國七雄之一:秦


位列諸侯


經過長達百年的慘淡經營,秦暴霜露、斬荊棘,秦人逐步適應了西陲惡劣環境,實力與日俱增。


前771年春,周幽王因寵愛褒姒而廢除太子宜臼,把褒姒所生的兒子伯服立為繼承人,周幽王多次舉烽火把諸侯騙來京師,以求褒姒一笑,諸侯們因此背叛了他。


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酈山下殺死了幽王,西周滅亡。犬戎大軍盤踞於鎬京,王子宜臼召集諸侯勤王,秦襄公與衛武公、晉文侯、鄭武公共襄義舉,立幽王故太子宜臼為天子。驅犬戎,保衛社稷。

前769年,周平王繼位後,懾於犬戎之威,決意東遷洛邑以避其鋒,秦襄公為周王室開路,護衛周王至新都。


平王因秦襄公之功,始封秦為諸侯,並許之「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秦襄公得到了周王室的空頭支票,誰也沒有想到僅僅20年,秦襄公以及他的兒子秦文公就讓這個支票兌現了。

戰國七雄之一:秦


西復周地


秦襄公十二年,公伐戎而至岐而卒,子秦文公立。文公元年,居西垂宮。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東獵。四年,至汧渭之會。


曰:「昔周邑我先秦嬴於此,後卒獲為諸侯。」


乃卜居之,占曰吉,即營邑之。十三年,初有史以紀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敗走。


於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地至岐,岐以東獻之周。秦文公之後,又經數代國君的努力,在謀求自己的發展空間,在討伐西戎之戰中節節勝利,歧豐之地皆納其下,又先後滅盪社戎,擊敗邽、冀兩戎部,征彭戲戎,兵臨華山,收復杜、鄭之地,滅小虢,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


秦德公元年秦遷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經東周初年近百年的艱辛創業,已佔有關中平原大部分領土,實現崛起,成為西方新興強國。

戰國七雄之一:秦



稱霸西戎


秦宣公時,秦軍與剛剛統一不久、與自己同樣處在高速擴張狀態中的晉國發生邊境衝突。


秦宣公、秦成公皆非長命,幼弟任好立,是為秦穆公。


秦穆公很有雄心,穆公娶於晉,為了使強鄰晉國親於秦,先後擁立晉惠公、晉文公來安定晉國的混亂局面,本想立晉文公以達到控制晉國的目的,最後晉文公反借秦之力鞏固君位、強大晉國、稱霸中原,為秦國未來的不得志種下了惡果。


後秦穆公意欲乘晉文公病逝之機插手中原,卻不料中途被晉所阻,崤之戰中秦軍全軍覆沒,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計劃破產。


此時晉國正處於君明臣賢、國富民強的巔峰時期。秦穆公果斷地調整國策,將戰略目標定在西戎的游牧部族。


王官之役後,將矛頭指向西戎,在謀士由余的協助下,向西「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秦穆公穩定了自己的大後方,奠定了秦國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戰國七雄之一:秦



東進受阻


秦穆公稱霸西戎後,國力得到增強,不久穆公卒,太子罃立,是為秦康公。秦康公及其子秦共公在位期間繼父祖之餘烈,向晉挑戰,與楚靠攏,欲與楚形成對晉國的夾攻之勢。


時晉靈公頑劣成性,趙盾(亦為造父之後)把持晉政,晉國霸權幾欲崩潰,楚莊王遂北上爭雄於晉,然秦屢攻晉國後方,卻難得一勝。


前604年,秦共公薨,子榮立,是為秦桓公。桓公不恤國政,人民怨聲載道。前597年,楚莊王大敗晉師於邲,晉國霸業驟衰,桓公陰攻晉之肋,不想卻被令狐文子大敗於輔氏。哀哉!泱泱大秦,竟不及於晉一魏氏之族。


前578年,秦桓公背棄盟約,轉而攻晉,晉厲公率四軍八卿攻入秦國,大敗秦軍於麻隧,諸侯之師揚威於關中。次年,秦桓公死。其子石立,是為秦景公。


秦景公即位,繼續奉行聯楚攻晉的方針,時晉悼公立,諸卿和睦,晉國復強,楚國退出爭霸行列,晉悼公復霸中原,諸侯歸心,秦終無力再與晉國周旋。

戰國七雄之一:秦



遭伐偏安


在前546年晉楚弭兵之盟後,秦景公也著力改善與晉國的外交關係,雙方重溫秦晉之好。


當雙方的外患各自解除後,晉國六卿輪番執政,太史公曰:「晉公室卑而六卿強,欲內相攻,是以久秦晉不相攻。」


秦國向東不能出崤函,爭南不能及巴蜀。秦以晉為城池,晉六卿內訌,政令不能統一,秦國就這樣踉踉蹌蹌的走完了春秋之路。


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攻滅智伯,智氏覆亡。趙襄子執政,三家架空晉君,號稱「三晉」。前425年,趙無恤卒,魏斯繼之為執政。前413年,魏斯率領三晉聯軍向諸侯發難,三晉勢力急劇膨脹。


魏文侯以李悝為相,變法圖強,魏氏迅速強盛,拜吳起為將,侵吞秦之西河,窺視關中。


秦簡公、秦惠公屢屢攻魏,意欲奪回西河之地,皆被吳起所敗,吳起乘勝攻入關中,勢如破竹,秦不能敵。


前389年,秦惠公破釜沉舟,起兵50萬與魏軍決一死戰,吳起在陰晉一戰中,以五萬之卒大敗秦軍,秦國此戰大敗虧輸,再也無力抵抗三晉的攻勢。


幸運的是三晉中趙國不滿魏國的壓制,趙魏反目,三晉聯盟瓦解。


魏國結怨於諸侯,秦國的壓力大減,前385年,秦公子師隰回國即位,是為秦獻公。獻公立,仿魏制而用於秦,軍力復振,開始大敗魏國,秦國局勢得以穩定。

戰國七雄之一:秦



商鞅變法


前361年,秦獻公壽終正寢,其子渠梁立,是為秦孝公。


孝公即位之初,對秦之衰痛心疾首,乃下求賢令:「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衛國人衛鞅入秦,教孝公以霸道之術,孝公甚喜,力排眾議,以衛鞅為大良造,實施變法。


衛鞅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新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以加強中央集權,重視農產,出現了


「家給人足」的繁榮景象,全國百姓以私下鬥毆為恥,以為國家立下戰功為榮,國家戰鬥力不斷增強,屢敗魏軍。


富國強兵的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傲視於西方。史記記載:「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周顯王冊封秦君為方伯,正式承認其霸主地位。

戰國七雄之一:秦



惠文稱王


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駟立,是為秦惠文王。這時受商鞅新法「迫害」而被剝奪政治特權的舊貴族一起發難,發起針對商鞅的反攻倒算。


秦惠文王為了緩和矛盾,拿出商鞅作替罪羊,車裂商鞅。商鞅雖死,但「秦法未敗」。秦惠文王繼續奉行商鞅變法以來的國策,對外發展。


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秦軍繼續屢敗魏軍,再破三晉伐秦聯軍,又聯韓魏攻打齊楚,大敗義渠國,吞併巴蜀,掌控了對山東諸侯作戰的戰略主動權。

戰國七雄之一:秦



四雄並立


經歷了孝公、惠文王、武王三代努力,蠶食三晉,席捲荊楚,已初露一統之端倪。


魏國經魏惠王時代的消耗,國力匱乏,在秦、趙、楚、齊等大國的夾攻下,衰落了,魏惠王晚年,三晉當中趙肅侯已經取代魏國成為了三晉的領軍人。


趙肅侯、趙武靈王父子一生征戰,使趙國雄踞北方。


齊國與秦國不接壤,得以獨立發展,在對抗強魏的過程中與秦國是牢靠的戰略夥伴,田氏代齊後,經齊威王、齊宣王、以及齊愍王前期三代君主80年開發,齊國富甲一方,與秦成東西並立之勢。


楚國的吳起變法曾經令楚國強盛一時,楚悼王死後,新法基本被廢,由於楚國本就雄厚的國底,再經歷楚宣王、楚威王之耕耘,楚國於前333年,大敗越王無疆,並吳越之地,天下震動。

戰國七雄之一:秦



昭王稱霸


前307年,秦武王氣絕而亡,無子。諸弟爭立,穰侯魏冉欲立惠文王妾羋八子之子公子稷,趙武靈王趁秦亂而謀之,乃擁立質燕之羋八子長子公子稷為王,是為秦昭王。昭王幼,羋八子為太后,穰侯秉政。


前293年,韓魏欲聯軍攻秦,秦將白起與其戰之於伊闕(河南洛陽南),大敗二國聯軍,斬24萬人,擄魏韓聯軍統帥魏國大將犀武。


前283年,燕趙之相樂毅率三晉、秦、燕五國之兵而攻齊,陷齊70城,後田單雖復國,然田齊衰敗大勢已定。


前278年,秦將白起出武關伐楚,次年攻入楚國腹地,陷郢都,楚卒潰敗不能戰,楚頃襄王乃辟遷於陳丘以避秦軍之鋒。


自此齊、楚俱衰,天下已成秦、趙相爭之勢。


前270年,秦昭王見欺於趙惠文王,昭王怒,攻趙閼與,趙將趙奢於閼與大敗秦軍。


秦昭王知趙之強方銳,不可與之爭,乃用范雎為相,迫母宣太后不幹政,逐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范雎出謀「遠交近攻」,昭王以為然,定為國策。


前262年,秦昭王攻韓,韓割上黨以賂秦,上黨不願降秦而降趙,趙納之。秦昭王怒,欲奪上黨。趙起傾國之兵以拒秦,秦調關中之卒以攻趙,兩軍對峙於長平,趙廉頗不能退秦,王齕不能敗趙,相持數年。


前260年,趙孝成王以趙括為將,秦昭王秘遣白起為帥,趙括攻秦不克,趙軍糧道被截,反被秦軍所圍46天,趙括戰死,白起先後斬殺趙軍45萬於長平。


趙國一蹶不振。曠日持久的長平之戰以趙國的慘敗,秦國的險勝而告終,秦國的最後對手被擊潰,統一天下終成定局。


滅亡周室


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6),西周公與山東六國相約伐秦,然諸國之軍約期不至,事遂寢。


秦聞,大怒。命將伐周。周不能敵,西周公乃盡以所領三十六邑三萬人獻秦,秦受地而歸西周公。


不久,周赧王崩,周民東亡,秦取九鼎而歸,秦帝國立。秦莊襄王元年(前250),東周公復欲趁喪伐秦,為秦相呂不韋所執歸。秦置之於陽人,周亡,凡立國879年。

戰國七雄之一:秦



一統天下


前247年,秦莊襄王卒,子秦王政立,年十三。前238年,秦王政親政。平定幸臣叛亂,次年又罷呂不韋之相位,遷之於蜀,後又迫其自殺,重用李斯等人。自前230年起,至前221年止。


十年中,命王翦、王賁父子及李信、蒙武等將率軍先後滅亡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一統天下。自號皇帝,是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秦朝。

戰國七雄之一:秦



名言警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微信搜索「歷史部落」(zhonguolishi)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部落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揭秘:一個妓女如何滅掉戰國七雄之趙國
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 居然亡於一名妓女之手
無論如何,秦國一定會首先滅掉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
戰國七雄之趙國竟毀於一個妓女的手腕
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是哪七國 趙國滅亡的原因
戰國的第一陰謀:蘇秦幫張儀當上秦國的宰相!
戰國七雄,誰的資歷最老?秦國排第三,齊國最淺
從戰國到七國之亂,秦國把六國滅了三次
戰國十大雄主,秦國獨佔其三
「間於齊楚」的戰國七雄——韓國!
魏文侯:「低人一等」的戰國首雄
戰國風雲之秦惠文王贏駟——秦國第一位王
戰國七雄之「舌尖上的中國04」
穿越戰國系列之四:《戰國策》—《燕策》之四三九—燕太子丹質於秦
戰國初期七雄國力排名,秦是倒數第一
戰國七雄之趙國竟然亡於娼妓之手
古代戰國 秦朝靠什麼統一的六國
胡爸爸講中國歷史:戰國七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