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與新科學理論不符——摘自

與新科學理論不符——摘自

與新科學理論不符——摘自



與新科學理論不符

如果在當今時代還固守以前舊科學的一些過時說法不放,那只能說明這些人的見識實在太過狹窄。時下,有些人還在依據狹隘、機械的唯物論所提供的相似理由,不公正地否認前後世的存在,但此種觀點早已與新科技的理論基礎完全相違。


其實,早在1963年,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英國著名醫學家約翰·艾克理爵士(Sir John Eccles)就在他的獲獎論文中說過:「聯繫神經細胞並存在於它們中間的那些無顏色、無形狀的東西就是意識。」


他還說道:「在人的身體內確實有非物質的心識、意識,或者叫做心力的自我這種東西隱藏著,在胚胎時期或極年幼時,這種『自我』就進入到人體內的大腦之中。它能操縱大腦的一切功用,就像人腦掌控電腦一樣。人所擁有的這種無色、非物質的意識,可以指揮、控制屬於血肉之軀的大腦,它能讓大腦中的相關神經細胞在它指令下從事具體工作。這樣的非物質形態的『自我』或心識,在大腦死亡之後依然存在,並仍擁有生命活動的形態,而且可以永生不滅。」


英國牛津大學的著名生理學家查理士·謝靈頓爵士(Sir CharlesSherrington)也說過:「在人的血肉軀體中有一非物質的『自我』存在,它能控制人的大小腦。」而加拿大頗具影響力的神經生物學家潘菲特博士(Dr.Wilder Graves Pemfield)則說:「人並非僅有骨骼血肉之身軀,除此之外,一定存在有一種非物質的心識。」任教於美國加州工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羅傑·史柏理博士(Dr.Roger Sperry),在詳細分析了人腦的兩半邊功能後也開始造論立說,並於1981年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發明獎。他也這樣認為:「人們所謂的『自我』實際上是超越物質並且非常嶄新、重要的一種非物質,它只出現於複雜分層結構組織的肉體大腦中,並實際控制大腦每一部分的活動。」英國基勒學院的唐納德·麥楷博士(Dr. Donald Mackay)也如是論述道:「心識的這種『自我』特性可以統治大腦,當腦死亡發生之後,心識還將持續存在。」而蜚聲全球的著名數學家約翰·馮·紐曼博士(Dr. John Von Neumann)同樣直接闡釋道:「人的非物質的『自我』應該存在,它可以控制大腦,並能遙控物質。」談到馮·紐曼博士,很多科學界人士都公認他乃當今時代最聰明的人之一,曾經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漢斯·貝德(HansBethe)就這麼評價過他:「我有時心想,像約翰·馮·紐曼那麼聰慧的頭腦,很有可能是在暗示我們:這世上是否還有一種比我們人類更超越的種族?」而榮獲196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尤金·威格納博士(Dr. Eugeme Wignor)曾這樣說過:「紐曼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在評論紐曼的觀點時,他又如是說道:「紐曼認為人除了身體以外還存在有獨立的意識,且此種意識還能生出萬法,這種看法是非常值得我們讚歎的。」

同樣,著名醫學家約翰·艾克理在經過多年潛心研究之後,最終得出結論說:「精神或自我意識精神像物理世界一樣,也是獨立存在的實體。雖然居住於大腦中,有其依賴大腦的一面,但本質上並不具備物質性,實是一種有實體結構的東西。」他還認為人死後意識亦隨之斷滅的觀點,無有任何能成立之理由。這位大腦研究人員與著名哲學家K.波普先生還合著了一本論著《自我及其大腦》,書中如是闡述道:「主觀精神世界是在進化的特殊階段,由物理世界中產生出來的,其與物理世界一樣,是一個實在的世界,不能看做是物質現象的副現象,也不能還原為物質現象。」而現代最有影響的心理學家榮格則在其所著12的《尋找靈魂的現代人》中這樣說道:「與腦的關係不能證明心靈乃是副現象———因果地依賴生物化學歷程的次等功能……腦之結構與心理學,對於心靈歷程未提供任何解釋。心靈有不可化為其他事物的獨特性質。」


被譽為近現代「發明之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也認為,生命不滅,精神永存。他相信人死後可以再生。他曾經說過:「我相信生命有如物質,是不能毀滅的。世界上一直有定量的生命存在,而這個量是永遠不變的。」另一位西方智者密德在其所著的《死亡研究》一書中,則表明了如下觀點:「心不僅能離開大腦而自立,更能使用大腦、現出種種功用。」弗拉曼寧(Flammarion)也在《死亡及其奧秘》中揭示


道:「心靈自有它的靈智,而且心靈是整體的、獨立的,所以也是不滅的。」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則認為:「死為物質生命的最後,而不是自己存在的最後。」


上文所列舉之觀點,皆是被世人公認的智慧超常之科學家、學者,藉助先進的理論、思想、科學儀器認真觀察、思考後得出的結論。他們一致認為所謂意識從屬於大腦的說法,無論如何都站不住腳。因此,這些人才沒有跟隨此種說法而輕易交出自己的思考權,他們另闢蹊徑、殊途同歸地建立起嶄新的觀點。這就好比以前的科學家都非常推崇牛頓,而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現以後,人們又進而擁護起這種更為先進、合理、深刻的學說,死守牛頓觀點的人自然而然就日漸稀少。科學發展史上,這種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事例確乃無法勝數。同樣,現在依然固守意識是大腦的產物這種看法的人,就像滅盡之灰燼,再無燃起衝天大火之可能,他們的思想也如日薄西山,江河日下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洛佩·杜魯門說:「現代心理學的發展已走到了盡頭,只得躑躅不前、猶疑逡巡。」他的這種分析確實可謂一針見血。


總之,有些人打著所謂新科學的招牌,在不懂科學原理的人面前,以所謂科技權威的口吻向他們宣說科學「證明」前後世不存在的道理。如果對之進行詳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真正的新科學從未證明過前後世不存在的說法。一般而言,科學的創新之源大多來自西方國家,如今具有正知正見的西方科技界人士到底都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這是大家首先應該徹底、深入了解的。我們只有隨順由理性推導而出的真理,才能具有莊嚴的智者形象;一味固執己見的行為,不論給他披上多麼賞心悅目的外衣,也掩蓋不了其本質上的貧乏與了無實義。

慧燈書苑微信公眾賬號是慈誠羅珠堪布開許,自2014年至今一直致力於弘揚上師法語


慈誠羅珠堪布微博:


http://weibo.com/cichengluozhu?source=blog&is_hot=1


歡迎初學佛的您加入:


慧燈書苑讀書 QQ群,原群已滿。

(僅限北京地區的小夥伴加入);


淘寶店:請搜「慧燈書苑」


慧燈書苑微店、淘寶店都是公益書店,所有利潤用於上師弘法利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燈書苑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顏色是一種幻覺——摘自
眾人不見我——摘自
您可能感興趣

舊有的心識科學說法不完整——摘自
太極拳打手法,摘自《國術概論》
眾人不見我——摘自
幻化故事的啟發——摘自
依靠夢境認識中陰——摘自生命的真相
一些植物的藥用原理,超級實用值得收藏,摘自本草綱目
供燈的功德——摘自
歷史與文化的沉澱,摘自《至尊紅珊瑚》圖書
深度催眠的回憶——摘自
摘自《歷史有我的影子——難得一見的平民筆述歷史》
入靜要訣(摘自《了空居士文集》)
龍泉劍小考 摘自拙作《中國刀劍》
太極拳七條練法規則之解析摘自《太極拳正宗》解析
打坐怎樣入靜(摘自講課文字實錄)
紀曉嵐與《閱微草堂筆記》——摘自長篇小說《紀曉嵐和他的時代》
痛苦,是精神的一種特殊感受——摘自
為什麼顏色是一種幻覺——摘自
「宜麟聖寶」五虎瑤茶採摘自大瑤山的「茶療珍品」
端午 摘自《浮生拾慧之自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