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先放一排竄天猴——不可或缺的多管火箭炮

先放一排竄天猴——不可或缺的多管火箭炮

在一個段子中,朝鮮說:「誰打我,我打韓國。」甚至有的朝鮮軍官在接受他們國家一檔永遠沒有大結局的電視節目的採訪時,對鏡頭說「要在一個小時內讓某某城市變成一片火海。」朝鮮軍隊的底氣從哪裡來?主要是火箭炮。


火箭炮,尤其是多管火箭炮是一種能提供大面積瞬時密集火力的有效武器,在配用各種不同的火箭彈戰鬥部後,可以完成以下作戰任務:壓制或殲滅敵集結地域內的有生力量和技術兵器,破壞各種野戰防禦工事,與敵炮兵進行炮兵戰;壓制或破壞敵防空兵器;摧毀敵遠距離的裝甲集群目標;進行縱深攻擊,打擊敵第二梯隊目標。


火箭炮就是憑藉原理簡單、威力強勁的特點,成為了朝鮮軍隊的看家武器。作為玩兒火箭的老祖宗,我們國家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有人用裝滿火藥的紙筒捆綁在一根箭桿上,將紙葯筒內的火藥燃後,燃氣流就從紙葯筒的後部噴出,推動箭桿向前飛行。

現代火箭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上述古代火箭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上述古代火箭是相同的,但是結構要比古代火箭複雜得多,性能也高超得多。火箭炮就是一種利用藥筒產生的巨大推力,為彈頭提供必要飛行速度和飛行距離的武器系統。由於使用火箭發動機,消除了武器的后座力,這就為設計結構簡單,體積小的多管發射裝置創造了條件。因此,現代火箭炮一般都採用多管聯裝結構,稱為多管火箭炮。


現代多管火箭炮的技術和作戰性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才開始建立起來的。前蘇聯是世界上最早發展和裝備多管火箭炮的國家。1941年7月14日,前蘇軍的一個BM-13式火箭炮(即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連,對德軍集結在一鐵路樞紐站的軍運列車進行了第一次齊射,齊射後出現的強烈爆炸和一片火海,使德軍受到巨大的物質損失和精神震撼,從而宣告了這種新型武器的誕生。此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前蘇軍大量使用了「喀秋莎」和其它型號的多管火箭炮,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多管火箭炮的作用。德國、美國和英國等國家,也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研製和使用了多管火箭炮。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前蘇軍仍十分重視發展和裝備多管火箭炮。在50年代,前蘇軍發展並裝備了BM-14式、BM-24式,BM-20式和BM-25式等型號的多管火箭炮。60年代初,前蘇聯又研製出著名的BM-21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它的出現,標誌著火箭炮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促進了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國家多管火箭炮的發展,並成為許多國家研製多管火箭炮的基礎d此後,前蘇軍還發展和裝備了BM-21B式122毫米12管火箭炮、BM-22式 (』颶風」)220毫米16管火箭炮和BM-30式("龍捲風)300毫米12管火箭炮。(「龍捲風」)300毫米12管火箭炮。BM-22式和BM-30式是代表前違聯火箭炮最新發展水平的兩個型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一個較長時期內,由於美軍過分著重了火箭炮射彈散布大,精度不高的缺陷,並且過分依賴導彈,並不重視多管火箭炮的發展和裝備。美軍雖然在上世紀50~60年代裝備了M23式和M91 式兩種多管火箭炮,但這兩種火箭炮不是作為壓制武器使用,而主要是用來發展化學火箭彈。

直到上世紀70年代,美軍才重新認識到多管火箭炮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開始研製M270式227毫米12管火箭炮。並於80年代投入批量生產和正式裝備部隊。根據美國與歐洲四國達成的協議,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也在聯合生產這種多管火箭炮。M270式火箭炮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火箭炮,代表了當前火箭炮發展的先進水平。除北約國家外,還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裝備使用它,使其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多管火箭炮。


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較早重視發展和裝備多管火箭炮的西方國家。德國的「拉爾斯」2式110毫米36管火箭炮、法國的「哈法勒」145毫米18 管/30管火箭炮、義大利的「菲洛斯」25/30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以及西班牙的「特魯埃爾」3式140毫米40管火箭炮等,都是性能比較先進的多管火箭炮。


目前,全世界火箭炮約有70種以上的型號,現役裝備的主流型號有20餘種。根據口徑大小不同,多管火箭炮的發射管數一般為12~40管,口徑多在110~300毫米, 最大射程一般為20~40千米,一些遠程型號也能夠達到70~120千米。多管火箭炮一次齊射的時間多在20秒左右,最快的為6秒,最慢的為60秒。


除了傳統軍事強國的火箭炮外,以色列的LAR-160 160毫米36管火箭炮、巴西的「阿斯特烙斯」2式127毫米32管/180毫米16管/30毫米4管火箭炮、阿根廷的「莎巴」127毫米36管火箭炮、捷克斯洛伐克的MK-70式122毫米40管火箭炮、南非的「巴塔萊」127毫米40管火箭炮以及南朝鮮的130毫米36管火箭炮等,也都是一些性能比較先進的多管火箭炮。


從結構上看,多管火箭炮的基本部分是火箭彈,目前火箭發動機使用的固體推進劑有雙基推進劑和複合推進劑兩種。複合推進劑的使用和彈道性能都比雙基推進劑要好,使用複合推進劑可提高射程17%以上。為了完成不同的作戰任務,需要配用各種不同的火箭彈戰鬥部。目前次箭彈配用的戰鬥部主要是殺傷榴彈戰鬥部和子母彈戰鬥部,其它還有發煙彈和化學彈等戰鬥部。殺傷榴彈的品種有普通榴彈,預製破片榴彈和鋼珠彈等,子母彈則包括有殺傷子母彈、雙用途子母彈、空心裝葯子母彈、反坦克雷子母彈和燃燒子母彈等。

多管火箭炮與身管火炮的主要區別是:身管火炮有密閉的炮尾,它不僅要承受迫借彈丸飛出炮管的內部高壓氣體的作用力,還要承受和吸收炮彈出口時所產生的反作用力(后座力);而多管火箭炮的發射裝置為開式炮尾結構,它對火箭彈主要起定向作用,給火箭彈提供反作用力的燃氣,從埋箭發動機向發射裝置的後部排出,因此它不需要反后座裝置。由於這個原因,多管火箭炮的發射裝置重量較輕;操作簡便,所需操作人員少;製造材料要求不高,成本低。


與身管火炮相比,多管火箭炮最顯著的優點是發射管數多,彈丸威力大,一次齊射的時間短,火力突然性強,適合對大面積目標進行飽和射擊。例如,一門美國M270式多管火箭炮,一次齊射12發火箭彈對目標的效力,相當於72門203毫米榴彈炮一次齊射的效力。而多管火箭炮的特點也註定了它只能作為身管火炮的重要補充,不能完全代替身管火炮。這是因為身管火炮的命中精度要比多管火箭炮高得多,能夠打擊火箭炮無法瞄準的點目標。此時也許有人會問,不是還有導彈呢么?這裡我們暫且放下成本不講,只從作戰特性上看,導彈的飛行速度比炮彈慢得多,容易被攔截。


為了提高射彈對目標的作用效為了提高射彈對目標的作用效力,=是要增加戰鬥部的品種。未來火箭彈配用的戰鬥部,主要彈種仍將是殺傷榴彈戰鬥部和子母彈戰鬥部,重點是發展子母彈戰鬥部。斗部,重點是發展子母彈戰鬥部。除現曰裝備的子母彈戰鬥部品種用於反裝甲的末制導子母彈戰鬥部。此外,未來火箭彈配用的戰鬥部可能還有:用於摧毀車輛、裝備和部可能還有:用於摧毀車輛、裝備撂的燃料空氣炸藥戰鬥部,用於干擾防空導彈和高炮雷達的干擾絲戰鬥部,用於干擾防空導彈制導系統和雷達的電芋干擾機戰鬥部,:用於監聽射擊效果信息的地面感測器戰鬥部以及照明戰鬥部等。


從使用方法上將,多管火箭炮也有它自身的先天不足,其只能在一個陣地上進行間瞄射擊,打擊一個目標,不能進行直瞄射擊,也不能跟蹤目標射擊。多管火箭炮的主要缺點是射彈散布大,射擊精度差。因此,縮小射彈散布,提高射擊精度,一直是多管火箭炮發展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影響火箭炮射彈散布的三大因索是推力偏心、初始擾動和橫風。


有些型號多管火箭炮多採用傳統的射擊指揮方法,反應時間長,不符合現代作戰要求。為了縮短反應時間,提高射擊精度,有些多管火箭炮巳配用了先進的射擊指揮系統或車載火控系統。德國「拉爾斯」2式多管火箭炮在配用瑞士生產的「戰場哨兵」射擊指揮系統後,命中精度比原來提高了2倍。義大利「菲洛斯」25/30式、以色列LAR-160式和巴西「阿斯特洛斯」2式等多管火箭炮,也配用了這種射擊指揮系統。美國M27p式多管火箭炮配用的車載火控系統,可以計算射擊諸元,進行瞄準和控制發射。

所以,經過長期實戰經驗的積累,還是有很多方法能夠幫助火箭彈提高射擊精度:合理設計發射裝置的自振頻率和轉動慣量,可使初始擾動抵銷推力偏心的影響;採用射擊指揮系統跟蹤彈道,測出偏差值,崖及時進行修正;將火箭彈尾翼前置適當的距離,使其在超音速飛行時避免渦流的影響在火箭彈飛離定向器之前,測出其推力偏心值,並給於適當的補償;使用末端制導火箭彈,可從根本上解決火箭彈精度不高的問題。


除了射擊精度的問題需要解決,多管火箭炮再裝填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只能裝填下一次齊射的彈數,不能連續裝填,也不能在陣地上變換彈種。同時,發射時產生的火焰、閃光和煙塵,又極容易暴露陣地.因此,在一個陣地上進行一次齊射後,必須立即變換陣地,到另外一個陣地進行下一次齊射。這就造成了射擊的間歇,不能像身管火炮那樣能為被支援部隊提供不間斷的火力支援。


發射車通常由發射裝置、火控系統和底盤三大部分組成。現裝備的多管火箭炮多為自行式,多採用輪式底盤,但也有少量型號採用履帶式底盤。我國曾經裝備過兩款履帶式底盤的自行多管火箭炮,都在自衛反擊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輪式或履帶式底盤都是將選用的各國現有車輛底盤加以改裝而成。採用的輪式底盤選自各種4×4、6×6和8×8的全輪驅動越野汽車、高機動性汽車或輪式裝甲車,履帶式底盤則選自各種型號的坦克、步兵戰車和裝甲輸送車。為了提高多管火箭炮的防護能力,有些多管火箭炮除選用裝甲底盤外,還在一些重要部位(駕駛室和發射裝置)增強了裝甲防護,並配用了三防裝置。


發射裝置主要有管束式和集裝箱式兩種。管束式發射裝置通過前、後護板將若干個發射管固定成發射管束。前蘇聯的BM-21式多管火箭炮就是這種結構型式的典型代表。集裝箱式發射裝置是將若干個發射管固定在薄鋼板製成的集裝箱內構成發射箱。這種發射箱,既可作為發射用的定向器,又可作為包裝和運輸用的貯存器,被稱之為發射-貯存器,美國M270式多管火箭炮就是這種結構型式的典型代表,義大利「菲洛斯」25/30式、以色列LAR-160式、德國「拉爾斯」2式和巴西「阿斯特烙斯」2式等多管火箭炮,也都採用了這種發射箱。它既簡單,又適用,可以通過吊裝設備更換髮射-貯存器,不僅可免除炮手再裝填的繁重體力勞動,還可大量縮短再裝填的時間。

多管火箭炮的今後發展方向仍然是:增大射程,縮小射彈散布,以及提高射彈對目標的作用效果。過去,對火箭炮最為青睞的應屬使用蘇系武器裝備的國家,而蘇系武器的最大特點是研製之初就是按照「大縱深戰役理論」設計的,而美軍的「空地一體戰」近年來也逐步成熟,於是火箭炮就成為了任何軍事強國都必不可少的武器裝備,而且對於火箭炮的劃分也有了逐漸統一的認識。重型火箭炮的口徑為250~350毫米,最大射程50~80千米:中型火箭炮的口徑為140~240毫米,最大射程30~50千米;輕型火箭炮最大射程30千米,口徑在130毫米以下。俄羅斯裝備最多的是最大射程為70千米的BM-30式300毫米12管火箭炮。義大利的「菲洛斯」70式雙軌聯裝火箭炮,其口徑為350毫米,最大射程同樣達到70千米。以色列的MAR-350式火箭炮,最大射程可達75千米,但是以色列國土面積那麼小,不知道這75千米的數值是怎麼測算出來的。但不論怎樣,在向敵陣地發起猛攻之前,大多數指揮員的選擇是:「先放一排竄天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甲車輛專家劉曉峰 的精彩文章:

消失在我身邊的日軍坦克
坦克的信息化體現在哪
指北針的正確使用方法
您可能感興趣

一炮多用,火箭炮地位一點也不尷尬
從國內一炮就可打到印度首都,這不是導彈就是解放軍的普通火箭炮
中國火箭炮一直不吱聲,這次終於放了個大招!這一性能太強悍了!
火箭炮的炮管都沒有膛線,它靠什麼來穩定飛行?
台灣拉出一導彈嚇人,解放軍遠程火箭炮可令其防不勝防
放大招!我國火箭炮一直不吱聲,這次終於大爆發!性能太強悍了!
六管火箭炮被叫做噴煙者,可發射毒氣彈和煙霧彈
我國火箭炮射程到底有多遠,炮閂還沒拉就把該國嚇傻:這是導彈吧?
火箭炮的炮管沒有膛線,它靠什麼來穩定飛行?
再不撤兵後果自負!解放軍一火箭炮可從青藏高原吊列印度
火箭炮打一發就十幾萬 訓練也用不起只能「以細代粗」
打一場現代戰爭要花多少錢?一次火箭炮齊射,上千萬就沒了
印度「皮那卡」火箭炮可打子母彈,但射程著實令人捏一把汗!
中國的火箭炮居然可以這麼玩 價格便宜量還足
火箭炮竟也能達到這射程?這還是火箭炮嗎?國產遠程火箭炮!
它曾是火力最強的多管火箭炮!如今的實力依舊讓有的武器汗顏!
軍工再突破,長了眼睛的火箭炮就是它!
一枚炮彈可購買一輛寶馬的我軍重火箭炮實射演練
中國造第一款遠程火箭炮卻差點被解放軍廢了:客戶卻喜歡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