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香港宅男遊行抗議「皮卡丘」譯名:港產譯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香港宅男遊行抗議「皮卡丘」譯名:港產譯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捍衛皮卡超,十萬伏特大遊行

香港宅男遊行抗議「皮卡丘」譯名:港產譯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


任天堂遊戲公司將卡通人物Pikachu統一翻譯成「皮卡丘」,引起香港宅男不滿。


如果你問香港當下誰是最有話題的人物,我想,除了何韻詩,就是皮卡丘了。哦不,皮卡超。


前段時間,日本任天堂遊戲公司的王牌產品「寵物小精靈」(或譯口袋妖怪,神奇寶貝)中文版的官方譯名正式確定,叫做「精靈寶可夢」(Pekemon,ポケットモンスター)。令香港宅男們惱火的是,過去依本地粵語發音翻譯成「皮卡超」的卡通人物此次被統一翻譯成了皮卡丘(Pikachu,ピカチュウ)。此前,內地和台灣地區皆譯成皮卡丘,香港和澳門則稱皮卡超。

眾多網友聯署要求任天堂保留寵物小精靈的各地譯名,香港任天堂官方近日發表回應:堅持「皮卡丘」譯名不變,但希望大家以「Pikachu」來發音。但這並沒有讓高登仔們滿意,五月三十日,香港部分宅男在「熱血公民」組織下開展了小規模的遊行,由香港渣打花園遊行到日本領事館抗議新譯名,遊行約有幾十人參與。發起人表示,比卡超(台及大陸譯皮卡丘)已近乎有廿年歷史,是年輕人集體回憶及文化的一部份,「(遊戲)在中文化的時候,並沒有尊重每個地方的文化及語言……香港的翻譯是以廣東話為基礎。」


事件進一步發酵,宅男們在各處打出「捍衛皮卡超,十萬伏特大遊行」,「尊重粵語,反對統一」的口號,任天堂不僅表示不會改名,還聲明由於安全問題,可能取消《精靈寶可夢》的2016香港國際電玩賽。如今任天堂香港有限公司正式發布公告,宣布將此次賽事延期舉行,而新的舉辦日期還未確定,將於幾天內公布。據悉,這是任天堂首次在港台地區舉辦寶可夢國際電玩賽事,成績優異者還將代表香港赴美國出戰2016年寶可夢世界盃大獎賽。


說不盡的港澳台翻譯問題


在各種論壇和主流門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比較電影、遊戲、小說內地和港澳台譯名的帖子。這固然有網民對於排名與高下的執念(如三國人物武力大排行,巔峰梅西和貝利可否一戰),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對文化優越感與話語權的爭奪,似乎哪方譯得好,就是文化優越的體現。然而電影遊戲譯名有時只與發行公司有關,又如何能代表地區的文化水平?

香港宅男遊行抗議「皮卡丘」譯名:港產譯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Final Fantasy:國內直譯《最終幻想》,香港翻譯為《太空戰士》(因為第一部有和月亮有關的內容);


Halo:國內直譯《光環》,香港翻譯為《最後一戰》(結果後來就有了《最後一戰2》、《最後一戰3》……感覺十分打臉);


The Last of Us:國內最開始錯譯為《美國末日》,因為最初公布遊戲標題的是《THE LAST OF US》,理解錯誤;港譯《最後生還者》,是了解故事內容的正確譯名;


Max Payne:國內直譯《馬克思佩恩》,港譯《江湖本色》;

Devil May Cry:國內直譯《鬼泣》,港譯《惡魔獵人》;


Resident Evil(美版)/Biohazard(日版) :國內譯《生化危機》應該是根據日版直譯,港譯《惡靈古堡》,與一代洋館劇情相關;


Minecraft:大陸譯名《我的世界》,香港譯名《當個創世神》。


意譯和直譯是兩地翻譯的第一大差別,但事實上遊戲名的翻譯又與電影、小說等略有不同。上世紀末,由於廣大家長和領導的倡議,遊戲機在內地全面遭禁(直到2015年才解禁),主機遊戲產業不論買賣雙方都幾乎是地下產業的參與者,市面上流通的主機也都是水貨,不是來自中國香港就是來自日本。而彼時既然引進無望,且大多數遊戲都沒有中文版,國內遊戲從業者和玩家只能玩日文和英文軟體,當時較為重要的國內遊戲雜誌如《電子遊戲軟體》以及《遊戲機實用技術》等除了培養了大量擅長日文的編輯,以及使許多玩家開始學習日語外,另一件「功勞」就是確定了相當多的遊戲新作的譯名。而一些沒有中文版的PC遊戲,則是由國內一些大型遊戲網站以及其附屬漢化組進行第一時間翻譯,這些草台班子的翻譯往往採用比較平直的譯名,甚至都是小圈子的玩家約定俗成的。

而隨著遊戲機在國內的解禁,全世界的遊戲商(任天堂自然包括在內)紛紛推出簡體中文版的新作,這時候就會遇到一個處理舊有品牌譯名的問題。這些廠商為了方便,通常會在整個華語區採用同一套標準譯名,也就造成了類似「比卡丘」與「比卡超」的衝突。


從更大的層面來看,兩地的翻譯邏輯所遵循的路徑也有很大不同。內地的小說影視作品等作為有教育功能的文藝宣傳品,常常依然非常專業地貫徹「信達雅」的原則,有時「達雅」過於苛求,就以「信」為基本原則進行直譯。內地早年還有不成文條例,牽涉到所有的外文譯名:人名、地名和片名,都是以新華社的翻譯為標準。在1993年正式引進大片之前,沒有被新華社翻譯的電影,就沒有正式譯名。概括而言,內地譯名比較「嚴肅緊張」。

香港宅男遊行抗議「皮卡丘」譯名:港產譯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電影《史密斯夫婦》香港譯為《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與內地譯名的「雅化」傾向相比,港產譯名的第二大特點是通俗化。香港電影業的市場化程度要高很多,電影譯名是實打實會影響票房的,所以一些名字比較普通的外國片,香港人會盡量通俗化地表達,刺人耳目,甚至有嘩眾取寵之嫌,形成「通俗活潑」的翻譯風格。例如將貝托魯奇《Me and You》(《我和你》)譯為《折翼小天使》;《king』s speech》(《國王的演講》)譯為《皇上無話兒》;《Mr &Mrs Smith》(《史密斯夫婦》)譯為《史密夫決戰史密妻》;《What Richard Did》(《理查做了什麼》)譯為《高富帥失足記》;《Dans la maison》(《登堂入室》)譯作《偷戀隔籬媽》(隔籬在粵語里是鄰居的意思);《Central Station》(《中央車站》)港譯《千年等一天》等等。還有更多比較粗俗的譯名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電影譯名的通俗化還體現在慣用一些通俗文學的套語:《007:大破天目殺機》港譯《新鐵金剛之智破天凶城》;《七宗罪》在香港成了《火線追擊令》;《美國派2》譯為《美國處男2之孔雀開屏》等等。概括起來,港產電影譯名喜歡使用《某某錄》《某某傳奇》《某某令》《某某某之某某某某》這樣的套語。這種翻譯方法並不是香港人發明的,早至十九世紀的林紓,翻譯外國文學時就秉承著這種通俗化的傾向,把《湯姆叔叔的小屋》翻譯成《黑奴籲天錄》,又有《魔俠傳》、《天女離魂記》、《離恨天》、《鬼山狼俠傳》、《玉樓花劫》、《塊肉餘生述》等翻譯。晚清民初的翻譯小說,大略繼承了林紓這種意譯為主的翻譯思路,而這些民初著名的鴛鴦蝴蝶派的作家同時也是翻譯者,在二十年代幾乎只手奠基了國產電影,成為最早一批電影人。而這些在上個世紀上半葉在上海積極經營電影業的電影人,1949年後許多都來到了香港尋求進一步發展,其商業片的取名和翻譯思路就被保留了下來,延續至今。


港產譯名第三個的特點是喜用粵語諧音,常常是改動習語中一兩個字以表達電影內容的意思:如《Starbucks》譯成《星爸克超有種》;《Looper》譯成《時凶獵殺》(粵語里「凶」和「空」同音);《小島驚魂》港譯為《不速之嚇》(廣東話「嚇」與「客」諧音);《Despicable Me》(《神偷奶爸》)翻成《壞蛋獎門人》(「獎」和「掌」在粵語中諧音)。


第三個原因也是香港這次遊行的主要原因,因為皮卡超這個本地通行的譯名在粵語里確實對應了Pikachu也就是ピカチュウ的讀音,而「皮卡丘」用粵語讀起來變成了「皮卡優」,確實和原音與港人習慣相去甚遠。而經典動漫卡通或是遊戲人物譯名被更改,不是首次在香港發生。1999年,機械貓叮噹(台稱小叮噹)被改譯為多啦A夢(台灣寫作哆啦A夢)當時亦惹起不少爭議,還有《龍珠》中的短笛大魔王被改成比克大魔王,樂平被改成雅木查等等,都是先例。


雖然這樣修改有不妥,但何至於遊行呢?


抗議是手段還是目的


抵制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司空見慣,「某某某滾出娛樂圈」「抵制某某某的電影」,乃至反對某一國的商品等等。這些行為常常和受損的地方乃至民族「自尊」有關,而這種受到損害的集體感受,則召喚了「想像的共同體」,並以此在社交媒體上形成狂歡,甚至訴諸某種程度上的暴力。

香港宅男遊行抗議「皮卡丘」譯名:港產譯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香港TVB普通話新聞用簡體字幕港府收萬宗投訴。


此次譯名事件中戳中的要點主要是粵語。保育廣東話及繁體字近年在香港成為敏感議題。隨著本土主義興起,更有人認為廣東話正陷入邊緣化危機。今年2月,無線電視在旗下J5頻道推出簡體字字幕的普通話新聞,在3天內接獲逾一萬宗投訴。無線電視回應投訴指,反對簡體字字幕罔顧使用簡體字的觀眾需要,是為歧視。


粵語常常是本土團體最為重要的工具。「捍衛皮卡超,十萬伏特大遊行」的活動組織者「熱血公民」,熟悉香港的朋友自然不會陌生。這個香港本土激進團體本身並沒有任何鮮明的政治綱領,也沒有明確支持本土派內部的哪一種主張,常常在新聞事件中挑選較為激進和本土的立場,務求包攬最多的本土派支持者,主張「本地人利益」至上。首領黃洋達向來立場飄忽而惡名昭彰。這一團體常常自相矛盾,一時攻擊大陸人來港「搶資源」,一時又指責任在於政府分配資源不均;一時又稱自己不是種族歧視,卻又反對《反種族歧視條例》立法。


這樣一個帶有民粹主義傾向的團體,直接策划了屯門的反水客遊行等活動。香港社會基本上很反感這一團體,但是依然吸引了少數激進的年輕人參與其中。四月份的時候曾發起號召市民到公立圖書館扔掉簡體字的書籍,諸如此類的活動不在少數。可以說為皮卡丘而起的遊行,其實與皮卡丘本身關係不大,不過是個行動的由頭而已。


這個活動利用了部分人的「求異」心理,香港本有自己一套的翻譯手法,如今被遊戲商為了商業考慮而統一,這種「與眾不同」的優越感就沒了。而且在事件中,活動人士用各種標語暗示,是香港的「皮卡超」被內地「皮卡丘」替代了,但事實上,內地不過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跟隨台灣版《寵物小精靈》選用了「皮卡丘」這個譯名,而這個譯名被任天堂選為了官方翻譯而已。這種惡意的迫害妄想症傾向實在令人不齒。


而任天堂之所以選擇延後甚至取消其官方比賽活動,大概也是對「熱血公民」早有耳聞,因在各個激進活動中都極力走在前線,其成員很多都曾遭警方拘捕及起訴,可算是臭名昭著,以商業利益優先的公司自然不想惹得一身騷。


這樣的一次看起來是二次元的遊行,其實有著很深的三次元背景。不得不說,這是一次「別有用心」的活動。令人慶幸的是參與的人並不太多,大多數香港本地人早已厭倦這種搏出位的表演。


你若問我對這個團體還有什麼好說的,我只能搬出我們文章主人公皮卡丘大人的經典語錄,言簡而意無窮的「皮卡!皮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藝術 的精彩文章:

哪些畫廊頻繁入駐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參展畫廊趨勢全調查
塞巴斯蒂安·德莫拉 《權力的遊戲》中「小惡魔」的原型
當油遇到水」米金銘 崔治中雙個展
您可能感興趣

「比卡超」改名「皮卡丘」引發香港人抗議
俄羅斯數百名普京抗議者被拘
葉門群眾遊行,抗議美國和沙特
在巴勒斯坦經歷抗議遊行,以色列士兵槍口指向女人
台灣美女作家林奕含之死:對性侵者的抗議
俄羅斯警方拘留反對派領袖,數百名抗議者
莫斯科示威者抗議拆毀「赫魯曉夫樓」 亞博盧黨領導人因抗議被捕
懟得莫名其妙!《神奇女俠》辦女性專場觀影會被抗議
俄羅斯為南千島群島中無名島嶼命名 日本提出抗議
近百名在日華僑華人遊行抗議APA酒店行徑
數千名示威者華盛頓遊行抗議 要求種族正義
菲律賓紀念世界人權日 民眾戴面具遊行抗議濫殺毒販
在特朗普家門口抗議 13名婦女被捕
美國18歲女孩裸身寫「名言」,抗議特朗普侮辱女性
阿根廷女子流產被指墮胎囚8年 女權擬遊行抗議
委內瑞拉街道寫滿示威遇難者名字 無聲抗議馬杜羅政府
加沙:巴勒斯坦民眾抗議美總統訪問以色列 焚燒特朗普紙人
美國多地遊行抗議川普當選 華人商鋪被砸
留學生抗議漢語拼音名牌被撕:強調愛國是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