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她畫自己流血、哭泣、破碎,她萬分真誠地將痛苦轉化為藝術,並用幽默和幻想來調和。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弗里達是墨西哥歷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女性畫家。她一生磨難,曾接受過三十多次手術,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床上度過,但依舊成績斐然,作品價格更高居全球女畫家之首;她信仰共產主義,同時又吸毒、酗酒、雙性戀,有著眾多的男女情人和風流韻事;她和她的丈夫相愛,卻彼此不忠,過著互相傷害的生活;她渴望重生又迷戀死亡,永遠用挑釁的表情,掩蓋著孤獨而沉重的靈魂。


本書詮釋了她支離破碎卻又色彩斑斕的傳奇一生。


海登·赫雷拉:藝術史學家,紐約大學教授,曾獲古根海姆學者獎。作品有《弗里達》《馬蒂斯自畫像》《阿希爾·戈爾基》等。


弗里達:傳奇女畫家的一生

作者〔美〕海登·赫雷拉


譯者 夏雨


前言


1953年4月,弗里達·卡羅在自己的國家墨西哥舉辦了第一次重要的畫展,此時,四十六歲的她,離生命旅程的終結只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了。當時她的健康狀況相當糟糕,無人指望畫家本人會出席這次畫展。但晚上八點,正當墨西哥城的當代藝術美術館的門向公眾敞開之時,一輛醫院的救護車開來了,畫家穿著她最喜愛的墨西哥服裝,被人用擔架抬到了一張四根帳柱的床上。這張床是那天下午放置在美術館裡的,並按她的意圖作了布置,掛上了她的丈夫迭戈·里維拉——一位傑出的壁畫家——的照片。還有政治偶像馬林科夫和斯大林的照片。紙做的骷髏搖搖晃晃地從帳頂垂下來,一面床鏡照出了畫家憔悴但歡愉的臉。兩百多位朋友和仰慕者逐一向弗里達·卡羅致意,然後將她的床圍成圈,與她一起唱起了墨西哥民歌,一直歡鬧到深夜。


這一幕是這位非凡女性一生的濃縮,也將其一生推向頂點。事實上,對許多人來說,它恰好證明了卡羅作為畫家同時也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秉性:豪俠並勇於面對肉體的折磨、對驚奇和特殊的偏愛、對場面作為一種保護隱私和尊嚴的面具的嗜好。總之,畫展開幕的場景絕妙地詮注了弗里達·卡羅的中心主題——自我。她在短暫的生命中所創作的兩百多幅繪畫,絕大多數是自畫像。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卡羅是一位美麗的女人,稍有瑕疵也恰好增添了她的魅力。兩條眉毛在前額連成一線並不斷開,性感的嘴唇上依稀可見一撇鬍子。杏仁狀的眼睛是烏黑的,眼神稍稍有些向外睥睨。認識弗里達的人都說她的智慧和幽默就在那雙眼睛裡,還說她的情緒也表露在其中:或好奇或迷人,或疑慮或內斂。她的目光銳利,讓人覺得無從掩飾,猶如被一隻豹貓注視一樣。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她大笑起來非常有感染力,或表達歡愉的心情,或是對痛苦之荒謬的認命。她的嗓音很響亮,略帶嘶啞,說起話來總是急促而有力度,伴隨著迅速而優雅的手勢。她的笑是一種充分的、開懷的笑,偶爾是感情的尖叫。弗里達的英語說寫都很流利,而且喜歡使用俚語。在今天看她寫的信,一定會為她英語里使用的土語的「粗俗」而感到驚訝,好像她是從美國作家達蒙·魯尼恩那裡學來的英語。至於西班牙語,她喜歡說髒話——例如pendejo(白痴)和hijo de su chingada madre(婊子養的)。在說這兩種語言時她都喜歡人們對這些土語粗話的反應,而且這些髒話是從一位如此有女人味的女人口中說出來的——弗里達總是將她豎在長脖子上的頭高高仰起,像一位高貴的皇后——這更加強了人們的反應。


她總是穿著鮮艷華麗,特別喜歡穿時髦的拖地長的墨西哥民族服裝。無論走到哪裡,她總是那麼引人注目。一位紐約人曾記得孩子們常常在大街上跟隨她。他們會說「哪裡有馬戲?」,可弗里達一點也不在乎。


1929年,弗里達·卡羅成了迭戈·里維拉的第三任夫人。可真是絕配的一對!卡羅,纖小而熱烈,猶如馬奎斯小說中的人物;里維拉,肥胖而奢侈,簡直出自拉伯雷的作品。他們的交際看來似乎很廣。托洛茨基是朋友,至少有一段時間是。還有亨利·福特和尼爾遜·洛克菲勒、多洛雷斯·德爾·里奧及波利特·戈達德。里維拉夫婦在墨西哥城的家是國際知識界渴望去的麥加聖地,帕布羅·聶魯達、安德烈·布勒東和塞奇·艾森斯坦等人都曾去過。弗里達曾在巴黎去過馬塞爾·杜桑家做客,伊桑姆·諾古奇是她的情人,而彌羅、康定斯基、坦圭則是她的慕拜者。在紐約,她見到過施蒂格利茨和喬治亞·奧基夫;在舊金山,愛德華·韋斯頓和伊莫金·坎寧安曾為她拍照。


由於里維拉嗜好虛榮,他們的婚姻成了公眾關注的話題。他們的每一次冒險,他們的愛、爭吵及離婚,都曾被一家報紙作過詳盡而細緻的描述。人們對他們都是直呼其名,人人都知道誰是弗里達誰是迭戈: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她是他這座廟宇的祭司,有時卻也叛逆。鮮活、聰明、性感,她總是對男人有吸引力並有著許多的情人。至於女人,有跡象表明她也曾有過同性戀情。對後者里維拉似乎並不在乎,但對前者卻是強烈地不滿。「我不想與別的男人共用一把牙刷。」他這樣說。他還曾威脅說要用手槍去槍殺一位第三者。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如果有機會和認識她的人說上幾句,那麼你就會知道人們是怎樣深深地愛著弗里達·卡羅的。他們承認弗里達是尖刻的、衝動的,但當人們回憶起她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人們對她的鮮活記憶使她的人生聽起來就像是斯科特·菲茨傑拉德的短篇小說一樣——充滿樂趣和魅力,直到以悲劇收尾。但弗里達的故事實際上更凄慘。1925年9月17日,正值十八歲花季的弗里達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她乘坐的公共汽車和一輛有軌電車相撞。她被一根金屬棒刺穿,脊樑折斷,骨盆破裂,還有一隻腳骨折。從那天起直至生命結束,這以後的二十九年里,弗里達一直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之中。「我保持著做手術的記錄。」她曾這樣說。她還一直渴望著一個不能實現的夢想——要一個孩子,但那碎裂過的骨盆常常引發流產,以及至少三次人工流產。弗里達也因此飽受了被所愛的男人欺騙甚至拋棄的痛苦。她像孔雀一樣展示其美麗的羽毛,但內心深處卻藏著無奈的悲哀和自棄。


「我畫我自己的現實,」弗里達說,「我只知道繪畫是我的一種需要,我總是畫那些從腦海里閃過的東西,而沒有其他的考慮。」那些在弗里達腦海里掠過並被她變成藝術的東西,恰恰是20世紀一些最原汁和迷人的意象。她畫自己流血、哭泣、破碎,她萬分真誠地將痛苦轉化為藝術,並用幽默和幻想來調和。她的畫總是那麼特別、那麼個性化,在視覺上相當深入而非面面俱到。弗里達用顏料所作的自傳有著一種藝術的緊張和力度,因而能緊緊抓住觀眾的心。


她的畫大多數是小尺寸的,12×15英寸是經常的事。這種小尺寸正好與繪畫主題的親密性相適合。她小心翼翼地用纖細的貂毛畫筆畫每一筆色彩,將形畫得相當精確,讓想像通過實際技能的雕飾而更具說服力。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這種效果令超現實主義畫家感興趣,他們在20世紀30年代末將弗里達劃入他們的行列。弗里達的畫還吸引了一小部分有鑒賞力的收藏家,如愛德華·魯濱遜、埃德加·考夫曼、小康格·古德伊爾、雅克·格爾曼,但她的畫大多數長期委屈地被冷落,默默無聞地湮沒在時間的長河裡,直至最近才大放光彩。


1977年秋,墨西哥政府將美術宮裡最大最著名的畫廊用來舉辦一個弗里達·卡羅的回顧展。這是一種奇特的禮讚,因為展覽似乎讚美畫家奇異的個性和她的故事,甚於她的藝術。那些宏大的展廳里掛滿了弗里達的各種生活照片,而且都是放大了的照片,這使那些鑽石般微小的繪畫看上去就像是標點符號一樣。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不管怎樣,弗里達的藝術——她自己創造的傳奇——終於獲得了成功。由於她的畫相比於照片及畫廊的空間顯得那樣小,觀眾必須站得很近方能欣賞。這種近距離的觀賞反而增加了畫作奇特的吸引力。這些畫創作於弗里達生前的各個重要時刻,每一幅都如同一聲沉悶的呼喊,畫中蘊含著稠密的情感,似乎要爆發出來。這些畫使那些照片的框架升格為一種建築結構,在房間的中央顯得很不穩定,零碎得像是卡片做的房子。


1978年11月2日,為了慶祝亡靈節——墨西哥最喜慶的節日之一,舊金山的彌撒教區的拉扎畫廊舉辦了一個「向弗里達致敬」的畫展。展出的作品是由大約五十多位畫家(大部分是奇卡諾人)用不同藝術手段創作的作品,但都要求是在「弗里達的象徵主義精神」下創作出來的。在畫廊的後牆上放置了一個祭壇,點滿了蠟燭,還有糖骷髏、草稈做的十字架。「死者的麵包」形如人骨,一具棺材裡放著糖鳥,裡面的一張玩具大小的床上躺著一尊弗里達的微型塑像。其他幾面牆壁則掛滿了畫家們的作品,有許多畫家將自己的畫像和弗里達的並放在一起,好像要表達對她的認同。弗里達被描繪成一位政治英雄和革命戰士、一位受盡磨難的女性、一位被錯待的妻子、一個沒有孩子的女人、一個墨西哥的「奧菲利亞」。許多人把她看作是一個飽受折磨但又敢於向死亡挑戰的人。一位畫家用這樣的話來表達對弗里達的尊敬:「弗里達詮釋了奇卡諾婦女全部的文化含義。她激勵著我們,她的作品不是自嘆自怨,它們充滿著力量。」


從此,弗里達·卡羅的觀眾日漸增多:1978—1979年間,弗里達作品回顧展相繼在美國的六個美術館展出,1982年在倫敦的白教堂美術館組織了一次名為「弗里達·卡羅和蒂娜·莫多蒂」的畫展,後來還在德國和紐約展出。對於女人們來說,卡羅那特別具有個性的形象和特有的女人氣質,以及藝術上的獨立性,已經變得十分有意義了。在藝術上,她既不與里維拉競爭,也不效仿他,而且有不少敏銳的評論家認為她甚至比里維拉更好。實際上,迭戈自己也常常誇耀一封畢加索寫給他的信,信中是這樣說到弗里達的:「不管是德朗、你還是我,都不能畫出像弗里達·卡羅畫的那麼好的頭像來。」


弗里達應當會為她身後贏得了那樣豐富多彩的懷念而感到欣慰。事實上,她是她自己傳奇故事的創造者,而且由於她十分複雜,且有著微妙的自我意識,關於她的神話是多切面的、含糊不明的、充滿矛盾的。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人們不願意去揭開其真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唯恐會破壞她自己創造的形象。然而,事實並不會驅散神話,在仔細審閱後,弗里達·卡羅的故事依舊和她的神話一樣傳奇而偉大。


本文節選自豆瓣閱讀電子書《弗里達:傳奇女畫家的一生》

她度過飽受摧殘的一生,卻將生命的濃墨重彩留給世人



弗里達:傳奇女畫家的一生


作者〔美〕海登·赫雷拉


譯者 夏雨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豆瓣閱讀 的精彩文章:

葉小辛:扎入故紙堆中的「娛記」
美好的事物無法久存,花瓣和骨頭都會重獲自由
如果你是屈原,跳江還是跳槽?
您可能感興趣

生死一瞬,他竟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
巴金與蕭珊: 他留給她最後的深情,就是守著她的骨灰度過餘生
把我留給她,在餘下的生命里
唏噓人生——把寬容留給折磨你最深的人
一生風流成性,最愛美酒與女人,卻留給世人一個多情又熱血的江湖
她把五分鐘留給自己的孩子,卻把一整天留給自己的學生
父母的財產,最後不一定能留給孩子;但是教養,卻是百分之百可以遺傳的
人生莫如閑,人生莫如清——把適度的閑暇留給生命
慈禧一生奢靡浪費、喪權辱國,她最大的功績就是,把它留給了中國
上帝奪走了她們的生命,但是她們卻把「美」留給世間
把最好的自己,留給對的人
諸葛亮製造一神器,所向披靡,死前卻要親手毀了,絕不留給後人!
生命太短,沒有時間留給遺憾
我的尊重,要留給值得尊重的人
把最好自己,留給對的人
米蘭達可兒人生太短,一分鐘也不要留給那些讓你不快的事和人
房子,是留給孩子的最低級的不動產!
他留給世界最棒的禮物,是一隻俘獲全球大人小孩心的兔子
有一種好男人,把所有的好都給了別人,卻把傷害留給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