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尼克松結束訪華帶回茅台酒差點點燃白宮

尼克松結束訪華帶回茅台酒差點點燃白宮

尼克松結束訪華帶回茅台酒差點點燃白宮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來中國訪問。圖為尼克松與周恩來。


[導讀]尼克松結束訪問中國回到華盛頓以後,曾經向他的女兒特里西婭演示過茅台的厲害,他把一瓶茅台倒在碗里,點著了火,火併沒有熄滅,碗炸開了,吐著火苗的茅台流滿了整個桌面,差點就在白宮釀成火災。

尼克松訪華意義不亞登月


1972年2月21日星期一上午11時半,乘坐空軍一號,美國總統尼克松及其大批隨員抵達北京,開始為期一周的訪華之旅。


對於還不熟悉中國的美國人來說,這次訪問的意義,不亞於去月球訪問。也正是因為這次不同尋常的訪問,中美兩國從此進入了全新的交流階段。


40年過去了,當那些親歷者再次回憶起這改變世界的七天,也許將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詮釋它。CNN前記者齊邁可製作的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當年這些親歷尼克松訪華的記者與前外交官們,透露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預先設定的握手場面


人們都不會忘記那個經典的場景,尼克松總統走下飛機,向周恩來總理主動伸出手來,兩人握手長達一分鐘,很快,此畫面經由電視信號傳遍了全世界。


事實上,在總統的專機抵達以前,美方記者團90多名記者,早已在機場待命。他們當中,既有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這樣的電視媒體,也有《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樣的紙質媒體,都是尼克松本人從200多名報名者中挑選出來的。


合眾國際社記者德克 霍爾斯泰德回憶說,「他們(美方)擁有兩架白宮包租的707客機,一架是TWA707型機,命名為『你好一號』;第二架是『泛美帆船』,它被命名為『你好二號』。」


「空軍一號」17日從華盛頓起飛,先到夏威夷停留數日,再抵達上海。和此前預計的一樣,21日上午11時30分,尼克松的專機終於降落在了北京的天竺機場。

選擇在11時30分這個時間,也是尼克松精心安排的,按照中美時差,此時恰好是美國東部標準時間星期天晚上10時30分,也正是電視觀眾最多的時候。尼克松選擇在這一時間的目的無疑是希望讓更多的人能夠見證他所創造的這一歷史時刻。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丹 拉瑟注意到,尼克松在飛機落地之前,就已經開始小心翼翼做準備了。「當尼克松總統走下飛機的時候,我心裡非常清楚,他肯定考慮到了。我不知道他是否在鏡子前面練習過—但是他肯定考慮過當艙門打開的時候他確切地應該怎麼做,從飛機上走到扶梯底端確切有多少步,在扶梯底端握手的程序應該是怎樣的等問題,」丹 拉瑟說道。


尼克松夫人身上的紅色大衣也格外引人注目。這也是精心考慮的因素之一,由於在當時,大多數人的衣服都是灰、棕和黑等顏色,尼克松夫人這件紅色的大衣顯得格外顯眼,傳達出一種熱情和友好的感覺。


在艙門打開的那一刻,尼克松夫婦挽著手走出專機。隨後,總統尼克松搶先一步走下舷梯,主動向周恩來總理伸出右手,兩隻手有力地緊握在了一起。通過電視的轉播,全世界都看到了尼克松和周恩來的歷史性握手。


令美國人驚訝的是,當時機場上人並不多。只有一些大標語,大多同尼克松無關—「中國共產黨萬歲」,「全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還有一支不足500人的儀仗隊,他們唱著一首30年代的紅軍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沒有鮮花,沒有禮炮,也沒有紅地毯,對於曾去過世界各國的美國總統來說,這樣的歡迎似乎顯得有些冷清。


「這和去年十月衣索比亞皇帝海爾 塞拉西到達北京時形成鮮明對比,那一次有30萬人參與歡迎,」當天的《華盛頓郵報》報道說, 「據說尼克松從機場往北京的路上,沒看到迎接的人群,有些失望。」


按照國家元首待遇,中方高奏兩國國歌,周恩來陪同尼克松檢閱了三軍儀仗隊。


總統車隊沿寂靜的街道駛入城市。在美國記者們的眼中,當時中國的面貌也讓他們深感驚訝:柏油路面的道路、灌溉渠道、龐大的集體農莊以及公路兩側整齊的樹木,畢竟,這個國家對於他們來說,那時還太過於陌生了。

「中國居然有樹木!」一個記者這麼寫道。 不過在他們看來,街道異常冷清。所有的居民彷彿都到別處去了,除了與他們隨行的中方工作人員,很難找到普通的中國人採訪。


茅台酒差點點燃白宮


抵達釣魚台國賓館休息不到3小時,尼克松就出乎意料地被請到毛澤東的書房,兩國領導人交談了整整一小時,在座作陪的除了翻譯以外,只有周恩來和亨利 基辛格。次日早晨,毛澤東和尼克松會晤照片,刊登在了《人民日報》頭版上。


當天晚上,周恩來總理為總統舉辦招待晚宴。熟知尼克松飲食習慣的人都知道,這位總統並不熱衷中國菜,在白宮時尼克松常就著番茄醬吃低脂的白乾酪,他也喜歡品嘗昂貴的牛排、葡萄酒和法式大餐。


事實上,在還沒有抵達北京之前,這位總統就和助理們在「空軍一號」上閱讀厚厚的文件與資料,商討如何與中國人在餐桌上打交道。美國人被告知,也許中方會招待他們魚翅、燕窩、海參、蛇或其他他們從沒見過的食物。


不過當晚,這些想像的東西並沒有出現。中方合乎禮節地安排了一次盛大的宴會。赴宴的人數達到了900多人。


2011年1月,在紐約曼哈頓飯店,美方試圖去還原這一次宴會的菜肴,去紀念這一特殊時刻。負責該事宜的廚師唐先生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儘管尼克松訪華讓全世界矚目,但周恩來招待總統的晚宴,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令人興奮。


「事實上在那個時候中國並不知道美國人喜好,」唐先生說,「但為了考慮他們的口味,當晚的菜肴中還是加了燒豬肉和中式香腸這種並不常用作國宴的菜肴。此外,中方特地準備了兩道有蝦的菜肴,儘管蝦並不是北京菜常用的材料,但是他們聽說美國人喜歡吃蝦,就加上了。宴會上也有黃瓜片、番茄片,夾著菠蘿的烤鴨片,以及麵包和黃油,他們還知道美國人不愛喝熱水,特地提供了冷開水。」


當然,宴會上也有傳統的中式菜肴,比如魚翅湯、香菇芥菜、清燉竹筍湯,以及糖醋魚。


當晚,當周恩來總理舉起筷子時,這意味著晚宴正式開始。在現在可以看到的電視畫面中,尼克松總統努力用筷子將菜肴夾到自己的盤子里,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然後放到了自己的嘴中咀嚼。全世界都通過這個畫面看到美國總統品嘗中國菜。


基辛格在《白宮歲月》一書中,回憶起這一次的宴會時表示,「宴會的氣氛十分歡快,不僅一道道菜無休止地端上來,而且桌旁的每個中國人都按照中國的習慣注意使每個美國人的碟子里隨時堆滿了食物」。


令美方頭疼的,不是美食,而是茅台酒。在基辛格看來,這種烈性酒「不做飛機燃料太可惜了,是因為它太易燃」了。負責為尼克松安排日程的秘書表示,在與周恩來碰杯祝酒之前,尼克松已經被提醒不要真正喝中國的烈性酒茅台,只要舉起杯來碰一下嘴唇即可。


基辛格還透露,尼克松結束訪問中國回到華盛頓以後,曾經向他的女兒特里西婭演示過茅台的厲害,他把一瓶茅台倒在碗里,點著了火,火併沒有熄滅,碗炸開了,吐著火苗的茅台流滿了整個桌面,差點就在白宮釀成火災。


此後的每天晚上,尼克松和夫人在人民大會堂參加歷時三小時的隆重宴會,他也要硬著頭皮學著用象牙筷子夾著中國菜,用茅台酒乾杯,一邊聽著中國樂隊演奏《小夥子比雷》和《她將繞過山邊來》之類的曲子。其間,他們偶爾也觀看乒乓球、羽毛球和體操表演。


革命樣板戲


據《紐約時報》透露,為了淡化媒體對政治的關注,尼克松在此次訪問中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中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當中,希望藉由美國的媒體,去展示一個全新的中國,然而,在面對一些中國式的文化現象時,美方不免感到尷尬,比如觀看革命樣板戲。


「有一件事我想提一下,所有活動中最難以處理的,這就是《紅色娘子軍》的表演。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導演從來沒有看過這種革命歌劇的表演。」來自美國廣播公司記者團的協調員羅伯特 西根塔勒回憶當時的場景。


馬克 弗蘭克爾是《紐約時報》記者,他回憶起看這部革命樣板戲時的情形:「我忘了這個歌劇的名字,只記得內容是紅色娘子軍戰勝了資本主義魔鬼之類。資本家的走狗之類的稱呼很普遍。尼克松以恭恭敬敬的態度看完了這個劇目……」


對於尼克松來說,這樣的體驗是此前從未有過的,他兩旁陪坐著周恩來和江青。當《紅色娘子軍》結束時,他仍然禮貌地鼓起掌來。後來,當有記者問起他的意見時,尼克松努力地想找出一些正面的東西加以評論。


CNN前記者齊邁可製作的紀錄片《改變世界的一星期》中,也披露了尼克松在接受當時美國電視台採訪時的畫面。


尼克松當時說道:「這個芭蕾劇是……當然了,大家都知道,它在傳遞一些信息,這也是它的目的之一……我曾看過世界各國的芭蕾舞劇,包括蘇聯的和美國的,這個劇確實與我看到過的任何芭蕾舞作品具有同樣的高水平。」


「坐轎子得不到太多鍛煉」


除了每天與周恩來等領導人舉行會談,尼克松夫婦行程中也包括了遊覽的環節。當然,遊覽全部是按照計劃進行的。


尼克松夫婦參觀了北京的紫禁城,看到明清歷代皇帝從太和殿到紫禁城宮門時乘坐的精雕細刻的轎子,他就評論說:「老坐轎子,就得不到太多的鍛煉。」


在攀登了具有2200年歷史的中國長城之後,他對包圍著他的眾多美國記者說,「這是偉大的城牆」。隨後他又補充說:「我們看著這道城牆,不禁想到我們絕不要任何這類城牆存在於各國人民之間。」


他也和周恩來同乘一架白色的伊柳辛客機飛往杭州。在那個700年前馬可 波羅稱之為世界最偉大的城市裡,遊覽園林,泛舟於歷史悠久的西子湖上。


就在尼克松總統有許多會議安排之時,尼克松夫人的行程也非常緊湊,她要參加許多活動,要去參觀北京四季青人民公社,觀看了在公社小學的課堂,參觀了針灸診所,也要參觀養豬場。


大部分時候,中方都會播放一些美國人並不了解的中式歌曲和革命歌曲,但是偶爾也會讓美國人吃上一驚。芭芭拉 沃爾特斯是這一次訪華記者團當中唯一的女主播,她表示,第一夫人去訪問學校的時候,意外地發現,這裡的學生也知道《牧場是我家》這首歌。


對於那個時候的美國人來說,中國的每一塊土地都是新鮮的。不過,也許兩國太久沒有那麼近距離交流過,無論在語言還是文化溝通上面,都存在著障礙。


《紐約時報》刊登了馬克斯的記者手記《崎嶇之路》,就列舉了語言障礙、文化障礙以及意識形態的障礙等。他提到過一件特別尷尬的事情,是關於尼克松的新聞秘書羅恩 齊格勒的年輕助理的,她名叫黛安 索耶,現在是美國廣播公司的晚間新聞主播。


據回憶,當這支美國記者團上了汽車,準備離開酒店前往機場的時候,一個中國服務員突然從酒店裡跑了出來,他拿著女士穿的連褲襪,顯然很焦急。


「他以為有人把這東西遺忘在他們房間里了。最後,黛安 索耶在車上走過去認領了東西。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埃德 弗維說道,『我猜測她原來只是要扔掉這個東西的……服務員可能從來沒有想到會有人扔掉一雙完好的連褲襪。』」


(實習生 劉舒羽 對此文亦有貢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周報 的精彩文章:

這個美女之國曾經富得流油,如今經濟崩潰,紙巾比紙幣還貴
亞投行牽手世行 金立群力促新老東家首次合作
您可能感興趣

茅台八卦|如何通過茅台酒紅色飄帶看茅台酒真偽?茅友公社
五星茅台酒和飞天茅台酒有什么区别?
茅台酒、茅台集團酒、茅台鎮酒有什麼區別?
光喝茅台酒簡直就是浪費,加點它,讓你夜夜大戰到天明
想鑒別茅台酒,先看茅台酒60年酒瓶演變|茅友公社
茅台酒與山西汾酒的淵源
什麼是飛天茅台酒?
原箱茅台酒比單瓶茅台酒貴2倍?原因在這裡|茅友公社
一文了解90年代貴州茅台酒官方鑒藏要點!
吳京給茅台免費打廣告,電商巨頭劉強東親臨茅台,茅台酒又紅了
從茅台酒瓶蓋,如何鑒別茅台酒?|茅友公社
如果嫌飛天茅台酒太貴,這裡給你找了五款媲美飛天茅台的「小醬」
喝茅台酒有多健康?茅台教父季克良來告訴你!
茅台酒為什麼好喝,看完就明白了|茅友公社
鑒定丨塑蓋茅台之內銷「五星」牌茅台酒
借《戰狼2》之勢,茅台酒這廣告滲透全球!茅台酒師有話說!
《戰狼2》免費宣傳茅台酒,茅台集團這樣回復!
什麼情況?70年代坐飛機能送茅台酒、中華煙,還能吃上大龍蝦?
《戰狼2》吳京一句話引茅台酒集團表示感謝,北京吉普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