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蒙在鼓裡轉謠言,幾家竊喜幾家愁。謠言「危力」猛,轉發須謹慎!

蒙在鼓裡轉謠言,幾家竊喜幾家愁。謠言「危力」猛,轉發須謹慎!

點擊上方「綠松鼠」


獲取新銳、科學、綠色食品資訊

蒙在鼓裡轉謠言,幾家竊喜幾家愁。謠言「危力」猛,轉發須謹慎!


「蒜薹保鮮泡甲醛?」


「豬肉里有鉤蟲煮不爛?」


「台灣女導遊稱康師傅使用餿水油?」

「肯德基使用怪雞有六個翅膀?」


「娃哈哈飲料含肉毒桿菌?」


「康師傅出資購買釣魚島?」


……


這些謠言你還在信嗎?

綠松鼠今天要跟大家說的是,在網上蔓延的各種食品謠言問題已經引起國家領導層的高度關注啦!!!


就在6月14日的2016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暨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副主任汪洋指出,要注重發揮專家學者在食品安全科普宣傳、風險交流中的特殊作用,讓謠言止於智者,讓科學深入人心。新聞媒體要開展風險交流和知識科普,不傳播謠言、不做歪曲事實而吸引眼球的「標題黨」,引導消費者理性認知食品安全問題


很多消費者其實對謠言不以為然,以為在朋友圈隨手轉一轉、發一發,沒啥不可以。這樣的理解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綠松鼠剛剛得知一個消息,必須馬上告訴大家。去年在微博首發「台灣導遊抵制康師傅」視頻的微博賬號「柯笑陽」就因為隨手發送成為被告,最近不得不公開發布致歉信,表示「輕信網路謠言,未經核實就隨意發布,給康師傅造成了不良影響。」

蒙在鼓裡轉謠言,幾家竊喜幾家愁。謠言「危力」猛,轉發須謹慎!


但事實上,一個道歉、數萬元的賠償,恐怕難以消除謠言造成的巨大影響和傷害。一條謠言的「危力」到底有多大?且聽綠松鼠給大伙兒盤點盤點。


危力1


謠言讓食品企業成為最大受害者

中國飲料工業協會行業發展部副主任王金玉此前說,食品生產和加工企業是食品網路謠言最大的受害者。謠言本身可能僅涉及一個或者幾個企業,受到損傷最直接的是企業,但實際上,現在幾乎被造謠的企業通常都是龍頭企業,危及整個行業。


在微信朋友圈,以「××食品有害,千萬別吃」為主題的文章閱讀率高居不下,很多食物被冠以「有毒」、「致癌」甚至「致死」。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2015年年初發布的微信謠言分析報告顯示,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防騙、健康養生這些主題的謠言數量最多。「通過輿情監測分析發現,將近一半的食品安全問題的報道是謠言和傳言。」中國農業科學院質標所政策信息研究室主任李祥洲指出。南方周末健康領域記者袁端端說:「真相還在系鞋帶的時候,謠言已經跑遍大半個中國。」


2015年,農夫山泉、肯德基、康師傅、王老吉等多家被網路謠言中傷的大型食品企業紛紛拿起法律武器叫板這些謠言散播者,並要求給予相應的賠償。各大食品企業前後共起訴超過10家微信公眾號運營公司,總體索賠金額超過6100萬元。


謠言的屢次侵襲,各種闢謠都顯得乏力,即使獲得判決,但謠言給企業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杭州娃哈哈集團此前稱,「肉毒桿菌」謠言使得其2015年第一季度損失高達20億元。


肯德基總裁屈翠容認為,「索賠金額遠遠不能彌補由此遭受的損失」。康師傅更是表示,台灣導遊視頻謠言短短三天令公司市值損失30個億,嚴重損害了康師傅的品牌聲譽,「造成的傷害是無法估算的」。


同時,賠償金額在執行中也是困難重重。被起訴的公號運營公司中,山西微路況科技有限公司因傳播肯德基六翅雞被判賠償15萬元、康師傅地溝油謠言被判賠償10萬元,百勝餐飲和康師傅雖然勝訴,但該公司負責人已經跑路,獲賠金額仍在強制執行中。

蒙在鼓裡轉謠言,幾家竊喜幾家愁。謠言「危力」猛,轉發須謹慎!



危力2


讓消費者蒙在鼓裡 對生活產生誤導


對消費者,食品謠言帶來的是誤導,是選擇上困擾和對食品安全的恐慌。


綠松鼠梳理髮現,諸如食鹽加碘致癌、植物油致癌等謠言,讓人難以分辨。而檸檬水減肥、果汁比水果更營養豐富等不科學說法帶給消費者的是錯誤的指導,影響身體健康。


「雞蛋糖精,同食中毒、死亡;豆腐蜂蜜同食耳聾;海帶豬血同食便秘;牛肉紅糖同食脹死人」,這樣的「食物相剋」謠言的更是傳播了80年,一直讓人深信不疑。市面上的「食物相剋」讀物還細分為挂圖、速查手冊、圖文大全、電子書、影碟幾大類,配合營養養生菜譜發行,這些大多是毫無專業背景的職業攢書人東拼西湊的,一般一個月就可「速成」。


權威學者指出,食物相剋謠言對公眾正確配餐造成誤導。人體需要的營養素有40多種,食物多樣化是營養學最根本的法則。過分強調不科學的『食物相剋』將使飲食單一,易造成膳食失衡甚至營養不良。」


危力3


幕後操作炮製謠言 一條收入數千元


綠松鼠此前調查發現,利用微信公眾號傳謠已呈現公司化運作趨勢,背後則清晰呈現出一條各家微信運營公司借謠生利的商業模式,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型食品企業炮製謠言惡意競爭。


娃哈哈遇到的「爽歪歪、AD鈣奶含肉毒桿菌」謠言攻擊中,是微信營銷公司層層推手的加工誕生。涉事公眾號藉助誇張的標題和內容獲取大量粉絲、傳播量後,通過企業投放廣告費生財,是微信營銷的標準做法。


謠言治理任重道遠 科普闢謠需要「五指合一」


謠言損害商品信譽,造成企業巨大損失。然而,由於網路謠言舉證難、網路上「隨手發」的責任鑒定難、損失定損難等等增加了維權難度。謠言違法成本低、第三方平台責任認定難,使得謠言治理陷入「乏力」困局。

蒙在鼓裡轉謠言,幾家竊喜幾家愁。謠言「危力」猛,轉發須謹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 羅雲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在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指出,面臨信息生產碎片化以及傳播渠道多樣化的衝擊,謠言傳播出現了多主體、跨平台、易反覆的特點。而新媒體、朋友圈的相對封閉的傳播環境又使闢謠的信息很難達到目標受眾,傳統的宣傳教育的影響力、引導力嚴重受限,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形勢越發嚴峻,交流的無效甚至反效的問題異常突出。

蒙在鼓裡轉謠言,幾家竊喜幾家愁。謠言「危力」猛,轉發須謹慎!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君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曾表示,微信上的一些自媒體,已成為謠言和不實信息的「放大器」。這些謠言對實際生活和社會產生的危害遠遠超過所謂風險對人們健康的損害。


信息不對稱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謠言的產生和傳播。食品安全風險信息的充分溝通,是治理和消除食品謠言最有效的途徑。


6月14日,在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痛陳網路謠言給食品安全領域帶來的危害,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大毒瘤。希望有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專家學者能夠加強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對謠言予以及時的澄清和反駁,提高廣大消費者鑒別真偽能力。讓企業家「能專心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忙著闢謠」。


同時,康師傅中國區董事長賈先德在論壇上也表示,食品安全環境的治理和維護需要社會共治,就像一個拳頭需要握緊五個手指頭,包括政府、專家、企業、消費者和媒體,五個必須在一起才能「重拳出擊」,才能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其中,媒體要負責地報道,專家專業的科普,企業負責任的經營,而消費者要有正確的認知和觀念,才能夠把這件事情做好。


正如羅雲波所說,食品安全風險交流是打開公眾信任結節的關鍵措施,這一措施無效低效甚至反效,中國食品的形象難得恢復。需要政府部門、相關研究機構、學會、協會、社會機構、媒體等多方共同參與、共同努力,同心攜手爭奪科學的話語權,加強科學輿論的影響力和引導力,切實提升交流效果。

蒙在鼓裡轉謠言,幾家竊喜幾家愁。謠言「危力」猛,轉發須謹慎!



抵制網路謠言,從你我做起。


轉發告訴更多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松鼠 的精彩文章:

這個論壇上傳出了互聯網+食品界的一個重大消息,一定要看!
食品科普用上全視覺,大學生破除謠言有「食力」
豬肉長「鉤蟲」,水煮不爛、油炸不熟、高溫殺不死?
子若是吃貨,如何過端午?美食不勝數,個個入胃腸
「六個核桃」拒收核桃,美國農民怒了,國際官司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