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實戰化:不辱使命磨礪勝戰之刃

實戰化:不辱使命磨礪勝戰之刃

往回看,我們正處在今天對昨天的大趕路中;往前看,我們更處在明天對今天的倒逼中——


練即戰:邁進「作戰需求牽引」時間


探訪中部戰區,一個新成立的部門格外引人關註:「軍事需求局」。

這個新部門因何而設?核心職責是什麼?


軍事需求局一位領導打了一個形象的比方:「以前我們的實戰化,是端起槍來再瞄靶,琢磨的是槍的事。今天,我們要先琢磨靶子是不是科學、靶子是不是實戰。」


這個「靶子」便是作戰需求。今天我們實戰化的「靶子」在哪裡?它是如何牽引「槍」的?我們一路走,一路看,變化接踵而來——


訓練關係變了。陸軍某防空旅和空軍某航空兵師,雖然同駐一座城市,但多年來交流很少。如今,聯合訓練、對抗演練已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

訓練地域變了。火箭軍某旅即將奔赴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地域,迎來首次跨區紅藍對抗演練。在那裡,他們將接受複雜電磁環境、特殊地理環境、極端天候條件的多重檢驗。


訓練任務變了。面對多場實兵對抗演習,確山訓練基地導演部成員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因為模擬的作戰對手變了,工事障礙設置、導調員知識結構、藍軍戰法運用等內容,都要跟著變。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這些看似很小的變化,映照出的是什麼?


一路上,記者探尋的目光與部隊各級指揮員的目光相遇、交匯、碰撞。


在大山深處,火箭軍某旅旅長王錫民的目光鎖定在一張世界地圖上,腦子裡激蕩著新軍事變革的風雲變幻:戰爭形態變了、作戰方式變了,我們如何才能掌握未來戰爭主動權?

在中原腹地,確山訓練基地總工程師常連甫的目光停留在一張規劃圖紙上,內心深處翻騰著基地化訓練的升級藍圖:這幾年部隊裝備在變、官兵素質在變、對訓練條件的要求在變……我們必須加快腳步,否則就會成為實戰化訓練的那塊「短板」!


遠觀世界,近看我軍。這一「遠」一「近」的目光焦距,定格的卻是同一個焦點:在未來戰爭的視域下,我軍的實戰化必須「實」於作戰需求、「化」於作戰需求。


「往回看,我們正處在今天對昨天前所未有的大趕路中;往前看,我們更處在明天對今天前所未有的倒逼中。」一位將軍的話語中透著緊迫與堅定:「我們非變不可,早變早主動,快變快適應,大變大重生!」


將軍的話令人動容,引人深思。理解了將軍此番話,也便讀懂了一路上看到的「變化」背後,折射的是從作戰需求的起跑線出發,我軍訓練理念、訓練內容、訓練模式、訓練手段等諸多層面的調整、變革與發展。


「變」是壓力,更是動力;「變」是過程,亦是結果。都說「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但仗究竟如何打?出現在實戰化鏈條之中的「軍事需求局」,解決的正是看清「仗究竟怎麼打」的問題。

然而,戰爭是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看清未來之仗,越來越成為一道亟須各級指揮員回答的現實課題。


座談中,一些指揮員並不諱言實戰化訓練中的種種「迷霧」——


比如,對制勝現代戰爭的規律認識若明若暗,一些演訓仍帶有濃重的「大陸軍」痕迹;


比如,對制勝現代戰爭的練兵要求若即若離,一些訓練課題雖然冠以信息化之名,但內容仍陳舊老化;

再比如,對制勝現代戰爭的創新招法若有若無,一些部隊作戰樣式模糊化、作戰行動粗放化、作戰目標概略化。


走出「迷霧」,離不開燈塔的指引。在習主席對實戰化的諸多研判中,各級指揮員找到了走出「迷霧」的方向:提高軍隊建設實戰化水平,關鍵是要強化作戰需求牽引!


作戰需求牽引下,實戰化才能少走彎路。採訪中,一些基層官兵深有感觸地說:「我們不怕流汗流血,但我們怕血和汗流得不明不白,仗打得糊裡糊塗!」


作戰需求牽引下,實戰化才會更有保障。「小魚缸里養不出大鯊魚」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少基層部隊反映,訓練場地、訓練環境、訓練手段的缺乏和單一,已成為他們自身無法克服的瓶頸。


官兵之「盼」,連著統帥之「憂」,結出改革之「果」。中部戰區一位處長告訴記者,此輪改革,「軍事需求局」被賦予的一個核心職能,便是提出科學、權威、管用的作戰需求,用需求牽引規劃、規劃主導資源配置,體系化解決實戰化面臨的矛盾問題。


沒有了「真」,訓練場上的「難」就會是「假難」,「嚴」就會是「假嚴」,「實」就會是「假實」——


轉變作風:真難嚴實「真」字當頭


確山訓練基地「熱」起來了!


手頭的一張圖表清晰顯示:年初以來,確山訓練基地場區始終處於飽和狀態,有10餘個單位、萬餘名官兵在此駐訓。「接下來,重大演訓活動接踵而至,我們馬上就要進入超負荷運行狀態。」該基地政委馮玉常說。


來了就打,打了就走——這就是一個訓練基地所見證的部隊實戰化訓練圖景。數據為證:黨的十八大以來,僅確山訓練基地總工程師常連甫一人就參加了30多場大型實兵對抗演習。


忙忙忙!熱熱熱!目光越過確山基地,實戰化風暴密集刮過更多演兵場。聆聽著空前密集的實戰化號角,官兵們由衷感慨:這是令人振奮的強軍足音!


有鼓舞,也有憂慮。採訪中,有位指揮員語出驚人:「都說打一仗進一步,但還有一種可能:打一仗退一步!」


見聽者疑惑,這位指揮員說:進退之間,隔著訓練作風這座「山」!


曾幾何時,我們翻不過這座「山」——實兵演練編腳本、搞擺練;對抗訓練一廂情願、預設結果;演習總結迴避問題、遮短護丑;考核評估搞平衡……


曾幾何時,我們不願意翻過這座「山」——一些人的內心深處盤踞著「敗不得、敗不起」的心魔、「危不施訓、險不練兵」的心障、「只求領導滿意」的心癮……


翻不過這座「山」,我們註定打不了勝仗。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習主席深刻指出:訓風不正是對官兵生命、對未來戰爭極大的不負責任,危害甚大,必須堅決克服。


這座「山」,必須翻!一份調查問卷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官兵如今都已清醒認識到,訓風不正是戰鬥力建設的大敵,要想打贏必先革除訓練場的沉痾積弊。


理解了這份決心,才更能理解一路上遭遇的這些「興師動眾」「大動干戈」「小題大做」的鏡頭和畫面——


這是一場以班為單位的競賽比武,考核組竟然派出50名跟隨助考和30餘名訓練監督員,全時段檢查監督比武過程。為何這麼嚴?一位考官回答:「不讓任何人比武抱僥倖心理!」


這是一次航空兵某團的例行轉場,沒想到序幕剛一拉開,戰鬥命令就一個接一個。數十架戰機剛剛飛臨數百公里外的指定機場,戰勤人員未及喘息,就迅速開設指揮機構,飛行員抓緊背記最新暗號規定……團參謀長郭恩雲說:上級命令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再次出動準備,準備擔負戰備值班!


這是一場確山訓練基地發起的復盤,檢討的不是演練部隊,而是導演部成員。這場復盤從年初發起,邀請參演部隊官兵輪番「挑刺開炮」,基地所有導調成員人人都要檢討總結過去一年歷次演練的導調得失。該基地總工程師常連甫說:「訓風演風考風實不實,不光看演習部隊,更看導演部!」


「正訓風、謀打贏,說到底需要一顆練打仗的真心!」中部戰區陸軍副參謀長唐寧的一番話讓人印象深刻:「真、難、嚴、實」,是對實戰化訓練的根本要求,為什麼「真」字排第一?因為沒有了「真」,訓練場上的「難」就會是「假難」,「嚴」就會是「假嚴」,「實」就會是「假實」。


為了這個「真」,監察正在強起來。採訪之際,中部戰區部隊正迎來一批特殊的訪客。按照年度計劃安排,從4月10日開始,中央軍委派出訓練監察組分三個波次對全軍軍事訓練工作實施監察,著力糾治軍事訓練與實戰要求不符的理念和行為。據了解,在新一輪國防和軍隊改革中,軍委、戰區和軍種機關均設立專職訓練監察機構,建立軍事訓練監察體制,從體制機制上解決了軍事訓練領域重決策部署、輕監督落實的問題。


為了這個「真」,手段正在強起來。陸空實兵交戰系統、北斗系統、國產新型高速無人靶機、紅外視頻探頭……說起去年的「火力-2015·山丹A」實兵實彈演習中使用的諸多信息化手段,演習執行導演陳軍至今仍津津樂道。他說,由防空兵學院研製的「陸空實兵交戰系統」,省去了以往複雜繁瑣的數據讀取處理過程,使評估裁決變得更加客觀公正,為構建自主對抗環境推進了一大步。


為了這個「真」,標準正在強起來。夜幕下,火箭軍某導彈分隊鑽進迷宮般的坑道。未來數十天,他們將進入不分晝夜的「戰時」,每天給養標準減到平時的一半,他們要在含氧量降低的密閉坑道中抗疲勞、抗饑渴、抗缺氧、倒時差。挑戰人體極限、挑戰裝備極限、挑戰訓練極限……演兵場上的一個個景觀,折射著各部隊強力清除和平積弊的決心以及從難從嚴推進練兵的力度。


越是改革當前越需要心無旁騖,越是深入推進實戰化,越需要各級黨委領導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


中心居中:「關鍵少數」要勇擔當敢作為


到中部戰區調研,首站直奔第27集團軍。


出發之際,記者心頭充滿這樣的好奇:這支僅僅用了20多天便橫跨兩省三市、乾脆利索地完成移防搬遷任務的英雄部隊,如今是一種怎樣的狀態?


從太行山麓到雁門關外,從燕趙大地到塞北草原。連續幾天的採訪,記者心中的問號變成了嘆號:一個沒想到連著一個沒想到!


沒想到,他們是轉隸後第一家與上級指揮機構快速對接成功的軍級單位;沒想到,他們第一時間將駐地周邊重要信息全部寫入戰備方案,並形成了應對新方向重大軍事行動的戰備方案體系;沒想到,他們征塵未洗便常態組織應急拉動演練……


春江水暖鴨先知。撤銷軍區成立戰區、把陸軍作為獨立軍種建設……一系列的改革,對於該集團軍的官兵來說感受最為深切。


在撤併降改、進退走留、利益得失等考驗面前,是選擇「心猿意馬、心神不寧」還是選擇「心無旁騖、聚精會神」,是選擇「憂發展、憂崗位、憂生活、憂安置」還是選擇「憂戰備、憂戰鬥力」,是選擇「等等再說、看看再干」還是選擇「夙興夜寐、馬不停蹄」,是選擇「不出錯也不求出彩」還是選擇「大膽探索、創新實踐」?


擺在面前的這些選擇題,道道都是必答題。第27集團軍黨委給出的答案是:「先戰備、再辦公、後生活」。


「改革為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能打仗、打勝仗!」第27集團軍軍長薛愛國說,「越是改革當前越需要心無旁騖,越是深入推進實戰化,就越需要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


一路採訪,一路觀察,記者留意到,薛軍長的這番話得到各部隊各級黨委領導的由衷認同。


一路調研,一路探尋,記者欣喜地看到:改革向縱深推進之際,雖然一些機關部門的名稱變了、一些部隊的番號變了、一些部隊的隸屬關係變了,但打仗的焦點始終沒有變!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何為「中心居中」,這就是中心居中!何為擔當?這就是擔當!


有時候,這擔當是面對風險挑戰的勇氣——


兩年前,得知黨委要在全集團軍推廣尚未定型、仍在試用的某新型指揮信息系統時,第20集團軍上下不乏反對聲:「投入幾百萬經費打水漂了怎麼辦?」「新裝備搗鼓壞了誰負責?」「沒有經驗借鑒、沒有上級支持,怎麼能完成?」然而集團軍領導不為所動:「寧擔萬分風險,不讓新裝備戰鬥力生成遲滯一分。」他們不等不靠,率先在新裝備上加裝某指控軟體,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


有時候,這擔當是大膽探索創新的魄力——


洲際戰略導彈發射有著嚴格、規範的發射流程,規矩大如天,火箭軍某旅黨委卻下決心改這些規矩!從測試到發射,能合并的合并,該捨棄的捨棄,該減員的減員。最終,他們用實彈發射檢驗了自己的大膽創新。該旅官兵隨口說起的這件事,讓記者聽來驚心動魄。「這要是出事可是大事啊,不怕出安全問題嗎?」「安全和實戰化並不衝突,打贏這個『大底』保住了,安全自然就托底了。」該旅旅長王錫民這樣回答。


有時候,這擔當是以上率下打頭陣的衝鋒——


調研採訪的日子裡,這樣一群身影讓人感動:那天,某航空兵師10名師黨委常委委員中有7人撲在飛行訓練一線;那天,「常委班」挑戰「尖子班」,成為火箭軍某團軍事訓練考核的「重頭戲」。該團團長鹿文龍說,軍事訓練沒有旁觀者,領導幹部帶頭沖,官兵自然跟著上!


有時候,這擔當是內心深處的不斷追問——


「當年,革命前輩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在師史館裡,某紅軍師師長霍建剛指著戰鬥歷程圖意味深長地說:「新時期的『大渡河』『臘子口』,我們是否能夠續寫榮光?」


經常涌動在霍建剛心頭的這一問,實則迴響在更多部隊官兵的心頭。走進火箭軍某基地營區,迎頭便是赫然一問:「我們能打仗嗎?我們能打勝仗嗎?」


這一問,也時刻響在基地司令員劉啟德的心頭。作為火箭軍組建最早的種子部隊之一,劉啟德深感責任如山:習主席的期許和囑託、老百姓的信任與期望、國家的安全,都擔在我們這一代人肩上,我們必須敢於擔當!


千擔當,萬擔當,只為兌現這句錚錚誓言:我們能打仗!我們能打勝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減肥從娃娃抓起!警惕寶寶一胖毀所有!
讓人工智慧監視人類工作 你恐慌了嗎?
瘋狂進化史:人類女性怎麼就比人類男性更好看?
世衛組織:奧運會期間寨卡病毒傳播強度降低
挑墨鏡只為修臉型?你這是在作死!
您可能感興趣

磨礪戰鬥意志,鍛造軍人血性,提升能戰水平
在艱難複雜的戰場環境中磨礪官兵戰鬥血性
在極限的訓練中磨礪了戰鬥意志和血性虎氣
駐藏某部以極限標準組織實戰訓練磨礪戰鬥精神
「賽績鑄就聯發輝煌,實戰磨礪天寶雄兵」
蘇寧發戰恆大海報:磨礪蛻變 戰勝恆大證明實力
英雄需要磨礪,其實項羽劉邦初期仗打的很爛,動不動屠城,一通浪戰,害死項梁
一「匠」功成萬骨枯,寶劍鋒從磨礪出,鐵匠之心能否延續?
特戰一直都在磨礪著我,使我在強軍征程中不斷挑戰極限、矢志前行
不僅戰士需經受嚴寒的磨礪,武器也要經受極端的「考驗」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國最帥儀仗隊是如何煉成的!
挑戰極限我們軍人有力量!軍人不經校場磨礪不會成為尖兵
武磊一頓風騷之後不進球成常態,需磨礪球技,更需治治病
蘇寧發主場戰恆大海報:磨礪蛻變 盼搶分脫離保級圈
一次次的魔鬼訓練使他們超越自我,真正磨礪了意志
勇士不忘背肌鍛煉,你的後背準備好磨礪一番了嗎?
傷病磨礪 灰熊盼以更強姿態進軍季後賽
翟仁義:劍鋒出磨礪 梅馨發苦寒
寶劍鋒從磨礪出 《火影忍者》中除了阿凱師徒誰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