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農業革命是人類的進步嗎?

農業革命是人類的進步嗎?

我們知道,從數十億公里開外看過來,地球不過是一粒暗淡藍點;我們也知道,從宇宙的角度看,甚至銀河系也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星系。人類自從哥白尼革命以來便越來越被邊緣化,不僅被逐出伊甸園,也被逐出宇宙中心,我們不過居住在一顆不起眼的行星上,而據天文學家說,這樣的行星在銀河系中到處都是。


但是,最近幾年,我卻變成了人類中心主義者,認為人類至少是銀河系中唯一的智慧生命,人類能夠出現是奇蹟中的奇蹟。


抱著這種觀點,我去閱讀最近很火的一本書,據說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這本書的作者以色列人尤瓦爾·赫拉利確實從一種與眾不同的角度來看人類的歷史,將人類看成一種經歷過數次革命最終佔領地球的動物。他從認識革命談起,談到科學革命,最後談到擁有智慧設計能力的人類的未來。

總的說來,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給我們提供了看待人類歷史的完全不同的視角。我不想寫書評,這篇文章不過是讀書筆記之一,也就是說,我希望將來還能寫之二和之三。


赫拉利的第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是,農業革命並不是人類的進步,也沒有為人類帶來進化的優勢。在他看來,農業革命的進步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


在中文版的第79頁上,作者寫道:「學者曾宣稱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是由人類腦力所推動的進步故事。他們說演化讓人越來越聰明,解開了大自然的秘密,於是能夠馴化綿羊、種植小麥。等到這件事發生,人類就開開心心地放棄了狩獵採集的艱苦、危險、簡陋,安定下來,享受農民愉快而飽足的生活。


這個故事只是幻想。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人類越來越聰明。早在農業革命之前,採集者就已經對大自然的秘密瞭然於胸,畢竟為了活命,他們不得不非常了解自己所獵殺的動物、所採集的食物。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鬆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過著比採集者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狩獵採集者的生活其實更為豐富多變,也比較少會碰上飢餓和疾病的威脅。確實,農業革命讓人類的食物總量增加,但量的增加並不代表吃得更好、過得更悠閑,反而只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產生一群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精英分子。普遍來說,農民的工作要比採集者更辛苦,而且到頭來的飲食還要更糟。農業革命可說是史上最大的一樁騙局。」

作者認為,在農業革命之前,也就是大約一萬年前,小麥不過是許多野草中的一種,現在,種植小麥的土地面積大約是英國國土的十倍,因此小麥操縱了人類、為其所用。同樣,農業革命之前,只有很少的綿羊、牛、山羊、野豬和雞,現在,全球有十億隻綿羊,十億隻豬,超過十億隻牛,超過250億隻雞,就DNA的拷貝數來說,農業革命是這些動物的勝利。


因此,農業革命的結果,不是人類馴化了農作物和家畜,是後者馴化了人類。想一想,這確實是一種看上去成立的結論。


在《人類簡史》中,赫拉利沒有進一步論證工業革命也是一個騙局。但是,自從有了機器,工人開始脫離土地不再日落而息,晚上也要上班了。經過第三次工業革命,出現了所謂白領階層,這些人雖然不再從事體力勞動,但加班的程度遠遠超過了體力勞動的工人。我們完全可以推廣赫拉利的論證,認為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人類成為機器的奴隸,第三次工業革命讓一部分人成為計算機和手機的奴隸。我本人過去一年頸椎出現了一點問題,看來正是這次革命帶來的惡果。


所以,我們可以像赫拉利那樣下結論說,不僅農業革命是一大騙局,所有工業革命也是騙局。如果說農業革命是農作物和家畜的DNA的勝利,那麼工業革命就是機器和集成電路的勝利。這第二句話讓我們感覺有點怪怪的,如果說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說成立,那麼,難道機器和集成電路以及晶元也是自私的?


在這個筆記餘下的部分,我打算從自私的晶元這個點開始分兩層來反駁赫拉利的驚人的說法,也就是說,農業革命不是騙局,是人類實實在在的進步。

道金斯自私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成立的,這個理論的中心觀點是,演化的選擇過程就是基因的擴撒過程。基因以複製為目的,任何生物,微生物也好,植物和動物也好,它們適者生存的「目的」就是盡量複製自己的基因,這也包括人類。當然,基因並不會思考,也沒有人類意義上的目的,比如說一個人類個體體會不到自身基因的強烈複製渴望。人類唯一可以直接體驗這種渴望的也許就是性需求,當然,性在人類這裡已經遠遠超過了傳宗接代的目的和功能。


沒有人會承認自己只不過是基因的載體。人有思想,有感情,有情懷,甚至還能理解宇宙以及追問生存的意義以及宇宙的起源,一個簡單的基因不會。類似地,所有物體都是由分子組成的,但分子本身不能體現某個具體物體的用處和價值。一堆同樣多但是雜亂的分子不等於一部iPhone,同樣,一堆同樣多但是雜亂的分子不等於一本《哈姆雷特》。用時髦的話說,很多東西在不同的層面上是呈展出來的。在不同層次上出現不同的概念,我們可以從這些概念理解這個層次的現象,這些概念和現象不能被還原成一個一個微小的組成部分。


有人這麼評論道金斯:「在道金斯的原始著作中,複製者(基因)和載體起著不同卻互補的作用,它們在自然選擇中同樣重要,不過,當道金斯繼續宣揚他的理論時,載體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在後期寫作中,道金斯竟然認為只有表型性狀才是本質的,完全獨立於其所組成的載體(動物或人)。因此,當道金斯聲稱『載體』這個詞的應用不是為了讚揚它而是為了埋葬它……道金斯就成了基因還原論者。」


如果有一天我們聲稱,地球上所有存在的電腦中的晶元的基本組成部分超過了所有動植物的基因數,因此機器才是最成功演化「生命」,這就將道金斯和赫拉利的觀點推進到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


如果我們真相信基因或細胞才是價值所在,那麼一頭大象的價值要遠遠超過一個人,一頭鯨魚的價值要遠遠超過大象(動物細胞的大小基本相似)。

赫拉利對農業革命不滿的第二點是,它使得人類生活得更加辛苦,不再像採集狩獵時代那樣優哉游哉地詩意般棲居在大地上。關於這一點,也許他有化石證據,例如人類的腰椎出現了問題,人類壽命更短了,等等。但是,經過農業革命,人口數量從而人類基因數量不是大大地增加了嗎?從道金斯的觀點看,人類雖然被小麥和家畜「馴化」了,畢竟也是成功者。


我當然不會認同人口的增加等同於人類的進步。我只是想問,如果沒有農業革命,能有後來的工業革命以及導致工業革命的科學革命嗎?如果沒有科學,我們也許還生活在田園牧歌以及浪漫的原始宗教時代,我們確實離自然很近,但離自然的真相卻很遠。我想,多數人不會認同放棄每個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人類簡史》對科學本身也有比較悲觀的論調,這留著下一個「讀書筆記」來批評吧。


本文曾發表於《騰訊·大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財新博客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緣何流蜜之地
您可能感興趣

農業革命如何影響了人類性生活?
AI走進企業,這也許是新一次產業革命
軍事技術革命的飛速發展,必然導致人類對裝備進行不斷的改進革新
創意產業:終極產業革命,新型產業模式
為何第二次工業革命後才會出現商業壟斷?
油氣行業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將面臨怎樣的改變?
機器人進軍廚房,速食業再掀自動化革命
混合現實能掀起技術革命嗎?蠢蠢欲動的巨頭們是這樣想的……
VR產業,是虛火還是革命?
機器人助推智能製造產業引爆「第四次工業革命」
AI伊人,愛你還是恨你?寫在新工業革命的前夜
幹細胞與精準醫療引領新的醫學革命,造福人類
干革命与被革“命”:武昌起义后的革命党人
當軟體成技術革命驅動力,你的企業該如何做?
它象徵著一種進化演變而非革命性的設計哲學
搭載工業革命列車 我國製造業智能化轉型迫在眉睫
二戰時德國為何逼得傳統強國走投無路?工業革命成了幫凶?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起源和誘發
工業機器人邂逅人工智慧:一場工業製造的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