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問了皇帝三個問題,皇帝聽了滅了他十族,還分了屍
文/栗強
看了這個題目,估計有的讀者會納悶:小編這次葫蘆里又裝的什麼葯呢?哈哈,說實話,小編我這點本事可能早就被心細的讀者看得明明白白了——他這傢伙這次要講方孝孺的故事了。
沒錯,親們,這次小編是打算講講這位大儒的故事,不過小編講故事的方式這次有點不一樣(哪次一樣過了?),咱們先從題目講起吧。
建文帝四年的時候,燕王朱棣終於攻破了南京城,打了三年的「靖難之役」也最終分出了勝負。建文帝朱允炆放了一把火後不知所終,他的叔叔燕王朱棣成功地搶到了侄子的「飯碗」。自己做了皇帝。
雖然朱棣笑到了最後,但坐上皇位的他總是感覺心裡不踏實,因為他擔心自己以武夫之勇搶來的皇位得不到天下讀書人的支持。就在朱棣坐在御榻上左思右想,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時候,他的耳畔卻傳來了一陣陣凄楚地哭聲。
「來人,看看是誰那麼大膽,敢在朕的皇宮中如此喧囂!」朱棣蹙著眉頭,厲聲質問左右。
「啟稟陛下,是方孝儒……他……披麻戴孝地在大殿中哭鬧。」朱棣的左右戰戰兢兢地如實回答道。
「哦,是方孝孺啊……」朱棣一邊碎碎念,一邊在腦海里搜索著關於這個名字的一切訊息,結果因為信息量太大,他一下子陷入了回憶中。
初次聽到這個名字,還是在父親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那是洪武十五年,方孝孺被大臣吳沉推薦,老爹朱元璋將他徵召入京。朱棣記得平時不善與人交談的老爹居然和這個叫方孝孺的一介布衣談了很久。雖然談得相當愉快,但老爹沒有任何表示地又把他送回老家了。
朱棣的記憶沒有錯,朱元璋是召見了方孝孺,而且和他非常能聊得來。但關於「沒有任何表示地又把他送回老家了」這一點,朱棣只說對了一半,朱元璋當時表示了。但他只對一個人單獨做了表示,那就是朱棣的哥哥,當朝太子朱標。
朱元璋對朱標說:「此庄士也,當老其才。」大意就是說:方孝孺是一個有才華的正直之士,但現在應該再歷練一下他。朱元璋雖然沒有多過多少書,但他畢竟當過幾年和尚(看小編這話說的),他的用意是把方孝孺這塊璞玉再打磨成熟一些,好讓他將來能夠輔佐朱標。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方孝孺終究沒能輔佐朱標,而是輔佐了朱標的兒子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剛一登基,就請來了方孝孺做他的老師。
朱棣第二次聽到方孝孺這個名字是在三年前,那時候他剛剛和他侄子撕破臉。話說朱棣當年起兵離開北京的時候,他的軍師姚廣孝只對他提了一個要求,這其中就牽扯到了方孝孺。
當時朱棣正騎著高頭大馬,姚廣孝拉住馬的韁繩就給朱棣跪下了,「臣有所託。」姚廣孝跪著乞求道。
「所託何事啊?」朱棣見自己平生最倚重的謀士這樣請求,也忙不迭地問道。
「南方有方孝孺者,素有學行,城破之日,必不降附,幸勿殺之。殺孝孺,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大家看,姚廣孝的話說得多麼情真意切,殺了方孝孺就等於絕了天下讀書人的種子。
朱棣聽了之後,心想不就是少殺一個人嘛,於是就「頷首答應」了。
這場打打停停的「靖難之役」,朱棣和他侄子整整打了三年才分出勝負,當然在這三年中,朱棣對方孝孺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因為朱允炆發的每一道討伐詔書都是由這個方孝孺親自起草的。
時至今日,坐在卧榻上對「讀書人」不知如何下手的朱棣終於想到了一個妙招,當然這還需要「讀書人種子」的方孝孺配合一下。須臾之間,方孝孺的哭聲越來越近,朱棣下卧榻,舒展了下筋骨,然後就朝著哭聲傳來的地方殺氣騰騰地走去。
走得越近,朱棣心裡就越擰巴,因為方孝孺的哭聲實在是太悲慟了。朱棣看見了他,也不禁動容地說:「方先生不必如此自苦,我不過是仿效周公輔成王罷了。」(朱棣的典故用得不錯,不過就是太不知羞恥了。)
既然你這麼說,也別怪人家發問了,方孝孺問了朱棣第一個問題:「你說你要輔成王,那成王在哪呢?」
朱棣一聽方孝孺這麼問,也開始急得撓頭了,他邊撓頭邊看著周圍大火燒過的痕迹說:「成王(建文帝)他自焚而死了。」(朱棣心想:反正人不是我殺的。)
方孝孺面對無賴的朱棣,也鍥而不捨地接著問:「何不立成王之子?」(方孝孺的邏輯沒錯,既然成王死了,按理說就該立成王的兒子。)
這個問題難不倒朱棣,他只簡短地說了四個字:「國賴長君。」(當時朱允炆倖存的兒子只有兩歲。)
面對這個回答,方孝孺沒有打算「人艱不拆」,他又問了:「何不立成王之弟?」(朱允炆的兒子雖小,可是他有三個弟弟都成年了,完全可以被立為新君,但是朱棣辛苦打下的江山怎會拱手讓人呢?)
朱棣此時已經囧了,他不願意再正面回答了,只是悻悻地說了句:「此乃吾家事。」說完,他就讓左右拿來紙筆,還恬不知恥地說:「我的即位詔書,只能由先生來寫,才能詔告天下。」
原來朱棣早就想好了,讓譽滿天下的方孝孺來起草他的即位詔書,才可能堵住天下讀書人的悠悠眾口。只可惜,朱棣的如意算盤打錯了,方孝孺拿著紙筆只寫了四個字——「燕賊篡位」。
這下徹底激怒了朱棣,他也不管當初姚廣孝的「所託」了,這時的他就像滿月下的狼,眼裡只有血腥的殺戮。於是朱棣下令,將方孝孺株連「十族」,連同他的學生師友也一塊殺了。總共被株連的人多達八百七十三人。
當然這其中數方孝孺死得最慘,他被朱棣在南京聚寶門外處以「磔刑」。一代大儒就這樣死在了暴君之手。朱棣是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篡位成功的藩王,而方孝孺則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大臣。(栗強)






※他料事如神,卻被皇帝殺了,只因他說了三個字
※打退敵兵後,他抓著皇帝的鬍子說了六個字,皇帝也哭了
※他做了皇帝 想來個三宮六院 結果有人和他說:你想多了!
※皇帝殺了個人,讓眾大臣去查,大家都查不到時,皇帝說了一句話
※聽說皇帝病重,他為何立刻寫了三十七個喜字?難道是為了沖喜?
※歷史上殺掉最多皇帝的人是誰?竟然殺掉了六個皇帝!
※為了讓妹妹嫁個皇帝,他竟然想了這個辦法,真是絕了!
※皇帝也扎堆,這一年居然出現了五個皇帝!
※本來輪到他做皇帝了,卻因一個缺陷,沒能登上皇帝之位
※她得不到皇帝的愛,卻做了五位皇帝的太后,毀了大漢
※史上最厲害的一個女人,皇帝為了她廢除了酷刑
※皇帝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竟然無人能夠回答出來
※他穿著喪服上朝,見人就哭,問了皇帝三個問題,結果慘遭磔刑
※歷代皇帝不敢動他墳,一皇帝想挪他墳,看到六個字,嚇出一身冷汗
※皇帝死了,新君如何對待他的三千個小媽,最後一種你想不到
※歷史上最帥的帥哥:皇帝曾為他毀滅了一個家族,甚至想娶他當皇后
※他胖得走不動道,遭到老爸的嫌棄,只做了十個月的皇帝就死了
※這個太監死了,竟能被皇帝追封為皇帝
※後宮三千?來人,給本宮砍了這個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