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中四才子「明四家」唐寅」款"拓片

「吳中四才子「明四家」唐寅」款"拓片

拓片是記錄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廣義的拓片就是將宣紙蒙在器物表面用墨拓印來記錄花紋和文字,數量、內容之豐富可謂包羅萬象,許多已散失毀壞的碑刻,因有拓片傳世,才能感受原碑刻的內容及風采,如漢《西嶽華山廟碑》,北魏《張玄墓誌》,東吳《天發神讖碑》以及唐柳公權《宋拓神策軍碑》等皆為孤本。若沒有拓片,將難睹廬山真容,遂成「迷局」。古時,拓片技藝因難度較高且要求嚴格,在中國文化中還算是一門傳統手藝。中國拓片技藝分南、北兩大派系,派下又分支系。古時的石刻書法作品多以拓片形式存在於世。自宋代起,「北碑南帖」簡單地概括了南北派系的主要分歧。南派著重於帖學(墨跡書法),北派則注重碑學(石刻書法)。南北二派在五胡亂華時期因政治原因隔離開來,南派通過東晉、劉宋、南齊、梁、陳前後五朝,北派以後趙、前燕、前秦、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朝一脈相承,至唐宋二派形成現狀。南派以蘇派為代表,金春剛是蘇派技法的代表大師。


中國傳統拓片的主要拓印對象是石碑、甲骨、青銅器皿上的書法文字,另有少量的花紋圖案。拓片製作手法不同。簡單可將紙覆蓋在刻有欲拓內容的硬平面上,傾斜鉛筆頭,輕輕塗畫,使圖文的凹凸不平之處複製到紙上。中國傳統拓印程序要求先將石頭或青銅表面圖文部分刷洗乾淨,再澆上清水。將宣紙潤濕,小型拓片可用軟毛筆潤濕、大型拓片可用毛巾潤濕。潤濕後自上而下將宣紙輕敷於拓文表面,再在濕宣紙上貼上一層干宣紙以吸取多餘水分,將四角四邊固定,用毛刷敲捶宣紙,使濕宣紙緊貼所拓平面,隨後除去干宣紙。待濕宣紙稍干後再用撲子蘸取適量的墨汁,輕輕扑打濕宣紙以複製刻畫的圖文。等宣紙、墨汁在碑器上晒乾或風乾,移去四角固定,最後將宣紙取下。


下圖中的藏品現為豪隆展覽平台所展示藏品。編號為:ZX160609,長:107.8cm、寬:44.8cm,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吳中四才子「明四家」唐寅」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金融 的精彩文章:

「珠山八友」汪野亭:影響了半個多世紀的陶瓷藝術家
您可能感興趣

明四家-唐寅繪畫作品選
明四家:沈周-書法精選
明四家吳門畫派沈周長卷《虎丘餞別圖》
明四家眼中的古典傢具
明代繪畫大觀|明四家之仇英
明四家:文徵明-題跋精選
明四家-文徵明繪畫作品選
明四家-沈周繪畫作品選
明四家-仇英繪畫作品選
吳門畫派創始人 明四家之沈周
「明四家」書畫精品大全
明四家傳奇之聊聊老唐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