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文】今宵別夢寒

【美文】今宵別夢寒

【美文】今宵別夢寒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一曲《送別》,唱盡人間惜惜之情,世間事事無常。花開花落,生生死死,何況離別! 「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清詞麗句中,看破紅塵,蘊藏禪意。淡如一杯香茶,清透純凈,淡中知真味。

唱盡遺世獨立精神貴族李叔同對理想與信念執著的守望,完美詮釋人生終級價值和意義,少年時,他是出入名利場、瀟洒無羈的風流才子,中年時,他毅然決然離塵為芒鞋布衲、苦修律宗的空門高僧。弘一法師,無愧於那個時代的精神符號。


在中國近代文化發展史中,弘一大師是各界公認的通才加奇才,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領航者,淵博儒雅,寧靜淡泊,純粹高遠,嚴謹律已,入世擁浮華,出塵則無染,弘一法師以他濃烈的愛國社會情懷,獨立自由的精神取向,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個體價值和精神自由的尊重,也體現出當時貴族階層,注重個人道德修養、注重社會責任和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


李叔同,弱冠之年憑藉著滿腹詩書才華,風流不羈的品性,一度成為上海灘名流。雖攜母親妻兒定居上海,但同時與藝伎坤伶過從甚密,被稱「天涯五友」。多年以後,回顧那段風流歲月,已是弘一法師的他寫下:「二十文章驚海內,畢竟空談何有。」

【美文】今宵別夢寒


百日維新時,李叔同私刻一印:「南海康君是吾師」。當時也為當局所不容,曾受業於蔡元培,後東渡日本留學,在東京美術學校攻油畫,同時學習音樂,並創辦「春柳劇社」,演出話劇《茶花女》、《黑奴籲天錄》、《新蝶夢》等,是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


李叔同多才多藝,他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裸體寫生等引入國內,以擅書法、工詩詞、妙丹青、通音律、金石精、能演能導而馳名於華夏。詩文、詞曲、話劇、繪畫、書法、篆刻無所不能。書法是李叔同畢生的愛好,青年時致力於臨碑。出家前的書體秀麗、挺健而瀟洒;脫胎魏碑,筆勢開張,逸宕靈動。後期自成一體,沖淡樸野,溫婉清拔。臨近中年放棄諸藝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門後,惟書法不綴,書寫佛語,廣結善緣,普度眾生,出家後的作品,渾金璞玉,清涼超塵,精嚴凈妙,閑雅沖逸、富有樂感,樸拙中見風骨,將儒家的謙恭、道家的自然、釋家的靜穆蘊涵書藝之中,聞字猶聞佛法,充滿了超凡寧靜和雲淡鶴遠稚朴老成的空靈之感。一如他自我表白的:「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也。」

【美文】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的篆刻藝術,上追秦漢,近學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吳熙載等,氣息古厚,沖淡質樸,獨樹一幟,自辟蹊徑。35歲那年入「西泠印社」,有《李廬印譜》、《晚清空印聚》存世。尤其以佛陀造像印最為精良。虎跑定慧寺出家前李叔同囑豐子愷將一百多枚名章閑章佛像印章贈予西冷印社,後一併埋入西子湖畔西冷印社孤山石壁中並結冢立碑。一代文人的風雅。空前絕響。

治印賞印論印,是李叔同一生醉愛。他對刀法總結:「刀尾扁尖而平齊若錐狀者,為朽人自意所創。錐形之刀,僅能刻白文,如以鐵筆寫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終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錐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這廖廖幾字,對我的影響非常之大,每每燈下,對著為數不多的叔同印存,仔細揣摩也是我的一大樂事和難得的學習機會。


因緣際會,李叔同從日本學成歸來,應邀授教杭州西子湖畔的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擔任音樂、美術老師,一改西裝革履油頭粉面風流倜儻小生姿態,以長袍馬褂布鞋純中國私塾先生形象示人,認真而嚴肅地傳道授業解惑。

【美文】今宵別夢寒


李叔同授業方式是非常非常特殊的,以人格為背景,以佛心佛性示教,對夏丐尊和豐子愷的影響非常大。其人格魅力、蘊厚糅合中西文化底蘊,從中華民國初年到民國二十年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藝術人才,南中國音樂界人物,幾乎都是李叔同的薪傳,不是他的學生,便是他學生的學生。


李叔同從浙江省立師範學校校門遁入佛門,法名演音,法號弘一。以苦行僧侶生活終其一生。民國時期的中國佛教界,虛雲、弘一、太虛、印光四位大師同放光輝,弘一大師最終成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師。弘一雖奇特到遺世獨立,也曾和我們一樣淹沒紅塵,卻毅然決然棄塵離世。選擇在杭州虎跑寺剃度為僧,在杭州這個風花雪月、俠骨柔情充滿浪漫氛圍的地方出世,雲遊溫州、新城貝山、普陀、廈門、泉州、漳州等地講律學,多次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口號,「吾人所吃的是中華之粟,所飲的是溫陵之水,身為佛子,於此之時不能共紓困難於萬一」等語,縱使那些看慣「湖山此地,風月斯人」「風月無邊,佳色天成」的人也平添三分對杭州的尊敬。

【美文】今宵別夢寒



弘一大師選擇佛教中失傳近700多年戒律最嚴的南山律宗,持清苦以修行。為振興律學,不畏艱難,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行書說法,實踐躬行。以華嚴為鏡,四分律為行,歸凈土為果。研究華嚴,修持弘揚律行,崇信凈土法門。對晉唐諸譯的華嚴經都有精深的研究。著有《華嚴集聯三百》,譯有《十誦律》、《四分律》、《摹訶借祗律》、《五分律》四大律。為弘揚律學,苦研《四分律》,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記》。與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合為精心撰述弘揚佛法的兩大名著。


皈依佛門之後,弘一大師一洗鉛華,篤志苦行,成為世人景仰的一代佛教宗師。被佛教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一生嚴守律宗戒律,悲天憫人,慈悲為懷。 大師從來沒有正面解釋過自己出家的原因,眾說紛紜,都一概置之不理,只有豐子愷的解釋還算中肯: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層面,二是精神境界,三是靈魂高度,有佛性的人,最終都會去探求人生的究竟。

【美文】今宵別夢寒



弘一大師一生63個流年,俗身39年,佛生24年,最後在泉州寫下「悲欣交集」絕筆,漫心隨意地寫在一張用過的紙上,小巧拙樸,毫無雕飾。「悲欣交集」的旁邊寫了三個略小的字,「見觀經」。沐浴更衣完畢,在念佛聲中保持吉祥卧姿,安詳圓寂,留下舍利子500多粒。臨終時要求弟子在龕腳墊上四碗水,以免螞蟻爬上屍身被不小心燒死,無量善心可見一斑。


幾日東風過寒食,秋來花事已爛珊,疏林寂寂變燕飛,低徊軟語語呢喃。呢喃呢喃。雕梁春去夢如煙,綠蕪庭院罷歌弦,烏衣門巷捐秋扇。樹杪斜陽淡欲眠,天涯芳草離亭晚。不如歸去歸故山。故山隱約蒼漫漫。呢喃呢喃,不知歸去歸故山。


大師已去,留下的只是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精神輓歌,曠世絕響。


輕掩心扉,欲泣。

【美文】今宵別夢寒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惜緣靜思語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今宵別夢寒
九首經典送別詩,送君千里外,今宵別夢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