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再次發現超級地球 無法擺脫引力被太陽吞噬
科技科學宇宙
對太陽系外行星的觀測表明,「超級地球」形成的位置可能有兩種:一種是你現在觀察到的位置,即原位形成;另一種則是遠離被觀測到的位置,它們會隨著時間推移進行長距離遷移。如果是原位形成,超級地球必須在一個形成中的行星系統——稱為「原行星盤」——中,慢慢吸收「死亡區」里的碎片,逐漸壯大。這一過程只有在該區域內存在大量擾動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由周圍物質的磁場為其提供能量。
「死亡區的範圍必須足夠大,要能在原行星盤的整個壽命中一直存在,」馬丁補充道,「由於不同系統具有不同的死亡區大小,其內部區域中(超級地球的形成)不一定都會出現,因此兩種形成位置都有可能。」
對於已經觀測到的超級地球,研究者指出,兩種不同類型的出現還取決於它們的密度。原行星盤較外圍形成的行星可能密度較低,因為水和其他揮發物質在原行星盤外部的低溫環境下會凍結。越靠近中心的行星則密度越大。
那麼,我們所處的太陽系又是如何呢?研究者推測,超級地球在水星軌道之內原位形成,並且吸收了區域內所有的物質碎片。「如果原行星盤的溫度夠低,那它們遷移並被太陽吞沒的時間尺度就會足夠短,可以在原行星盤的壽命範圍內發生,」麗貝卡·馬丁說道。不過,對此觀點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佐證。
目前,該研究的結果已經被《天體物理雜誌》接收,並可以在Arxiv獲取在線版。





※太陽系或存在過超級地球:因無法擺脫太陽引力被吞噬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中沒有超級地球的存在,原因可能在於木星
※二氧化碳再惹禍!科學家發現地球大氣層裂縫,可導致生物滅絕
※國際太空站再次捕捉到地球上空的神秘物體,讓科學家困惑不已
※科學家驚奇發現土衛六越來越像地球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行星軌道出亂,不排除地球撞擊火星的可能
※震驚!科學家竟發現土衛六越來越像地球
※新發現,科學家發現地球海洋氧氣量減少,危及地球生態
※科學家發現宜居「超級地球」:溫度適中可能有液態水
※可拎包入住?科學家發現地球的太空親戚
※科學家再現超級地球內部極端環境 揭示構成行星的重要物質性質
※移民太空不是夢 科學家找到「超級地球」
※科學探秘:太陽無黑子出現地球可能被冰層白雪覆蓋
※科學家在地球大氣層上層發現了不該存在的氫粒子
※國際太空站捕捉到地球上空的神秘物體鏡頭,讓科學家困惑不已
※太陽如爆發超級耀斑 地球生存恐將摧毀
※太陽系再次發現超級地球,霍金預言成真!
※國際太空站捕捉到地球的神秘物體 讓科學家困惑不已
※地球上的極端現象,火山閃電讓很多科學家大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