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岸英是要當接班人,去朝鮮鍍金是為增加軍功資歷?

毛岸英是要當接班人,去朝鮮鍍金是為增加軍功資歷?

毛岸英在蘇聯時就參加過蘇聯的衛國戰爭(1943~1945),那時他在某坦克部隊任指導員。在戰爭的前期,他曾在莫斯科列寧軍事學校、伏龍芝軍事學院深造,之後曾率領一支坦克連與納粹德國軍隊交戰並取勝。所以說,論及軍功,毛岸英不必上朝鮮戰場,也是有的。從鍍金的角度來說,也是足金。姑且假設毛岸英就是要獲得軍功資歷才夠,而且他在蘇聯的軍功是不作數的,那麼:第一、毛澤東讓毛岸英去朝鮮戰場。而有一些材料表明,是毛岸英自己請願赴朝的。這從毛岸英一貫的態度可知。1937年~1945年時,他在蘇聯,也是主動請願參戰的,最後在立了軍功,成為一名中尉。

毛岸英是要當接班人,去朝鮮鍍金是為增加軍功資歷?


毛岸英去朝鮮戰場是為了鍍金。如果一定要說鍍金,那麼:


(一)朝鮮戰爭在1950年6月爆發,10月19日誌願軍赴朝,而毛岸英當月就去了,11月25便犧牲了。要鍍金,可否選擇戰爭進入相持時或者反攻時再赴朝?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氣勢洶洶,我軍一開始不可能不受較大損失。如果毛岸英在朝期間我軍受了損失,豈不是要背上一個無能的名號?即使後來打勝了,也不過是將功補過,談不上軍事才能高。而如果後期進入,我軍正在反攻,最後得勝或者戰平,豈不是恰恰體現出毛岸英的軍事指揮才能過人?且戰爭前期,這16國聯軍裝備精良,我軍士兵的處境應該更危險。這時候去,很可能會犧牲(而毛岸英確實犧牲了)。為什麼不可以後期安全一些、戰爭形勢好一些再去?命都沒了,還鍍什麼金?

毛岸英是要當接班人,去朝鮮鍍金是為增加軍功資歷?


(二)毛岸英去朝鮮是當什麼的?擔任司令部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任黨支部書記。很抱歉,這是個文職。而軍隊里誰說了算?軍官說了算!退一步講,即使毛岸英要去鍍金,也應該選擇一個軍官的職務。否則即使去鍍了,這金也不足成色啊。

毛岸英是要當接班人,去朝鮮鍍金是為增加軍功資歷?



(三)像毛岸英這樣具有犧牲精神的高幹子弟,到底有多少?我國除了50年代的朝鮮戰爭以外,60年代有中印戰爭、抗美援越、中蘇珍寶島之戰,70年代有西沙群島保衛戰、對越自衛反擊戰。如果高幹子弟們想鍍金,機會多得是,他們怎麼不僅不去鍍金,反而一遇戰爭便複員轉業,讓工農子弟上前線?別跟我說高幹子弟們年齡不夠,50年代出生的也趕上對越自衛反擊戰了。這些高幹子弟有沒有錯?我看我也可以理解,畢竟生命很寶貴,況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但是你自己利用老爹的權力搞點特殊化逃個命就算了,現在還要詆毀毛岸英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這是不是太無恥了?

毛岸英是要當接班人,去朝鮮鍍金是為增加軍功資歷?


(四)毛岸英根本沒必要去朝鮮鍍金。實際上,他鍍金的機會不少。且不論在1949年~1950年我軍還與國民黨的殘存勢力有局部戰爭(如舟山群島戰役、海南島戰役等),單說毛岸英從1945年回國以來,便趕上了解放戰爭的全過程。要真想鍍金,完全可以選擇在我軍反攻階段(風險小,收益大,前文已述)去某個軍區擔任個要職。那些個軍區老總肯定會竭力培養,豈不是更好?要知道,解放戰爭打得國民黨完敗的,比起朝鮮戰爭的戰平,更能顯出作戰者實力之強。而且,最後的摧枯拉朽階段,進攻方是相對安全的。

毛岸英是要當接班人,去朝鮮鍍金是為增加軍功資歷?



要說鍍金,似乎這樣更合適。可是毛岸英在解放戰爭時期在做什麼?一回來就在農村呆著,後來去工廠做工,當了工廠的黨支部書記,1950年便請願去了朝鮮戰場。在他本可以大展宏圖之時,他沒有叱吒風雲,也沒有驚天動地。務農,做工,僅此而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侃歷史 的精彩文章:

江青死後葬於何處?為何去世12年後骨灰方入土?
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時 沒想到禮物會有這個
用柴火燒,也要把原子彈燒響 中國造原子彈有多難?
作為「委員長」的蔣介石拿多少月薪?
蔣介石下葬時為何身穿七條褲子七件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