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因為愛,不要離開我!

因為愛,不要離開我!

當下,眾多的年輕人拋下妻兒老小,為了闖事業發大財而離開家鄉,或者整日忙於工作不能關愛孩子……孩子們缺失完整的家庭溫暖,而離開孩子的年輕父母又何嘗不是失去了天倫之樂?父母與孩子,其實原本是相互需要的愛,彼此依存的天堂……


書:《一半是天堂》

因為愛,不要離開我!


忙,大概是這個時代的主題。無數人離開妻兒去闖事業忙著掙大錢,無數人的忙於工作而疏於關心家人和孩子。他們並不因此內疚,而是理所當然地認為:「我這麼打拚,還不是為了多掙錢,讓孩子生活得更幸福!」可是,什麼才是孩子想要的幸福? 80後青年作家曹永勝的長篇小說《一半是天堂》,希望喚醒這種陷於迷途中的父母,喚醒他們對孩子真正的愛,很值得這些父母去閱讀和思考。


離家闖蕩、情感出軌、孩子教育、婚姻大戰……《一半是天堂》的故事極為貼近現實,甚至可以說是當下城市家庭現狀的忠實呈現,極具警示性。許恆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辭職前往重慶找拼,獨自在家帶著孩子的妻子艾薇,卻遭遇兒子果果錯吃精神病藥物送進醫院。在兒子命懸一線之際,艾薇卻聯繫不上許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在鄰居單身男人曾正浩的傾力相助之下,終於連夜將孩子送到重慶大醫院搶救。而此時此刻,許恆卻與在同一家公司的初中同學秦小貞在一起。在醫院大廳,艾薇遭遇了與秦小貞手挽手的許恆……


許恆最終出軌,而艾薇也與鄰居曾正浩處於曖昧的邊緣,只有無辜的孩子,苦苦盼望著遠離的父親或者母親回到身邊,多陪伴和關心自己。

事實上,整部小說里,同時出現了幾種不同的隱性單親家庭。艾薇家男人外出打拚無法關心孩子,秦小貞因與丈夫性生活不合而離家出走不願關心孩子,艾薇在農村的表弟成偉到廣東打工也致使孩子缺失父愛而學習成績不佳……每個家庭背景和故事各不相同,致使孩子生活「隱性單親」中的理由大為不同,可結果卻幾乎是相同的,那就是孩子們每天都生活在孤獨中,生活在對父愛或者母愛的無限渴求中。


號稱國內首部關注隱性單親家庭的《一半是天堂》,提出了一個正大受關注的熱門話題——隱性單親家庭。「隱性單親」是指指父母中的一方在孩子成長和教育過程中,在家庭角色上的事實性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打工、經商,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這些「隱性單親」家庭中,始終只看到爸爸媽媽中的一個,另一個人似乎只存在於想像中,從來沒有盡過做父母的責任。他們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推卸教育和關愛孩子的責任,甚至聲稱努力打拚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給孩子最幸福的生活。可是,他們似乎從來沒有問過孩子心目中的幸福到底是什麼。


新年伊始,曾被視為叛逆青年代表的韓寒,在微博上秀出和女兒的合影,說:「其實我一直覺得所謂愛,就是陪伴,沒太多別的。」這個道理,懂得的人很多,但做到的很少。《一半是天堂》的最後,艾薇被學校派到涼山州山區支教,看到很多學生的父母都不在身邊,因而成為孤獨無依的留守兒童,一時百感交激。而此時,許恆也終於醒悟,與秦小貞分手,並將事業重心轉回到家鄉,回到妻兒身邊。當許恆從山區接回艾薇出現在家鄉的車站,兒子果果歡呼雀躍地向他們奔來……父母的愛,就是孩子的天堂。隱性單親家庭的孩子,只擁有殘缺了一半的天堂。


作者曹永勝也是一個80後父親,他說:「書里的故事,好多都是我的親身經歷,可以說感同身受,也有切膚之痛。」男人或者女人,與孩子的關係,不僅僅是捐獻一個精子或卵子,而是血與愛的傳承和紐結。孩子,是父母掌心裡的寶,可無處不在的隱性單親家庭,讓他們孤獨無助,也讓無數人心間的隱痛難消……


影:《天堂的顏色》

(《The Colour of Paradise》)

因為愛,不要離開我!



如果說《一半是天堂》呈現了假愛之名而疏離孩子的現狀,伊朗電影《天堂的顏色》則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他們相互需要和彼此依存地愛。愛就是天堂,而天堂的顏色,又是什麼?


穆罕默德是一個有視力障礙的孩子,是盲人學校里最上進,成績最好的孩子。可在貧困交加的父親眼裡,他卻是一個負擔和拖累。放假了,同學們都被父母接回了家,只有穆罕默德還在孤獨地等待著父親的到來。父親來了,卻打算放棄繼續撫養穆罕默德。穆罕默德最終被父親帶回鄉下奶奶身邊。在奶奶和兩個妹妹關心和陪伴下,穆罕默德過得很快樂,他用雙手和耳朵去感受鄉間的美好,感受世間一切的美好,如同置身天堂般愜意。可父親為了重新結婚,在潛意識一直希望擺脫穆罕默德。父親把他帶到充滿危險的工作場所,明明看到他走向懸崖而矛盾要不要提醒;把他帶到海邊,卻又用一點毫無用處的繩子提醒他很危險……父親一直在這種矛盾心理中掙扎。

最終,父親背著奶奶把穆罕默德送到了一個遠離家鄉的小木工作坊當學徒,名義是上為了他學會謀生之技,實際上為自己再婚掃清障礙。於心不忍的奶奶冒著大雨外出尋找穆罕默德,卻一病不起而離世。父親的婚事因奶奶去世而告吹,只好到小木工作坊把穆罕默德接回家。


在某種程度,穆罕默德代表了很多父母的心態。他們總是以為,作為父母,在為孩子付出,為孩子作出犧牲。「如果沒有孩子拖累,我的事業會更輝煌!」「如果沒有孩子拖累,我的理想早就實現了!」「如果沒有孩子拖累,我就不必陷在生活的瑣碎中……」如此等等。一些父母甚至也把這種情緒傳遞給孩子:「父母為你付出這麼多,你長大要知道回報!」他們的想法就是,孩子必須依靠父母的關愛而活下去,而父母則可以不必要有孩子。可事實真是如此嗎?


正是在父親這樣的情緒中,穆罕默德的命運走向更為悲慘的遠處。父親對穆罕默德始終態度猶疑,覺得撫養穆罕默德是自己的責任,甚至也很愛憐他,可又同時覺得這個瞎兒子是自己的累贅。回家的途中,因為橋樑折斷,穆罕默德掉入了湍急的河水中。在父親猶豫要不要救他的短短瞬間,穆罕默德被衝出很遠。父親最終跳進河裡,可已經無法救起穆罕默德。電影的最後,父親最終找到不省人事的穆罕默德,絕望地把他摟進懷裡悲傷痛哭。黑白畫面中,在父親懷中的穆罕默德,手掌慢慢張開,散發出一片金色的光芒……


電影中,數次細膩地展示穆罕默德用雙手,用耳朵感知親人的愛,感覺這個世界的美好,那一刻,他的笑容如此迷人……可是,只有在將孩子緊緊摟在懷裡的那一刻,穆罕默德的父親才在痛哭中明白,穆罕默德是他生命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穆罕默德或者影響了他的生活,可沒有了穆罕默德,作為一個父親,他的價值又在何處?父親和孩子,在情感上其實是彼此需要,彼此依存的。父母是孩子的天堂,孩子又何嘗不是父母的天堂?

整部電影,導演馬吉德·馬芝迪想表達的,還有更豐富的主題和意味。但於為人父母的那部分觀眾而言,能體味到這一點也算極大收穫。

因為愛,不要離開我!



《一半是天堂》和《天堂的顏色》,雖是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故事,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感人的故事,也給年輕的父母們提出了忠告:愛孩子,就別離開他!也別讓他離開你!

您可能感興趣

他離開你,是因為不愛你嗎?
因為我愛你,才要離開你
我選擇離開,不是因為我不深愛
離開她,是因為愛
不要怪我離開你,因為你已經配不上我了
離開你,真的不是因為你沒有錢
他的離開是因為不愛你嗎?只是你沒有了被愛的價值
她為什麼要離開你?是因為你滿足不了她的內在需求
不是我不夠愛你,是因為我愛不起你!
我不能愛你,因為你的過去
我有點緊張,來吧!不要因為我是嬌花而憐惜我,用力呀!
你不懂我的愛,是因為你沒見過,我愛你的樣子!
不哭,是因為愛你,更是因為懂你
他是因為不愛我,還是因為虧欠我?
為什麼他會不願和你結婚,真的是因為他不愛你嗎?
「如果你認為我很好騙,」他的離開就是因為你的卑微
愛在心裡,絕口不提愛你,不是不愛,而是因為太愛
就算不開心也請不要皺眉,因為你永遠也不知道,誰會突然愛上你的笑容
我們懷舊,是因為現在過得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