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竊符救趙:信陵君是「可歌可泣」還是「欺世盜名」?

竊符救趙:信陵君是「可歌可泣」還是「欺世盜名」?

本文看點


1、「免費的午餐」背後必然蘊藏風險。


2、超越系統利益的個體利益必然損害系統利益。

3、長遠來看,不存在超越系統利益的個體利益。


竊符救趙:家國情懷與利益驅動


文/郭燦金

竊符救趙:信陵君是「可歌可泣」還是「欺世盜名」?


「竊符救趙」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無疑,這是一個好故事,它具備了一個上乘故事的所有要素:英雄成長、抗擊強敵、知恩圖報、皆大歡喜,所有這一切,更把「竊符救趙」這個故事打造得撲朔迷離、曲折複雜、懸念頻生、高潮迭起。


但是,如果我們細讀「竊符救趙」文本,再聯繫戰國末年的政治形勢,我們會發現,這個故事中,許多有意思的東西被我們忽視了,許多有深意的舉動被我們屏蔽了。由於有意無意地誤讀,自覺不自覺地接受誤導,我們距離這個故事本來的面貌已經越來越遠了。


在《史記》里,「竊符救趙」幾乎是一個完美得無以復加的故事。信陵君光彩照人、雄姿英發、義薄雲天,將後人的視線都給遮擋住了。他藏在自己編織的五彩斑斕的神話之中,保持著自己足夠的神秘感,承受著後人源源不斷的敬仰和膜拜,卻拒絕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


讓我們從頭說起。

公元前257年,如果用趙國的紀年方式,就是趙孝成王九年,趙國遇到了大麻煩。秦國的虎狼之師兵臨邯鄲城下,將邯鄲圍得水泄不通,邯鄲是趙國的首都。邯鄲孤城自守,但此時的趙國實力不濟,哪能抵擋得住氣勢如虹的秦國軍隊?城破似乎就在旦夕之間。


趙國也曾是戰國七雄之一,面對遠道而來的秦國軍隊,為什麼今日居然無還手之力?


說來話長。


按《史記》記載,趙國和秦國屬同一個祖先,中衍是他們的遠祖,他曾給殷帝太戊趕過車。中衍的後代蜚廉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取名惡來,一個取名季勝。惡來是秦國國君的祖先,惡來的弟弟季勝,則是趙國的先人。


趙武靈王時代,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進行了強有力的改革,決心取胡人之長補中原之短,毅然發布了「胡服騎射」的命令。所謂「胡服騎射」,其實就是倡導將士依據胡人的服裝樣式,穿便捷的服裝進行日常訓練,並結合圍獵活動進行實戰演習。我們經常說,有思路才會有出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思路,很快讓趙國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由於改變了服飾,增強了訓練的強度,趙國軍隊的戰鬥力明顯提高,在和他國交手時,漸漸勝多負少,國土面積也在一天天地擴大,趙武靈王后期,趙國已經成為東方六國之中實力最強的一個。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將白起攻打韓國,奪取韓國的野王城,野王就是今天河南的濟源,濟源在鄭州的西北方向。韓國的國都在新鄭,新鄭在鄭州的南邊。秦國拿下了韓國的野王,對韓國來說十分不利。為什麼呢?因為在野王的西北,韓國還有上黨郡等一大片領土,野王失守,等於是在上黨郡和韓國國都之間插進去了一根鋼釘,直接切斷了上黨郡和韓國國都之間的聯繫,上黨郡也就成了一塊廢地。


不要小看韓國的這塊廢地,它可是給趙國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韓國眼見自己的上黨郡成為了一塊廢地,就心生一計,既然自己已經無法對這塊土地實施有效的管理,何不趁勢將上黨獻給秦國,以土地換和平?客觀地說,這未必不是一條出路,畢竟自己已經沒有了這個控制能力。


但是,上黨郡的守將馮亭卻不願意這樣逆來順受,他不願接受如此尷尬的命運。既然韓國的領導人不願要我們上黨郡,那對不起,我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好了。想到了這一點,上黨郡守就私下派人快馬加鞭,去和趙國接洽。

上黨郡守將馮亭此時想幹什麼呢?


他想自作主張,將自己管理的上黨郡獻給趙國,以此激發趙國和秦國的對抗,這也算得上「以夷制夷」,無論最後的結果如何,這也算出了一口惡氣。


對趙國來說,這當然是天大的好事啊!不費一兵一卒,憑空撿到了上黨郡十七城,這麼大的便宜,真讓人喜出望外。


但是,此事在趙國內部卻引發了巨大的分歧。一方認為,天上掉餡餅,不是騙局就是陷阱,不能輕易從秦國的虎口裡奪食,弄不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後遺症。而此時趙國的國相平原君趙勝卻力排眾議,他認為,憑空撿到上黨郡,豈能不要?有便宜不佔,那才是傻蛋呢!


於是,趙國決定接受上黨郡。


這一消息讓秦國大為震怒,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佔領了上黨郡。上黨郡民眾不幹了,他們紛紛逃往趙國,為此,趙國派兵駐紮長平以對抗秦國,並鎮撫上黨百姓。


好事被趙國給攪了局,這讓秦國很鬱悶,既然你趙國不仁,那也休怪我秦國不義。秦軍掉轉槍口,將趙國當作了主攻對象。


秦趙兩軍在長平對峙。


趙國派出的將領是廉頗。廉頗知道秦兵的戰鬥力,強敵遠來,必求速戰,其鋒不可當,因此,廉頗就決定和秦軍打持久戰,任憑秦軍怎樣挑釁,廉頗都不接招。


秦兵是遠道而來,顯然不願打這樣的持久戰,就派人在趙國都城邯鄲內放風,說秦國從來都不怕廉頗,在趙國的將領中,秦國害怕的只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趙括。


這個消息讓趙孝成王喜出望外,好啊!我就派你們害怕的趙括前去長平,接替不敢出戰的廉頗。


很顯然,趙孝成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


結果可想而知,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走馬上任之後,決定速戰速決,這正中秦國下懷。


速戰速決的結果是趙括投降,四十五萬趙軍被俘,並被秦軍殘忍地坑殺。


長平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最為殘酷的一次戰爭,四十五萬趙軍一夜間灰飛煙滅。正是這場戰爭,提前預告了秦國未來統一天下的消息。


經此一役,趙國國力、戰鬥力嚴重受損,從強國淪落為二流國家。而這一切,平原君趙勝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年之後,秦軍再次鳴鼓而來,兵臨邯鄲城下。不堪一擊的趙國危在旦夕。


怎麼辦?趙國決定向國際社會求援。求援的隊伍分成了兩撥,一撥去了楚國,我們經常提起的「毛遂自薦」的主人公毛遂就在這批求援的隊伍之中。


平原君趙勝的計劃是,帶著二十個壯士前去楚國求援,如果能搬來救兵,那就皆大歡喜,如果楚王不同意,平原君的計劃是,讓自己帶過去的這二十個壯士當場挾持楚王,逼迫楚國出兵救趙。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在派人前去楚國求援的同時,趙國還派人前去魏國求救。在當時的情況下,魏國處於可以出兵也可以不出兵之間,這話又怎麼講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一下魏國的歷史,以及魏國和趙國的關係史。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其國都在今天的河南開封,控制的主要地盤也在中原一帶,因此,大家習慣認為魏國興起於中原。其實,這也是一個誤解,魏國的中興之地在山西,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魏國,就繞不開晉國。魏國是西周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後來,這個魏國被晉國的晉獻公所滅,在這場戰鬥中,晉獻公的手下畢萬功勞卓著,因此,晉獻公就將魏地分封給了畢萬。被封於魏地之後,畢萬家族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因被封於魏,畢萬的子孫又被世人稱為魏氏。


後來,晉獻公去世,他的四個兒子發生內訌,爭鬥不已,晉國陷於一片混亂之中。因為這場內訌,晉公子重耳倉皇出逃,在外流亡十九年。


在這十九年中,畢萬的兒子魏武子一直跟隨在重耳身邊,堪稱患難與共。等重耳即位後,魏武子就升到了大夫的地位。重耳就是晉文公。


魏武子生魏悼子,魏悼子生魏絳,魏絳生魏嬴,魏嬴生魏獻子。魏獻子侍奉晉昭公。昭公去世後,晉國的六卿逐漸強盛起來,而晉公室卻逐漸衰微下去。公元前453年,韓、趙和魏脫離晉國,三分晉地而獨立,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三家分晉」。


魏國的國力在魏文侯和魏武侯之時達至強盛,魏文侯禮敬賢人,重用賢士,文有李悝、西門豹,武有軍事家吳起,是戰國初期的強國。


然而到第三位君主魏惠王即位之後,魏國的國力卻漸漸衰弱。也是在魏惠王時代,魏國為了躲避秦國的進攻,贏得發展空間,將國都遷到了大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


魏惠王在位時間較長,前後共三十六年。在位的這三十六年又分為截然不同的兩個階段,他執政的前十八年政局相對平穩,與別的諸侯國交戰勝負各半;而他執政的後十八年則運交華蓋、屢戰屢敗。其中兩次慘敗曾被作為著名案例寫進各種教科書。


一次是魏國伐趙,趙國向東邊的齊國求援,魏軍被齊國的田忌、孫臏用計大敗於桂陵。


公元前354年,魏國派大將龐涓率八萬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苦戰一年,在全線即將潰敗之時,只得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二人率領八萬大軍救趙。孫臏足智多謀,放棄直接救援趙國的方式,而是趁魏軍主力在外,國內防務空虛之際,率兵直搗魏都大梁。後院失火,魏軍只好「釋趙而自救」。在龐涓回兵的路上,孫臏猛出重拳,給魏軍以沉重打擊,趙國之圍因而釋去。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其戰亦被稱為「桂陵之戰」。


魏國自此走上了衰敗之路,趙國與魏國堪稱世仇。


桂陵之戰,魏國遭受重創,戰爭的創傷很長之後才得以治癒。經過了好幾年的休養生息,魏國才逐漸恢復元氣,當他們再次對外用兵的時候,卻再一次遭遇齊國的夾擊。


這次是魏國伐韓,結果魏軍再次被田忌、孫臏大敗於馬陵。


公元前341年,魏國發兵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待韓軍五戰五敗,魏軍實力也大損之時,齊國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韓。齊軍再次實施「圍魏救韓」,直驅魏都大梁。魏惠王只好將攻韓的部隊召回,以太子申為主將,龐涓為將軍,率兵十萬迎擊齊軍。


孫臏利用魏軍急於求勝的心態,佯敗東退,利用「增兵減灶」的計謀,有意造成軍力不斷削弱的假相。魏軍不知是計,反而認為齊兵流失嚴重,戰鬥力必將大為削弱,於是越追越勇。追至馬陵,結果魏國的大將軍龐涓中箭,愧而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大敗魏軍主力,俘獲魏軍主將太子申,殲滅魏軍十萬。


伐趙和伐韓的徹底失敗,不僅使魏國和趙、韓結下了世仇,更使魏國的實力大減,很快就落到了谷底,此時魏國已經沒有足夠的實力保證自己不被蠶食了。不久,西邊就出了大事,魏軍被商鞅所率領的秦軍打敗,魏國盡失河西之地。


至此,魏國已是朝不保夕,風雨飄搖。在這樣的背景下,魏安釐王走到了歷史的前台。只是經過一系列的失敗,魏國已經自顧不暇,不復當年的威風。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來,第一,魏國和趙國之間沒有過硬的交情,兩國之間有的只是宿怨和仇恨;第二,魏國的軍隊向來都沒有強盛的戰鬥力,有的只是全軍覆沒的慘痛教訓;第三,魏國只能自保,難以援外。


因此,對於趙國的求援,魏國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為什麼我們在上面又說,魏國處於可以出兵也可以不出兵之間呢?


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女人。


這個女人是平原君趙勝的妻子,她是魏國人,是魏國公子信陵君同父異母的姐姐。也就是說,平原君趙勝是信陵君無忌的姐夫。


信陵君本名無忌,是魏昭王的小兒子、魏國現任國王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弟。魏安釐王即位之後,無忌被封為信陵君。


信陵君和平原君都是戰國著名的公子,他們和楚國的春申君、齊國的孟嘗君一起,被後人視為「戰國四公子」。


平原君以善「養士」著稱,有賓客數千人,曾三任趙相。司馬遷評價平原君,說平原君是「翩翩亂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


在養士這點上,信陵君比平原君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信陵君養士的規模曾經達到三千人,可以想像,那是一種多麼壯觀的場景。


因為平原君和信陵君有共同的愛好,加上平原君又是信陵君的姐夫,因此平原君派人來魏國搬救兵時,那語氣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向魏國求救時,平原君趙勝張嘴就拿信陵君的姐姐說事:「趙勝之所以自願依託魏國,跟魏國聯姻結親,就是因為公子的道義高尚,能熱心幫助別人擺脫危難。如今邯鄲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國,可是魏國救兵至今不來,傳說中的公子能幫助別人擺脫危難的高風亮節表現在哪裡?再說了,公子即使不把我趙勝看在眼裡,拋棄我讓我投降秦國,難道就不可憐你的姐姐嗎?」


很顯然,所謂的平原君是以一副流氓嘴臉在最大程度地刺激信陵君,刺激魏王。他站在倫理的制高點上,半是「懇請」半是脅迫魏王和信陵君可憐自己的姐妹,發兵救趙。


因為有這層關係,所以我們剛才說,魏國處於可出兵也可不出兵之間。


那到底魏國出兵救趙了嗎?出了,但半路又停住了。這中間又發生了什麼變故呢?


在趙國半是哀求半是激將之下,無奈的魏國只好派大將晉鄙帶兵前去救趙。誰知魏國的軍隊前腳剛走,秦國的使者後腳就到,秦國的使者說話絲毫不客氣,他語氣生硬地說:「秦國很快就要攻下趙國,如果你魏國敢前去救趙,那麼等我們拿下趙國之後,馬上就來攻打魏國。」


這句話對魏王有極大的殺傷力,為什麼呢?因為魏國此時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更何況,魏國歷史上曾有過兩次慘敗的沉痛記憶。萬一秦國也像當年的齊國一樣,來個「圍魏救趙」,魏國豈不死定了?


因此,魏王決定,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能硬撐下去了。他馬上派人,五百里加急,火速通知正在行軍路上的晉鄙,讓他就地駐紮,原地待命。


此時晉鄙已經趕到了鄴城,鄴城就是今天的河北臨漳,離趙都邯鄲也就一步之遙了。晉鄙會原地待命嗎?趙國的邯鄲還有救嗎?


得到魏國出兵救趙的消息,秦國的使者趕往魏國國都大梁,對魏安釐王進行威脅。深知其中利害的魏安釐王痛定思痛,迅速從趙國設計的倫理陷阱里跳了出來,命令部隊在鄴城待命。對這一情況,司馬遷一針見血地指出,「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也就是說,魏國此時是在等待觀望,然後根據情況選邊站。客觀地說,這樣的選擇,符合魏國的利益。


明明救兵已經來到身邊,可是突然救兵卻原地徘徊、不再前進,這怎不讓在邯鄲城內的趙惠文王和平原君趙勝望眼欲穿?趙國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把魏國拉下水,他們把突破口放在了魏國公子信陵君無忌身上。


為什麼他們會把突破口放在信陵君無忌身上呢?


這是因為,他們清楚信陵君無忌本身的影響力,更清楚無忌本身性格上的致命缺點。


無忌在魏國有多大的影響力呢?我們通過一個事例就可以看得出來。


信陵君喜歡「養士」,幾乎到了變態的程度,方圓幾千里的士人都爭相歸附於他,全盛時期,寄居在信陵君門下的食客居然達到了三千人。信陵君「養士」很快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那就是在各諸侯國內,大家只知道魏國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安釐王。甚至可以說整個魏國都生活在信陵君的羽翼之下。一個人的作用大到如此程度,無論怎麼看,都不算太正常。


有一次,信陵君正和魏王下棋,不想北部邊境卻快馬傳來警報,說是趙國發兵進犯,將進入魏國邊境。聞聽此言,魏王十分緊張,立即罷棋,準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誰知信陵君卻面帶輕淺的微笑,一副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神態,淡淡地說:「據我的情報,這只是趙王打獵罷了,說什麼『進犯邊境』,完全不著調啊!」接著,他和魏王下棋如故。


信陵君雖然平靜,魏王卻坐卧不安,心思全沒放在棋上。好在又過了一會兒,探子再報:「果然是趙王打獵。」魏王聽後自然是大為吃驚,信陵君卻只是面無表情地這樣解釋說:「我的食客中有個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趙王的秘密,趙王有什麼行動,食客會在第一時間報告我。」幾千年之後,透過《史記》,我們似乎還能看到信陵君當時的洋洋得意之情。


但是,他的哥哥魏安釐王的感受呢?是啊,遠在千里之外的趙王,其一舉一動尚不能逃過信陵君的雙眼,遑論魏王?


正是因為信陵君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才使得趙國將突破口放在了信陵君的身上,對信陵君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情感攻勢。


我們知道,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妻子就是信陵君的姐姐,於是趙國就繼續以這一點來做文章。平原君的使者聚集於信陵君的門下,打著信陵君姐姐的旗號,語氣強硬地要求信陵君立即發兵。他們明明知道信陵君沒有軍權,卻往絕處擠兌他,譴責信陵君徒負虛名、見死不救、心如鐵石、不得好死。這是明擺著的玩人啊,這是典型的涮人啊,平原君這個政治騙子,就是靠這點詐術將信陵君玩弄於股掌之上,而信陵君卻還屁顛屁顛得樂此不疲。


其實,問題很簡單,是虛榮心害了信陵君。


本來他就無法調動軍隊,他只是一個愛好「養士」的公子,也很難獲得魏安釐王的信任,他只要對平原君說出事實的真相就行了,說出自己沒有能力向趙國派兵就行了。然而,虛榮的信陵君卻感到這話根本說不出口。「有事您說話」,我信陵君畢竟是聲名遠播的魏公子,還有什麼我辦不成的事情嗎?


圖虛名而致實禍啊!接下來我們就看到了信陵君吃力的神態。他一次次請求魏王趕快出兵,又讓賓客辯士們千方百計地勸說魏王。但是,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魏王始終不肯聽從公子的意見。


晉鄙將軍也就一直在鄴城待命。


信陵君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沒有能力讓魏王出兵,就想出了一個餿主意。他決計和趙國同歸於盡。於是,他召集自己的門客,拼湊起一百多輛戰車,打算自己帶著門客趕到戰場上去同秦軍拼一死命,與趙國人一起死難。


是不是很可笑?本來趙國就是在利用魏國,結果信陵君看不透底細,自己反而在這裡發橫,準備以卵擊石,帶著雜牌軍去和秦軍決鬥。從這個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信陵君的頭腦發熱到了何種程度。


如果真的這麼死難了,我們仍然會認為信陵君是一個真正的男人。真有這樣的死難精神,信陵君也算死得其所,至少他沒有因為他自己的好惡為他的國家帶來危害。


就在信陵君準備以私人的名義,帶領這一百多輛戰車前去救趙的路上,事情有了戲劇性的變化。


在信陵君的車隊快要從大梁城裡出來的時候,他順路拜訪了一個老朋友,這個人叫侯嬴。


在這危急關頭,信陵君為什麼還對侯嬴念念不忘呢?


侯嬴已經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城東門的看門人。他和信陵君的交情可謂深矣!


當初,信陵君曾多次聽人說起這個人,於是萌發了將此人收到麾下的念頭。信陵君派人去拜見,並想送給老侯一份厚禮。但是侯嬴拒不接受,弄得信陵君一點脾氣也沒有。一計不成,再生一計,信陵君因此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大家來齊坐定之後,他就帶著車馬以及隨從人員,空出車子上的左位,親自到東城門去迎接侯先生。


這面子也算給足了老侯吧!誰知,侯嬴卻似乎不以為然,只是整理了一下破舊的衣帽,就徑直上了車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貴座位,絲毫沒有謙讓的意思。


面對此情此景,信陵君卻表現得更加到位,神態更加恭敬。誰知侯嬴卻變本加厲,提出了另外一個要求:「我有個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場,希望煩勞一下車馬載我去拜訪他。」請留心,侯嬴的這個朋友將來要幫信陵君的大忙。


完全靠自己的直覺,信陵君立即駕車前往街市。侯嬴卻磨磨蹭蹭,故意久久地站在那裡,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時暗暗地觀察信陵君。誰知信陵君的面色更加謙和。此時,魏國的將軍、宰相、宗室大臣諸人正等著公子舉杯開宴。


侯嬴擺足了架子之後才隨信陵君上車,入席之後,侯嬴還接受了信陵君的敬酒。直到此時,侯嬴才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今天我侯嬴為難公子也夠過分了。可是您知道我為什麼這樣做嗎?」


信陵君這下吃驚了,原來您這樣做還有道理啊?


侯嬴說道:「我是想成就公子的名聲啊!我故意讓您這麼謙恭地來對待我這麼一個小人物,就是想讓大家知道您是一個能禮賢下士的人啊!」


從此,侯嬴就成了信陵君的秘密武器,關鍵時候,信陵君也自然而然地會想起侯嬴這個老頭來。


可是這次卻不一樣,這次他和侯嬴分別之後覺得特別不舒服,因為,他感覺到侯嬴對他十分冷淡。自己要去趙國抗擊秦國了,很有可能是有去無回,誰想侯嬴卻什麼表示都沒有。信陵君覺得想不通,在自己走出半天之後又折返了回來,他要找侯嬴問個明白,看自己到底哪裡對不住侯嬴,導致了今天的結果。


此時,侯嬴才說:「剛才我故意冷淡您,就是想讓您鬱悶,我就知道,一旦您想不通了,就會回來找我的。」


侯嬴為什麼故意設計讓信陵君窩火呢?他難道有什麼深刻的用意嗎?有的!


侯嬴已經為信陵君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行動計劃。這個計劃大體如下:


一、信陵君曾經對魏安釐王的愛妃如姬有恩,因此,要啟用如姬,讓她從魏王那裡竊出可以調動軍隊的兵符;


二、兵符在手,可以調動原地待命的魏國大將晉鄙,讓他火速解救趙國邯鄲之圍;


三、若是晉鄙對此事懷疑,則當場劫殺晉鄙,奪取軍隊的指揮權。


侯嬴興高采烈地對信陵君說:「只要您掌握了軍權,您北邊可救援趙國,西邊能抵禦秦國,這難道不是如同春秋五霸一般輝煌的功業嗎?」


很顯然,侯嬴給信陵君畫了一張大餅,成就春秋五霸的功業,哄小孩的吧。但是,信陵君顯然被蠱惑了,他果斷地聽從了侯嬴的計策,請求如姬幫忙。如姬也果然盜出了兵符。


但是,僅有兵符顯然是不夠的。


在信陵君拿到兵符準備上路之際,侯嬴再次進言:「請您帶上我的朋友朱亥吧,這是個大力士,必要的時候他將發揮無可替代的作用!」


到了鄴城,信陵君拿出兵符假傳魏王命令代替晉鄙擔任將領。雖然兵符沒有問題,但出於自己的直覺,大將晉鄙仍然感到哪裡有些不對勁,是啊,一個大將統率著十萬大軍,事關國家的生死存亡,怎麼能夠這麼隨隨便便就被更換?因為根據當時的慣例,凡是公布重大決定,一般都要有兩方以上的人士參與,以顯示其公正和嚴肅。


就在晉鄙猶豫之際,一直在暗中觀察的亡命徒朱亥取出了藏在衣袖裡的鐵椎,照著晉鄙的致命處發起了惡毒的攻擊。名將晉鄙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在了自己人的手裡。信陵君如願以償地做了十萬大軍的統帥。於是邯鄲得救,趙國得以苟延殘喘。


那麼,救過趙國之後,魏國和信陵君又得到了什麼回報呢?


以犧牲國家利益為代價,信陵君在各諸侯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在趙國更是贏得了隆隆美名。用趙王自己的話說就是:「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一個趕上公子的。」是啊,這才是真正的國際主義精神啊。


賣國以求榮,挾「趙」以自重,信陵君果然得到了雙重封賞--趙王將鄗邑給了他做湯沐邑。


信陵君的作為在魏國卻引發了完全不同的反應,原來魏國政壇人士只知道他喜歡「養士」,喜歡高標自許,但他們實在沒有預料到信陵君居然膽大妄為到如此程度,膽大到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讓人潛入王宮偷竊兵符,膽大到可以收買亡命之徒在邊境枉殺大將晉鄙。


因此,他在自己的祖國就成了重大的犯罪嫌疑人,信陵君不敢回國領責,選擇潛藏在趙國,以躲避回國之後可能遭受的懲罰。


此時,如果信陵君真的是一個男人,就應該主動回國接受自己應該承受的懲罰,只有如此做才稱得上敢做敢當,只有如此做才能洗凈他身上的罪孽,只有如此做才能對得起魏國國民。但是,令人失望的是,一向以高風亮節自許的他卻選擇了滯趙不歸,選擇了在趙國做寓公。他留在了趙國,一待就是十年。


但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後遺症卻沒有因他留趙不歸而消去。秦國從趙國撤兵之後,果然把所有的怨恨和憤怒發泄到了魏國頭上,秦國開始大張旗鼓地討伐魏國。


魏王為此事焦慮萬分,萬般無奈,只好派使臣再去請信陵君回國,並許諾將從前信陵君一直垂涎的信陵邑封賜給他。危急關頭,信陵君卻仍在擺架子,仍以魏王惱怒自己為借口拖延回國,他想以此來抬高身價,再沒有當初竊符救趙時的果斷和豪情。


這時,趙國的兩位了解信陵君心理的隱士前去勸解:「公子所以在趙國受到尊重,名揚諸侯,只是因為有魏國的存在啊!現在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危急而公子毫不顧念,假使秦國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廟夷平,公子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呢?」這話是說得有點狠,但是卻極其入情入理,信陵君這才囑咐車夫趕快套車回國。


因為信陵君的胡作非為,給魏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不法分子信陵君卻在今日以勝利者的身份回到了國內,豈不讓人感慨萬千?


直到此時,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意義才全部顯示了出來。


其實,「竊符」和「救趙」不應該看成一件事情,而應該分開來看這一重大事件的政治後果。「竊符」讓信陵君在世人面前樹立起了一個負責任的君子形象,顯示了他在魏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顯示了他在魏國的超強人氣指數。同時,信陵君也以自己「竊符」的大手筆凸現了魏王的窩囊,凸現了魏王的不作為,凸現了魏王的不負責任。「救趙」則更具實際效果,客觀上保住了趙國,實際上卻激化了秦國和魏國之間的矛盾,將本來已經沒有任何戰鬥力的魏國推向了反秦的風口浪尖上,讓魏國獨自承擔難以承受的政治後果。而魏國一旦陷入危難,信陵君就有了掌握魏國命運的機會,「毀國求名」,這難道不正是說信陵君的嗎?


迫於無奈,魏王只好把上將軍大印授給信陵君。拜「竊符救趙」所賜,信陵君果然如願以償地擔任了魏國的上將軍。


然而,魏國卻因信陵君的折騰病入膏肓。


然而,竊符救趙的陰影仍在,秦國很快就盯住了信陵君這隻有縫的雞蛋。


秦王破費萬金到魏國行賄,尋找晉鄙原來的門客,讓他們在魏王面前廣進讒言:「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現在卻擔任了魏國大將,諸侯們只知道魏國有個魏公子,不知道還有個魏王。據說各國諸侯們正打算共同出面擁立信陵君為王呢!」


秦國多次施行反間計,並利用間諜,故意向信陵君祝賀,祝賀信陵君被立為魏王。三人成虎,更何況是眾口一詞!毀謗之下,信陵君黯然去職,也算是因果相報。


信陵君「自知再以毀廢,乃謝病不朝,與賓客為長夜飲,飲醇酒,多近婦女。日夜為樂飲者四歲,竟病酒而卒。其歲,魏安釐王亦薨」。


秦「使蒙驁攻魏,拔二十城,初置東郡。其後秦稍蠶食魏,十八歲而虜魏王,屠大梁」。


可以這樣說,「竊符救趙」就是壓垮魏國這隻日益衰朽的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為了自己的私利,為了自己的名聲,鼠目寸光的信陵君利用了自己的影響力,利用了自己的政治資源和長期培養起來的虛名,為自己的政治生涯創造了一次迴光返照的機遇。但這次機遇卻是最後的瘋狂,信陵君愚蠢的慾望,終致害人、害己、害國。他和朱亥、侯嬴這些貌似俠義實則狹隘、貌似大忠實則大奸的沽名釣譽之徒一起,將魏國的國運提前終結--雖然魏國的滅亡是難免的,但信陵君卻讓魏國提前迎來了滅亡的命運。


因此,孤立地看,「竊符救趙」是一件可歌可泣的歷史壯舉,但是,如果我們將這一壯舉放置到具體的歷史環境之中,我們就會發現,和「竊符救趙」聯繫在一起的,不僅僅是「可歌可泣」、「義薄雲天」,還有信陵君的「欺世盜名」、「訕君買直」,更有魏國的國祚終止、提前滅亡的命運。怪不得後人常說:衝動是魔鬼,做了就後悔。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值得花時間 的精彩文章:

給對手留餘地的攝政王
伏爾泰為何盛讚路易十四?
嘉慶皇帝的「接班人」心態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欺世盜名」的偽貓們
欺世盜名康有為,人前光鮮,人後齷齪,無恥,但你拿他沒辦法!
西遊世界最狂的魔王是誰?公然欺世盜名說要弄死猴哥自己去取經!
金宇彬愛看鬼怪 被李棟旭「盜名」嚇一跳
「欺世盜名」一詞由何而來?和歷史上三個人物有關
欺世盜名康有為:說要搞中國日本合邦 嫖娼不給錢被妓女追著要債
此人偽造光緒遺詔,鼓動中日合為一國,欺世盜名,卻自稱「聖人」
兒時偷光,大了盜名,老了竊田,這就是教科書里吹噓的勤學榜樣?
陳忠實如何處理「盜名」事件
戊戌六君子行刑前,有一人抱頭痛哭,怒罵康有為欺世盜名誤國害人
欺世盜名的康有為有多虛偽?騙同胞說有衣帶詔,藉此斂財納妾
人生:一不缺德,二不失信,三不盜名,四不放縱,五不浪蕩
日本天皇年號靈感來自哪裡 誰的年號可憐巴巴 誰的欺世盜名
女星白靈因偷盜名譽盡毀,為博版面穿著暴露還交過88位男友
廣美圖書館前館長蕭元病亡,監守自盜名畫涉案1.1億!
中國老闆盜用泰國人身份開公司被捕,「盜名者」竟達2000多!
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欺世盜名之徒,100多年後終於人設崩塌了!
義大利博物館尋回被盜名畫 價值1500萬歐元
價值250萬歐元被盜名畫重見天日,東歐犯罪集團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