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人啊,總是get不到別人是怎麼看你的

人啊,總是get不到別人是怎麼看你的

# 感謝肥soba 童鞋投遞譯稿


人啊,總是get不到別人是怎麼看你的


「認識自己」這句箴言可能是個合理的建議,但是同樣是模糊的概念。那到底是什麼你應該知道的呢?也許自我認知源於你接觸到的感覺,或者你有信心去做什麼,不再介懷別人對你的看法。

或者更可能是表露在外的-可能你認識自己一部分就好像認識世界的其他地方。至少在那方面,我們都不知道。這星期早些時候的BBC, Christian Jarrett指出一個殘酷的事實,在一次次的研究中證實了:知道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在心理學上,能夠知道如何表現的能力稱為「元精確性」-這發生在當我們通過別人真實的建議去思考別人對我們的看法。 Jarrett說「有一個辦法可以推測別人對你的看法,就是去思考你自己怎麼看自己以及基於這個去推測別人怎麼想,在這個假設之下,如果你認為你是外向的人(或者不是),同樣別人也會這麼想。」


但是自稱外向的人並不是一個外向的人,所以用這個方法推測經常會出錯。比如在2013年的一份研究報告說,志願者填寫關於他們的個性的調查會讓親朋好友對他們使用同樣的標準,然後猜測他們的反應會是什麼樣子:


最重要的是這些研究者發現有些親朋好友對參與者的評價是一樣的(例如他們都認為這個人很懶),但是跟學生的自評不一樣,這就說明學生在判斷他人對自己的想法中有些紕漏。研究者稱這些被忽視的地方為「盲點」,這個發現表明「特定的人沒有意識到的一些獨特的方式是間接造成別人對他或她的看法。」

2014年的一份研究主要針對自拍-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製造在線角色的工具-得到很多相似的結果:人們傾向於覺得照片中的自己更有魅力和更可愛,而別人認為他們在照片中更有魅力是因為他們用了ps。


然而最令人鬱悶的是:根據Jarrett的一個研究報告,為元精確性的付出代價很可能是你的快樂。


學生越是表現心理性上適應,就越難知道別人對他們的看法- 在做評估的時候他們更相信自己的看法,在相熟的同學面前這些尤為真實。換句話說,你越是情緒穩定和自信,更有可能是你認為你朋友看到的是你所看到的(如果你像多數人一樣站在正面的角度)。


他解釋說,從某種程度上,這可能是因為抑鬱症患者往往有較少的「自我服務偏見」-也就是說,他們傾向於透過冰冷的鏡頭去看這個世界和自己,這是很殘酷的事實。一部分被遺忘的諺語說,了解自己並不總是有趣的。

您可能感興趣

總是這樣回復你的人,就別聊了
總是怠慢你的人就是不在意你的人,多說一句都是求
為什麼你總是碰不到對的愛人
為什麼我們總是喜歡得不到的人?
好姑娘,你為什麼總是愛不到一個對的人?
為什麼你總是遇到錯的人
為什麼別人總是穿的比我好看?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得不到的人更喜歡?
你總是喜歡自己得不到的人?
總是覺得別人比你美?那是你不會「妝」啦!
ta總是回復你這兩個字時 說明ta並不愛你
你怎麼總是和錯的人在一起?
為什麼你總是遇不到合適的人?
總是考慮著別人,是否有人也在乎過你
咬人的,你不能說它是壞狗。狗總是要咬人的。
為什麼你總是過不了人?因為你還沒注意到這招!
人總是那樣, 只有到了忘不掉的時候, 才會懷念她的好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見不得別人好
你總是不懂女人,因為你沒想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