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今日夏至

今日夏至

今日夏至



夏至: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

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是說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夏至的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


我們很熟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關於冬至的九九歌,其實,夏至也有九九歌,如宋人周遵道的《豹隱紀談》中就載有一首《夏至九九歌》:「一九二九,扇子不離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爭向街頭宿;五九四十五,樹頭秋葉舞;六九五十四,乘涼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入眠尋被單;八九七十二,被單添夾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這首歌描述了從夏至開始一共81天由熱轉涼的天氣變化。

夏至節氣諺語


夏至正處梅雨期間,雨量大,雨日多,常造成較大的洪澇,各地諺語有不同的說法:「夏至大爛,梅雨當飯」 (浙)、「夏至下雨十八河」 (湘、貴)、「夏至落大雨,八月漲大水」 (湘)。如果夏至天氣炎熱,預示後期天氣既旱且熱:「夏至無雨三伏熱」 (川)、「夏至無雨干斷河 」(貴)、「夏至不雨天要旱「 (皖)。夏至是否打雷,對未來天氣有一定的預示作用:「夏至無響雷,大水十幾回」 (湘)、「夏至鳴雷旱三伏「 (桂)、」夏至雷響,打破梅娘「 (浙)、「夏至雷響天多晴」 (魯)。夏至時的冷熱程度與未來天氣也有一定的關聯:「夏至不熱,冬至不冷」 (陝、贛)、「夏至未到莫道熱,冬至未到莫道寒」 (贛、川、鄂、冀)。還有預示未來年景夏的民諺:「夏至端午近,麥子滿倉囤;夏至端午遠,年景必有閃」 (魯)、「五月夏至頭,擔水救禾苗;五月夏至中,多雨又多風;五月夏至末,大水溢塘坡」 (贛)。


夏至的習俗


夏至節


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我國古代將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代已有夏至的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疫癘、荒年與飢餓。在清代以前,夏至日都是作為節日放假的。

麥粽與夏至餅


按照我國江南食俗,夏至不僅食麥粽,而且還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麵做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臘肉等,俗謂夏至餅,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


冬至餃子夏至面


我國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吃面是江南一帶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干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

老北京人在夏至這天也講究吃面,而且花樣很多。麵條煮熟後用涼水一過,調上炸好的醬,拌上黃瓜絲、水蘿蔔絲、黃豆芽,再就兩瓣蒜,這就是老北京炸醬麵,或者用芝麻醬、花椒油、老陳醋那麼一拌,就是麻醬拌面,吃起來也別有風味。


夏至的養生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空氣潮濕,陰雨連綿。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容易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要注意預防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的發生。


夏至蚊蟲繁殖速度很快,容易引起腸道傳染病。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不吃生冷食物,不吃已經變質的食物,防止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

夏季氣溫高,人體汗液分泌旺盛,水分流失比較大,因此必須及時補充水分。夏季給身體補水還可以在飲食上加以調節,如喝些綠豆湯、淡鹽水等。需注意的是,寒涼體質和體質虛弱之人不適宜喝綠豆湯。


掃描以上二維碼,或微信關注"大眾健康雜誌",每日為您推送健康知識純乾貨!


(本雜誌由國家衛生計生委主管、健康報社主辦,為您提供最權威、最專業的健康科普)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別讓風扇成了灰塵攪拌器
警惕「外向」背後的「孤獨」
霧霾天需要洗鼻嗎?
誰是食物里的補鐵「冠軍」?
您可能感興趣

今日,夏至
節氣 今日夏至
今日夏至,蟬始鳴
今日夏至:蟬始鳴,半夏生
【薦讀】今日夏至
今日24節氣夏至,夏至圖片送給你們
今日夏至:一夜生陰夏九來
夏至已至 曾是重要日子 今年「苦夏三伏」達40天
今日夏至,抓住六月的尾巴
今日夏至,你家鄉的夏至習俗是
圓荷始散芳 今日夏至
今日夏至,十首夏至古詩共品讀
夏至
6月21日夏至
今日夏至:消暑水果大揭秘
立夏已過,夏至未至,期待鄭爽的《夏至未至》早日上映
今日夏至 日常養生有何妙招?
50年一遇!夏至日迎「草莓月亮」
今日夏至,夏季養生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