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的國民黨「行憲國大」選舉為何不是鬧劇
1948年,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選舉「總統」,完成中華民國政府的組織,以實行憲政。然而,這次大會從籌備到結束,一直糾紛不斷,鬧
劇百出。
李宗仁、孫科、程潛、于右任參選「副總統」
為了使統治合法化,蔣介石迫不及待地籌備召開「行憲國大」,於1947年11月成立了以孫科為主任的國民大會籌備委員會,國民黨中央也成立選舉指導委員會,緊鑼密鼓地展開了「國大」的準備工作。
由於國民黨內部派系矛盾重重,致使「國大」代表遲遲選舉不出來。從準備工作到開會期間,國民黨在末日中召開的「國大」醜態百出,為了爭「國大」代表的名額,代表們有絕食的、有抗議的、有氣勢洶洶威脅要搗毀會場的……
開會以後,因為各派爭權奪利,互不相讓,選舉主席團就用了一個星期。會場上更是烏煙瘴氣,有「呼呼入睡的」,「有養神的,有閑談的,有吃花生的,有脫鞋弄足的,有梳頭的」。會場內噓聲、叫聲、打罵聲不斷……
1948年1月8日,時任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宣布競選「副總統」。1月14日,李宗仁又推舉著名學者胡適競選「總統」。蔣介石對李宗仁的擅自行動十分不滿。
李宗仁首先提出參選,不僅因為有地方實力派桂系的支持,而且因為他博得了民眾的好感。早在1947年9月,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就向美國國務院報告說,「在學生中間,作為國民黨統治象徵的蔣介石,已經大大地喪失了他的地位」,而「李宗仁上將日益獲得了公眾的信賴」。
1月19日,蔣介石得知,《大公報》社長鬍霖對司徒雷登表示,上海各界領袖60餘人,主張由美國政府迫使蔣介石下野,由行政院長張群負責當政。對於胡霖這些知識分子的言論,蔣介石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對於擁有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的桂系首領李宗仁,蔣卻不能坐視不管。
然而,李宗仁已打定主意要競選,2月23日,他致函蔣介石,明言擬參加「副總統」競選。3月11日,李宗仁在北平發表競選談話,並在南京成立競選事務委員會。
3月21日,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長陳布雷向蔣介石彙報,立法院長孫科也擬競選「副總統」,如不應允,將不願再任任何職務。蔣介石也只有聽之任之。
23日,監察院長於右任和武漢行轅主任程潛也向新聞界宣布競選「副總統」。
蔣介石其實並不想當徒有虛名的「總統」
3月29日,國民大會開幕。當天,美國《紐約時報》發表社論,預測蔣介石將當選「總統」。可是,此時蔣介石其實並不想當這個「總統」。
根據1947年頒布的中華民國憲法,「總統」的權力受到立法院的限制。這樣一來,「總統」就沒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蔣介石當然不願意當,不如找個無權無勢的傀儡來當個徒有虛名的「總統」,自己在幕後掌握軍政大權,控制「總統」,還不會落下國民黨一黨專政和他個人獨裁的把柄。
30日,蔣介石召見外交部長王世傑,研究「總統」人選。既然李宗仁推舉胡適,那何不順水推舟,就請這個書生來掛個名呢?於是,蔣介石囑咐王世傑徵詢胡適的意見,如果胡適同意,蔣介石就退出競選,但仍負責輔佐胡適。
31日,國民大會代表吳稚暉、于右任、張伯苓等48人,向大會發起連署,提名蔣介石候選「總統」。同一天,司法院長居正宣布競選「總統」。
蔣介石考慮再三,仍決定推舉胡適任「總統」。當晚,據稱胡適應允競選「總統」,蔣介石於是召見陳佈雷,囑咐他轉告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吳稚暉以及考試院長戴季陶,詳述蔣的意旨與決心,希望他們勿加反對。
4月1日,蔣介石又與張群研究推舉胡適出任「總統」一事。當天,陳布雷來彙報,說戴季陶力主蔣介石不應退出「總統」競選,而吳稚暉則贊成蔣介石的主張。
當晚,蔣介石約見了戴季陶,說明推舉胡適的用意,戴錶示不再持有異議。
蔣介石此舉,實際上也是針對李宗仁的,他想以自己不競選「總統」,來迫使李宗仁退出「副總統」競選。
4月3日晚,蔣介石約見李宗仁,明確表示自己不擬競選「總統」,並勸李停止競選「副總統」。李宗仁不為所動,還批評國民黨和國民政府,並指出由國民黨提名國民大會代表的做法是非法的。蔣介石雖然怒火中燒,視李為叛徒,但卻奈何不得他。
接著,蔣介石又約見程潛,程潛也不肯放棄「副總統」競選。蔣只好再次召見陳佈雷、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陳立夫和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吳鐵城,得知白崇禧、黃紹茲等廣西人士都支持李宗仁競選「副總統」,如不遂意,廣西代表將不出席國民大會。蔣介石氣急敗壞,在日記中發泄對桂系的痛恨:「其不惟不擇手段,抑且絕無廉恥。無恥如此,真不可救藥矣。」
以胡適為招牌推託一番之後,蔣介石還是做了「總統」
見諸位候選人都不肯退出競選,蔣介石只得另想辦法。
4月4日,蔣介石約見孫科、于右任、李宗仁、程潛四位「副總統」候選人,討論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由國民大會提出的辦法,但四人仍然主張採取自由競選方式。10點,蔣介石主持召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會臨時全體大會。
在全體大會上,蔣介石提出選舉黨外人士為「總統」候選人,並且說有人私自競選「副總統」,是違反黨紀(這裡蔣介石特別針對李宗仁)。蔣介石還列出了「總統」候選人應具備的條件:(甲)當有民主精神及民主思想。(乙)對中國之歷史文化有深切之了解。(丙)對憲法能全力擁護,並忠心實行。(丁)對國際問題、國際大勢,有深切之了解及研究。(戊)忠於國家,富於民族思想。這些條件簡直就是為胡適參選量身打造的。
但是,除國民黨元老之一的吳稚暉贊同外,全場皆推舉蔣介石為「總統」候選人。到晚上7點,蔣介石再次堅持,還是無人響應。不得已,只能將這一未決議案提交中央常務委員會負責討論後,報告臨全會。
臨全會通過的決議是,「副總統」候選人不由黨提名,實行自由競選。這樣,蔣介石想以國民黨提名來限定競選者人選的方案沒有成功。
既然以自己不參選來要求國民黨其他黨員也不參選的目的沒有達到,由國民黨提名「副總統」候選人的方案也未能通過,蔣介石當然不能讓胡適這個文人去當「總統」,而讓李宗仁或其他實權派人物當「副總統」,那大權豈不是要落人「副總統」之手?
於是,蔣介石決定參選總統,競選對手為居正。
但蔣介石要當「總統」,還必須突破憲法對「總統」權力的限制。4月15日,莫德惠、胡適等721人向國大提出「請制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案」,於L8日獲得大會通過,取消了憲法對「總統」權力僅有的兩項限制。
4月19日,蔣介石以2430票超過法定代表總數的半數,毫無懸念地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得知後,一面表示惶恐和謙遜,一面表示深恐無人投居正的票,得知居正得了269票後,感覺略為安慰。
居正這個充當陪選者的樣子,好歹未讓這出選舉的假戲太不像樣。
「副總統」競選大戰一波三折
自己的「總統」穩穩地當上了,但李宗仁、孫科、于右任和程潛四人都想競選「副總統」,孰勝孰負,仍然讓蔣介石大傷腦筋。各位候選人正式獲得競選資格後,競選活動隨即進入高潮。
為了爭取選票,每位候選人都使出了渾身解數。在經過一番各顯神通的拉票活動後,4月23日,「國民大會」正式舉行「副總統」選舉投票。結果,前三名分別是:李宗仁、孫科、程潛。李宗仁雖然暫居第一,但不足法定當選票數。因此,「國大」必須進行第二輪投票。
在第一輪投票孫科落後的情況下,蔣介石很快意識到孫科可能不是李宗仁的對手,於是,蔣招來陳立夫,當面指示其組織力量對李宗仁進行反擊。但令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許多「國大」代表並不買陳立夫的賬。
與此同時,李宗仁和孫科的支持者也沒閑著,很快交上了火。南京《救國日報》不失時機地刊載了一篇披露孫科與其情婦藍妮的文章,攻擊孫科。在經過一番明爭暗鬥的較量後,4月24日,「國大」舉行第二輪投票,結果,仍無人獲得法定多數票當選,按規定必須再進行第三輪投票。
孫科在競選中的頹勢,必落選無疑。因此,蔣介石召見賀衷寒、袁守謙,要他們把所有為程潛爭得的選票改投孫科;同時示意程潛放棄競選,將其全部選票轉投孫科。結果,此舉引起程潛的極大反感。程潛於4月24日晚發表聲明,宣布「本人已受命放棄繼續競選副總統」。
與此同時,李宗仁也受到各種攻擊,李宗仁考慮再三,決定採取「以退為進」的戰略,於25日凌晨致信「國大」主席團,正式聲明放棄競選。
程潛、李宗仁的相繼棄選,使孫科反而陷入了尷尬境地,孫科也不得不於25日上午發表聲明,宣布自願放棄競選「副總統」。
三位「副總統」候選人相繼罷選,眼看「行憲國大」無法收場,這可急壞了蔣介石,趕忙於4月25日下午召集國民黨中常會商討對策。經過努力,孫科、程潛表示,「一切可聽大會決定」,但李宗仁仍未置可否。不得已,蔣介石只好於4月26日親自召見白崇禧,讓他勸說李宗仁參加競選。隨後,又經「國大」主席團出面勸說,李宗仁終於同意恢復競選。
28日,休會三天的「行憲國大」重新舉行第三輪「副總統」選舉。結果,仍無人超過法定當選票數,只好進行第四輪投票。依照選舉法規定,程潛因得票最少,依法退出,由李宗仁和孫科進行最後的角逐。
4月29日上午9時,李宗仁、孫科進行最後的決選。最後,李宗仁以1438票對1295票的微弱多數擊敗孫科,當選為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
國民黨一手包辦的所謂「國民大會」,根本不能代表民意,而國民黨各派系首領為競選「總統」和「副總統」,演出了一幕幕假戲和醜劇。這樣的國民大會和「總統」選舉,只能讓國民黨威信掃地,喪盡民意,也預示了國民政府的倒台。據《縱橫》






※來,咱們認識一下1948年中共公布的43名國民黨戰犯
※1948年國民政府槍決南京大屠殺「百人斬」戰犯
※1948年,中國奧運代表團怎麼回國
※1948年,年過半百的宋美齡,中國民國第一夫人
※1948年粟裕斗膽向中央建議打哪一仗加速了國民黨崩潰
※1948年景明樓事件:20多名美國空軍士兵欺辱中國婦女案
※美拍1948年遼瀋戰役前國軍
※歷史上以色列亡國近2000年,為什麼在1948還能建國?
※1948年美國總統大選蔣介石提供了巨額競選經費
※老照片:1948年的彩色中國
※1948至1951年第一版人民幣六十枚大全套
※1948年,中國來了一位原子彈專家,卻在中國養了55年奶牛!
※1948年時深圳中英街上的兩國士兵
※二戰美國沒有女兵:40萬人為軍隊服務,1948年後才允許參軍
※1948年即將運往中國的P-47 P-51戰鬥機
※老外鏡頭裡的中國1938—1948
※1948年,建國前一年,一位美國記者鏡頭下的北京!
※1948年第一套人民幣誕生內幕
※上海,1948年—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