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青銅漁具看華夏文明的發展

從青銅漁具看華夏文明的發展

人類的發展與水源密不可分,水不僅作為人類生存的必需品,更提供了穩定的食物來源——魚,相比其他的狩獵活動,捕魚除了需要一定的技巧外,其危險性小,勞動量低,使其成為祖先們獲取食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遠古時代,祖先們通過長期的勞作發現,魚類喜愛啄食漂浮在水面的雜物,利用這一特性,聰明的古人將食物繫於藤枝之上,待魚咬住食物後,再迅速拉出水面,從而將其捕獲。此後,祖先們薪火相傳並不斷總結經驗,一些專用的捕魚工具也孕育而生……例如一種叫做「魚卡」的小型工具,使捕魚的成功率大大提升;此外,古人通過觀察自然發現,鳥類在捕魚時,它們的鉤型爪子能夠很輕鬆地將魚拽出水面,從而發明了魚鉤……在距今1.8萬年的北京周口店文化遺址,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埋藏在文化層中的石網墜、石鏢及魚的上眶骨等,這是迄今為止人類進行漁業活動的最早證據之一。


以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等為代表的華夏文明正是形成於一片水源充足的地帶——黃河中下游,作為有著近7000年歷史的華夏文明,與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一樣,他們擇水而居,以水為伴,繁衍生息……通過考古挖掘,黃河中下游地區出土了大量的漁網墜、魚鉤等漁業工具,可見,當時的漁業活動已較為普遍。

進入青銅時代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對食物的需求量不斷上漲,捕魚的作用也愈加突出,加之人類文明的進步,青銅漁具逐漸取代了石質、骨質的漁具。這一時期,捕魚的方法呈現出多元化,漁具也不盡相同,可將其分為網具、釣具、雜具等。這組戰漢時期的青銅魚網墜,大小不等,重量也不盡相同,共四支,通體呈綠色,兩側鑄造的洞眼內粘沙,應出土於乾涸的河道。一組戰漢時期青銅魚鉤,長4—6厘米不等,水坑,應採集於河道,魚鉤的鉤基、倒刺等仍清晰可見。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由於鐵器的推廣及使用,青銅工具越來越少,以鐵器文化為代表的時代已悄然來臨。鐵器作為更加先進的工具,相對於青銅器而言更加堅硬耐用,然而,其冶煉熔點高達1535攝氏度,使生產顯得格外困難。到了戰國中期,鐵器遍布七國,廣泛應用到了包括農業、手工業、軍事等領域,當然也為漁業活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至東漢時期,鐵器幾乎完全取代了青銅器作為生產工具的主導地位。


今天,我國的垂釣愛好者並不在少數,可見,捕魚已經成為許多普通人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且不再是生存方式。


縱觀歷史長河,華夏祖先從找到原始的捕魚方法到捕魚工具的發明,從石質工具被青銅工具所取代,直至鐵質工具的廣泛應用,這不正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發展軌跡嗎.當然,華夏文明將在歷史長河中繼續前行,繼續探索,繼續延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金在線 的精彩文章:

實體書店須擅長多元化經營 體驗式消費新入口
賭場們已經確信:英國不會退歐了
巴克萊:無論英國公投結果如何,日元都可能進一步走強
美聯儲官員:若英國脫歐,將採用一切可用措施應對之
英國「脫歐」大事記:公投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您可能感興趣

華夏文明——青銅器!
江西吳城遺址推翻華夏起源,青銅文明前還有神秘文明
世界古代文明——華夏文明
《華夏文明之光》中國藝術展在俄羅斯舉辦
亡於安逸的北宋,創造了華夏文明的巔峰
銘記古老中國,鐫刻華夏文明
古都洛陽:追溯華夏燦爛文明起源 神秘的河圖洛書
南宋的滅亡,斷送了華夏盛世繁華的文明
華夏匠心·青瓷文化篇
華夏文明史上的十部巨著
直擊明朝的平番得勝圖,明朝乃崇文尚武的朝代,揚我華夏天威!
在山西,我們探尋華夏文明的之源
彰顯出傳承與復興華夏服飾文明的卓越氣度
五千年燦爛的華夏文明,中華文化見證——精品大清錢幣
解密大元朝,華夏文明的傳承與仳佑
歷代經典書畫作品展在濟南華夏齊魯文化城隆重舉行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獨剩華夏?
保衛著華夏文明的繁衍和輝煌的近身格鬥武器——環首刀!
華夏起源之謎,中華文明來自古埃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