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首詩看蔣介石和毛主席各自的人生際遇
作者:龔令民
中國人向來有詩言志的傳統。孔老夫子更是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但詩言志在一般人那裡不太受重視,不過在重要歷史人物的身上卻常常可以看見很深的影響。
如趙匡胤的《詠初日》: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如朱元璋的《露宿野外》「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晨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甚至古典小說《水滸傳》里也有潯陽樓頭題反詩這樣的情節。第三十九回:
「(宋江)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猛然驀上心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詞,……乘著酒興,磨得墨濃,蘸得筆飽,去那白粉壁上揮毫便寫道: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卧荒丘,潛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宋江寫罷,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飲了數杯酒,不覺歡喜,自狂盪起來,手舞足蹈,又拿起筆來,去那《西江月》後再寫下四句詩,道是: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吁.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不過這些詩都出自不同時代不同場合的人手筆。跟蔣介石與毛主席之間沒有多少可比性。倒是《史記》里,劉邦和項羽見到秦始皇出巡時的不同感慨頗有點游離的影子:
秦始皇帝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而劉邦看後,則說,「大丈夫當如是也!」
對比項羽和劉邦的感慨,我們可以看出二者之性格與二者之高下。項羽比較直率,鋒芒畢露,而劉邦則要隱忍得多,項羽表現的多是替代性,而劉邦表現的則是創造性。
1909 年,蔣介石在由日本郵寄給其兄的照片背面題詩一首。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這首詩跟原文中的語句一樣,殺氣騰騰,頗可類比黃巢的」菊花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無獨有偶,差不多同一時間,毛主席也有一首類似的詩。1910年,毛主席辭別父親,獨自外出闖蕩,當時他父親的願望是希望他在米店做一個學徒,這樣,能幫助家裡掙錢,減輕家裡的負擔。可毛主席志不在此,臨別時,毛主席悄悄在父親經常翻閱的賬本里,夾了一首言志的詩。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這首詩與蔣介石的詩比,恰如劉邦與項羽的獨白。蔣介石的詩充滿殺氣,一針見血,而毛主席的詩,隱忍含蓄,霸氣側露,卻又不失一代偉人風采。而且就在前一年,毛主席還有一首詩。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其實只要我們細細品來,在毛主席和蔣介石年青時的詩里,我們都可以找到後來各自命運的影子。這也許又是一種不是巧合的巧合吧。
(本人鄭重聲明,本號所有文章均系本人原創,所選圖片皆出自網路,在此致謝)
※從老照片中看偉人毛主席的一生
※毛主席和蔣介石此生的最後一次長談
※毛主席和蔣介石的第一首詩分別是什麼?
※毛主席後半生的照片,帶你看毛主席的生活
※蔣介石「一生征戰」,生前與毛主席教好!死後毛主席只說了三個字
※毛主席唯一的一首悼亡詩,此人與毛主席關係不一般
※亦敵亦友,毛主席和蔣介石一生唯一的一次合影
※毛主席與李淑一詩詞唱和背後讓人落淚那些事
※外國記者把蔣介石與毛主席比較,為何說毛主席不是一般人
※毛主席與蔣介石間鮮為人知的友情
※他為毛主席飼養了一生的戰馬,逝世後讓毛主席惋惜不已
※毛主席和他的孩子們,看一看毛主席為人父母的溫馨一面!
※一首歌看完毛主席的一生,淚奔了
※一生酷愛讀書的毛主席
※蔣介石生前最後一次和毛主席默契聯手,去世後毛主席說了三個字
※他是唯一和毛主席共事一生的開國元老,毛主席為他寫的唯一哀悼詩
※他是毛主席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汪東興都得聽他的,一生對主席赤膽忠心
※他是毛主席的「安全總管」一生對主席忠誠,時刻跟隨毛主席
※毛主席和他的孩子們,看一看毛主席為人父母的溫馨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