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5期】一提起南京,人們就會想起南京長江大橋,這座當年造價2.8億元,耗用6.6萬噸鋼材的新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特大橋,已經成為中國橋樑界的象徵,當年為了檢驗這座大橋的結實程度,解放軍甚至調動了一個坦克師到南京地區,派出一個坦克團通過大橋,檢驗大橋的戰備能力。

上世紀初,滬寧鐵路和津浦鐵路開通以後,在南京被長江隔斷,兩岸無法貫通,火車過江都要使用輪渡,嚴重影響了運輸效率。1918年的北洋政府,1936年和1946年的國民黨政府,都先後數次請洋專家設計勘察,但都沒了下文。新中國建立以後,南京長江渡口的運量達到每日100個輪渡,但仍不能滿足運輸需求,長江天塹成為京滬鐵路的嚴重瓶頸。


1956年,中國政府做出了在南京建設長江大橋、貫通京滬鐵路線的決定,勘察設計工作全部由中國自行完成,橋樑使用的鋼材全部國產。1958年9月,國務院批准成立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1960年1月18日,主體工程正橋橋墩開工,歷時8年建成通車。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南京長江大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特大橋,鐵路橋長6.7公里,公路橋長4.6公里,橋下凈高24米,可通行萬噸輪船。是繼武漢長江大橋、重慶白沙陀長江大橋之後第三座跨越長江的大橋,也是三座大橋中最大的。大橋鐵路橋通車後,津浦、滬寧兩鐵道線正式鋪通,從北京可直達上海。南京長江大橋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建造的長江大橋,所以中國國內普遍把該橋看作「自力更生的典範」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稱之為「爭氣橋」。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5期】上世紀六十年代,國際形勢異常緊張,國內戰備抓的很緊。當時,南京長江大橋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國人自建的第一座大型跨江大橋,是連通大江南北的唯一通道,成為中國南北交通的命脈之一,因為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一直在軍事上受到高度重視,同時也受到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


在大橋建設期間,就克服了國際形勢、國內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困難和干擾。到1966年中國開始在西南開展大規模的「三線建設」,加強戰備佔用了大量物資和資金,有人提出既然大橋在戰爭中肯定挨炸,是否還有必要完工。鐵道部部、江蘇省委、南京軍區按照總理指示到南京調查,確定了「簡化、快通、耐用,準備挨炸,炸了再修」的原則。

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後,中蘇關係急劇惡化,有爆發戰爭的危險。這時中央出於安全考慮做出專門規定,偉大領袖外出巡視時,一律不乘專機,而改乘火車專列。有關部門為加強主席乘專列來南京時的警衛任務,專門從南京火車站修了一條直通伊村的專用線。專用線盡頭是人工挖鑿的一個很深很大的山洞。專列可以一直開到洞里隱蔽起來。這樣即便是天上的飛機或偵察衛星,也難以發現。這個山洞既是防空洞,又可作軍委的臨時指揮所。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1969年9月,毛主席視察南京軍區,20日下午南京長江大橋守橋部隊,接到執行一級警衛、準備迎接中央首長視察的命令。當晚大橋實施戒嚴,軍區組織機關幹部和家屬上橋看夜景,大家議論紛紛,離國慶二十周年慶典還有好些天,為何時突然搞這個活動呢?


直到21日凌晨時分,主席在許世友等南京軍區領導陪同下走上大橋,大家一眼認出是偉大領袖,才明白是怎麼回事。頓時歡呼聲在橋上橋下此起彼落。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原來這是南京軍區保衛部門既要保證領袖安全,又考慮到不能沒有群眾的場面,才想出這一招。主席在那天晚上很開心,乘車從大橋南橋頭堡轉到北橋頭堡,從橋上轉到橋下,縱覽大橋全貌,還特意下車走了一段,邊走邊誇大橋的壯美,同時吟誦了自己的詩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1949年解放軍準備渡江作戰攻打南京時,長江還是頗具難度的天險,蔣介石還夢想劃江而治呢。彈指一揮間,世界的變化太大了」。站在大橋上,主席說完感慨,問了許世友一句話:「長江大橋能否能滿足未來戰爭的戰備需要?」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5期】大領導的話,都不是隨隨便便說的,都是有所指的。許世友當然會把領袖的問話當成最高指示,迅即落實。五天以後,1969年9月26日,為檢驗南京長江大橋質量和坦克部隊應急作戰能力,南京軍區命令正在安徽三界駐訓的坦克第十師赴南京地區實施佯動,積極配合中央軍委加強防禦,增大防禦縱深,做好戰略預備隊力量的部署調整。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坦克第十師到達南京後,接到組織坦克編隊通過大橋的命令,調派坦克第39團出動全團80輛62式輕型坦克、60輛裝甲車和汽車通過南京長江大橋,坦克和汽車縱隊長達10公里,用了3小時全部通過大橋,受到沿途群眾熱烈歡迎。據當時媒體報道,共有60萬群眾親眼目睹了這一蔚為壯觀的歷史畫面。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5期】由於62式輕型坦克沒有掛膠履帶,直接上路,金屬履帶會對公路造成嚴重損傷,為了不破壞南京長江大橋和南京市沿途的路面,當時使用了很厚的草袋子鋪滿路面和橋面,並灑上水,坦克過橋時要求駕駛員禁止停車,禁止剎車,禁止履帶大轉向。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5期】南京軍區坦克第十師成立於1967年,下轄二個63式水陸坦克團,一個62式輕型坦克團,一個裝甲步兵團,一個炮兵團,裝備62式輕型坦克、63式水陸坦克和少量59式中型坦克,是我軍在長江以南布署的唯一坦克師。1969年9月,坦克十師通過南京長江大橋的是坦克第39團,該團當時剛剛接收最新的國產62式輕型坦克,替換了原裝備的蘇制T-34中型坦克,全團有80輛62式坦克(一個連8輛,9個連,外加營、團指揮車8輛,共計80輛)。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1998年9月,坦克十師改編為裝甲第十師,原各坦克團和裝甲步兵團撤銷番號,下屬各坦克營和裝甲步兵營編入新組建的裝甲團。裝甲第十師下轄三個合成化的裝甲團和一個自行炮兵團。2012年裝甲第十師拆分為裝甲第10旅和機步第178旅,2014年我軍赴俄羅斯參加國際坦克兩項大賽,並取得優異成績的,就是這個裝甲第10旅的96A主戰坦克。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62式坦克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代輕型坦克,於1958年研製,1962年設計定型,1963年投產並裝備使用 。62式輕型坦克戰鬥全重21噸,採用一門85毫米坦克炮,炮塔前裝甲厚度為35毫米,能抵禦外軍的大部分大口徑機槍和炮彈破片。截至1989年停產,該坦克一共生產了大約1500輛。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62式輕型坦克主要裝備於我國南方丘陵山地的坦克師團,以及北方重型坦克師的坦克偵察連,遂行偵察、迂迴、同敵方輕型裝甲車輛作戰等任務,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護能力。該坦克的改進型為62-1式輕型坦克,變型車有79式輕型坦克搶救車和82式軍用推土機,由於這類坦克車體較輕便,特別適合南方地區作戰使用。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科羅廖夫談軍事欄目第315期】1969年9月26日,坦克十師接到赴南京檢驗長江大橋的任務命令後,使用公路履帶急行軍,從安徽三界出發,在兩天內到達南京,履帶行軍全程大於150公里。由於長距離履帶行軍對坦克走行系統和摩托小時壽命有極大影響,所以大多數坦克部隊的長距離行軍,都必須使用火車車皮裝載,或者汽車平板拖車拖運,就是財大氣粗的美國陸軍,在進行數百公里以上的長距離機動時,也要使用火車或汽車運載坦克。

領袖問中國第一大橋結實么,他調一個裝甲師上橋碾壓



南京軍區在1969年的這種整師整建制的跨兩個城市間的坦克公路履帶行軍,就搞過這一次,以後沒有了。直到2014年,我軍朱日和聯合對抗演習時,某裝甲旅才搞過一次路程長達300公里的坦克履帶行軍,不過這時的解放軍已經較富裕,為了檢驗裝甲部隊的長距離履帶行軍能力,已經不太心疼影響坦克壽命的,特別金貴的摩托小時了。

您可能感興趣

三國三大惡人:一個西涼軍閥,一個漢末佛教領袖,一個孫權孫子!
世界十大領袖:中國僅上榜二人,他排第一!
偉大領袖最經典的一句話
扒一扒開國領袖們的工資,一級有兩人,一位是毛主席另一位是誰?
科比在這一點上他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領袖
當焦頭爛額的歐洲企盼一位領袖時,上天派來了一個家庭主婦
偉大領袖毛主席曾有六大預言,其中5個都已逐一實現,第六個成真之時舉國歡騰!
唯一反攻大陸的台灣領袖就是他
?他是戰國最後一位聯盟領袖,有他在,秦始皇無法統一中國
一個丫鬟為領袖生了六個孩子,卻沒有一個喊她一聲媽,這是為何?
《財富》評馬云:他是第一個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國商界領袖
除了毛主席,歷史上唯一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出現領袖畫像,居然是他?
他是第一個倒下的開國領袖級人物 去世時周恩來大哭
《財富》封面贊馬云:他是第一個可以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國商界領袖
蔣介石第二心愿當上領袖,第三心愿統一中國,第一心愿是啥?
全球十大軍事領袖拿破崙只能排第四 第一名竟然是他!
開國領袖在中國的「空軍一號」上
為什麼第一、二套人民幣上沒有印上領袖像,因為毛主席說了一句話
擁有這4大特質,你的孩子就是下一個超級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