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我們是中科院主管、科學出版社主辦,與日本知名科普雜誌Newton版權合作的一本綜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下您的公眾號,


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特別策劃:四種基本力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物理學家認為,我們生活的宇宙中存在4種基本力,分別是引力、電磁力以及只在微觀世界裡才「露面」的強力(強相互作用)與弱力(弱相互作用)。為什麼它們被物理學家認定為自然界的基本力呢?這是因為我們稱為「力」的各種相互作用最終都能歸納為這4種力。也就是說,宇宙中的各種現象都是由這4種力引起的。


當今,物理學家們在孜孜不倦地努力,希望用一個理論把4種基本力統一起來,「創建一個能夠解釋宇宙中所有現象的最基本的理論」。如果這一終極目標能夠實現的話,或許可以揭示宇宙進化的歷史,甚至弄清楚宇宙誕生的機制。


   

探索:利用生物鐘提高藥效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通常,海外旅行都要經歷倒時差,這是因為我們體內具有「計時」的生物鐘。它以大約24小時的周期支配著體內的各種生理現象。目前,利用生物鐘的性質,在藥效最高的時間段給葯的「時間治療學」備受關注。那麼,應如何治療體內的生物鐘異常?時間治療學的機制是什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生物鐘的最新醫學進展吧。


   

腦機介面:通往賽博格之路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用意念控制物體是很多科幻電影中的情節,而今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人機交流已經成為現實,這其中的關鍵是腦機介面技術。它能把計算機等外部設備與人腦直接連接起來,通過分析解讀大腦神經元發出的電信號,將其轉化為相應的動作,從而操控物體。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癱瘓者就可以直接用大腦控制輪椅。本文就來介紹這種新技術的奧妙。

   


海參:超強再生力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海參屬於棘皮動物門海參綱。也就是說,海參跟海膽和海星同屬一類。海參也被稱為「刺參」。在日語中,海參還被稱為「海鼠」。關於這種說法的由來,普遍傾向于海參晝伏夜出,或者跟老鼠的背影相似。而在英語中,海參寫做「sea cucumber」(海黃瓜)。在中國,海參用來燉炒或紅燒。而在日本,海參是放在醋拌冷盤或腌制食品中的。那麼,我們平時吃的究竟是海參的哪一部分呢?


   


腦特輯:腦細胞構成的通信網路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從本期開始,我們將以大腦為主題,以連載的形式來分析這個人體最大的謎團。人類的大腦承擔著記憶、思考和言語的任務,其機制至今還沒有被完全解開。但有一點可以確定,腦與其他臟器一樣,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構成腦的細胞大體可分為神經細胞和神經膠質細胞兩類。在第一篇中,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類細胞的機制及其精緻的構造,你一定會讚歎這些存在於你腦中的神奇細胞。


   


生活:人工甜味劑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為何不含熱量?對身體有什麼影響?超市或便利店裡擺放著許多用人工甜味劑加工製成的熱量低的點心和飲料。人工甜味劑像砂糖一樣甜,但為何不含熱量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甜味與熱量的關係及其在人體中的作用吧。


   


視點:膽固醇被平反了嗎?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雞蛋、海鮮含膽固醇高,膽固醇吃多了容易得心臟病,要少吃。」類似的說法講了幾十年,幾乎成了健康常識。偏偏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往往是好吃的食物,這讓人不得不經常抵制美食的誘惑。但是近年來在網上經常有為膽固醇平反的聲音,好像給美食家們帶來了福音。膽固醇真的被平反了嗎?


   


視點:變小的鳥兒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全球變暖意味著紅腹濱鷸計劃的繁殖活動與昆蟲的豐富度不再匹配。直接的後果是現在苔原帶出生的鳥只能獲得比較少的食物供它們生長所需,導致這些鳥成年的時候體型仍然比較小,並且用來取食的喙的長度也比30年前更短。對這些鳥兒來說,氣候變化發生得太迅速,以至於它們沒能進化出應對策略,結果就是全球範圍內的種群數量迅速下降。


   


科學觸角:中國科學家復原「鎚子頭海怪」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奇異濾齒龍生活在2.4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具有怪異的頭骨結構和柵欄狀牙齒,是海洋爬行動物中罕見的濾食性類群。在早先的研究中,由於化石的保存原因,其特異的頭骨形態並未得到正確認識。而中科院古脊椎所的研究團隊通過兩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標本,在近期重新復原了這種動物的頭骨結構。


   


科學觸角:科學的可重複性可靠嗎?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對於科學來說,可重複性是其被人們接受的重要原因。因為那意味著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可以被複制和傳授,而不再受行為主體的限制。也就是說,沒有可重複性,也就沒有科學性。但最近,Nature通過對1576名科研人員進行問卷調查,又推出一個讓所有人大吃一驚的調研結果:超過70%的科研人員在還原其他研究者的實驗中失敗,甚至有超過50%的人不能還原自己的實驗。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可重複性的危機?


·歡迎訂閱·


回復「0」,獲取微信目錄


回復「訂閱」,了解雜誌訂閱方式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反物質~熱賣中!

《科學世界》2016年第7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世界 的精彩文章:

小鼠也來「大姨媽」?
牛頓的蘋果,到底是真是假?
基因編輯新突破
無法想像出畫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這是蛇?這是機器蛇!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世界》2016年第9期!
《科學世界》2016年第11期!
《科學世界》2016年第10期!
科學世界2017年第2期出刊啦!
科學世界2017年第3期出刊啦!
《科學畫報》2016年第8期
科學世界2017年第4期新鮮出爐!
《環球科學》2017年1月號
《環球科學》2016年12月號目錄
美國科學家又預言了:2880年3月16是世界末日
《環球科學》2017年2月號上市
《環球科學》2016年2月號上市
2016年7/8期《少年科學畫報》即將抵達!
2016年9月「科學」流言榜
每日科學家:2011年3月19日,顧知微逝世
2017年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2017年3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環球科學》2017年3月號新刊上市
2016年11月全球最新科學研究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