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今年4月,日本大火的晨間劇《阿淺來了》迎來結局。這部每集15分鐘、共156集的「長篇電視劇小說」講述了一位大阪女商人白岡淺,歷經江戶幕末、明治、大正三個年代,建立銀行、收購煤礦、涉足保險業、開辦日本首所女子大學的故事。


《阿淺來了》以鼓勵女性培養獨立意識、積极參与社會、開拓多樣化生活方式為主題,是晨間劇中的寶貴異類。以明治維新為圓心,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日本經歷了劇烈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多維度的變革,女性主義的覺醒,是諸多旋律中的一支。


女性意識的蘇醒好比一場地震,女性服飾的變革,恰是地震波抵達地表的顯像。如果看《阿淺來了》卻對劇中精心設計的服裝視而不見的話,那就太可惜啦。

出身京都兌換商(銀行前身)的阿淺,出嫁之前接受的是傳統江戶教育。女孩需要學習女工、琴藝、插花。和門門精通的姐姐阿初相比,妹妹阿淺喜歡相撲、圍棋、算盤,從童年起就展示出不同於當時一般女孩的潛質。然而此時,無論在外還是居家,無論是在爬樹、相撲還是相親,阿淺穿著的始終是傳統和服。和服在阿淺進行運動時,不僅顯得不雅,也大大地束縛了她自由行動——哪怕阿淺走路步幅稍大一點,都會有礙觀瞻,惹得父母僕人在後面疊聲哀呼:


「阿淺小姐,步子邁小一點!」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熱愛相撲的阿淺


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要求有些道理。學者難波知子在著作《裙裾之美》里提到,1891年,日本開始有意識進行服裝改革時,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女性服裝幾乎嚴格遵守了禁止女性運動的命令」。日本和服上下一體,與他國上衣下褲一比便顯示出劣勢,行走時稍有微風便會飄起下擺,「暴露內襯,樣式野蠻」。


阿淺奉父母之命嫁給大阪兌換商二兒子新次郎後不久,日本便迎來了明治維新。加野家寬容通達,允許甚至鼓勵阿淺經商,她在實業家五代友厚的鼓勵下,帶領歷史悠久的加野家扛過數重難關。1888年,在阿淺的力爭之下,加野家由傳統的兌換商轉型為加野銀行。這一天的開業禮上,她第一次穿上了定製的洋裝。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阿淺第一次穿洋服


這一次洋裝潮流,與日本皇室的態度以及外交會館鹿鳴館的聲名大噪有很大關係。在這個短暫的蜜月期里,日本達官顯貴帶著穿洋裝的夫人在舞會上亮相,意在展示自己拋棄了「蠻夷」的服裝,以新的面貌希望獲得西方文明認可。夫人們穿著緊身、束腰、帶裙撐的洋裝,既有獵奇嘗鮮的心態,也是肩負夫君和國家的命令。因此當社會上批判鹿鳴館的意見越來越多後,她們幾乎是自覺地換回了傳統和服。


不過,這其中並不包括阿淺。她喜歡洋服,因為它下擺寬鬆,走起路來可以快步如飛而不被人察覺。


1892年,阿淺再作驚人之舉,僱用了數名女性員工。她們的工作服很有意思:箭翎紋和服上衣,配合褐紅色的袴。江戶年間從男性紋樣吸收入士族女性服裝的箭翎紋,在明治初期已成為主流女性服飾紋樣。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加野銀行女性職員著裝


同時,日本政府意識到全民洋裝之路為時尚早,而死守和服之路又不便於活動鍛煉,於是號召全國上下對和服進行改良。醫生、教育家、美術家紛紛擼起袖子一展腦洞,從漢服、韓服以及日本上古服飾中汲取靈感,貢獻出千奇百怪的衣裳: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改良服裝耗時太久且意見百出,因此包括許多女校在內對服裝有一定要求的組織都暫定女子穿著傳統貴族服裝中已有的「袴」。「袴」的褲筒寬闊,行動便利,在民間便於普及和宣傳。


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儘管日本取得勝利,但因其士兵「疾病傷亡的人數遠遠超過死於征戰的人數」,政府及民間都意識到提高國民素質的重要性,女性作為生養後代的「賢妻良母」,務必加強鍛煉,這樣的實際需求也大大促進了袴的普及,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一服飾更迭並未改變女性在社會中的位置,然而對於女性、尤其是開始工作的女性來說,袴是女性意識的初步解放。


很遺憾,阿淺的女兒千代,此時還未能成為這樣的女性。她不喜歡讀書,更愛漂亮的和服和做手工。在父親新次郎的建議下,千代不情不願地前往京都女校學習。出發當天,她穿的是鵝黃色花卉紋和服,褐紅色袴,披髮束帶。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千代的女校著裝


這在女校學生中當屬奢華的穿著。與她同宿舍的女孩田村宜,愛書成痴(有一集里她趴在桌上讀尾崎紅葉在報紙上刊登的連載小說《金色夜叉》),大多數時候穿著藏青色或條紋花樣的棉麻織物,配褐紅色袴。這應當代表了當時普通家庭出身女學生的正常穿著。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女校學生田村宜


阿淺突破重重阻礙辦成第一所女子大學後,遇到過一場小小的風波。1902年左右,新聞報刊頻頻發文譴責女學生作風不正,又稱「學校為女學生的諸般墮落行為提供了方便」,將「墮落女生」與女學生穿著的袴的顏色關聯起來,將這一群體貶稱為「褐紅式部」。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這其中既有社會女性穿著褐紅色袴,從而讓女學生成為替罪羊的緣故,也有早已對女性教育不滿的社會輿論借題發揮之嫌,對此難波知子認為,「與其說『墮落女生』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實體,不如說是世人對女生的批判與厭惡產生了『墮落女生』的形象」。


忍受著鄰人指點的女學生,依舊穿著褐紅色袴匆匆走在上學路上。這或許可算作她們對自我身份的一種執著吧。


「時髦」(おしゃれ,讀作「偶瞎累」)這個詞,誕生於1897年一名記者筆下,專指穿著歐美高領服的日本海歸族,後成為流行語,既有「洋式、新派」的褒揚,又有「虛偽、輕薄」的貶義。正處日本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碰撞的時代,「偶瞎累」表面上是美學問題,是高領的洋服與低領的和服在爭奪高地;同時也是社會心理、文化認同問題,是和洋文明在爭奪主導權。


直到離世,阿淺始終保持在外工作時穿洋服,在家起居時穿和服的習慣。在一家同為女性開辦的喫茶店裡,一位外國人抱怨日本過分西化,失去了古典之美,對此阿淺回答,「要保護這個國家,不是通過無謂的戰爭,而是靈活地吸收西方的文化,把政治和經濟都做強才是最重要的」。身為明治三大女傑之一的阿淺,此時已經能夠與西方文明平視,她日常穿著的雙重性背後,暗示著她內在文化認同的雙重性。


然而洋裝此時還沒有正式進入女性日常時尚的舞台,正如同女性解放還尚在蛹中,有待化蝶。在《阿淺來了》的尾聲,日本近代女性解放運動倡導者平塚雷鳥作為女子大學大一學生閃亮登場,編劇似乎有意暗示,有關女性穿衣和人生前路的故事還遠遠沒有講完。

洋裝還是和服,這依然是個問題



大學時代的平塚雷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 的精彩文章:

狹間直樹:民國初梁啟超對日態度和日本知識界對華態度之變化
設立儒學為一級學科,好比拿著刀叉吃中華料理
喝尿能治病強身嗎?
古籍用與藏矛盾突出,亟需立法保護

TAG:澎湃 |

您可能感興趣

大王搞笑:洋裝雖然穿在身,可我心依然是玻璃心
這是一件可以自己上色的小洋裝,畫錯了還能全部塗黑
這一件件有著最平凡也最不平凡的洋裝,好想都穿在我的身上
不同身材這樣穿洋裝才顯瘦!來看看你適合那種穿搭方式!
這濕濕冷冷的天氣,應該是無法穿著碎花洋裝或是短裙到處跑了
買四萬塊小洋裝的奶茶妹妹還是太樸素,這些台灣名媛才是真能作!
女生穿搭:這五種搭配方案讓你的小黑洋裝變得更有范!
女裝就要高級有檔次的,穿著這款洋裝,才有了從未有過的自信
趣味測試:選一款最喜歡的洋裝,測你身上有哪些優點
春天就該穿裙子,洋裝讓你美的不要不要的!
秋天來了你的洋裝最先知道,非常挑人穿的花朵洋裝,你敢挑戰嗎
女人就該穿裙子,4款洋裝讓你美的不要不要的!
女人就該穿裙子,4款洋裝讓你美的不要不要的
她挑戰「一件洋裝穿一整個月」,換穿新衣服反而被同事嫌棄
你還在戴頸鏈就遜了,接下來流行的是頸圈式洋裝
春天就該穿裙子,7款洋裝讓你美的不要不要的!
這些簡單物品竟然在畫紙上搖身一變成為令人嘆為觀止的美麗洋裝
夏季一定要有件洋裝、一件多穿就能玩出N種搭配
舊洋裝太丑別丟,它們能成為傢具的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