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與生活:精神分析對世界的忠告

心理學與生活:精神分析對世界的忠告

心理導讀:弗洛伊德曾說過,人類的自負遭受過科學的三次重大打擊。一是哥白尼的「日心說」,讓我們知道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二是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人類僅是動物界物種之一。第三就是精神分析,它告訴我們即使我們自己,有時也不能成為自己的主宰。 —— www.iFuun.com

心理學與生活:精神分析對世界的忠告 

 


一、這個世界,他人,還有我們自己,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理解他人的困難自不消說,即使我們本身的事情,有許多也是我們自己都不容易知道的。人們往往都喜歡相信自己知道自己為什麼這樣想、這樣感覺和行動,但精神分析卻堅持說,我們所想、所感覺、所做的事,有許多時候是我們所不知道、不理解的,它們受著潛意識的指揮和控制。


比如在一個案例里,做父母的拚命督促孩子刻苦學習,不厭其煩的給孩子講學不好將來沒有工作云云,以致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學習更加不好,還產生了諸如強迫等神經症的癥狀。表面上看,做父母的是希望孩子好,但他們的真實思想是害怕孩子將來學不好,考不上好大學,自己沒有面子,滿足不了自己的虛榮心。是做父母的不願意承受失敗的焦慮,就借督促孩子學習,將這種焦慮推卸給了孩子。這是「雖曰愛之,實則害之」的其中一個典型事例。


要了解自己的內心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在文明和社會的要求下,我們必然要遵守一定的規則,當內心的想法與這些規則衝突時,我們習慣上的做法是將其壓抑下去,以致後來連自己也不認識或不承認了。


一個人見了異性臉紅,不自在,他(她)自己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內心裡對異性產生了愛慕之情。

一位女性,總是懷疑自己的丈夫有外心,雖經過觀察、考驗並無實據,但卻擺脫不了這種想法,實際上是她自己對某位丈夫以外的男性有強烈的愛慕,內心接受和抵抗兩種情感的衝突,投射到了丈夫身上。


一位強迫症患者,是擺脫不了對於童年時代性遊戲的內疚。


一對婚姻不和的年輕夫婦,潛意識裡,女性總有著男方家庭等各方面條件不如自己而產生對丈夫的輕視,而做丈夫的也總有很強的自卑感,他的潛意識裡試圖通過對妻子全部的征服來擺脫自卑。於是他們總是爭吵不斷。


一個年輕女孩,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揮之不去。她害怕自己的想法,感到不可思議。她不知道,這是她生活中壓力過大而在潛意識裡想逃避的象徵性的表達。


每一位從事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諮詢師),都有許許多多案例,充分說明著這一點。即使心理諮詢師自己,有時也不免跌入潛意識的泥淖。我們也必須時時警醒自己,當對來訪者產生了過於強烈的愛恨等情感時,是不是我們將過去對於生活中某人的印象,投射到來訪者身上?

弗洛伊德曾說過,人類的自負心理遭受過科學的三次重大打擊。一次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讓我們知道了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是達爾文創立「進化論」,證明我們人類僅是動物界的物種之一,是由低等生物進化而來。第三就是精神分析,它告訴我們即使我們自己,有時也不能成為自己的主宰。


二、我們內在精神生活的質量,決定著我們一生的成就和幸福。


先從動機方面說。人生的目的在於物質、精神兩方面的追求。但何者為先,何者為重,每個人卻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人對於物質(除精神外的東西,包括權勢、地位等)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沿著這條道路想找到人生的幸福是不可能的。唯有將精神的追求置於物質之上,沿著追求精神和道德的不斷提高和完善這條道路,才能領會到人生的真諦。不論你的命運如何、成就大小,就會「上不愧於天,下不怍於人」,就會活得充實和幸福。


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雖與致力於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不以說教為自己的工作目的和方法。但卻不是不關心人的人生觀。它是要將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觀,於潛移默化中,通過心理諮詢師的言語和行動,影響來訪者。從這個方面來講,心理諮詢師正是以自己對他人的廣大的愛心,發揮著治療的終極作用。


精神分析的創始人弗洛伊德說過,心理治療是「一種愛的教育」,也就是這個意思。我個人更喜歡用「人文主義」來定義心理諮詢師的道德操守和對來訪者所持的態度。無論你持一種什麼樣的世界觀,但只要尊重生命(自己的和他人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遠保持著興趣和謙虛的態度,生活就會幸福。

人的一生,時時處處擺脫不了個人的慾望與社會的要求、與道德標準要求的衝突。用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論來說,就是本我、自我、超我如何保持平衡的問題。本我代表了人的本能要求,自我代表現實性,超我代表我們內心中良心和道德。在這三者之中,自我是最辛苦的,它要適當地滿足本我的要求,又要接受超我嚴厲的監督,還要衡量現實世界的形勢,然後決定採取何種行動。


心理諮詢的對象,往往是自我產生了問題,它不夠堅定,不夠寬廣,以至在本我或超我,或二者的聯合作用下,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不能再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責。心理諮詢師的工作就是援助自我,使它通過調整,堅強起來,在各種要求和困難面前,勇於發揮主動性和適應性,在生活的諸多種選擇中,揀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來走。


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而「哀莫大於心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會更加認識到精神充實、心理健康在人的幸福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我們對他人的態度是自己對自己態度的投射。

中國古代的孔子講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但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人們往往並不自知何以會常常將自己的想法「投射」於他人。


心理防禦機制是精神分析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指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在人的潛意識中自動發揮著作用的保護自己心理不受過大傷害的措施。


「投射」是心理防禦機制的一種。分為「外投射」和「內投射」兩種。「外投射」指的是當自己無法接受自己內心的某種慾望、衝動或意念時,就把它投射到別人的身上,認為是別人有這種慾望、衝動或想法。比如一個人自己很迷戀別人的妻子,但是無法接受這樣不該有的情慾,心裡就(改變)現實認為是某同事有這樣想入非非的情形,對同事責罵譴責,實際上是通過這樣的行動來抵禦自己內心裡無法接受的慾望。


自己的超我過於強大,則對他人也往往不能寬容。明明自己總是懷著對他人很強的攻擊欲,那麼,他(她)也總感受到別人對自己的攻擊。反過來說,當一個人善意地對待同事、朋友時,他(她)也總是得到相同的回報。


「外投射」嚴重起來就是一種妄想,屬於精神病的範疇,當比較輕微時,自己不覺察,就容易形成對他人的偏見。明白了這個道理,則當我們對某人有一種情緒很重的判斷時,總應該想一想這是否自己內心想法的一種投射,而不要為假象所迷惑。


四、只有保持了恰當的人際距離,才能夠擁有和享受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沒有人願意成為一個孤島,也沒有人願意成為被人群淹沒的一員。


這一條是講與人交往的。包括與親人、朋友、同事等的關係。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把別人作為一個參照,才會發現和調整自我的。這樣說,有兩個關鍵點,一是說一個人不能離群索居,如果不是他精神有問題的話。二是說與人應保持恰當的距離,不能失掉自己的獨立性。若即若離,不遠不近,也可以說這就叫中庸之道。


心理諮詢中,常常發現一些年輕人為不善於與人交往而苦惱,他們缺少朋友,缺少愛情,感到十分寂寞和孤獨,可又不知道如何擺脫這種局面。


不善於與人交往,有素質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在過去的生活中,沒有向周圍的人學到這種技能。比如很可能他們的父母就不喜歡結交朋友,他們的性格過於內向和孤僻,容易看到人與人之間具有的競爭的一面,沒有或極少看到人們之間的合作,在這樣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不會學得熱情好客,廣泛交遊。他們見了人不知道如何說話,不適應別人與自己在性格、處事方法、生活習慣等方面的不同,內心裡有強烈的對別人的拒絕心理,不願意接納別人的想法和行為。這樣朋友只能越來越少。


這也用得著上一條忠告,對他人的態度是對自己態度的投射。他們自己就是封閉的,不向別人開放,也不向自己開放。他們也不承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儘力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缺點掩蓋起來,在幻想中麻醉自己、欺騙自己,而不願到現實的生活中鍛煉成長。


對這樣的朋友的勸告是自己要有決心與過去的自我決裂,重新學習與人交往的技能,忍受學習過程的失敗和痛苦,一步一步地成長成熟起來。想讓別人理解自己、幫助自己、接納自己,應該先去理解幫助接納別人,這樣才能儘快融入集體中。


另外一方面,人也要有恰當的自信和自知。在原則問題上,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能夠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從眾」是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現象,越是具有較強獨立性的人在從眾這個問題上,越能有獨立自主的判斷。應該從眾的地方從眾,不應該從眾的地方就不從眾。政治家最需要這種素質。他們的這種堅定性來源於對時局的前瞻性判斷,他們能夠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遠。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的各個關鍵時刻,常常能超出一般人的判斷,做出重要的決策。從當時看,可能贊成的人不一定很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決策的正確性就顯現出來。這雖然與人際交往是不同的範圍的事,但用於說明一個人的獨立自主的判斷和自我的堅定性,還是適合的。


偉大人物的內心常常是孤獨的。所以一定程度上的忍受孤獨的能力也是一個人成熟和內心堅定的表現。孤獨會令人傷感,但它同時為人的獨立思考提供了合適的情境。他使人能夠遠離塵囂,更加註重自己和他人的精神世界。唯這樣才能夠將這個世界看的更清楚、更深刻。


五、培養細膩的情感。任何簡單的情感都可能會是針對自己和他人的暴力。


情感是發於中而形於外的一種心理過程。它無比複雜。從心理學上看,沒有一種感情是純而又純的。多種感情往往互相交叉、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互相轉化。對個人及他人的情感,做一個複雜的估計,才不至於落入簡單化的看法中。用曾老師的話來說,情感應該是一個譜系。不能只有兩端,更多的是中間的部分。


比如愛這種情感。當我們說著愛、產生愛的時候。首先是內心裡調動起了一種激動或力量,它急於得到釋放和保證。它必須指向一個對象。我們向對方投射這種能量,我們期望將全部自我都消失在與對方的認同和統一中。這時我們可能失掉了自我。留下的可能就是空虛與無助。這個時候我們的自我很難說是堅強了還是軟弱了。而且當我們向別人投射著愛的時候,可能還同時具有一種力圖控制對方、掌握對方的慾望。「我愛你」背後的潛台詞是「我要控制你,你必須屬於我」。在聽到別人說「我愛你」的時候,我們無疑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壓力。這也就是愛為什麼常常或說很容易轉變成恨的原因吧。


當我們能對一種感情做細膩的把握和理解時,就不再簡單地對待它了。看一看人類創造的關於愛的一組詞就可以知道它的豐富和複雜了。喜歡、好感、羨慕、愛戀、留戀、愛情、性愛、友誼、友情、吸引、思念、相思、傷感、痛苦、遺憾等。


在這些情感面前我們需要思索、辨認、體味、理解、接受或改變。


一個沒有細膩情感的人,好象一具只雕出了輪廓的石像,沒有精神,沒有光澤,沒有生氣。相反,一個能產生、感受、理解並對他人的情感會做出合適反應的人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一個對人有吸引力的人。


從這個角度說,多愁善感也沒有什麼不好。當然,感情是一回事,而採取何種行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六、活在當下。在時間的坐標上,沒有過去,也沒有將來。好好地活在當下,既可以修復過去,也可以製作美好的將來。


有人說,精神分析是一個哀悼的過程。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因為精神分析這種方法注重的是「現在是過去的重現」。它認為一個人現在的思維模式、行為習慣,乃至心理疾病,都可以從過去的創傷中找到根源。


但精神分析的目的並不是讓一個人永遠沉浸於過去的輝煌或痛苦之中。它是帶領人完成過去不曾完成的徹底的哀悼,向過去的情感告別,為生活掀開新的一頁。


許多人自認為過去的創傷早已忘記,過去的生活也早已成為過去。可是他們往往不知道事件已過去,但也許情感並沒有消失,還在時時地附著於新近的事物或人物上,讓人在不自知的情況下,重演著現在變成過去的戲劇。


精神分析式的心理諮詢就是指導人如何分辨在心理的內容中,哪些是過去的東西,哪些是現在的東西。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弗洛伊德說過:精神分析是對人的一種再教育。


只要努力就會改變。精神分析的術語叫「見諸行動」。憧憬、傷感、內疚、譴責、後悔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有行動,通過行動去改變自己和他人,才能得到內心的平靜和幸福。心理諮詢與治療鼓勵每一位向它尋求幫助的人,希望總在面前,一切都可以改變,也來得及改變。


朋友們,思考一下這六個忠告,讓你的精神生活永遠充實健康吧。


文/曾奇峰  (微信:心靈治癒課,zhiyu365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做有趣的人,過有趣的生活


打卡學習:如何安慰一個悲傷的人?


同理心的悖論
幸福課三:積極心理學是什麼不是什麼
讓書寫趕走焦慮
什麼是榮格心理學?

TAG:心理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馮友蘭:儒家哲學之精神——求理想的生活
神聖的道家精神生活
心理學與生活:身體情緒熱量圖
搞笑的士兵,世界各國奇特的軍營生活
搞笑的士兵,世界各國「奇特」的軍營生活
生活中的心理學:八個有趣的案例分析
科學家研究表明:人類曾與恐龍同時生活!
曾國藩的為學之道:為學和生活分不開
【佛心慧語】以清凈心看世界,用歡喜心過生活
精神病醫院,患者的生活
最理想的生活:乾淨的圈子,規律的生活,中意的人
萌寵世界:汪星人的炫酷生活
有趣的日常心理學,幫你讀懂生活中的心理現象
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的心理原因
實拍印尼精神病院內的真實生活:骯髒的環境,神志不清的患者
潔當家生活貼士-甲醛對人體的危害和治理方法
生活中的物理小知識,拔河比賽中的力學
讓道教的智慧滲入世人的生活
阿拉伯世界的精神貴族,過著游牧生活的貝都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