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早就聽人說侗族是一個擅長建築的民族,匠心營造的民族智慧已融入了他們的血液里。當我進入侗鄉,不論向哪個寨子望去,總有能吸引我視線的侗族建築:這邊是由急石墩、木樑、亭閣、畫廊、雕塑組成的風雨橋,一眼後,我禁不住感嘆風雨橋的貼心與精緻美觀;那邊是一座秀麗的寨門與那緊密相連的吊腳樓映入了眼帘,我心中又止不住地嘖嘖稱奇;恰在此時,一座像寶塔又像亭閣、雄偉壯觀而又玲瓏雅緻的鼓樓把我的魂兒又勾走了,它巍然挺立、氣概雄偉,高聳侗寨之中,它飛閣垂檐,層層而上猶如寶塔。不僅造型美觀,工藝也堪稱一絕。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面對這樣的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我們怎麼忍心不拿來與大家一起欣賞呢。


侗鄉那些神奇的建築師


侗族人是天生的藝術家,民間工匠的建築才能十分高超。他們建造樓、橋和民居時不用一張圖紙,整個結構爛熟於心,僅憑簡單的竹籤為標尺,靠獨特的「墨師文」為設計標註,使用普通的木匠工具和木料就能製造出樣式各異、造型美觀的樓、橋,設計之精巧,造型之美觀,均令人嘆為觀止。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侗族的建築匠師皆為當地的侗族民間工匠,侗族稱為「梓匠」。在設計鼓樓、風雨橋以及民居等時,他們憑藉的工具只是一桿傳統的度量尺,稱為「匠桿」。「匠桿」用一片竹子臨時製成,長度相當於房屋中柱的長度,颳去青皮,用曲尺、竹筆和鑿刀把一座樓房的柱、瓜、梁、檁、枋等部件的長度和尺碼繪刻在上面,使用起來,橫比豎量,無不得心應手。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傳統的侗族匠師還使用一套世代相傳的建築符號,一般有26個符號,但常用的只有13個。這些像漢字又不是漢字的符號只有侗族的匠師才看得懂,它們被刻在「匠桿」上和建築構件上,雖然簡易但卻有神機妙用。就這樣一根丈桿,一支筆,錯綜複雜的金瓜梁方、斗拱支柱,以杉木開糟穿榫和接而成,不用一釘一鉚,銜接不隙,絲毫不差,牢固嚴謹,經風霜,歷雨露,百年不倒。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侗族「建寨先樓」到底為哪般?


侗寨建房有一規矩,即圍繞鼓樓修建,猶如蜘蛛網,形成放射狀。鼓樓是侗寨特有的一種民俗建築物,它是團結的象徵,侗寨的標誌,在侗民心目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鼓樓又稱「羅漢樓」,埋巨木為中心柱,建成塔形「獨角樓」,矗立於侗寨之中,立地頂天,成為侗家人的精神象徵。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侗家傳說鼓樓是照「杉樹王」的樣子建造的,總體輪廓真的很像杉樹,體現了侗族有關大樹崇拜的觀念。鼓樓內部有四根大柱直通而上,柱間長凳圍著中心火塘。樓頂懸大鼓,每遇大事擊鼓為號。塔式鼓樓除八角外,也有六角或方形的。鼓樓以杉木鑿榫銜接,頂樑柱撥地凌空,排枋縱橫交錯,上下吻合,採用槓桿原理,層層支撐而上。鼓樓通體全是本質結構,不用一釘一鉚,由於結構嚴密堅固,可達數百年不朽不斜。這充分表現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築技藝的高超。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鼓樓之所以佔據侗寨的中心位置,乃是因為它是一個神聖的空間。鼓樓的神聖性首先在於它風水意義上的特殊性:侗族人建寨時鼓樓的安放有「點穴」的意思,就像侗族歌謠中唱的那樣「鼓樓建在龍窩上」。鼓樓是一幢空洞的大屋子,除了火塘、板凳、木鼓之外,裡面空空的沒有任何傢具,不作任何私人性的日常用途。平常不用的日子裡它就空著,人們可以隨便的自由進出,而鼓樓的閑置狀況恰好表明它同瑣細的凡俗的日常生活保持著一個疏離的立場。從禮儀上說,大器是不可輕易使用的,所以鼓樓總是在有特殊事務的時刻才會正式啟用。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為何「侗屋高高上雲頭,走遍全寨不下樓」?


侗族的民居建築屬於典型的山地干欄式木樓建築。所謂干欄式建築,是指在地上或水中打樁立柱,樹欄杆,將房屋構築其上,用這種方式修建的房屋通稱干欄式建築。干欄式建築在全世界皆有分布,此種建築最初體現出的最實用的功能便是防水淹、防潮濕、防蛇蟲、防野獸等,中國南方民族多以干欄式居屋為主。這是由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生態環境、森林資源以及文化傳承等諸多因素決定的。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湘西的侗族民居多建在河溪兩岸的綠樹叢中,整座房子,由高矮不一的柱子縱橫成行,以大小不等的木枋斜穿直套。木樓四周設有「吊腳樓」,樓的檐角上翻,如大鵬展翅。樓房四壁及各層樓板,均以木板開槽密鑲。木樓兩端,一般都搭有偏廈使之呈四面流水。木樓通常有四層:底層堆放柴草,關養牲畜,設置石碓;二層設火塘和老人住房;三層為年輕人的卧室;四層貯存糧食或堆放雜物。樓房外圍,均有走廊欄杆,寬敞明亮,空氣流通,供家庭成員休息,也是侗家姑娘紡紗織布的好地方。南部侗族地區的木樓,常常是房廊或房檐相接,樓板相通。每逢喜慶節日,人們相聚於此設宴待客,有道是:「侗屋高高上雲頭,走遍全寨不下樓。」它體現了侗族民居的特有風貌。


侗族民居的另一特徵是「倒金字塔」形狀,即第二層在第一層的基礎上挑出60厘米左右,第三層又在第二層的基礎上再挑出60厘米左右,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木樓,這是侗族人利用空間的一種辦法,這種占天不佔地的辦法真可謂是巧奪空間。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侗鄉為何多建有風雨橋呢?


如果你曾經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廊橋遺夢》深深打動過,被裡面的美麗廊橋所吸引,那你就更應該看看侗鄉的這風雨橋,它比美國的那廊橋不知文藝的多少倍。


侗鄉多河溪,風雨橋幾乎每寨都有,有的並不只一座,是入寨必經之路。風雨橋既可供行人遮風避雨,又可兼作寨門,更是村民游息聚談之所。每逢盛節,外寨親友來會,全寨人齊集橋頭,盛裝出迎,唱欄路歌,奉敬客酒,賽蘆笙舞,顯示了濃郁的民族風情。風雨橋的選址十分注意成景和得景,使之既能妝點大好河山,又能在橋內觀賞到周圍的美好景色。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風雨橋在侗族觀念中是溝通陰陽兩界的「生命之橋」和護寨納財的「福橋」,因此不吝雕琢修飾,使其集亭、塔、廊、橋為一體,壯麗輝煌。風雨橋這種超越了實用和美學的建築,實際上是侗族具體地表現風水觀念的一種文化操作。

侗族木構建築:只一眼 已入心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由於侗族建築工匠後繼乏人,木材來源匱乏,加之木構建築防火能力極弱,易損毀而難再生,因此侗族木構建築及相關技藝存在著延續的危機。只有加強搶救和保護工作,才能使絕妙的侗族木構建築技藝世代傳承下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旅遊 的精彩文章:

北京孔廟,感受傳承不變的儒家文化
實拍:中亞烏茲別克美女如雲
蘭卡威3D館:大馬之首,世界第二

TAG:搜狐旅遊 |

您可能感興趣

鎮國寺的建築,是中國大陸所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
世界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梁思成: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
中國最古老的木構!
聽說現在流行木結構,為什麼都喜歡木構呢?
創意設計丨木構造~
上華嚴寺,遼金木構
木構即將稱霸?
木材也做瑜伽!剖析紐西蘭惠靈頓機場「巨型彎曲木構架」詳細做法
太全了!梁架及常見木構件圖文解析
山西有座1235歲的大殿 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
必看!它五台山上屹立1200年,為世界最古木構佛寺
冀少峰:木構的啟示-傅中望的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