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發家史竟緣於一次賄賂
慈禧太后,名葉赫那拉氏·杏貞,滿洲正黃旗人,安徽徽寧池廣太道葉赫那拉氏·惠征之長女。慈禧太后可以說是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與武則天相媲美的人物,慈禧太后雖未親自臨朝稱帝,但垂簾聽政、實際掌控大清政權近五十載,掌權時間遠比武則天長的多。
作為一個出身於普通官宦世家的女子,作為咸豐帝身邊一個身姿不算突出的嬪妃,她是如何一步步登上清廷權力頂峰的?慈禧太后操控大清政權近半個世紀,她的起家,發跡之路值得探秘。圖——影視劇中的慈禧形象
在古代封建社會,潛居深宮的普通嬪妃想出人頭地、飛黃騰達,首先要博得皇帝的寵幸,為皇帝生兒育女,尤其是生皇子,母憑子貴。其次用心培養自己的兒子,力爭在儲位之爭中贏得先機,為日後自己的皇子當皇帝、自己當皇太后做鋪墊。這可以說是普通嬪妃發跡的唯一之路,除此之外,我再找不到其它捷徑。
慈禧太后無疑也是走得這條老路,只是這個過程更加曲折,充滿太多傳奇。慈禧太后出身於一個普通的官宦世家,從曾祖父到父親世代為官,但都品級不高,期間還屢遭罷黜。咸豐二年,慈禧被選入宮,封為蘭貴人。貴人咋一聽,好像有多高貴,其實不然,在清朝後宮嬪妃制度里,貴人雖不在最末,卻位次靠後,且沒有人數限制,通俗點講,皇帝只要樂意,可以封無數的貴人。皇帝後宮佳麗如雲,美女無數,位次低的嬪妃想見皇帝一面都很困難,就更不必說得到皇帝的寵幸了。
慈禧入宮半年,連皇帝的面都不曾見過,心裡著急啊。關於慈禧是如何獲得咸豐的臨幸的?受影視劇的影響,人們普遍認同的是「圓明園咸豐帝邂逅蘭貴人」,故事大抵說的是:蘭貴人在圓明園幽靜處放聲吟唱,適逢咸豐帝遊園經過,愛看戲的咸豐帝被這甜美近似於天籟之音所吸引,於是聞聲尋去,又被蘭貴人花容月貌,姍姍媚骨所傾倒,當夜便臨幸蘭貴人,蘭貴人由此起家,並一步步發跡。國人普遍認同一條不成文的定律:「凡是偉大的愛情必都緣於一次美麗的邂逅。」影視劇創作的「圓明園咸豐帝邂逅蘭貴人」無疑也遵循了這一定律,這既迎合了大多數國人的情感思維,也自然會博得更多的視覺眼球。「
圓明園咸豐帝邂逅蘭貴人美麗卻有失真實。慈禧的起家其實緣於一次賄賂,更準確的講是對咸豐帝貼身太監的賄賂。入宮半年,慈禧不得皇帝臨幸,心裡不免著急,爭強好勝、年輕氣盛的她顯然不甘寂寞,不願就此在深宮了卻一生。在宮裡一個老嬤嬤的指引下,慈禧準備賄賂咸豐帝的貼身太監以求的幫忙引薦,然而慈禧當時只是個小小的貴人,位次低,份例少,幾乎沒什麼積蓄,身為皇帝的貼身太監,自然是皇帝身邊的紅人,胃口大的很,看不起慈禧拿出的微薄「禮品」,便婉言謝絕。
慈禧沉思良久,經過再三權衡,只得拿出自己唯一值錢的私物——娘家陪嫁的翡翠手鐲,這次咸豐帝的太監總算動了心,說到:「小主多禮了,咱家試試。」俗話說:「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拿人錢財就得為人辦事,咸豐的太監講信用,確也有些能耐,由於跟隨咸豐帝多日,自然掌握了咸豐帝不少的心思和生活習性。咸豐帝在位時正是大清的多事之秋,沒啥能力的他被國事搞得焦頭爛額,晚上,當敬事房的送來牌子,讓他選擇那位妃嬪侍寢時,咸豐帝往往看也不看,便隨手拿起了最上邊的那個。掌握這一細節的貼身太監便連續幾次將慈禧也就是蘭貴人的牌子放在了最上邊,慈禧由此得到了咸豐帝的臨幸。
如果說慈禧的起家靠得是太監的引薦,那麼慈禧日後的發跡完全靠的就是自己的本領,打各種情牌。媒人只是起個穿針引線牽線搭橋的作用,貼身太監的使命已完成,至於成不成,能不能哄得住皇上,那就得看慈禧的造化和本領了。
慈禧果然非同一般,房術了的,又竭盡嫵媚,搞得年輕氣盛的咸豐帝神魂顛倒,欲罷不能,一發不可收拾,咸豐帝對慈禧是日日寵來夜夜專,慈禧也足夠給力,在1856年清朝內憂外患之時,咸豐帝被搞得焦頭爛額之際,為咸豐帝生了唯一的皇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母憑子貴,慈禧因此也從懿嬪晉封為懿妃,後來又晉封為懿貴妃,成為後宮僅次于于皇后的第二人。極其好色、被女色掏空身體的咸豐帝雖年紀輕輕,精力卻越來越不足,連朝政也懶得打理。這無疑給了慈禧一個涉政的好機會,聰穎明慧,又頗有遠見卓識的慈禧為咸豐帝批閱奏章,出謀劃策,深得咸豐喜愛。慈禧也因此為自己日後掌控朝政、垂簾聽政積累了不少經驗。時間久了,咸豐帝又對慈禧這個權力慾望極強的女人感到不滿,對未來不免有些擔心。
1860年,英法聯軍侵進北京,咸豐帝逃亡熱河,還未來得及返京,就一命嗚呼,年僅31,留下慈禧和載淳一對孤兒寡母,值得同情。咸豐帝的突然駕崩,對慈禧來說既是巨大的挑戰,又是難得的機遇。
在咸豐在世時,慈禧就顯現出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咸豐帝對此深為不滿,也有大臣建議咸豐帝應效仿漢武帝的「鉤戈故事」,去母留子,咸豐帝念及舊情,於心不忍,再加上慈禧胞妹和妹夫醇郡王奕譞的捨命擔保,才得以倖免。現在失去咸豐帝這座靠山的慈禧自然面臨著性命之憂,沒有了咸豐帝的阻力,隨著自己兒子的登基,自然也是自己掌控清廷政權的最好時機。
當時最大的攔路虎就是咸豐帝臨終前安排的「顧命八大臣」。常言道:「先下手者為強。」慈禧深知這樣的道理,然而僅靠孤兒寡母一己之力很難戰勝強大的「顧命八大臣」,再說孤軍奮戰也是非常危險的,聯合幫手就顯得十分重要,當時朝廷里值得聯合的是咸豐帝的皇后慈安,以及曾與咸豐爭奪皇位在咸豐朝遭排擠的恭親王奕昕,他們同情慈禧的遭遇,又有著各自的目的,於是走向聯合,果斷出擊,發動政變,一舉攘除了「顧命八大臣」,並確立垂簾聽政制度,隨著同治帝登基,兩宮垂簾,慈禧太后開始掌控清廷大權。
有些影視劇和野史里說到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昕叔嫂之間還有一腿,不一定是事實,卻有幾分道理,試想一個是青年寡居的嫂嫂,一個是年輕旺盛的小叔,有著共同的生理需求,又有著對權力的共同渴望,乾柴遇烈火,火花四濺,發生媾合也未必不可。在辛酉政變這一出里,慈禧太后打得是「同情牌」。同治帝六歲繼位,十九歲駕崩,在為十三年,期間雖有親政經歷,但大權依然掌控在慈禧太后手中。1875年同治帝英年早逝,又膝下無子,應在溥字輩中為其立嗣為嗣皇帝,但慈禧太后為了二度垂簾,再次操控清廷大權,又打起了「親情牌」,硬是衝破祖制(嚴禁兄終弟及),扶植自己的親侄兒兼親外甥年僅四歲奕譞之子載湉為皇帝,時為光緒皇帝。
然而權力慾望極強的慈禧太后卻不再念及親情,始終不肯將大清的政權真正交還給光緒帝,讓光緒帝當了長達三十四年的傀儡。
1908年,慈禧臨終前還下遺詔,欽定光緒帝的侄子載灃之子溥儀繼承大統,險些三度垂簾,慈禧太后的權力慾望可見非同一般。慈禧太后一生活了七十四歲,操控清廷大權四十八載,除與自己心狠手辣,手段多端有因外,也與她善於打親情牌有很大的關係。
本文屬作者 馬峰 作品
TAG: |
※甲午戰爭失敗竟緣起於一次嫖娼?歷史的蝴蝶效應!
※諸法實相就是一切法的 究竟緣起實義
※二戰日本最大戰犯竟逃脫審判,幕後原來竟緣於美日秘密交易
※恐怖漫畫:神秘的小手究竟緣起何處?!
※運動引爆青年男性心中的「炸彈」,究竟緣何?
※《楚喬傳》腐嚮導讀 林更新竇驍竟緣起步步驚心
※《敦刻爾克》竟緣於希特勒的戰略失誤
※從中島裕翔到松坂桃李,日本小鮮肉究竟緣何都愛年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