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退潮了亦或是改頭換面?
來源:中國周刊 記者:李佳蔚
輸不起的中國人,迫切地想知道如何快速取得成功。這或許是「成功學」書籍持久熱銷的原因。可是,它們真的能帶來成功嗎?它們在宣揚什麼樣的成功?
「這個世界上,真有一種叫『成功學』的學問嗎?」
這幾年,類似這樣的討論,在圖書策劃人盧國俊和他出版界的朋友之間,呈現愈演愈烈之勢。九十年代初期,以「卡耐基經典系列」熱賣為開端,中國人開始進入讀「成功學」的時代。現在,十多年過去,市場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讀者喜歡成功學。從首都機場T3航站樓書店,到鄉鎮地攤兒,穿皮鞋或者膠鞋的都會把手伸向《我的成功可以複製》。
時評人石述思在《為什麼那麼多人痴迷成功學》一文中寫道:「成功學以速成為噱頭,以名利為藥效,誤導急於走捷徑成為人上人的商界准精英們投身其中,在一種人為營造的集體無意識中不能自拔。」
他將這類成功學比喻為「紅丸」——古時皇帝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而服用的丹藥,「剛吃下時可能紅光滿面、狀態好得能每晚連幸數妃,但結局都一樣——暴斃。」
「其實,中國人喜歡的是成功,」盧國俊又補充了一句,「其實背後是更害怕失敗。」
1998年12月中旬,人們驚奇地發現中央電視台開始在在黃金時段——《焦點訪談》播出前播放一條特殊的廣告。
廣告里,在一個巨大的圖書模型前,著名電影導演謝晉拿著一本封面為黃色的書,說:「《學習的革命》,可以幫助我們改變孩子的一生。」
《學習的革命》是一本關於學習方法的書,由美國人沃斯和紐西蘭人德萊頓合著,作者顛覆了以往的學習理念,力求在最短時間裡獲得最大效益和最佳結果。
北京科利華集團出版了這本書。出版之始,科利華集團就對外宣布,將投資一億元,推廣發行1000萬冊《學習的革命》。12月12日,第一次印刷的500萬冊在全國範圍內同一時間隆重上市。科利華集團同時出擊30多個大城市舉行巡展活動。
「它讓中國讀者第一次有了『成功勵志』的圖書概念。」盧國俊說。
這本總共524頁的書,右頁是正文,左頁是名人名言、讀者文摘之類,十幾個字甚至幾個字就佔一頁。
當時,曾有媒體記者到美國最大的網上圖書銷售站Amazon.com查閱該書英文版的銷售情況。從1997年初就在美國上市,歷經兩年,《學習的革命》在Amazon.com賣了不到兩萬冊,用暢銷書的標準來衡量可以說業績平平。
可《學習的革命》帶來了中國「成功勵志」的熱浪。值得一提的是,《學習的革命》出版後,一部叫做《學生的革命》的三卷本也橫空出世,聲稱是一種「源於美國風靡台灣的快速學習法」。
這股熱浪在不斷強化。《人性的弱點》、《誰動了我的乳酪》、《把信送給加西亞》等銷量巨大的勵志類讀物不斷出現在中國讀者面前。
2009年,是「職場成功學」的鼎盛之年,以《杜拉拉升職記》、《浮沉》為代表的職場成功學書籍大火。2008年的金融危機,讓「裁員」和「自保」成為職場兩大關鍵詞,《杜拉拉升職記》這樣的小說,迅速被披了件職場必讀的外衣。
「圖書和社會狀態,有著緊密聯繫。」這種熱潮很容易讓盧國俊想起2000年左右的IT熱時,IT類圖書也跟著大火爆的情形。當時,市場主力圖書是計算機類圖書,全國六七百家出版社,至少有500家在做計算機的書。
在「成功學」熱浪席捲中國的最初幾年,學生尤其是高校學生是一個巨大的讀者群體。他們需要從這些書里汲取營養,面對即將到來的人生挑戰。後來,上班族、企業高管、政府人士等紛紛加入讀「成功學」的隊伍,成功學的讀者群體究竟是什麼,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在出版人潘良看來,「(這)說明大部分人認為自己內心不夠強大,需要憑藉外力去推動自己成長。」
一個得到業界認可的事實是,成功勵志書的門類很多,可總體方向有兩個:一個方向是向外的,多數著眼於追求成功,適合工作上提升和處理人際關係的;另一個系列是向內的,是面向讀者內心,強調修養的。
還有種更簡單的分類:國產的和外國版權的。
盧國俊說,從書名上大致可以分辨出究竟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成功學。類似於一個什麼人的發財記、年薪百萬的秘密、圈子決定成功之類的書,基本上都是國內的成功學書籍。而類似於「正能量」、「當下的力量」之類的,則大多為外版成功學。
「國外大多都是從提升自身出發,而國內則更多從外部出發,看重與外界的聯繫,」盧國俊總結說,「歸納起來就是幾個經常佔據封面的大寫詞語,圈子,關係,人情。」
2008年6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美國新智慧學家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結果引發了一陣跟風熱潮,類似「十大性格」、「八個訣竅」這類標題的成功學書籍層出不窮。
「這也是中國人的『成功學』。」盧國俊說。
去年年底,盧國俊接到了一個讓他興奮的電話。
電話來自台灣「綜藝天王」吳宗憲的經紀人。經紀人說,憲哥的公司想在大陸發展,想要在大陸出本自傳,配合宣傳,講講人生故事。
盧國俊心裡一陣激動:「憲哥可是紅遍華人世界啊,出自傳是美事一樁。」
勵志人生,盧國俊與經紀人就書的方向達成了一致,可具體到怎麼做書,兩個人有了分歧。「憲哥沒時間寫。」吳宗憲經紀人的提議直截了當:找個高質量的寫手,定個地方,頂多一個星期,憲哥把做過的事情說一說,剩下的事情交給寫手了。
這樣的提議,盧國俊聽來並不陌生:「國內成功人士的成功學的書,一類是自己動手寫,第二類是派一個寫手,帶著錄音筆,與成功人士對話,可能對話時間不超過10個小時,第三類則是定下選題,不打招呼,狂搜資料,寫手狂寫,書出來了,當事人都不知道。」
業內的普遍共識是,第一類的成書方式絕對不超過10%。
對於經紀人的提議,盧國俊難以接受。不過,他也理解:「吳宗憲出席商業活動可能至少30萬起步,誰還費勁巴力地寫書?」
即便這樣,盧國俊還是找了幾家相熟的出版社,想把這本書做成,因為「肯給你一個星期,說自己故事的成功人士也不多」。
吳宗憲的書,盧國俊遭到了拒絕。
「有好掙的錢,幹嘛掙難掙的?」出版社拒絕的理由,在他的預料之中:版稅太高,成本太高。
盧國俊接觸了很多類似的寫手。一個寫手寫20萬字的書,先是搜大約80萬字的資料,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書里的還是網上的,「所以你會在不同的成功學書里,看到相同的橋段」,再就是和策劃人一起定目錄,目錄定好後,就是乾坤大挪移一樣地複製粘貼,慢手兩個月出三本書,快手一個月出三本書。
沒有電腦之前,流行的攢書方式是「剪刀+漿糊」,現在則是「複製+粘貼」,「負責任的寫手會變換角度使用案例,不負責的直接糊上了,攢書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只要價錢合適,寫手都敢答應3天出20萬字的活兒。」
「寫手今天寫經濟,明天寫言情,後天寫兇殺,保底價是千字八十,讀著這樣出來的書,怎麼成功?」有時候,盧國俊想到讀者捧著攢出來的書激勵自己的樣子,會覺得「實際上很可悲」,「如果讀者知道了,這會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比傳銷還激烈」
在圍繞是否真的存在「成功學」的討論上,有人說,成功學的書和一度很火的養生學的書,從讀者追逐層面上看,沒有什麼區別,綠豆、茄子和活泥鰍可以治病,成功學的書,不管是心理學、厚黑學,還是營銷學、管理學,總會沾上那麼一兩樣,滿足人們速成成功的慾望,也並非一無是處。也有人說,你見過一個靠學成功學獲得成功的讀者嗎?倒是靠講成功學賺得盆滿缽滿的成功學大師有不少。
「一個人一年講課,少的收入幾百萬,多的一年講幾個億的利潤。」盧國俊和朋友們說的是在各個機場高聲講授《易經》、《論語》等國學的「培訓大師」。
盧國俊曾經與上述大師之一有過接觸。大師隱晦地表示,時間緊張,寫書的可能性不大。大師助理則乾脆地說,老師的日程已經排到兩年後了,現在主要精力在演講上,演講半個小時幾十萬到手了,碼字得多長時間。
後來,盧國俊在機場看到這個「大師」的演講視頻,頓時泄了氣,「說是要以最短的時間幫最多的人成功,純粹就是一套洗腦的東西。」
其實,有些時候,這些專業的出版策劃人,也並不能完全搞懂成功學的書為什麼會長時間地受追捧,以及人們為何對千字八十塊錢攢出來的書沒有分辨能力。
盧國俊的一位朋友曾經專門去瀏覽某一專門販賣成功學的「大師」的網站,他發現,在交流區里,數萬名成功學愛好者在裡面不分晝夜地討論成功、賺錢、升遷,相互之間激勵,語句里透露著亢奮,「比傳銷還要激烈。」
「之前總是擔心沒有市場,後來慢慢想通了,騙子多,傻子更多,所以騙子總能得逞。」一位出版人自嘲道。
盧國俊用了剛剛結束的倫敦奧運會舉例:「這個社會的導向不正確,像對奧運金牌的追逐,大家都關注金牌是誰,寫銀牌的不多,寫銅牌的更少。」
「全民都在盯著『成功』,」在盧國俊看來,這就是一個龐大的需求,一個龐大的社會心態,「這種群體性的社會心態不改變,讀『成功學』的中國人就會越來越多。」
背後的功利主義
機場,是觀察「成功學」在中國流變的一個重要窗口。
首都機場報刊投發零售公司原市場部經理郭瑞泉說,成功勵志類圖書出現在首都機場報刊圖書市場上,大致是在2000年左右。郭是首都機場期刊渠道創建者之一。
據他介紹,機場期刊渠道大致在上世紀80年代建立,起初主要品類為旅遊圖書畫冊,到了90年代初,時尚生活類期刊圖書則成為了首都機場的主流。
在郭瑞泉看來,成功勵志類圖書在機場的出現,則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改革開放後,發財致富很正常,到時候了。」
在他的記憶里,剛開始賣得最好的是有關卡耐基的書。實際上,卡耐基人際溝通和口才學方面的書籍進入中國,最開始在大學生中很有市場,被奉為提高溝通能力和演講技巧的經典。而卡耐基的書在機場的流行,則說明整個中國有了對於成功的旺盛需求。
2010年9月底,媒體報道負責首都T3航站樓書店經營的中信書店,撤下所有質劣價高、內容雷同的成功類、管理類書籍,取而代之的是各類暢銷書和200餘種期刊。
實際上,中信出版在六個月前才接手北京首都機場T3航站樓14家書店的經營。
據中信書店事業總部執行總裁陳非介紹,過去,機場書店的顧客主要集中在私營企業家和公務出行者。因此,書店主營的兩類書籍主要是管理類、成功學書籍和講述官場軼事的小說。「現在,超過50%的顧客都是普通白領和高知階層。」陳非說,機場乘客結構的變化,帶來了新的顧客群。
中信書店表示,成功勵志類圖書從前期開始整體銷售佔比就不到5%,之後經過持續的結構優化與品種精選,相關品種不斷減少。
可這並不意味著成功勵志類出版物在機場的受冷。
從2000年培訓行業興起後,機場書店出現了以講授管理學、國學、易經等的「培訓大師」的系列出版物,到2005年左右形成一定的體系與規模,受到眾多旅客追捧。
據中信書店提供給《中國周刊》記者的數據看,近幾年該類商品佔中信書店整體銷售的8%—10%之間,表現比較平穩。不過,中信書店方面強調,「該類產品也從未被列為一個專門的品類進行重點關注,僅有少部分的精品引入。」
「『成功學』三個字,已經越來越少出現在宣傳中,甚至是避諱,」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圖書出版人表示,「可這不意味著它失去市場,相反,這類出版物保持著平穩的出版態勢,在絕大多數出版社的年度選題計劃里的位置重要,有的出版社甚至專門有『勵志部』。」
在出版人潘良看來,成功學或者叫做心靈勵志圖書的暢銷,恰恰說明了讀者渴求改變的願望。「這種初衷是好的」,可關鍵是現在泥沙俱下,讀者難以從粗製濫造的出版品中甄別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
「很多國內原創的書籍,在宣揚人際相處中的厚黑學,或者推崇不理性的權謀和算計,通過利用他人謀取自己的成功等,這樣教授技巧和攻心計的成功學讀物可以說是糟粕,如果選擇不當,自然會導致功利主義和機會主義。」他對《中國周刊》記者表示。
(實習生葉宇婷對本文亦有貢獻)
鏡像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周刊


TAG:心理科普 |
※避險情緒大退潮!金價還有「翻身」機會?
※身在資管行業的你,是不是也在想轉型?大資管「退潮」背後,多少故事尚待挖掘?
※搞笑動圖GIF,怪只能怪,退潮退的太快
※身體的6個變化,說明你要提前「退潮」了!教你兩個方法可延緩絕經!
※獨家利好突襲,房地產業板塊還沒退潮,這類板塊有悄悄出擊了!
※經典不退潮!直擊好萊塢女星初春必備單品,就選這些了
※普通裙子已退潮,今年流行這樣的魚尾裙,好身材擋都擋不住
※瓶頸已現、紅利退潮,內容創業的破局之道是什麼?
※只有退潮後,你才知道誰在裸泳!
※新能源汽車板塊退潮,另一板塊已漸露鋒芒!
※這條褲子受到時尚界的潮人們熱力追捧!闊腿褲,牛仔褲已經退潮了!
※A股大事件:資源股退潮,誰將繼承群雄「霸主」板塊,智能初露頭角!
※避險情緒平息,黃金多頭結束!空頭如退潮!黃金高空依舊!
※錢赤誠:黃金避險退潮反轉空?原油漲勢乏力看回落
※樓市退潮,先裸泳的是中介:接連閉店,從業者人多質低突顯,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全球化不會退潮,但如何守住自己的資本與產業鏈
※退潮後,人們拿著毛筆,蹲在水坑邊「關東煮」,收穫頗豐
※剛剛7點整,A股利好,新能源汽車板塊退潮,另一板塊已漸露鋒芒!附股
※日本藝能界引退潮 到底有哪些藝人退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