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為什麼德國和美國都在弱化學前教育?

為什麼德國和美國都在弱化學前教育?

為什麼德國和美國都在弱化學前教育?


翻譯:盈月  作者:Peter Gray  來自:PsychologyToday


很多學前班和幼兒園老師告訴我,由於對幼小兒童的知識性教導和定期測試的壓力不斷增加,她們感到極其不安和煩惱,甚至到了想辭職的地步。這些教師親眼看到這種做法使孩子鬱鬱不樂,她們猜測,孩子如果通過玩耍、探索和交友來學習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就像傳統的學前班和幼兒園那樣。她們的猜想得到教育研究結果的認同。

有幾項控制嚴格的研究將知識性早期教學和玩耍性教學作了比較,它們的結論一致:經過早期訓練的幼兒,在一些專門測試這些訓練內容的考試中,近期分數較高(這並不奇怪)。但這些早先的優勢在一至三年內就被沖淡了,而且,至少有部分研究表明,甚至最終成了劣勢。早期知識教導沒有給長期學習帶來任何優勢,而更悲劇的是,從長遠來看這種教育還會帶來不利影響,特別是在交友和情感發展方面。


來自直接教導幼兒園的兒童成績低


例如,在七十年代,德國政府贊助了一項大型研究,在一段時間內,比較了五十個以玩耍為主的幼兒園和五十個以知識教導為主的幼兒園。雖然一開始直接教導帶來學習上的增進,到了四年級,無論用哪種方法比較,這些來自直接教導幼兒園的兒童的成績,都低於來自玩耍性幼兒園的孩子。特別要指出的是,他們在閱讀和數學方面都更為落後,在交友和情感方面的適應也更差。在進行這些研究的時候,德國正逐漸地把傳統的玩耍型幼兒園向知識教導型轉化。至少部分由於這些研究的結果,德國扭轉了這個趨勢,他們回到了玩耍型幼兒園。顯然,不像今天的美國教育部門,那個時候的德國教育部門很重視教育研究,並用研究結果指導實際教育工作。


四年級後,優勢發生扭轉

美國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取得了相應的結論。其中一項由莉貝卡·瑪肯負責的研究,專門關注了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大多是非裔美國人。不出所料,在有343個學生的抽樣調查中她發現,那些曾上過以知識性教學為主的幼兒園的孩子,在學習上一開始比那些接受玩耍型教學的兒童更有優勢。但是,到了四年級末,這些先前的優勢就被扭轉了。比起那些來自知識性教育學校的孩子,來自玩耍型幼兒園的兒童學習成績更好,在校分數高很多。這項調查不包括交友和情感發展方面的研究。


一項持續了23年的研究


大衛·威卡特和他的同事於1967年開始了一項控制嚴格的實驗。他們把居住在密西根州伊普瑟蘭提的68 個極貧困兒童分配到三種類型的學前班:


傳統型(以玩耍為主)


指導型(和玩耍型相似,但有成年人指導)

直接教導型(注重閱讀、寫作和數學方面的教導,並使用習題紙和測驗)


為了使這三組學生在實驗開始時水平相當,分配學前班的時候採取了半隨機的方法。除了日常學前班活動以外,這項研究還包括了每兩周一次的家庭訪問,目的在於指導家長如何在家裡幫助他們的孩子。家庭訪問的注意力集中在學前班的同一教學方法。這樣,傳統型小組的家庭訪問注重玩耍和交友的重要性,而直接教導型小組注重知識學習技能、做題目,等等。


起先,這項實驗的結果和類似其它研究相似。直接教導小組呈現了早期的學習優勢,但後來這種優勢就消失了。這項實驗還包括了參與者15歲時、23歲時的追蹤調查。在這兩個年紀,各個小組在學習成績上並沒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社交和情感特性方面卻有了很顯著的差別。


到15歲的時候,直接教導小組的學生已經平均比另兩個小組學生多犯了兩倍的「行為失當」。在23歲時,作為年輕成人,他們的差別就更驚人。直接教導小組成員和其它小組比起來,有更多的和他人發生摩擦的經歷,有更多情感破損的跡象,結婚並仍然和配偶同居的人更少,有犯罪經歷的情況更多。事實上,到了23歲,直接教導小組的39% 有過輕罪逮捕記錄,而其它兩個小組只有13.5%。直接教導小組的19% 曾因使用危險武器攻擊別人而被傳訊過,而其它兩個小組的數字為零。


為什麼不同類型學前班會造成這麼明顯差異的長期影響呢?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一個人的幼年學校經歷是今後行為的準備和設定。在一些教室里,兒童學會自己設計遊戲、和別人共同玩耍、自己解決爭執,這些孩子可能在個人責任感和社交等方面培養了終身行為模式,在他們的童年和青少年期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那些來自強調學習成績的學前班的人,則培養了注重成就和競爭的終身行為模式,而這種行為模式– 特別是在貧困狀況下– 會引起和他人的摩擦,甚至犯罪(即取得成功的錯誤途徑)。

我猜想,那些兩星期一次的家庭訪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來自注重玩耍、交友和學生積極性的學前班的孩子,在其成長過程中,他們的家長也培養了繼續加強這些價值觀和技能的家庭教育模式;知識教導型學前班的家長們,則可能更注重狹隘意義上的個人成就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並沒有成為實際生活中的成功吉兆。


責任編輯:Valar


親子.png

本文由 iFuun專欄作者 所著,版權歸iFuun與作者所有,所有的獨家文章未經正式授權不能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haipengfei@iFuun.com

深度心理剖析: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變成惡魔?
漫畫:如果早晚都要死去,為什麼還要活著?

TAG:親子心理 | 兒童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小學怎麼教歷史?
中國「狀元」在美國讀大學後,對中國教育的感悟
中國「狀元」在美國讀大學後對中國教育的感悟
德國外長:特朗普的「恐嚇政治」危及美國和世界
美國為什麼叫美國?
中國教育為什麼喜歡抄襲美國公立教育的垃圾理論?
美國前財長呼籲英國留在歐盟
中國國防改革及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與中國教育的差距,始於高中!
中國與美國教育的差距,始於高中
在美國的學生黨都穿什麼?——美國潮裝品牌介紹
英國如何抗拒美國的文化殖民?
為子女教育移民美國——中國家長該怎麼做
一名女學生眼裡的美國與中國 教育差異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搶的中國國寶!
中國究竟比美國好在哪裡?移民美國的永康人這麼說……
為什麼去美國大學之前最好先讀美國高中?
為什麼美國那麼牛:領先中國教育的時間點——高中
澳洲、美國、英國大學可延遲入學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