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恨若成癮,一生無愛

恨若成癮,一生無愛

恨若成癮,一生無愛


圖:unsplash.com


文:盧悅 | iFuun專欄 · 心之助

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主題,我們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遇到。有些人會不斷重複某個主題,有些人可能捲入的程度不深,但毫無疑問,這些課題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比如孤獨、死亡和絕望。


換句話說,我們一生的任務似乎就是為了這些主題而展開的。有些人選擇與這些主題為敵,有些人選擇擁抱這些主題,有些人選擇被這些主題吞噬,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選擇,但是卻是那麼的似曾相識,卻又不可理喻。


這輩子,什麼對你最重要?有人會說金錢、事業、家庭,那麼如果我做一個不識趣的孩子再問你:為什麼這些東西對你這麼重要?你可能會說,因為金錢和事業以及家庭能讓我感覺到被尊重、被接納、被欣賞和被認可,感覺到我是有價值的,我是好的,我是有歸屬感的,我是有愛的,或者說,我是有聯結感的。


我寧願相信,我們都是蒲公英,卻又是那麼不一樣的蒲公英,我們都帶著相同或者不同的宿命,但卻在每時每刻都有著各自的選擇。

比如孤獨,人所能及的它的底線到底在哪裡,我們幾乎無法測量,達摩面壁十年參禪而自得其樂,而我們在人群的簇擁中,繁花如錦,卻依然充滿了深入骨髓的孤獨。這到底是為什麼?


也許因為我們每個人的選擇不同,選擇什麼?選擇我們的視角,選擇我們的觀念,選擇我們的情感和行動。


我們的人生恰如毛細血管一樣,是一個無窮多岔路的網路,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做著選擇,而決定我們的選擇的是我們的選擇。也許這像一個迷宮遊戲,如果你有眩暈的感覺,那麼也許你已經接近了人生的本質。


有一個女孩,姑且起名叫「我好恨」吧。「我好恨」最近越來越覺得孤獨無助。首先是她感覺家人忽略了她。「我好恨」家有六個孩子,她的童年並不快樂,小時候「我好恨」經常哭,沒上學之前,她整天纏著媽媽,老是挨媽媽打罵,她那時總覺得家人嫌棄她。現在想起來,有好幾次家人在吃飯,而只有她一個人貼著牆哭泣。小學四年級之前,她一直在逃學,總是她在前面哭著跑,媽媽在後面生氣地追。很多次她哭鬧,聽到媽媽總是很無奈地說:我怎麼有這樣的孩子?早知道就不應該把她生下來!從很小,她就覺得自己好像是多餘的。


從四年級開始「我好恨」的成績忽然好起來,爸媽開始看好她,可「我好恨」一點也不快樂,她覺得他們只是看在成績的份兒上對她好。平時在家裡「我好恨」很沉默,跟家人很少交流,更不敢有什麼要求。

上了大學她尤感傷感,父母幾乎對她不聞不問,只是她每隔一個月往家裡打個電話,他們之間才有聯繫。尤其是這個學期,父母給她交完學費之後就不管了,「我好恨」沒生活費,也不想打電話回去。


現在節日到了,看到同宿舍的同學都有家人打來關切的電話,只有她無人問津,她好恨啊!


現在想起來,「我好恨」對那個家的感情很糾葛,從小爸媽就一直爭吵不休,好幾次都威脅說要離婚,可能是為孩子們吧,最後都不了了之。她不知道這些對自己的這種性格是否有影響。


「我好恨」注意到,她自己很自卑,性格也很內向,很敏感。她總覺得沒一個人可以信任,跟同學也只是泛泛之交,在同學之外她更是沒什麼交際。


最近晚上睡不著,她就開始想家,可是這家好像不要她了,這個世界好像很冷清,她一想到這裡,眼淚就不停地流。她好無助,好痛恨這樣的生活……

為什麼給這個主人公起名叫「我好恨」?因為這個故事來自一篇博客留言,她給自己起的網名就叫做「我好恨」。「恨」是「愛」的反面,而兩者構成了我們人與人交往的「硬幣」,我們有多愛一個人,往往就可能在某個時刻有多恨某個人。


我們特別「恨」某個人,往往因為我們在這個人身上寄予了太多的「愛」,由於這些愛無法滿足,而導致一切的逆轉。一個充滿了恨的人,一定是一個對恨有超強承載能力的人,為了生存,他必須要發展出一種吞咽恨的能力,但這些都是囫圇吞棗,沒有辦法化解,因為這超出了一個孩子的能力。


這些恨如果一直都沒有消化,那麼它可能就會堆積在我們的肚子里,最後就會便秘——我們無法將那些難以下咽的痛苦消化掉,讓我們的肚子沒有空間容納得了幸福。


一個人如果長期與恨在一起,他往往會愛上恨,就像一個孤獨的孩子,在父母給他只有寒冷、疏遠和暴力的時候,他失去了依靠和安全感,就必須要尋求陽光。如果沒有陽光,他必須要活下來的話,就必須成為一個「喜陰植物」,或者說,他必須要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可是這個孩子沒有能力照顧自己啊!所以他必須依靠幻想,幻想自己是個神,可以解救自己,或者痛恨自己現在這個沒有能力的樣子。

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會繼續將自己陷入孤獨,因為他們就是靠恨自己乃至恨其他人將自己解圍的,通過將能量轉移到恨,他們可以安全地長大,但同時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那就是更長久地待在痛苦之中。


回到「我好恨」的家庭,我很難想像一個有六個孩子的家庭會是什麼樣子。我眼前浮現了《動物世界》中曾看到的一個場景:一群小鳥雛拚命伸著脖子,爭搶著鳥媽媽銜的食物。龍生九子,個個不同,因為這麼多孩子要分享父母的愛,必然要「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她的人生似乎被分成兩部分。四年級之前,她用哭鬧尋求父母的愛;但在四年級之後,她選擇成為一個讓父母少操心的乖孩子,乖到讓父母可以忽略她,她試圖用成績來換父母的愛,但這是個悖論,因為它同樣意味著這種愛是有條件的。她即使獲得了父母的「看好」依然會欲求不滿,她分不清他們到底是愛面子還是愛孩子。


後來上了大學,似乎父母對「我好恨」的看好告一段落,她又該如何獲得父母的愛?哭鬧已經被證明是無效的,甚至會讓母親說出那麼可怕的話:要是沒生她就好了。也許是這句話嚇住了她,讓她不敢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了。而她也沒有什麼再引起父母「看好」的「魚餌」了,也許父母開始過屬於他們的生活,而她卻不習慣過屬於自己的生活了。


讓人尷尬的是,她正處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離巢」期,大學時代,當很多人都把目光投向外面世界的時候,她還將目光轉向家裡。因為她可能甚至連青春期都沒有完全度過,在某種程度上,在她傷口痊癒之前,她是無法真正展翅高飛的。


一直以來,她都在強烈地呼喚父母的愛和強行自我壓抑的冰與火的世界中生存,這些痛苦羈絆著她,讓她覺得自己沒有力量面對外界的人際關係和挑戰。


其實很多人,都在生命中的某個深切創傷中,全心全意地沉湎於做一個「可憐蟲」的角色中:一邊可憐自己,一邊痛恨自己如此無力。我們的傷害不是真正來自父母,而是因為不肯放下父母曾給過我們的傷害,然後一直讓這傷口不去痊癒,於是對自己的指責成為一種自動的程序,會不時蹦出來,自動運行,自我傷害。


如果我們真的將愛和恨看成一個硬幣的兩面也許會發現,有時我們會以恨的方式,或者以痛苦的方式保持一種和父母的聯結。比如如果父母是不幸福的,那麼兒女的幸福有時在某些過分「愛」他們的孩子眼裡似乎是一種「不孝」,也許他們在以讓自己過得很不愉快的方式表達一種和父母的一致,或者「愛的忠誠」。


用一句不地道的話來說,父母們長久以來一直為這一家的孩子們活,而這些孩子也一直努力地為父母而活,以至於看上去好像「我好恨」上了大學,但如果沒有來自父母的信息她就無法找到幸福。她雖然已經二十多歲,可是卻缺乏這個年齡的年青人迫不及待冒險的衝動,她的所有關注點還只是在父母和她的原生家庭身上。


也許當她的父母辭去了自我犧牲的職務,也免去了她用學習來調和家庭矛盾這麼一個工作以後,「我好恨」才能開始面對一個選擇,那就是她什麼時候可以為自己活著。或者說,除去為父母的開心活著以外,她還有什麼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好恨」不得不去面對這個世界,開始組建屬於自己的世界了,而不能再將所有的幸福繼續維繫在父母身上,畢竟她已經不是小孩子了。雖然我們今天的所作所為有時真的會被這樣小的內心的孩子影響,但現在我們真的已經是成人了,我們可以擁有我們的生活,這是一種解放,雖然這解放來得遲了一些,但畢竟還是來到了。


雖然有些陌生,有些彆扭,甚至恐懼,但畢竟,到了我們組建自己世界的關鍵時期了。放下恨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再排斥過去那個因為小而顯得無能的自己,對我們內心的小孩多一些愛,愛到天荒地老,不死不休。


恨若成癮,一生無愛


本文來自 iFuun專欄 · 心之助 。轉載須註明作者及相關信息。


微信公眾號 | luyuexinli


新浪微博 | 盧悅盧悅


恨若成癮,一生無愛


有時候他出軌,只是因為遺傳基因而已
「岳曉東趣說三國殺」:(八)關羽有表演型人格障礙
壹心理周刊 · 我們都是拖拉斯基
獻給所有寂寞人的禮物

TAG:心理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都是同一年生下孩子的女明星,林心如曬素顏照成癮只有她變成這樣
整形成癮也是一種病,快來看一下自己有成癮的「潛質」嗎
我不是短髮成癮,而是思念成疾
喝茶若成癮,此生可付深情。
相愛想殺要成癮,最互虐的星座在這裡
你所謂的熱愛工作,可能只是一種成癮
喝茶若成癮,此生可付深情
擼鐵成癮的肌肉女,單身的她要把健身當成戀愛去對待
前半生吸毒成癮,健身蛻變成肌肉型男,人生真的需要一次改變
與其仿別人成癮,不如瘋狂做自己
愛之成癮:愛情就像可卡因
女孩拔毛成癮,頭頂都快拔禿了,隨後卻遇到一生摯愛
對咖啡成癮的他,最終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
若然憂,傷成癮 。
健身成癮的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習慣呢?
後來我熬夜成癮,孤獨成性!
他只是曖昧成癮,又不是真的喜歡你
孩子吃蟲子成癮,父母竟然一點也不著急?
結婚2年生3娃,這對星二代小夫妻好恩愛,跟出軌成癮的國際巨星老爸一點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