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為什麼欣羨古人的居住?

我們為什麼欣羨古人的居住?

第61期

我們為什麼欣羨古人的居住?


文 | 蔡崇達


回溯中國居住形態的演化就會明白:實際上,古人的居住和當時的生活方式、文化傳統已經達到完全甚至是完美的結合,居所不僅是物質生活的載體,還是精神審美的載體,甚至成了古人自我心理自我理療的空間。而現在中國人居住的問題在於,生活方式、文化認同和我們的居住方式本身是有隔閡的,正是這種隔閡,使很多人開始重新嚮往古人的居住。重新梳理傳統居住從物質到審美到最後能構築心理自我理療空間的細節,或許能更清晰地理解什麼是居住的中國要素,什麼才是中國式居住。

我們為什麼欣羨古人的居住?


四合院:從居住到審美


坐在自己休整過的四合院里,丁艾還在對記者不斷懊悔自己兩年前敲掉了那些古舊的方磚,改成了現代的瓷磚。她從祖輩那裡繼承了位於北京東城區南池子大街一座三進的大四合院,因為時間原因,還有此前知青返城後政府組織的租借,她的四合院現在顯得有點破舊,特別是地面都坑坑窪窪。她開始翻修自己的四合院,其中包括把方磚改成現代的瓷磚,而這樣做的結果是--"一到潮天,整個地上都是水,人走在上面都滑。"


發現這個毛病後,丁艾越發覺得"老祖宗留下的房子是多有智慧"。"你想想,以前可都是平房,但以前在我印象里地面就不會有這個毛病,那是因為,實際上方磚是用那種可以透氣的土燒制的。而且為了防潮,四合院的底部是有個台的,你稍留心就可以看到,在面對庭院的房基下都嵌著一個鏤空的小窗,它實際上就是和透氣的方磚形成一個通風系統,這樣水氣才不會被憋在地下然後從地下冒出來成為潮。而且為了防止在流通中,水汽沾在方磚上,方磚在鋪設前是用桐油泡過的,平時還要用桐油抹,這樣就不會沾水,而且異常乾淨。"


那種窗其實有個專門名稱叫透氣窗,事實上它不僅是為地面透氣,還和四合院的屋頂整個構成一個透氣系統,還關係到牆面和柱子的驅潮。屋頂用人字型結構,靠近頂部也有小窗,可以構成一個氣流循環系統。


"四合院是中國居住發展3000年的最終形態,這樣精巧的設置實際上不少。"住在四合院里的丁艾驕傲地告訴記者,"我敢說四合院比什麼樣式的房子都冬暖夏涼,實際上人字型的屋頂下有一個平面,這個平面還有古人的巧思--支撐整個平面的是木頭,然後是一層鬆軟的土,最上面還有一層用土和草夾成的板,這就很有作用,下雨的時候,上面那一層能保證擋住雨水,第二層能吸收水汽。這樣的水汽吸著因為有最頂層的覆蓋不容易蒸發掉,夏天熱氣從屋頂下來,要經過這一層,就能隔熱,當然涼快。而冬天最怕的是屋內暖氣從屋頂散走,熱氣上來,又變成一個保溫裝置。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城市都用空調,熱氣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這時候就擋不住熱氣了。"

"實際上四合院是和古代生活條件完全適應的精巧的住宅裝置,在古代,沒有工業化的工具,採光、飽暖、避暑全都是要靠自然的方法,而四合院就是中國居住適應這些環境演化的結果,包括從外觀到裡面的各種布局,都是很有自然根據的。而且事實上中國居住的建築觀就是充分借鑒天道,就是說從天體運行中去學習規律。而社會組織形式、傳統疑似也是從天道落實到人道的,所以中國的房子在演化過程中很容易和社會組織、文化契合。比如四合院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中間房子最大,然後兩邊逐漸變小,這首先是中國的木構方式決定它只能是中間最大兩邊小,要不就可能倒塌。再說中國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宗族制度,一個首領組織整個家庭,最大的房子只能中間一間。傳統四合院的居住強調統領整個住宅的主房要向陽,這是適應周易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實際上還因為特定的環境--中國處在北半球中、低緯度,陽光是從南面照過來的,這就決定了人們採光的朝向,這種文化和居住上的天然契合是西方建築所少有的。"清華大學建築系老師羅德胤說。


"所以風水說到底是居住技術的文化表達,比如按照風水理論,廚房必須安排在坐煞向生的東南方,而廁所則放置在西南角,這兩個都是煞位,一個用火,一個用污穢鎮住。但實際上是因為中國的地理位置決定,風大都是從西北刮來,廚房放在南邊可以避免失火;而廁所放西南,也就是屋子的最下角,就不會讓房子發臭。而這樣表達的原因是因為,實際上中國人是把自己生活的要件都想像成有鬼神的。比如四合院設置內外照壁,一是為了應光,而是剛好和房子構成一道氣流通道,保證氣均勻地流過房子。不是像現在房子南北通透,風就從正北走到正南,其他地方一點涼快都沒有。而風水先生則用故事解釋,說鬼是不懂轉彎的,所以照壁就是阻擋住鬼,讓不會轉彎的鬼走不進房子。再比如四合院都要在門口放置個猴子形狀的馬石,因為根據十二生肖的排位,馬是屬於火的,木構的房子最怕火了,而猴子屬水,就把拴住馬的石頭做成猴子形狀,叫做避馬石,再後來就有《西遊記》裡面那個當過弼馬溫的孫悟空,吳承恩實際上是借用了這個故事。另外,在四合院里一般種海棠、梨樹和石榴,因為這海棠、梨樹在傳說中是兄弟化成的,表示兄弟和睦,而種石榴樹是為了"多子多孫"。"羅德胤說。


"也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四合院在古人的思想里不僅是居住的空間,事實上四合院的居住成了溝通天地人鬼神的地方。北京一開始建都的設計,就是對應天上的月亮和星辰,在古代登高望下,中間的宮殿如同月亮,而圍繞在周圍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閃爍的燈光就如同星辰。最明顯的例子是,古代建房子前要先算主人的八字,然後通過八字換算地理位置結合布局,這是人和天、地的相處,而四合院還留有侍奉祖宗和祭祀的空間,四合院正房一般是侍奉著祖宗的牌位,而人的喜、壽、喪也在正房,因為正房位於中軸,被認為是最通天地的地方,就是人和鬼神的相連。"


丁艾說她最不能容忍的是,"現在的樓房是封閉的,但實際上卻不是私密的,因為每個人沒有自己的天和地。"她住過一段時間的樓房,"鄰居夫妻說的悄悄話晚上很容易聽見,而且從你家窗戶就可以看到對面的動靜,除非你把全部窗子關上,把自己憋在一個地方。""四合院之所以形成四面合起來,一來這樣的結構最容易防震,防風沙,中國古代城市的道路都是土,一有風颳起就漫天飛舞,二是因為採光的需要,居住的房子都開了大量窗戶,窗戶上要用窗紙。不過更重要的是為了私密性,事實上,中國歷代都有法律禁止房子建高,為的就是不讓鄰居能看到隔壁人家的活動。而且,按照五行理論,土居中,所以中間必須要留庭院。事實上古人特別講究維護自己的小天地,一個四合院就是一套五行體系,每個人也各是一個體系。"羅德胤說,"其實雕龍畫鳳一開始是因為頂房子的柱子怕受潮和遭蟻,所以用帶顏料的不透水的漆刷上保護,後來就開始在上面畫人物風水和故事傳奇,而我們都常看到老式的四合院屋頂要裝飾高矮不同、姿態各異的小獸,它其實本來是屋頂防漏的。"

我們為什麼欣羨古人的居住?


蘇州園林:從審美到精神理療


粉牆裡黑瓦下,八十多歲的吳門畫派的傳人吳木先生在他的殘粒園對記者講述了關於這個現在蘇州僅存的、惟一還屬於私家擁有的蘇州園林的故事:"在我印象里,這個園林就是用來吟詩作對的,每每有朋友過來找我父親,父親就會帶著他們到園裡。在我印象里就有吳昌碩、沈鈞儒等很多名家。"殘粒園是吳木的父親當時畫壇名家吳端秋在1929年購買的,它前身是一名鹽商留下來的"東園"。"實際上在以前,園林就是用來會客的,就像現在的客廳,不過它不像客廳。現在朋友來了我們都要帶出去外面唱歌吃飯,而以前就在家裡搬文弄墨,這樣的方式是當時所盛行的,事實上,文人墨客樂此不疲,這樣的活動已經盛行了上千年。"


"古代的文人為什麼會一直傾心於此,肯定有功能化的一面。"蘇州畫院的畫家葉放聯合隔壁四家鄰居把自己家別墅的後院改造成蘇州園林,還特意在園中修了個戲台,自此以後常有各國的文化人約著要來這裡雅聚,而且來了一次後就會想常來。"事實上在古代,園林是文人聽戲社交的場所,就如同現在這個布局一樣,前面聽曲的迴廊和戲台要隔著三到五米寬的水,因為水是天然的傳音工具。而且,這個台的做法以前叫做凌波,這是來自中國傳統道家的精神,你面對看上去似乎枕在水上的戲台,聽曲的過程會恍惚進入自己小時候讀過的仙人故事。在這裡,每個東西你都覺得很好用,而且在好用的同時,你都覺得它上面帶著和你記憶里的、文化里的、傳統里的東西契合的東西,在它每一個小細節都有和你共鳴的文化和傳統,張紀中就告訴我,他到了這裡真的恍若隔世,他從來沒有體會到這種狀態。"

"可以這麼理解,園林是中國審美的物化典範。"葉放對記者說。關於私人園林的由來,有這麼一種解釋:以前古代都是木結構房子,為了防火就在庭院里擺上水缸,後來水缸越來越大,為了審美開始種荷花養魚,不過以前是對水有嚴格控制的,水缸多大都是有限制的,有些在北京做官的人回到天高皇帝遠的水鄉江南,就把水缸發展成水池,然後鋪設山水開始放肆地審美。從這個解釋上講,園林是接著以居住功能的四合院進一步物質審美化的過程。不過按照中國園林專家周維權教授的看法,園林開始於達官貴族大四合院里的花廳,那是當居住功能發展到極致就乾脆辟開個獨立的接待客人的審美娛樂空間。"無論哪一種說法,有共識的是,園林的由來就是中國居住從物質功能完全發展後,舒展開一個獨立的審美空間。在此前一開始的居住審美就是在居住宅子細節上的美化,比如種植樹木,雕龍畫鳳。可以這麼說,當園林脫離四合院開始獨立出現的時候,園林就是中國居住審美的獨立空間和成熟形態,當然這都要來自物質和經濟基礎。"葉放說。


在蘇州園林管理局原副總工程師園林專家黃瑋的理解當中,蘇州園林不僅是中國居住審美功能的載體。"中國園林發展有兩條主線,一個是帝王園林,一個是民間的私家園林,蘇州園林是私家園林的代表,也是中國居住的審美代表,它的密集出現是在唐宋。私家園林的出現很自然,我們想像一下,古代的城市都是庭院結構,沒有現在的娛樂和公共空間,所以一個人要審美要娛樂就要自己營造。我是這麼認為,中國的城市的私家園林也就是蘇州園林的真正前身實際上是在宋朝才大量出現的,當時江南地區是全國最富庶的地方,聚集了大量鹽商,這時物質基礎保證有能力審美了,但實際上更重要的,當時的莊園經濟制度已經瓦解,像謝靈運那種原本靠著郊區的莊園滿足自己的物質生活和審美需求的士族失去了以前的生活基礎,他們只有入世為皇帝所用才能繼續生存,在這個時候魏晉南北朝居住在郊外別墅、莊園的士族只能到城市來,但他們現實壓力其實很大,失去了往日的經濟基礎,如果沒能討到皇帝和統治階級的歡心自己就一無所有,所以在那個時候流行造園,實際上是為了營造所謂的壺中天地的感覺,舒緩壓力催眠自己。"黃瑋對記者說。


"所以你可以看到,蘇州園林的每一個布景、每一個細節實際上都有典故。比如幾乎所有的園林都有可以登高的假山,還有以水環繞的島,你一走進拙政園就可以看到,一水繞著三個島。古人崇敬山嶽,是因為山高勢險猶如通往天庭的路。事實上傳說中的神仙不是居住在昆崙山上,就是居住在蓬萊仙島。園林裡布置這些東西,其實寄予的是主人的想像,當他們不堪重負的時候,就走進園裡,通過擺設的細節催眠自己進入典故中去。園林的舒解空間還在於,他們通過自己營造的景色表達感情。中國古人說情景交融,一定的景有一定的典故,而每個典故都有要表達的情緒,可以這麼說,園林從那個時候開始就是這個主人寫的最大文章。從這個基礎上就可以理解,做對子其實是希望通過自己布置的景色讓參觀的友人理解你的心境,這顯然是古人含蓄的溝通方式,所以你看古代沒有精神醫師,文人雖然動蕩卻活得好好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居住發展到蘇州園林實際上已經架構了居住的所有需求:物質、文化、社會組織形式,甚至心理疏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新聞 的精彩文章:

法攝影師馬克·呂布拍攝1957年的北京
結婚一年未同房 法院調解終離婚
人民日報揭秘長征七號:「即到即打」「想打就打」
長征七號「乘客」都有誰?

TAG:鳳凰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號外┃鄉村與城市,誰也不須欣羨誰。
她是UMich,她有令人欣羨的就業率!她被奉為「最強人脈」校之首!但被這位美女征服了!征服故事要直播了!
蔣欣羨慕魯豫吃不胖體質 圓夢中戲淚撒課堂
大咖一日行微胖界女神蔣欣羨慕魯豫 圓夢中戲淚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