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老老實實吃草的牛

老老實實吃草的牛

iFuun導讀:「興之所致」聽上去瀟洒,但也可能是一種形式隱蔽的縱慾。想要腹肌的人都要一遍遍的卷腹、深蹲。同樣,知識上的「腹肌」也要靠機械運動打底。 —— www.iFuun.com


老老實實吃草的牛  


有人問學者A:「請問您的專業(field)是什麼?」A答道:「我又不是牛,怎麼會只在一塊地上(field)吃草?」

這個故事,我去香港之前碰到過十多遍,學者A是誰,好像說法也不統一:尼采、康德、韋伯……當然這不重要,我當時只覺得,有脾氣有「腔調」的牛,還挺多的。


弄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我開始逢人便講「找一個具體的問題」,「學會從具體問題入手」,「博士論文宜小不宜大」,「研究計劃最可怕的,是失控……」。在飯局上說,在郵件里說,介於循循善誘與自言自語之間。我回北京,請我們家大個子和二馮吃飯,還說。他們起初有點兒不相信,不相信一隻曾經喜歡吹牛逼說大話的牛,忽然間,「中規中矩」。最後還是二馮會說話(畢竟是房地產界的從業人員),「你踏實了」。


他們的感慨不是沒有原因。


我年輕的(現在也不老,應該說「更年輕的」)時候,特別二(當然現在也挺二,但我負責任地說,程度降低了不少)。表現在學習方面,就是有一股莫名的虛火。做人類學,要懂歷史,懂政治經濟學,懂當代時興的理論,懂西學古典,懂世道民心。那個時候看書,經常是左手一本民族志,右手一本黑格爾,睡前還要翻翻甘陽秦暉劉小楓。那時候大概覺得,最頂尖的學者就是這樣「煉」成的,就該多線並進,就該像一個「知識分子」一樣「博雅」。在這條康庄大道上,具體問題的發現與闡釋,只是「妙手偶得」,是從自家的存糧里拿出一碗,讓你們開開眼。誰要是跟我講什麼問題意識,框架搭建,細部著手,那別怪我學者A……

至今我依然認為,那段時間裡,「真誠」和「野心」之間的界限非常微妙。我不是董橋先生,不敢自吹「不悔少作」。我悔著呢。但我也同時認為,那種狂妄和混亂,放置於個體的經歷當中,幾乎是必然。我遇見的老師們(尤其是那些我認為對我影響至深的老師們)似乎就是這樣要求自己的,而我身邊的同學們(尤其是那些跟我臭氣相投的同學們)似乎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


不翻民國舊賬,「規範的」人文社科體系建設,在中國大陸的歷史也無非是改革以來這三十多年。這裡面有一條潛在的路線鬥爭,就是「博」與「專」的比重和傾向。以我個人的觀感,提倡後者的,往往底氣不足。雖然學科體系邊界在逐漸僵化,「專業規範」在逐漸確立,但總是隱含著不死心,不甘願做一頭不亂跑的牛,檯面上說的話,還是上窮碧落下黃泉。


上半年的時候,在準備博士資格考試,曾經有一周時間泡在學校圖書館的期刊部,翻《醫學人類學季刊》(Medical Anthropology Quarterly)。從一九八三年到現在,這本刊物共刊發論文六百四十多篇。每天下午,我扛著電腦,摘錄文章的主要內容、結論,少量重要文章還要細讀。大多數時候,閱覽室都只有我一個人,進進出出,翻翻寫寫。在醫學人類學這塊地(field)上分量最重的這本刊物里,曾經出現在「作者」位置上的學者成百上千。這其中的許多人都默默無聞,他們來自於一些不知名的學校,職業生涯並無值得炫耀的成績。我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跟這些平庸的「牛」去以色列、瓜地馬拉、尚比亞、越南……訪問艾滋病人、糖尿病人、霍亂病人以及患創傷後精神疾病的伊戰老兵。對許多作者而言,他們窮其一生,只登上過這本雜誌一次,只給出過一個平淡無奇的結論。對醫學人類學而言,知識生產的機器默默滾動向前,如果不是有心這樣坐下來檢閱,你甚至很難注意在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其實已經天翻地覆。


「學術之為志業」在當代首先表現為一個技術性的問題,即你能否通過一個問題進入知識創新(有多新?)的場域。以「一篇論文」作為支架搭建的這一座龐大的金字塔(當然,也有可能是巴別塔),刻意雕刻同一問題的不同紋理,對建造者而言,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下刀」不僅僅是「敲門磚」問題。對具體題目體察不深而喜好宏大敘事的路數因此顯得可疑。我曾經閱讀一本關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人類學著作,枯燥無味,難以卒讀。後來發現同一位作者曾經將書中的主要觀點濃縮成論文發表,脈絡清晰,行文流暢。可見一個「蹩腳的」作者也可能有其精彩的地方,要看其表達的方式是什麼而定。


兩年前,我做助教的那門「族群理論」課上,有一個德州來的男生。德州,不是我們山東那個賣扒雞出名的地方,是美國,德克薩斯州。他在北卡學政治學,二年級,交換來香港一學期。課程進行到三周的時候,教授把我叫到辦公室,「這個孩子真棒,你看他的作業,條理多清晰」。後來再上課,我有意留心他,發現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秘籍,無非是把PPT上的重點勾出來,完成規定閱讀,回答問題的時候不說廢話。期末,他的論文是關於中國民族政策,因為我曾寫過類似的東西,教授特地讓他遇到問題來找我談談。我們見面前後大約三次,每次他都帶著一些材料和論文。「這個的意思是……」,「我還找到一個人……」,「我看了這幾篇……」。後來作業交上來,老師說,可惜沒有A+這一檔,否則一定是他。學期結束,我在食堂碰到他,他說自己生在農場,從小就不聰明,老師怎麼教,他就怎麼學。

有了一點兒教學的經歷之後,我對學科邊界、專業規範之類的東西,開始漸漸有好感。試想,對一個十八九歲,剛剛逃脫解析幾何和時事政治,完全沒有社會經驗的孩子而言,還有什麼比「規範」和「界限」更能讓他迅速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至於他以後能否突破樊籬,打通古今中西,那實在是需要太多機緣和努力,但就教育者而言,這不該是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現有學科分類的弊病,從業者本身體會最深,但這個弊病的克服,卻不能單純地依靠「左手一本民族志右手一本黑格爾」,或者說,你至少應該明白左手和右手之間的關係。求知,當然是有快感的事情,但凡有快感的事情,一般都需要節制。「興之所致」聽上去瀟洒,但也可能是一種形式隱蔽的縱慾。想要腹肌的人都要一遍遍的卷腹、深蹲,不能無聊更多,同樣,知識上的「腹肌」也要靠機械運動打底。


為了表明其實我不是低頭認慫,這篇文章會以這樣鏗鏘有力的情感抒髮結尾:


知識輸入與輸出,有其自身有機的規律,而這一點恰恰是「學科邊界」所無法阻擋的。舉個例子,前一段時間我在讀本雅明的文集,發現:原來盧卡奇的那本《小說理論》是他隱含的對話者;幾乎所有對「現代性」作出理論概括的人,都會在卡夫卡、波德萊爾、普魯斯特、愛倫·坡這幾個有限的作家筆下尋求例證;而本雅明-阿倫特-阿多諾/霍克海默之間的批評與辯護可以看作是理解戰後批判理論的三個重要出發點。


換言之,你總會從一本書走向另一本書,從一個人走向另一個人,從一塊地走向另一塊地。「具體問題」的淺層之下,是真正的「跨學科」洋流。雖然於我而言,這無非是豆瓣上多幾本「想讀」,但這至少可以緩解那種莫名的、成為一隻「聽話的牛」的焦慮,因為,路是一定有的,走的人再少,也還是路。

上星期,書包里一直放著李娟的《冬牧場》,參訪間歇或睡前讀幾頁。她描寫哈薩克牧民家的牛,為了過冬,總是必須要按照固定的順序、固定的區域吃草。看吧,這挺科學的。


郵箱訂閱:留下Email,追蹤每周心理精選  ← 


文/袁長庚(微信:心靈治癒課,zhiyu365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打卡學習:為什麼男人會有處女情結?


心情淡淡,吐露芬芳
我問心理學4:同學聚會心動了怎麼辦?
「在別處」症候群
怎麼拒絕別人的追求?

TAG:心理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曉彤獲得最佳女配:老老實實拍戲 老老實實做人
控球其實很簡單!老老實實去練吧!
你,給我老老實實坐好!
摘掉你的面具,老老實實念佛!
老老實實做貓奴才不好嗎,為什麼非要招惹貓?
社會搞笑漫畫,老老實實待著!
老老實實做人,乾乾淨淨做事!
國外的患者就老老實實就醫?
老老實實的類型片,其實就長《記憶大師》這樣
放下名利枷鎖 老老實實念佛!
兵哥阿庫,實實在在做人、踏踏實實做茶
老老實實和我說,沙發上的女人內褲哪裡來的?
你還在老老實實穿T恤?趙麗穎說愛拼才會贏!
楊冪原味戲服都賣八千,還是老老實實學大冪冪同款搭配吧
女神你這樣穿,你叫我還怎麼能老老實實的上班呀
王毅:印軍應老老實實地退出去!
切赫:爭冠已經沒戲了,老老實實爭四吧
房子面積小,還是老老實實的用這種電視牆吧,既實用又好看
妞妞以前洗澡都是拚死了掙扎,現在卻老老實實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