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關係,因真實而美好

關係,因真實而美好

關係,因真實而美好


文:許新顏


近日邀約一個一年多沒見的朋友慧吃飯聊天,聊起她90後的女兒,她笑嘻嘻地說」現在的孩子直接而又膽大,面對真實,不遮不掩」。春節時,一家三口一起去三亞旅遊,孩子在微信圈裡曬他們的合影,有人點贊評論「好羨慕啊!多幸福啊!」女兒馬上回帖「他們經常吵架的,不全都是這樣的!」朋友慧描述地時候是喜滋滋的表情。她說,因為和老公,都有自己的主意,在旅遊的過程中因意見和需要不一致時會經常有小吵小鬧,吵鬧完畢,再次達成一致,繼續旅遊,真是沒影響旅行的心情。

朋友慧說,如果女兒沒有如此真實的反饋,她還一直期待,一直在找尋更完美的親密關係,現在想起來,二十多年的夫妻關係,幸福是真實的,吵鬧不滿也是真實的。回憶起來,這份家庭生活關係因為「真實」而美好,因為隨意自然而覺得放鬆愜意。


很為朋友慧的家庭氛圍中,擁有可以容納真實的表達的空間而高興,也讓做為心理諮詢師的我,再一次探尋與思考,如何讓我們的各種關係變得鮮活而真實?


首先,要建立一份真實的關係,是要我們能夠在關係里,面對真實的自己。時刻在關係里問問自己「我是誰?」


另一個結婚10年的朋友君和我聊天,說自己當年嫁給現在的老公就是因為在戀愛期間老公可以無時不刻哄自己開心,自己有一點不開心,老公就百般撫慰和疼愛。結婚後,感情的濃度逐日減淡,現在,自己心情不好,發脾氣,就想讓老公「哄一哄」,而老公,就是堅決不哄。還經常說,「我們現在的家裡,不缺嬌小姐,我還想讓你把我當公子侍候呢!」婚戀期間二人的關係,搭建了一個虛幻的舞台,在舞台中,朋友君上演了一個需要百般呵護的「小女孩」,戀愛中的男人扮演了一個時刻悉心照顧小女孩的「父親」。強烈的需要背後呈現的是強烈的缺失。朋友君小時候父親是缺位的,從小沒有得到過父親的寵愛,她需要在關係中構建一幅虛幻的童話,一遍遍地重演「嬌小姐」,而忘記了「我是誰」。而在真實的婚姻關係中,兩個人需要建立的是平等的成人之間的互動關係,是需要建立一份互相依靠、互相支持的夥伴關係。關係中的主角,都在不經意間迷失了自己,忘記了「我是誰」。

要讓一份關係真實,需要關係中的人,看到和接受對方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想像和幻想成為自己需要的樣子。


在關係里,我們經常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份關係形成的開始,往往是因為彼此的相同,但是,要維持和經營一份長久的關係,需要的是接納彼此的不同。因為有了不同,也就有了不滿和爭吵。在一份真實的關係里,不滿是客觀存在的。我們能夠做到的是,給不滿安放一個承載的空間,可以允許自己和對方去表達。


當然,人都會在不經意間迷失自己,忘記了「我是誰」。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都是有缺失的,我們太想利用各種機會,來滿足自己。殊不知,最終,能夠滿足我們的,只有我們自己。所以,內心的成長與長大,是每一個人一生的功課。


在任何一段關係里,相敬如賓、甜甜蜜蜜,一定不是時時刻刻。在一份真實的關係里,一定有更多的允許,更多的變化,更多的五彩繽紛,甚至承載更多的不滿和憤怒。一份長久而穩定的關係,更多的,是在關係中的人,能夠有能力一起去經歷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願意一起攜手去體驗現實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五味陳雜。


關係,因真實而美好。

那些慌張的瞬間終究會讓你更強大
愚孝是怎樣練成的

TAG:心理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俄制武器總是打不過美製武器?究其背後原因真實的讓人深思
因真實感動 紀實攝影中的抓拍、跟拍和盲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