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沒有用的事,就是感動自己
你以為是在夢想的大道上前進,
實則不過在自我感動的深淵裡下墜。
——國館君按
在朋友圈,你肯定刷過這樣一些狀態:
「又加班加到凌晨,凌晨兩點在看書,過去幾天忙到只睡幾個小時……」
無時無刻不在傳遞著「我很努力,我很不易」但依舊「累並快樂著」的心情。
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加班、努力這樣的分內事,被越來越多「勤奮者」曬出。
廉價的感動,恰恰是因為做的太少
實際,很多「勤奮者」才開始進入狀態,就被自己發奮圖強的樣子感動得一塌糊塗。
這讓人聯想到《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每天一副「復興燕國」嘔心瀝血的努力狀態。
按「北喬峰南慕容」的說法,慕容復的武功應與喬峰相當,可他能被無心習武的段譽一頓六脈神劍打得落花流水。
仔細想來,習武、復國,慕容復為之努力過嗎?
學武不精,卻四處接受他人「南慕容」的稱呼。復國沒做實質努力,但情緒異常高漲。
這種感覺很像,還沒上戰場,就被自己拿槍的「壯舉」給感動了。
努力這件事,並不值得自我感動。
所謂的努力,不是自我找苦
我們從小被灌輸「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於是很多人自覺翻譯為「天降大任給我,必先讓我吃苦,等苦夠了自然會成功。」
做不完的工作,熬夜到天亮的,廢寢忘食的忙碌,聽起來是很苦……可曾想過這些苦多少是因為工作效率低,時間安排不合理,自己找的苦呢?
雷軍有句話說的好「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
只知道蠻幹,不講究方法和效率的吃苦,都是思維上的偷懶。這種努力,不過是無意義的消耗。
創意大師李欣頻也曾說「努力是沒有用的,如果是在不對的地方」。
真正的努力是認清愛迪生說的1%的靈感在哪,再去付出99%的汗水。
否則,你以為是走在夢想的康庄大道上前進,實則不過是在自我陶醉的深淵裡下墜。
凡是沉溺於自我情緒的人,都不太成功
每個人有自我憐憫的情緒,這是人的天性。
就連義大利著名小說家卡爾維諾都一直提醒自己:「千萬不要自己感動自己。」
能剋制住自我欣賞感動的情緒,亦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拿戰國時期的趙括來說,他從小熟讀兵書,軍事信口拈來,無人能比。這種優越感,讓他孤芳自賞,自認為天下無敵。
直到奔赴戰場時,他完全不顧廉頗的作戰方案,最後導致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沉浸於自己,無論是自覺高人一等,還是自我感動,都會讓自己固步自封。
別那麼矯情,生活只看結果
我們從小聽到「結果不重要,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於是真的以為,努力的過程才是第一。
但現實並不如此,《請給我結果》一書中講到「沒有結果的努力都是無用功。」
生活是一項投資,起早貪黑,熬夜加班,為的不是在苦中自我感動,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更高效的工作。
老子言「自是者不彰」,越是沉迷標榜越是不得彰顯。因為真正厲害的人,都是用結果說話。
如果人生路上遇到不可避免的吃苦,請英雄式的接受,不要沉醉其中。如果遇到可避免的吃苦,請避而退之。
因為人生不應該是持久吃苦的拉鋸戰,而應是走走停停的有的放矢。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國館 |
※是啊,感動自己是最無聊的事情了
※最怕的是,自己感動了自己
※有沒有一件事,讓你拚命到感動自己
※愛得如此用力,卻只是感動了自己
※就怕努力到最後,感動的只有自己
※有些場景,只感動得了自己,感動不了別人
※我們盜的不是墓,是感動
※她做過最讓你感動的事情是什麼?
※愛不是感動,而是
※它們只想以最真的心,陪伴你一生,很感動
※想用熱情感動你,到最後,卻燙傷了自己
※若你有些許感動,才是對我最扎心的
※你曾經做過感動自己的事情么?
※這些「靈異」的照片,看的人沒有害怕,反而很感動
※心裡沒有你的人,你感動不了
※跟寵物相處這麼久,也沒有哪個瞬間讓你覺得原來它也愛你,覺得很感動?
※管仲不用鮑叔牙不是覺得他能力不夠,而是一個讓人感動的原因
※感動只是一瞬間的事情,哪張圖讓你最感動?
※不愛你的人,是不會被你感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