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這是我見過的,全世界最理性的暗戀

這是我見過的,全世界最理性的暗戀

這是我見過的,全世界最理性的暗戀


文:葉壯丨心理培訓師


原題:最理性的暗戀是什麼樣子的?

在我看來,暗戀本身就是針對於情感盈利的一種理性選擇,只是外人更容易看到苦哈哈的執念,而看不到潛藏其中的交易罷了。一些典型的心理指標決定了它的性質,這是可以算出來的。


結合個人經歷而言,暗戀還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每天只有看到那個女孩子的時候能高興些,如果能聊上一會兒,更想盡辦法好好表現。可是直到中學畢業,人家也不知道我的那點兒小意思。


人為什麼要做讓自己在大多數時間感覺不是很舒服的事兒呢?


愛情強調承諾,激情和親密,這三個元素都重視相互性——而暗戀裡面,一個也沒有。

哈爾·凱利(Hal·Kelly)對愛情心理學和經濟學的嫁接作了第一次積極主動的嘗試,一個用於解析親密關係的全新理論——社會交換理論,應運而生。


這個理論打開了用公式和代數計算愛情的先河,進而一發不可收拾。


在親密關係的研究領域,始終缺乏一種著眼於未來的理論——難道人們做出的種種決定,都是由他們自身或者他們的種族過去經歷的美好抑或苦難決定的嗎?歷史決定論很難解釋一些在愛情中常見的事情——比如進化論和依戀理論都很難闡述明白,為什麼會有暗戀和單相思這種看上去傻乎乎的愛情形式存在。


乍一看,新理論仍然解釋不了暗戀——暗戀能獲得什麼好處呢?這恐怕已經是天底下最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之一了吧。


但是,只要暗戀這種事客觀存在,就證明它給暗戀者帶來了盈利,只是有待進一步分析而已。

暗戀是我認為最具有經濟學色彩的心理學現象。一個人暗戀另一個人,可以愛得發瘋發狂,愛得如痴如醉,卻遲遲沒有真正的表達和實質的行為。就像我小時候,我媽媽在某個專櫃看到一件閃耀著璀璨光芒的首飾——她那麼動心,天天有意無意地聊起來,艷羨與傾慕著,連我這個鈍感的小孩子都能看出來她那超越欣賞的喜歡,但是直到那件首飾不再出現在那個櫥窗,她一直都沒有提過要買。這兩件事,在社會交換理論上找到了交集。


在社會交換理論之中,愛情不再著眼於個體和族群那輝煌或者不堪回首的過往,而把聚焦的重點放在了未來。每個人都在用經濟學者的眼光追逐愛情,人們想在愛情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已。親密關係在這個理論的觀察下,簡約的像一條宜家出品的凳子。


在這個理論的背景中,親密關係即權衡利弊,對於親密關係而言,真正強調的是理性的動機與決策。而感受如何,跟動機怎樣完全是兩回事。


這個理念深得當時美國政府的認可,因為好的親密關係會很大程度上緩解政府的相關支出——離婚率下降,待救助人士減少,治安環境改善,更多人以家庭為單位分享資源。而政府迫切地需要一個富於邏輯強度的理論,能幫他們高效快速地定位問題。


在這樣的基礎上,就像提出算賬的經典公式一樣,不少曾經難於用舊理論加以解釋的愛情故事,靠一系列公式給生生「算」了出來。其中最基礎的公式是:

盈利=回報-支出


這裡的盈利、回報與支出,都同時包含著兩層含義:物質的與情感的。對考慮離婚的失和夫妻進行調解時,「你們多想想孩子」是調解者常說的話。這就強迫當事人對離婚的利弊再一次進行嚴肅的權衡,不得不把自己的現實情況套進上面的公式里。


暗戀亦如是。暗戀之所以存在,並不能僅僅觀察暗戀一方付出了多少心血,時間,甚至財富,彷彿那是個向心儀的對象虔誠朝聖的苦主。我覺得,倒更要像看待一個投資者一樣去看待他們。


你看小小一個鐵皮屋子投注站,天天在煙霧氤氳中,那麼多人懷揣著發財的夢想頻頻投注。他們之中獲得五百萬的少之又少,可這絲毫不影響他們的熱情和對夢想的投入——你不讓他買彩票,他倒真正難受。

暗戀者和在投注站盯著最近三十期開注結果苦苦研究找規律的人一樣。在上面的那個公式里,他們的盈利仍然是存在的,只不過已經超越了物質,而摻雜了眾多情感的成分,暗戀這件事本身及其帶來的心理感受,對他們就已經是一種正向的收穫。


在這裡,我們恐怕還要重複社會交換理論的基本理念:感受如何與動機怎樣完全是兩回事。感受如何決定了關係滿意度,而動機怎樣決定了最終的行為決策。


並不是天天吵架的情侶都會分手,也不是日子過得恬淡如水的夫妻全能白頭偕老。對親密關係的滿意度和對親密關係做出的決定完全是兩回事。


六十年來,超過十次的針對於全世界各個地方的親密關係的調查研究都發現,雖然婚姻滿意度和離婚存在一定的負相關——對婚姻不滿意的人更可能選擇離婚,但是這個相關度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真正的情況是,大多數對婚姻並不非常滿意的人還是選擇了湊活把日子過下去算了。親密關係是衡量障礙和投入之後做出的行為決策,就算相處地不愉快,也未必要離婚——畢竟除了愛情本身還有太多的東西要考慮。


對暗戀這件事而言,不少身陷其中的人都還是痛苦的。但就算痛苦他們也還要這麼做。決定感受的指標叫做「關係滿意度」,而決定具體行為的指標是我們在上一個公式中等號左邊的「盈利」。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源自於另一個指標的水平:對比度。對比度指的是在這段親密關係中,雙方在對關係的主導權上的差異。


關係滿意度=盈利-對比度


暗戀這種愛情模式中,雙方的主導權差異巨大。暗戀對象的一顰一笑都可能對暗戀者產生巨大的影響,反之則未必。暗戀者精心奉獻的事物,也可能會被暗戀對象視之為敝帚。所以對於暗戀來說,對比度的絕對值自然很高。其實,暗戀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對比度——哪個暗戀者想當備胎呢?如果能被「扶正」,何必揣著暗戀的狀態抱緊不放呢?


因為暗戀者對暗戀對象的執念,他們的「盈利」想必是高的;而因為他們與暗戀對象在情感地位上的天差地別,他們在這段關係中的「關係滿意度」恐怕是很低的。這就很好地解釋了暗戀這種矛盾的情感模式——


那麼痛苦,為什麼你還要堅持?


所以,「別為了一棵樹放棄了一整片森林」是勸慰暗戀者時最沒用的話。那片森林裡沒有那棵能帶來盈利的樹,光強調對比度低是沒什麼意義的——縱然在暗戀之中滿意度欠佳,起碼盈利還高,行為還有些在心理上的意義。


而這種「一棵樹」和「一片樹林」的討論,直接引出了另一個與暗戀相關的指標:候選對比度。


候選對比度指的是情感狀態中,一方對另一方不可替代的程度的差異。在暗戀這種情感模式中,這個數值同樣也是很大的:暗戀者對被暗戀者來說很可能無足輕重,受歡迎和追捧的人有著更大的選擇空間。而被暗戀者對暗戀者來說卻總是無可替代,為這一棵樹,拋棄天底下所有的樹都未嘗是一件不可選擇的事。「候選對比度」與「盈利」共同決定了一段關係的「排他性」:情感不容他人介入的程度。


排他性=盈利-候選對比度


對於一些舉案齊眉的夫妻而言,他們從彼此身上都能最大化獲取親密關係的盈利,與此同時,他們的潛在伴侶的情況差不多,其中任何一方都完全沒必要拋下現在已經成熟的關係來追求另一段愛情,那他們這段情感的排他性自然很高。


而在另外的一些情況中,比如無能懦弱的丈夫與擁有優質事業和姣好外貌的妻子的組合。則很有可能造成候選對比度的絕對值的增加——丈夫僅僅把持著妻子的忠貞,而妻子面對著更多的選擇。再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他們的組合給彼此相當的物質及情感的盈利,他們關係的排他性仍然稍嫌單薄。


一些戀情容易被第三者插足也是同樣的道理。也許,其中的一方由於種種原因而有著更多的情感候選人群,用通俗點的話來說就是,貼上來的人很多。另一方卻恰恰相反,正是因為現在把上了一個優質對象,又沒有什麼退路和其他選擇,於是更要靠緊緊把握當下的戀人。越逼越緊的結果就是關係的斷裂。


暗戀是另外一個典型的低排他性的情況——它帶來的盈利本身就非常有限,更何況往往伴有相當的候選對比度。


在對排他性與關係滿意度進行比對研究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給一些典型的親密關係狀態進行分類。


高滿意度,高排他性:穩健的親密關係,老夫老妻


高滿意度,低排他性:炮友,輕浮的親密關係


低滿意度,高排他性: 「空殼」愛情,家族聯姻,政治婚姻


低滿意度,低排他性 : 暗戀;分手後連朋友都當不成


並不難看出來,暗戀處於一個相對尷尬的位置。它的滿意度低,排他性低,只有針對於暗戀者本身的盈利值比較高。而這註定了暗戀這種情感模式的未來走向,並不被看好,因為在社會交換理論中,評價情感狀態未來走向,是由排他性和滿意度來決定的一個叫做「情感承諾度」的指標。


情感承諾度=滿意度+排他性


不難看出來,很多情況下,暗戀是一種投下了巨大賭注的一鎚子買賣,它最終能博得一個大團圓的結果的可能性實在太低了。但令人費解的是,這樣一個中獎率如此之低的博彩,怎麼就真的跟雙色球一樣,在人類的愛情歷史上長期存在著。


別說人們會瘋狂暗戀一個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存在的人了,人們甚至會愛上一個拒絕他,忽視他,甚至欺侮他的人——這實在太奇怪了。更奇怪的是,這種事情在人群中竟然有相當的普遍性。


在1998年的一項研究中,907個大學生被研究人員問到了一個問題:「你有沒有經歷過暗戀,單相思或者其他形式的單方面愛戀的親密關係?」


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參與調查的樣本都表示他們經歷過,而在那場親密關係中的他們,主要是本著三個想法投入其中的。這三個原因出自Baumeister,Wotman和Stillwell在1989年的調查報告。


第一種想法,是暗戀者將暗戀的對象看成了一種極為獨特的個性化存在,這個人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值得去追求與愛。暗戀對象的一舉一動——即使不是針對暗戀者的——對暗戀他的人來說都已經是一種藝術品一般的美的表達。這種情況往往會誘發很高的情感盈利,不過很大程度上都是暗戀者自己騙自己的。


第二種想法,是人們固執地認為水滴石穿的道理適用於任何場合。不少暗戀者認為鐵杵終會磨成針,只要一以貫之地愛下去,對方早晚會注意到自己感天動地的付出,最終在幡然醒悟後認定自己才是那個最愛與最適合他或她的人。這種情況會讓暗戀者高估關係中的回報水平,把當下的愛戀看做一種絕對保本的投資。


第三種想法,就是人們也許會認為愛著另一個人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情感盈利。他們並不要求一個怎樣的結果,追求的是無悔的「愛過」二字。


除此之外,一根筋的青春年代本身就是暗戀的高發期,偏偏身處其中的人們的情感狀態與他們的文化偏好還可能造成這方面的惡性循環。


而且,大量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刻意渲染了「真愛無敵」的觀念,死纏爛打、軟磨硬泡甚至經年累月的沉默的愛都被塑造成行之有效的打動對方的殺手鐧。一定程度上,這為暗戀者們留下了一個與真實情況嚴重脫節的情感期望,他們不知不覺地走到了溝壑的邊沿而不自知。


如果讓我一句話評價暗戀——它是人們對感性收入做出理性選擇的一種相對特殊的形式。


這是我見過的,全世界最理性的暗戀


本文由  葉壯  授權iFuun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 yezhuangpsy@iCloud.com


戀愛心理學:喜歡一個人該從哪開始?
你不該再像小女孩那樣去戀愛

TAG:婚戀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離婚,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關於婚姻,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人為什麼離婚,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關於婚姻,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答案
人為什麼離婚,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離婚,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人為什麼離婚,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離婚,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人為什麼會離婚?這是我見過最理性的回答!
最理性的暗戀是什麼樣子的?
最理性的暗戀就是深情而不糾纏
我們的世界美好,是因為有他們在做美好的事,理性,腳踏實地
墮胎真相:世上最危險的地方,是在媽媽的肚子里——解讀《殘燭的理性》
這個星座的淡定和理性,真的很恐怖
看一看《我的前半生》中這十句最有哲理性的話
心理測試:選一套你最中意的婚紗,測你是感性還是理性
這星座通常感性重過理性,比較極端,要麼不愛,要麼愛
人为什么离婚,这是我见过最理性的回答
考眼力:感性的人第一眼會看到酒杯,理性的人則更容易看見人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