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社會心理:撒丫子撤退的理想

社會心理:撒丫子撤退的理想

iFuun導讀:北島說,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 www.iFuun.com  


社會心理:撒丫子撤退的理想  


一個人要徹底幹掉他的自我,是絕對不可能的——理想也是如此。

但在今天,說到 「理想」,已然是一種社會隱痛了。這正暗示了某種秘密:「理想」在今天的命運,大概就是無數年輕人——無論他是大學生、白領、新生代農民工,還是公務員——以及這個社會的命運,反之亦然。


被壓抑到內心深處的「理想」,它所指向的現實,還有未來,似乎隱含著某種玄機。


撤退的理想


現在是2013年9月,也就是當下。這個時間節點平淡無奇,天氣正在轉涼,中國人所置身的政治社會環境,正起某種微妙但明顯的變化。而對於年輕人來說,很多東西像過去一樣,還是那麼的讓人鬱悶、焦慮、迷茫。

但當我們企圖用「理想」這把鑰匙,打開年輕人群體的內心,以及社會結構的密室時,這是一個必須強調的時間節點。


因為我們會發現,說到「理想」時,我們暗中已經站在了20世紀80年代的歷史地平線上。但從那兒出發,來打量現在的年輕人是否有理想,只是一種時空倒錯。


在社會的深層變遷中,過去的「理想」的內容,以及精神特徵,已是一套年輕人在心理上無法體驗到的語言了。「理想」一詞在過去的所指早已過時,但它的「能指」仍然在活躍,就像這些年輕人群體,其內心的渴望無論多麼受挫,也從未熄滅一樣。


很清楚,理想在今天的青年身上並沒有死,是它的內容變了,對應著中國政治社會環境的深刻裂變。


《南風窗》記者在一個以白領、大學生為主體的小範圍群體內作了一個調查。結果並不讓人吃驚:理想,仍然是一個大多數人無法遺忘的詞語,輕易地刺激出他們的怕和痛,他們內心對未來的堅守。理想,仍然是他們在殘酷的世界中往前走的拐杖。

丟失這根拐杖是無法想像的,甚至是邏輯上不可能的。


只是,它太痛,而且似乎還對應著可能會帶來傷害的天真。因此,就整個社會的語言模式而言,當一個人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力圖自我超越時,採用了諸如「夢想」、「願望」、「價值」、「目標」等詞語,來進行替代性的表達,從而來給自己在心理上療傷。


這就是今天的「理想」的某種實質:它已經世俗化,已經被祛魅,不再望向天空,而是關心腳下。它的內容,就是在高房價的盤剝中,能夠買上房子,不再當租奴;能夠找到一個好點的工作(能考上公務員那是最好的了),工資增長能追上CPI;能夠結婚,找到一個可以愛自己的人;能夠實現某種人生規劃,體現自己的價值;能夠沒病沒災,生活穩定……


換言之,這種理想,不再是對生活的超越,而就是對生活的保障、對生活的改善本身,以及在社會生存競爭中、心理競爭中,獲得安全感、價值感的目標圖景、精神激勵。


另一方面,即使一個人關心政治,關心經濟、社會的走向,看起來好像是有了點超越個人自我關心的理想,他仍然是高度現實主義的。是政治、經濟、社會在關心他,他才去關心前者。他這麼想,這麼做,不過是希望能夠給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利益,一個權利上、環境上的保障。

這本身就是一種被動性的防禦。


心理保護機制


可以看出,今天的世俗化理想,其實是多麼可憐,它只是為了得到安全感——人們因為害怕得不到,還不敢用「理想」一詞來說。


而也是因為安全感的缺乏,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群體,不得不在精神上、心理上撤退。

儘管如此,理想仍然遭受到各種挫敗。也許可以說,理想在今天的命運,就是受挫。


具體就是:廣大屌絲群體在社會生存競爭中,被固化的不公平利益格局,以及物質主義下的心理競爭所塑造的自我期望挫敗;而官二代、富二代群體,被其階層所掌控的利益秩序,以及這個階層的心理環境在精神上挫敗。


對於這兩類年輕人群體來說,想像出一種不同於現在的生活方式是艱難的,因為想改變一下強勢階層剝奪弱勢階層的利益格局,都困難重重。一種帶有暴力指向的社會階層結構,並不支持大多數人內心的理想。官二代、富二代,不得不在心理上,牢牢地附著、寄生於這個階層結構,而屌絲群體則無法掙脫。


這都不符合一個人的本性。但那又怎樣?


很清楚,理想,正如進入了某個具有壓抑性環境的一個人的自我一樣,只能被納入一種心理的保護機制:它不得不這樣出現,這樣來表達。因為,再堅持不切實際的理想,再超越世俗生活去玩那些宏大敘事,不僅得不到什麼精神關懷,什麼人生意義,而且只能抽空生活的基礎,給自己帶來傷害。


個人在環境面前往往是被動的。這一心理保護的背景,是社會變遷的機制。


可以發現,當一個時代,某種社會背景,瀰漫著理想主義的時候,必須要有一種具有「半信仰、半功利」色彩的意識形態或政治—文化體系來召喚,來整合,喚起人們對未來的確定預期。20世紀50年代、60年代是這樣,80年代也是這樣。但是,當這一意識形態,或政治-文化體系不復存在,而且人們對未來沒有了確定性預期,理想是一定會跌落,一定會世俗化的。


20世紀80年代理想主義的盛行,除了壓抑後的政治清明,還有「現代化」這麼一個讓人興奮的東西。它似乎言之鑿鑿地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出現。其在政治、社會、經濟方面的偉大抱負,給了人們明確的心理預期。不需要心理防禦,活在這種魅化的理想中,人是幸福的,人能夠超越世俗生活,是因為既可以賦予現在的生活以意義,又可以相信會有更好的生活。


但它很快煙消雲散。20世紀90年代,馬上對這種理想主義進行了祛魅。被確定的未來,其確定性開始黯淡,而「現代化」被還原成世俗的物質主義,以及階層的博弈進程。這樣的政治社會背景,不再適合80年代的那種理想的存在,它已顯得是多麼的天真可笑。


此後的社會演化進程,不過是加劇了90年代露出歷史地表的那些東西:越來越物質主義;越來越功利、浮躁;階層分化越加明顯,終於固化……在今天,最明顯的一個特徵是:某種曾經想像的未來,在改革的異化、艱難中,慢慢失去預期——這種挫敗感的心理衝擊非常驚人。


這樣,「現代化」這一套徹底祛魅。人們被還原成為世俗生活而掙扎的社會原子,深陷於影響到生活的制度結構、社會結構中,無力掙脫。這種社會變遷的機制,還怎麼可能讓人具有那種超越性的宏大理想呢?


某種意義上,被認為沒有了經典意義上的理想的年輕人是無辜的。他們還能怎樣?


理想的出口何在?


無論是什麼理想,超越性的,或世俗性的理想,都需要一個出口,它們是一種可以被整合成集體表達的心理能量。


一種秩序再堅固,也不能無視這一點:受挫的世俗化理想,比如人們買不起房,如果是零散的,其衝擊對象也許只是自己,自己的身邊人,或社會上的一些人,但如果它們形成可以相互傳染的社會情緒,衝擊的,那就是秩序了,雖然,它在時間上是不確定的,只是一個趨勢。


不可能再逃避的一個命題是:今天的中國政治、社會結構,可以給年輕人受挫的世俗化理想,以及更年長一些的人對於政治和社會的想像以一個什麼樣的出口呢?當年的「現代化」所指向、允諾的很多東西,在今天,或者未來,能成為人們生活的制度、社會、經濟和文化背景嗎?在一個缺乏安全感的社會結構里,自我實現又在哪裡?


強調這一點是有必要的:理想的世俗化,作為一種撤退,如果其命運只是受挫,那麼,在人們心中燃燒起希望和自信是艱難的。被破壞的心理結構,會刺激出人在精神上、行為上的破壞性,並滲透在整個社會中,使一切顯得更加沒有預期,更加黯淡。


但當然,應該為世俗化理想的受挫,應該為它的出口承擔責任的,從來不只是具體的權力主體,或抽象的政治結構、社會結構。很多年輕人,和所有人一樣,大概也是一個連世俗化理想都可以挫敗的社會的合謀者。


從權利的角度而言,選擇退回世俗生活、自我世界;選擇自甘沉淪、精神空虛;或者選擇只是在順著階層之梯往特權階層上攀爬,都無不可。但精神上,這本身就是一種在精神上對自我責任的放棄。而如果這些選擇變成一種集體選擇,那,普遍受挫就是必然的。


可以肯定,無論是富二代熱衷於玩那些可以讓他們形成群體的自我認同的私人偏好,還是「90後」農民工對政治社會的諸多命題漠不關心,或大學生一心只想著考公務員,都會加劇,而不是改變這個讓他們壓抑的現實。


這個邏輯從來沒有變過:你不關心超出你自身利益的東西,你的自身利益也得不到,即使得到也守不住。這些超出自身利益的東西,就是政治、社會的關懷——它們的超越性,在今天,並不是超越個人利益,而是要超越自我主義的狹隘眼光。


畢竟,牢固確定的權利才是利益、安全感的保障;一個能夠給予人們安全感,不那麼殘酷的社會,才可能讓理想,讓人們內心的渴望自由生長。


文/石勇    (微信:心靈治癒課,zhiyu365


原題《他們已經撤退:這兩代人的怕和痛》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計程車司機的故事


打卡學習:人人都有中二病?


奧運會教給我們的8條人生箴言
犯罪心理分析:周克華是心理變態?
2012:盤點中國的幸與不幸
《中國好聲音》:避免體貌效應的盲選魅力
看!那些在角落裡竊笑的告密者

TAG:推薦 |

您可能感興趣

援華研製原子彈的蘇聯專家,撤退的時候都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敘利亞政府聯軍對包圍圈的叛軍,卻故意放開一條口子讓其撤退
軍統頭子戴笠墜死真相,蔣介石嘆:雨農不死,我們不會撤退到台灣
「蒜」你聰明,愛上你我不撤退
為什麼會有敦刻爾克大撤退?其實都是英法聯軍自己作死!
你不知道的敦刻爾克:除了大撤退還有海盜和捷克解放軍!
入緬作戰英國丟棄盟友,蔣介石撤退自覺英明,史迪威憤怒開罵
沒有付費希望 看好廣場舞大媽經濟的互聯網公司撤退
希特勒一時心慈手軟,造就了敦刻爾克大撤退奇蹟?
海賊王必殺技!草帽一夥成功撤退 大媽終會知道真相!
睡了就撤退的男人,你還要麼?
頑固的人不喊累 就像愛上你不撤退
韓國隊伍紛紛回家,集體撤退照讓人擔憂:黃海有颱風,問你怎麼游
作為敗仗,「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何會被稱讚?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謎團:英法聯軍丟掉大批裝備為何還撤退成功?
敦刻爾克撤退德軍沒有立即進攻,難道真的是愚蠢么?
不了解这些,你可能看不懂《敦刻尔克大撤退》
李自成為何要火燒紫禁城:撤退時不能丟了面子
發生了什麼?印度專家竟突然告誡政府:即使丟面子也要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