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地上一毛錢不撿,網上一毛錢為何要搶?

地上一毛錢不撿,網上一毛錢為何要搶?

地上一毛錢不撿,網上一毛錢為何要搶?


文 / 李松蔚 | 知乎專欄 · 潛台詞 (微信:李松蔚 therapistlsw


在一次講座中,有一位朋友提問:「定期給那些從來不聯繫的朋友打電話,又沒有話可聊,怎麼辦?」聽眾都覺得挺好笑的:沒有話題,幹嘛要聯繫。仔細一想,又覺得很有道理。天南地北的人,久久不聯繫就淡忘了。但是又沒有條件去細心打理,只好集中編為定期一次的任務。就算無話可聊,也要勉為其難維持下去。如此說來是有點荒誕:人際關係本來是發乎自然的一種需求,現在卻成了敷衍差事。這恐怕也與網路時代脫不了關係。正因為信息交換的速度太快,人與人溝通的成本幾乎為零,地球才日漸變成了一個村,而我們的社交也超出到日常工作生活的圈子之外。

翻一下你的手機通訊錄、微信、郵箱、陌陌,數一下你現在有多少聯繫人?人類學家羅賓·鄧巴曾經根據猿猴的智力推算人類社交能力的上限,能穩定維持的關係不會超過150人,這就是著名的「鄧巴數字」。可是今天,超出這個數字的大有人在。


不是因為我們腦容量變大了,而是因為有了更簡便的技術手段,那就是點贊和群發。手指動一動,根本不需要花時間,成百上千的人就能收到提醒,知道你還沒忘了他,這樣豈不美妙?——在我看來,在網路關係向現實侵蝕的過程中,「點贊」是里程碑式的一個節點。現實中的人際關係超出了人腦所能處理的極限,不得不依靠網路手段進行維繫。毫無疑問,它最終會變得像所有虛擬關係一樣,輕飄飄的,無質量可言。就像有人丟了錢包,誤了火車,在朋友圈裡哭訴,還有人拚命點贊呢。


人與人的聯繫就這樣被網路所稀釋。你群發,我點贊,雖然都不一定相識,但彼此都不必浪費生命,又都能收穫人際聯結的幻覺。兩相便利,卻也兩相空虛。這個時代,我們通訊錄上的名單越來越長,彼此一訴衷腸的機會卻越來越少。——網上如火如荼的「搶紅包」活動,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忽然火爆起來的。


我以為,紅包從來不是一種經濟行為,而是社交行為。所以本文主要針對微信和陌陌等社交工具上的搶紅包心態,不討論支付寶和微博。前者是財務工具,後者是媒體,想不通它們幹嘛要趟這渾水。——當然,那裡有了紅包我還是要搶的。

發紅包是因為快過年了。其實不止過年,婚喪嫁娶,都會用到紅包(喪事叫奠儀,但跟紅包的實質是一樣的),這些情境的共同特點在於:人們會聚到一起。


人是喜歡群居的生物,這是千萬年演化形成的特性,永遠改不掉。我小時候,家裡住平房,晚上老停電。一停電,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推開門走出去。鄰居也紛紛現身,彼此確認:「又停電了?」「麻煩!」我雖然年幼,置身在人群之中,也會感到周身通泰的一陣安心。——想想看,要是某天鄰居全不在家,一個人都沒有,該是何等的恐慌?人性天然如此:大事小事,喜怒哀樂,聚到一起總會有更好的感覺。在古代是圍著篝火載歌載舞,現在是上飯店訂個幾十桌。形式在變,本質不會變。


請注意,就是在人們聚集到一起的這些儀式中,產生了收發紅包的環節。


這個環節非常的嚴肅,說它是畫龍點睛也不為過。


為什麼嚴肅呢?因為紅包就是錢。相比於口頭上的甜言蜜語,掏錢當然有份量得多。作為一種極具形式感的,「有份量」的社交行為,它對於人際聯結的質量給予了嚴肅的認證:看!這可是真金白銀!就算我們平時關係不密,我可是拿你當回事的!——這種莊嚴程度,僅次於歃血為盟。收紅包的人開心就不用說了,發紅包的人其實也很開心。這一行為讓雙方同時確認:「我們之間是有聯結的,我並不孤獨」。

但是現在,微信和陌陌把這種行為搬到了網上,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表明,人們在網上的關係,也需要一點真金白銀的認證。網上有群,這是一種特有的集會形式。但它和現實中的集會不一樣,缺少那種呼吸相聞,能讓人感到「安心」的實體感。前面說了,網路關係輕飄飄的,無質量可言。熱鬧倒是熱鬧的,但是很難有人情:幾百人的群,隨時都有人在說話,有時煩得我不得不屏蔽提示音。——這就可以看出來,我的心並不能寄託於此。時常也會打字,但並不會因為有千百個不知道在哪裡的人,可能收到(也可能屏蔽掉)我的消息,就有安心的「置身人群之中」的踏實。但是一到線下聚會,立刻就會覺得溫暖起來。網上的熱鬧,有時真是浮光掠影的一層表皮,熱鬧完了什麼也沒有。該空虛的還是空虛。還是多管齊下才好。不然,新年夜大家在群里樂樂就好了,何至於有那麼多人非去外灘湊熱鬧。


如此說來,微信引以為豪的「熟人社交」反倒是一種倒退。陌陌好歹是從零關係進入網路關係,微信則是把「現實中的關係」變成網路關係,雖然方便了,未必是好事。有兩口子睡在一張床上的,還在微信群里你一言我一語地對話。這讓我想起了大學時沉迷BBS的時光,我們的嘴長在了鍵盤上。一個在版上發帖:冷,快去關門另一個回帖:自己關!……我們管這個叫「灌水」,關個門就能水上好幾屏。


我認為這些產品不是沒意識到這一點,它們一定也在考慮進一步的突破。否則,只會像當年的BBS一樣,從熱鬧的極點慢慢流失人氣。微信還好,退潮之後畢竟還有現實的聯繫。像陌陌的群組,一般是因為興趣或地理位置聚到一起,尤其需要具有現實感的媒介對彼此的關係進行確認。根據我的經驗,這種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用戶打字打得厭了,就會開始有所反省:「玩到現在也挺無聊的……」除非搞幾次線下聚會,否則,僅僅只靠網路上的信息交換,就像喝海水止渴。無論看多少分享,點多少贊,跟多少人在群里插科打諢,心裡還是會缺一塊。這一塊,就是人情。


現在快過年了,正是人們結束了一年工作,開始聚集團圓的時間。這時候,尤其凸顯出網路人際的虛無。按早些年的傳統,只能是群發簡訊,或在群里複製粘貼送祝福。大年三十,刷屏(那一晚上手機只能靜音);初一,刷屏;十五,刷屏……可是有誰真把這些當回事呢?到了日子,不還是現實中的走親訪友才是正經嗎?

網路的便利,也正是網路的限制。它太輕易了,沒法當回事。前兩年有一句流行語:「群發的簡訊我不回」。你反正也沒有多認真,我憑什麼要真心相待?


於是在這個時候,人類——也許首先是產品經理——想到了紅包!


紅包,紅包是多麼有誠意的一種表達啊!在網上的關係中,我們不能傳遞體溫,傳遞眼神,傳遞關心(非口頭的),我們能傳遞的只有冷冰冰的數據。好吧,我們想辦法讓數據有一點體溫。最終,我們真的有了一種帶體溫的數據,就是錢。


因為是貨真價實的錢,我送出的祝福不會顯得虛弱無力了;

因為是貨真價實的錢,潛水的用戶被炸出來了;


因為是貨真價實的錢,我終於找到了冒泡的理由;


因為是貨真價實的錢,搭不上話也不用擔心被群里踢出;


……


歸根到底,網上的紅包與現實中的紅包不同,卻帶有相通的元素。現實中的紅包,是一種正式的人際契約,而網上的紅包,則是網路灌水的一種延續。但這種灌水,多少是有一點點現實性的。這是來自網路的人情。為什麼地上的一毛錢不撿,網上的一毛錢卻要搶?我們搶到的並不僅僅是那一毛錢,而是聯結之後的某種確認。


我們在拼手氣中聯結,在接龍中聯結,在比手快中聯結,在猜數字中聯結……


一毛錢或是一塊錢又怎麼樣?重要之處在於,它是真的,我與他人的互動就是真的!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的新春遊園會,獎品不值錢,卻總能收穫比錢更多的快樂。新時代的人類想出這種新的聯結方式,應該也算一樁好事吧?網路是越來越好了。素昧平生的人,可以藉由網路相識、相交,甚至在遠隔千山萬水的情況下,通過一點點金錢的交流,感受到彼此的善意。但我對於這種網路的人情,仍舊有一點擔心:會不會因為它的功能越來越強,有一天人們真會忘掉面對面的重要?過年時各自埋頭對著手機,就能沉浸於網上的交情,而無視現實中的彼此隔斷?也許最理想的狀態,是可以一邊走親訪友,收發現實的紅包,偶爾上個網,和群里的朋友玩玩搶紅包的遊戲吧。


如果你在群里點開一個紅包,忽然感受到久違的節日的喜慶感,這不是因為你的貪婪(總共才多少錢呢?),而是它因為激起了潛藏於我們心底的,對聯結的渴望。我們成功地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為網路關係增加一絲現實的份量。無論如何,這比點贊和群發誠懇多了。——寫完全文,尤其覺得,要是把贊改成發紅包該多好。

地上一毛錢不撿,網上一毛錢為何要搶?

本文由  李松蔚  授權iFuun轉載發布,版權歸李松蔚老師所有,未經作者授權禁止轉載。


他是陳赫,並不是人們幻想中的「好男人曾小賢」
重男輕女的詛咒
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
神經技術:探索大腦引發的變革
微博直播「自殺秀」,是該死還是該救?

TAG:推薦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的善行需反思:乞丐地鐵上數錢,一毛五毛都扔掉
地鐵上,一毛錢紙幣散落得到處都是,仔細一看令人吃驚
走遍世界,一毛錢你能帶誰上路
小時候兜里揣了五毛錢去小賣部路上的你,簡直一毛一樣!
這一毛錢現在價值上漲幾千倍?你的一毛錢應該只值十幾塊!
貓貓咬住一毛錢,用牛肉誘惑它,一高興錢掉下來了
借條上不要寫這三個字,否則你一毛錢也要不回來!
一毛錢都不要的乳膠枕,你要不要?
裝修師傅只要這樣搞,你馬上叫他走,一毛錢都不用給,我家被坑慘了
袁姍姍到底有多摳?買棗子還要還價,網友:賺這麼多還一毛不拔!
別小看這些一毛錢,將來可以買輛車!
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辣條,一毛錢一包,你還記得嗎
如果你撿到這樣的一毛錢,不還就對了!
我們一隻貓都沒有,你居然能撿到一毛一樣的!
沒錢沒錢就沒錢!動漫中那些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們!
借條上千萬不要寫這三個字,否則你一毛錢也要不回來!速看!
一毛錢一根辣條一袋冰汽水,小時候農村一毛錢的美食你還記得哪些
石膏線裝修工人不這樣做,你一毛錢都不要給,太毀房子了
乞丐把一毛紙幣丟地鐵上不要,嘴裡說的話令人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