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不聽話,母親為何選擇自殺?

孩子不聽話,母親為何選擇自殺?

choreograph150800068.jpg


文:武志紅|來自武志紅的微信號(IDwzhxlx


聽話哲學,是中國式教育的核心。

並且,聽話哲學深入無數國人內心,在我的記憶中,中國家長誇孩子時,「聽話」和「乖」這兩個詞簡直是不可避免。


聽話哲學,有不合理之處:一直被要求聽話的孩子,他的精神生命正逐漸被扼殺。


聽話哲學,也有其合理之處:若孩子不聽話,很多中國家長就會覺得生不如死。


44日,四川廣元發生悲劇,一位媽媽將16歲的正讀中學的兒子從酒吧中拉到附近江邊,對孩子說「你上網我管不好你了,那我就去死」。隨即,她跳入嘉陵江。

接著,爸爸趕過來,踢打孩子,他是覺得孩子該為妻子的死負責吧。可在這個時候將媽媽的死怪罪到本已內疚至極的孩子身上,是極為不該的,這會造成孩子的不能承受之重。果然,孩子隨即也跳嘉陵江,和媽媽一起溺死。悲痛到極點的父親也要自殺,所幸被攔住。


這位媽媽為何要自殺?會有其他原因嗎?比如說太貧窮,過不下去了;或夫妻感情不好;或其他更重大理由?難道,她會僅僅因為管不了孩子上網,而自殺嗎?


看了媒體的報道,她的生活還算不錯,夫妻感情尚好。並且,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我的經驗來看,僅僅因為孩子不聽話,就足以構成一些家長活不下去的理由。


在我的新浪微博上,我點評過多起父母虐待孩子事件,如一位媽媽在七樓上將孩子倒掛在樓外,威脅扔下去。這種用死亡威脅孩子的事,在我看來,簡直是太極端了,可看網友評論才知道,這種事在中國,竟是尋常事!並且,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多數就是父母覺得孩子不聽話。


關於這類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估計這輩子都忘不掉了,是剛在廣州日報寫心理專欄不久時遇到的。那時,收到一個女孩的來信,她說她愛上了一個很好的男人,但父母誓死反對,母親因而患心臟病,父親則宣稱,你們要想結婚,得踩著我的屍體才能過去。

這封信震驚到我,我約他們一家三口聊天,發現,是母親反對女兒婚姻,其實父親無所謂,女兒和這個男人結婚不結婚他都可以接受。他之所以反對,是因為要和妻子站在一條陣線上,或者說,妻子可怕的情緒綁架了他,讓他不得不反對女兒嫁給這個男人。


那位母親的態度無比堅定,為了不讓女兒和這個「糟糕男人」結婚,她簡直是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我問她,為什麼反對?她講了很多理由。


一,我女兒長這麼漂亮,那個男人不配。但公平說,她女兒端莊,但絕對稱不上很漂亮。


二,我女兒學歷好,那個男人不配。的確,她女兒本科,但那個男人也是大專,並且,男人收入高她女兒很多。

這是具體理由,還有抽象理由,譬如我是為了女兒幸福,可女兒無比愛那個男人,而且他們是彼此相愛。


……


這樣談下去,這位母親的理由一一呈現出來,但它們一眼可知,都不是真實的理由。


最後,她說出了真實的理由,帶著狂暴的憤怒。她說:女兒原來什麼都聽我的,並且她向我承諾,戀愛前,一定會帶那個男人給我看,我答應,她才繼續發展,可是她背叛了我,她竟然是戀愛半年後我才知道!!!!!!

她說這番話時,那份痛苦,和她的憤怒一樣可怕。痛苦的級別,到了生生死死的地步,而憤怒的級別,也到了要死要活的地步。


可以說,女兒什麼都聽她的,對她而言,是無比甜蜜的事情,而女兒竟然瞞著她談戀愛,這件事,徹底摧毀了這種甜蜜,這導致了她的痛苦與憤怒。


依照心理學理論,這位母親與女兒構建了病態共生的關係,女兒徹底順媽媽的意,這讓母親在這個共生關係里有了一種無所不能感,這份感覺成了她的自我的核心感,而當女兒突然不聽話時,她的這份無所不能感就被顛覆了,她的自我也破碎了,這都會讓她有死亡感。


她轉而控制女兒,用各種極端手段,不惜你死我活,就是為了恢復她發號施令而女兒聽話的病態共生關係,好讓這個共生自我重新復活。


但如此一來,女兒的自我就被摧毀了。所以,最終,這位女兒的選擇是兩敗俱傷,她與心愛的男人分手,讓媽媽的這一意願實現,但此後她遠走高飛,以這種方式,徹底脫離了與媽媽的共生關係。


有些人就沒這麼幸運,譬如上海海事大學女研究生楊元元,她的自殺,就是因為她的自我,被媽媽構建的共生關係而殺死了。


四川廣元的這個家庭慘劇,直接邏輯是:兒子違背媽媽意志上網,讓媽媽的脆弱自我崩潰了,她的自殺,並非脅迫,而是反映了她真的就是這麼痛苦。可更深一層的邏輯是:兒子之所以違背媽媽意志上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逃離媽媽與他共生的願望,而在網路中尋找一個他的意志說了算的空間。


病態共生的親子關係,的確常有這種味:太聽話,孩子就被殺死了;但若不聽話,父母就想死。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發明了「不含敵意的堅決」一詞,他是在講父母如何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的,也包括孩子想與父母共生的動力,其意思是,父母堅決地拒絕孩子,但並無敵意。敵意即,我不會說,你是錯的;更不會說,我因此就不要了;更更不會說,因此我恨不得殺了你!


想脫離聽話哲學的中國孩子,也可用此策略對抗父母:我不聽話,並不意味著我恨你;也不意味著我不愛你;只是,我是我,你是你。即,一方面堅決地對父母的意志說不,同時又對父母傳遞愛意。


但這個策略,估計只有很成熟的大孩子才能做到吧,對十幾歲的少年,這要求太高。所以,若想真正消除病態共生帶來的家庭悲劇,父母必須覺醒。


個.png


作者簡介:武志紅,中國最受歡迎的心理學家,用深度的心理分析剖析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著有《為何家會傷人》《為何愛會傷人》《心靈的七種兵器》等暢銷書。現工作於廣州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原題:聽話哲學背後的生死絞殺


責任編輯:陳馬丁


健康.png


當藝術家撞上精神分析的槍口
把孩子當朋友一樣對待
自律的代價總要比後悔的代價低
茶對大腦的6個重大影響

TAG:心理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孩子真有胎前記憶嗎?據說父母是孩子自己選擇的
連劊子手都不願殺他而選擇自殺!這個人是誰?
《失眠症》讓你親手殺死父母,你會怎麼選擇?
尊重孩子的選擇就是什麼都聽孩子的?父母應該怎麼做
兩個孩子的「性工作者」母親。孩子被嘲笑,她選擇堅持
如果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
面對殺死自己兒子的兇手實施絞刑,受害者母親卻選擇原諒他
不要代替孩子選擇 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因為你不能代替孩子的生活
母親和孩子只能選一個活下去,你會選擇誰?在這裡是永恆的話題
孩子怎麼越來越不愛說話了——「兒童選擇性緘默症」該如何調節?
未來你會給自己孩子選擇一個「塑料子宮」嗎?
他只是養母掌權的棋子,婚姻不能選擇,渴望自由卻被養母毒死
當朱棣打進皇宮時,丈夫兒子消失不見,她只能選擇自焚而死
殺人犯絞刑時,受害者母親選擇原諒,親手救下殺害自己兒子的兇手
母子同患重症兒子選擇捐出腎臟,讓母親替自己活下去
孩子,我是那麼愛你,所以才選擇殘忍
人性恐怖漫畫《失眠症》如果讓你親手殺死父母,你會怎麼選擇?
兒子一直不娶媳婦,當老人得知事情真相後,卻選擇了自殺
男友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但我卻選擇不告訴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