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長征七號首飛細節:發射前夜供電系統突發故障

長征七號首飛細節:發射前夜供電系統突發故障

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順利返回之際,本報記者連線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關鍵崗位人員,與你分享首飛成功背後的細節和故事——


「新長征」路上的自信表達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著陸成功!回收成功!


聲聲喜報傳來之際,那句懸掛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醒目標語,再一次在記者心頭回蕩:「首次要有百倍信心,百次要有首次標準!」


何為百倍信心?何為首次標準?記者連線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關鍵崗位人員,傾聽他們講述首飛成功背後的細節和故事。


這是「新長征」路上的自信表達。記者相信,這些細節和故事裡,有我們要找尋的答案。

走進這些崗位,聚焦這些面孔,便觸摸到了中國航天人的動人底色。


崗位 發射場指控大廳


01號指揮員王光義:「我的背後站著太多人」


「5、4、3、2、1,點火!」


屬於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這第一聲「點火」口令,已經載入中國航天史冊。

這聲讓無數國人屏息傾聽的口令,來自發射場01號指揮員王光義。


隨著這聲「點火」口令,王光義一下子「火」了。各路媒體的鏡頭追著他、閃光燈圍著他,他只得不斷重複著一句相同的話:「01號只是任務中的一個代號,我只是按規定執行了任務程序而已。」


語氣淡定得不能再淡定,平靜得不能再平靜。只有熟悉王光義的人才知道,平靜的背後是經驗的積累。從控制系統測試到試驗任務組織指揮,從01號指揮員輔助決策到01號指揮員,王光義一干就是17年,先後參加了50多次發射任務,發出的指令數以萬計,無一差錯。


01號指揮員並非「念念口令」那麼簡單,需要詳細了解每個分系統。此次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的17個分系統以及產品研製部門等很多信息,都要匯總到王光義這兒。


發射前一天的晚上,記者碰到王光義。他的眼神和表情透露出一種從容和自信。「01號只有一個,但我的背後站著太多人,是這些人讓我信心百倍!」

王光義說,他下達口令依靠的是我國自主開發的指揮顯示系統,可以將發射場五大系統——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勤務保障所有的數據綜合在一個平面上進行展示,讓指揮員的決策判斷更加全面。


事實上,不僅是指揮系統,在全新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國產操作系統和軟體的使用,正在提升整個發射場運行的效率和可靠性。


這些,都是王光義的自信之源。


崗位 電力中心變電站

技師陽衡東:「更完美的永遠是下一次」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直刺蒼穹的瞬間,陽衡東和周圍的人一起跳了起來,隨後大聲吶喊。


這位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電力中心變電站技師,選擇以這種方式慶祝此刻的勝利。儘管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是無數次在腦子裡預想的結果,但陽衡東總是怕出現「意想不到的事」。


這不,意想不到的事竟然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前一天晚上驟然來臨,著實嚇了陽衡東一跳。當時,他正在發射陣地高壓配電室值班,突然發現錄波裝置啟動告警!


陽衡東沉著冷靜,經過一番緊急排查,很快找到原因:由於雷擊造成故障跳閘,引起電壓瞬時跌落。他迅速切換電路,保證了系統設備狀態正常運轉。


在火箭發射任務中,供電系統被稱為發射場的「心臟」。陽衡東深知電力在長征七號發射試驗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告訴記者,為保證電力供應萬無一失,變電站在細節上想了很多辦法。比如,為防止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失誤,他們使用了一把特殊的「五防鎖」。每一個工作人員都需要先解碼再操作,解碼的過程便是細節提醒和警示的過程。


據悉,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心供電站經受住了2014年「威馬遜」超強颱風的考驗。考驗背後,不僅是他們所採用的技術先進的供電設備,更是他們的責任心。


6月26日上午,記者到變電站採訪時,陽衡東正在設備間滿頭大汗地檢查線路情況。記者問:「長征七號發射成功了,怎麼還在忙?」他說:「『長七』首飛成功了,還有『長五』呢!對於我來說,更完美的永遠是下一次!」


崗位 銅鼓嶺測控站


雷達分系統指揮員羅昊:「每一個數據都與夢想相連」


只要盯著計算機里那些曲線和數據,羅昊的臉上就會露出招牌式的「痴迷」表情。


身為銅鼓嶺跟蹤雷達系統指揮員,羅昊負責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飛行測控「第一棒」。他監測的軌跡、數據對於後面測控站點的持續跟蹤至關重要。「如果我在火箭發射初始段沒有跟蹤到目標的話,下一站就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捕獲目標,跟蹤測量目標就非常難。在廣袤的空域捕捉目標如同大海里撈針。」


在火箭發射任務中,測控點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找到火箭在哪兒,並接收火箭傳回的數據,最終判斷火箭飛行的狀態。羅昊的任務,就是從火箭一點火就開始跟蹤測量。


發射前夜,羅昊告訴記者,點火成功並不意味著火箭發射成功,一旦發現火箭有異常,指揮員要根據跟蹤的數據來決定是否需要啟動火箭的自毀程序。


「你看看,這裡捕獲的每一個數據都與夢想相連。」羅昊的夢想,便是參與航天事業。那是4年前,誰也沒想到這個擅長詩詞、寫作、繪畫、篆刻和書法的成都青年,在研究生畢業前夕,選擇到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工作。臨來時,他寫了一首詩表明心志:「成人離家舍故土,都城入眼漸遠處。再問抉擇猶不悔,見吾尋夢航天途。」


夢想驅動讓羅昊在科研創新的道路上勇於探索。為了提高跟蹤能力,羅昊帶領團隊在3個月內完成了測控設備一鍵式跟蹤研究,並成功應用於某新型雷達設備。


「當我把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一個個測量數據傳回指揮控制中心時,我知道自己離夢想又近了一步!」羅昊說。


崗位 發測站煤油加註


操作手毛志強:「最難的是為自己加註」


看到很多人在朋友圈曬長征七號烈焰騰空的壯美瞬間,長征七號火箭煤油加註操作手毛志強自豪極了。「長征七號身上的第一滴『血液』——煤油,可是我加註的!」發射成功第一時間,他打電話告訴自己年幼的女兒。


推進劑加註工作歷來被航天人視為「在刀尖上跳舞」,稍有差池就可能釀成大禍。毛志強坦言,「按下加註電鈕那一刻,心情還是有些忐忑的。」因為這一次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需要加入多達170噸的煤油,首次使用大流量加註技術。


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煤油加註系統的首次實戰。毛志強和同事們打贏了這次實戰,按照任務要求和時間節點,他們做到了零失誤、零差錯。面對如此戰績,毛志強沉吟片刻說:「其實為火箭加註不算最難,最難的是為自己加註!」


為自己加註?記者第一次聽到這一新奇的提法,不免好奇。毛志強的目光落在書桌上女兒的照片上又迅速收回。他說:「由於長期分居兩地,加上首飛任務繁重,我們很多同事已經有大半年沒和家人見面了。」


「我們為自己加註的辦法,就是相互曬自己家人的照片。」毛志強說到這裡,臉上燦爛起來,「發射那天,家裡人都在電視里看著我們呢,為了家人,我們也不能失敗!」


毛志強告訴記者,他的最新打算是買一個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的縮比模型,連同火箭發射的照片,寄回去後送給女兒當生日禮物。


崗位 西沙琛航島測控站


測控分系統指揮員張翔:「標準永遠在自己手裡」


這裡是我國唯一的深海陸基測控站——西沙琛航島測控站。


「可以交卷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任務圓滿成功的喜訊傳來,看著同事們緊緊相擁、熱淚盈眶的場面,這句話從測控分系統指揮員張翔的內心深處升騰而起。


從2011年建站那天起,這個面積僅0.45平方公里的小島,便成為張翔和同事們的「考場」。


那年,2艘船艇搭載設備設施運輸上島,因為擔心設備被碰壞,張翔和組員們一起輪流在底艙守護。由於風大浪急,那一次他們每個人都暈船嘔吐。在又悶又熱的空間里,他們顛簸航行了近30個小時。靠岸的那一刻,張翔發誓下輩子再也不坐船了。可是,只要一有任務,他又義無反顧地出發。


無數次出發,他們迎來發射場測控設備全系統綜合校飛的時刻。這是檢驗能力形成的關鍵環節。恰在這時,張翔負責的統一測控設備遭遇不明信號干擾,跟蹤目標無法鎖定!雖然最終排除了故障,但那次之後,張翔告訴同事也告訴自己:「什麼叫首次標準?標準別人定得再高,如果自己要求不高,那標準就是空的,標準其實永遠在自己手裡!」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任務啟動後,張翔比以前任何時候都要謹慎、細心。設備開孔,他帶領組員頂著烈日和海風,爬高塔上吊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設備標校工作,用滿臉的「西沙黑」,為執行首飛任務標定了最為精確的基準。備品備件測試,他每一塊都不放過,每一項都要測試。用他的話講:「寧可備而不用,不能用時無備。」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升空後570餘秒,琛航島測控站順利將測控「接力棒」交到了遠望號測量船的手中。那一刻,張翔發現,他已經愛上這個「考場」了。


崗位 酒泉東風著陸場


調度指揮杜運新:「難度越大越要挑戰」


當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縮比返回艙拖著紅白相間的大傘,緩緩降落到地面時,一直坐在直升機內調度指揮的杜運新,用力揮舞了一下拳頭,緊繃多日的神經頓時鬆弛下來。


這次任務,酒泉東風著陸場系統採用「空中搜索、地面回收」方式,成立了直升機分隊、地面分隊等搜索回收力量,杜運新就是直升機分隊的負責人。


「直升機分隊主要承擔返回艙空中搜索、地面處置等任務,功能包括搜索回收指揮、返回艙搜索定向、懸停施放人員和裝備等內容。」說起直升機分隊的職責,杜運新如數家珍。


事實上,杜運新肩上的擔子非常重,作為某救生大隊大隊長,早在2014年,他就帶領部隊進駐東風著陸場,開始了為期兩年多的勘場訓練生活。


「東風著陸場地形地貌非常複雜,涵蓋了山區、戈壁、沙漠、乾涸湖區、沙化草地區、低矮丘陵區、河區等多種地形。規劃的返回艙開傘區域範圍,是神舟飛船返回艙著陸散布範圍的16.7倍,搜索回收的難度非常大。」杜運新說。


「難度越大越要挑戰!」為了做到「搜得著、進得去、降得下、運得出」,杜運新帶領搜救部隊深入著陸場區,進行了艱苦細緻的勘察工作,行走里程達4萬餘公里,掌握了豐富的數據資料。


「這期間,我們還先後攻克了沙漠穿越、沙漠重載運輸、搭建直升機簡易停機坪等技術難題,培養鍛煉了多支技術隊伍,為順利完成搜索回收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杜運新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軍事 的精彩文章:

俄軍研究戰術空降作戰戰術 標出多個敏感地帶
馬英九全副武裝出行玩現場直播 七千多人觀看
美國稱已準備好對付朝鮮導彈襲擊 對盟友喊話
日媒:日外相稱中國釣島動向反常 海保長官撂話
美媒:中國航母殺手導彈不可怕 航母還有大用

TAG:搜狐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上海九號線供電故障停運2小時以上,引發真正的全民運動狂潮!
救災照片被指作秀 雲南昭通供電局發文致歉:發錯了
首艘航母還未完工,印度第二艘電磁彈射航母已經提上日程,美國將提供電磁彈射技術
基於壓電陶瓷光纖的自供電系統有望省去電子系統的電池
綠色環保小型發電機設計,隨身隨地供電使用
通電啦!牛灣片區今天凌晨恢復供電!
這款磁懸浮燈可以懸浮在空中,通過無線供電【好奇心日報】
中國海流能發電躋身世界前三甲 未來可「全清潔」供電
供電出問題,美國福特號航空母艦可能再度拖期
浣熊闖入變電站致西雅圖近四萬住戶供電中斷
高達模型改裝神器:免電池無線供電LED燈組
微軟買了個風力發電場,給數據中心供電
廢舊的電路板元件裝到pvc管上,甩兩下就可為發光提供電源
新型塗層將織物變電路:未來將讓衣服實現自供電
會發電的窗戶!科學家研發量子點太陽能窗戶,足以供電整棟建築
佛前供燈時,供電的蓮花燈行嗎?
日本東京大面積停電 供電設施黑煙滾滾
謝崗供電分局:新增應急發電車助力保供電獲用戶點贊
廢舊的電路板元件裝到pvc管上,可為發光提供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