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家是那片血脈相連的土地

家是那片血脈相連的土地

家是那片血脈相連的土地


文:蔡崇達,摘自非虛構文集《皮囊》


原題:回家

回老家養病,躺在病床上,才有精力和能力一一回想自己這幾年的故事,才覺得這些日子自己唯一可以驕傲的事,是為父親選了一塊極好的墓地。


雖然母親至今覺得價錢不便宜,算起來是「高檔住宅區」,然而我很享受這種虛榮,因為父親生前,我一直沒能讓他過上好一點的生活。


自從父親去世後,骨灰盒一直置放在中學母校旁邊的安息堂。那是母親的主意。一個考慮是母親做義工的廟宇就在那附近,母親每天要去寺廟幫忙時,會先繞到那靈堂的大門附近,和父親打聲招呼。另一個考慮是,「你爸爸喜歡做運動,他太胖了,學校的體育場剛好可以讓他跑步」。


在我生活的這個小鎮,所有人都篤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也相信有魂靈,人與鬼神親近地生活著。我們還相信,魂靈有著和現世一樣的屬性,會餓到,也會吃太飽,會太胖,然後也會心情不好也會悶出病……

去世的父親就以這樣的方式,繼續生活在我的老家。父親忌日的時候,母親會拿著點燃的沉香,對著案桌上的牌位問:「今天的鹵鴨好吃吧?」有時候家裡人會突然聞到他的氣息,母親就會拿著經書念幾句,說:「你啊要多看點經書才能去西方極樂世界。」


這樣的光景過了三年,直到去年,二伯突然離世,做生意的大堂哥念叨著一定要入土為安,開著車仔細對比了幾個高級的墓地,終於看上梅陵古園,一個台灣商人投資的墓園。


價錢是不菲,然而堂哥卻一直也希望我父親的骨灰同樣能遷到那去,大堂哥的理由是「他們兄弟生前感情就那麼好,死後做伴才不寂寞」。


堂哥還暢想自己的父親和我的父親,兩個人湊在一起,會不會像以前邊喝酒邊吹牛,會不會還相約跑去很遠的地方看戲……三伯、四伯很贊成,我們十幾個堂兄弟也覺得這安排很好,母親聽到這打算卻支支吾吾不肯回應,借口家裡有事,匆匆離開所有人的詢問。後來又出動大嫂來家裡反覆追問,她還是猶猶豫豫:「太遠啦」,「太貴啦」,「我自己會暈車,要去祭掃多不方便」……種種理由。


所有人和母親爭執不下,最後找到了我。母親還是讓我決定,自從父親在我讀高二中風後,她就認為我是一家之主了,凡事讓我拍板。

特意從廣州趕回老家的我,最終是被那裡的清凈和安寧打動,當然,我也不得不承認,我有種很強烈的補償心理——父親突然離世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不是哭泣,而是滿肚子的怒氣,我憎恨自己再無法為父親做點什麼。虧欠得太多卻沒機會補償,這是於我最無法接受的事情。而如今機會來了。我很高興地贊成了,母親也不好再說什麼。


臨到父親要搬家那天,母親卻整天在抹淚,誰問都不說原因,怎麼樣就是沒辦法讓她開心起來。氣惱的我把她拉到一個角落,帶著怒氣問,怎麼這個時候鬧。母親這才像個孩子一樣,邊抽泣邊說:「我是想到,以後再無法每天去和你父親打招呼了。」


骨灰盒很沉,因為是石頭做的。安葬的那天,一路上,旁邊的那幾個堂哥邊看著有點狼狽的我,邊對著骨灰盒和我父親開玩笑:「小叔子你故意吃那麼胖,讓你文弱的兒子怎麼抱得住。」


要安置進墳墓里的時候更發愁了,我絕沒有那種力氣單獨抱著,讓骨灰盒穩當地放進那個洞里。而且風水先生一直強調,生者是不能跳進那洞里去的,甚至身體任何部位的影子也都不能被映照到那洞里。


最終的商量結果是,我整個人趴在地上,雙手伸進那洞里,堂哥們幫我把骨灰放到我手上,我再輕輕地把它安放進去。

趴在這片即將安放父親的土地,親切得像親人。輕輕把骨灰盒放入,眾人發出總算完成的歡呼,我不爭氣地偷偷掉了幾滴淚。那一刻我很確信,父親很高興我的選擇。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很確信。因為這土地是那麼舒服、溫暖。


第二天早上醒來母親和我說做了一個夢,夢裡父親說,黑狗達給我買的新房子好舒服啊。母親說完,這才笑了。雖然接下去那幾天,還是為不能去和父親打招呼而失落了許久。


其實,關於父親的墳墓我還是有遺憾的。雖然墓地有將近十平方米,但還是無法修建成我最喜歡的祖輩那種傳統大墳墓。


那種大墳墓至少需要四五十平方米的地方:中間是隆起的葬著先人屍骨的冢,前面立著先人的名號和用以供放祭品的小石台,圍繞著這個中心,是倒椎形的高台。

每次總是家族的人一齊前來祭掃,先是點燭燒香,然後還要用彩色的紙粘滿這整個高台。


清明節多風,空氣也濕潤。滿身大汗地粘貼完彩紙,我習慣坐在高台的隨便一個地方,任濕潤的風輕撫。


我特別喜歡清明家族一起祭掃的時刻。每一年祭掃總是不同光景:老的人更老了,新的人不斷出來,看著一個又一個與你有血緣關係的老人,成了你下次來祭掃的那土堆,一個又一個與你同根的小生靈誕生、長大到圍著我滿山路跑。心裡踏實到對生與死毫無畏懼。


因此回來的這幾天身體雖然不舒服,我還是隨他們早上到陵園祭掃了父親和二伯,下午執意要和家族的人步行到山上去祭掃祖父祖母、曾祖父祖母、曾曾祖父祖母、曾曾曾祖父祖母……


滿山的彩紙,滿山的鞭炮聲,滿山的人。那炮火的味道夾著雨後的水汽,在山裡拉拉扯扯的——這就是我記憶中清明的味道。只不過,以前我是最小的那一個孩子,現在一群孩子圍著我喊叔叔,他們有的長成一米八五的身高,有的甚至和我討論國家大事。


在祖父祖母的墓地,這些與你血脈相連的宗親跟著不變的禮儀祭拜完,也各自散坐在這高台上,像是一起坐在祖宗的環抱中,共同圍繞著這個埋葬著祖宗的冢。


那一刻我會覺得自己是切開的木頭年輪中的某一個環,擁擠得那麼心安。


我一直相信有魂靈,我也相信母親那個關於父親的夢。因為當我身體貼著墓地泥土的那一刻,真切感到那種親人一樣的溫暖,我也相信,父親確實會用「家」這個詞來形容他的新住所。因為在我的理解中,家不僅僅是一個房子、幾個建築物,家,就是這片和我血脈相連、親人一樣的土地。


事實上離家鄉很遠,對我來說是很不方便的事情,因為遇到事情,脆弱無助的時候,我第一反應就是回家。


我得承認,並不僅僅是母親用閩南語說的那句「春節不回沒家,清明不回沒祖」讓我這一次倉促訂機票回家。而是,我又需要回家了:我身體很不舒服,同時,心裡正為一些對我格外重要的事情,纏繞到手足無措。


為了工作,那灰頭土臉、背井離鄉的幾十次飛行,積分的結果,換來了一張回家的免費機票。而且是光鮮亮麗的公務艙——電話里我對母親講,這多像我現在生活的隱喻。


這次回來的整架飛機,滿滿當當都是閩南人。坐在公務艙的位置,一個個進機的,都是老鄉,帶著各種款式的貢品,零星散落的話語,都是「我這次一定要去探探叔父的墓地,小時候他常把我抱在腿上,給我吃芭樂」、「你奶奶啊,生前一口好的都捨不得吃,最疼我了,可惜你沒福,沒看到過她」……我相信很多閩南人、老華僑都如同我這樣生活。累死累活地奔波,就是為了體面地回家。


那個下午,母親又在祭拜的空隙逗我,開始講我戀家的故事:大學因為家裡窮,貪心打了太多份工,有次勞累過度發燒近四十度。打工的那個補習班負責人叫了幾個人,要把我送去醫院。我半昏迷中,哭著一直喊,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為什麼一定要回家啊?那次燒退後,我一睜眼才發覺自己在家。母親說補習班的老師扭不過我,打車送我回來的。母親一直逗我。這裡有什麼啊?為什麼一定要回家啊?我張了張口,臉紅得說不出話。


家裡有什麼呢?


有幾次遇到挫折,萬水千山趕回老家,待了幾天,就開始好奇自己的衝動。冷靜的時候,我確實會看到,這個小鎮平凡無奇,建築亂七八糟沒有規劃,許多房子下面是石頭,上面加蓋著鋼筋水泥。那片紅色磚頭的華僑房裡,突然夾著干打壘堆成的土房子;而那邊房子的屋頂,有外來的打工仔在上面養鴨。


那幾條我特別喜歡的石板路,其實一遇到雨天就特別容易滑倒,好不容易走著覺得有了浪漫的意境,卻突然接上一條水泥地。它到處是廟宇,每座廟宇都蔓延著那醇厚的沉香,然而周圍加工廠的廢棄味,卻也總在你沉醉的時候,突然襲擊。


同樣地,回來這幾天,我也反覆追問自己這個問題,這片土地為什麼讓我這麼依賴?


祭掃完墓地,空出來的光景是自己的。那個下午,我撐著傘走過因為放假而安靜的小學母校;走過嘈雜熱鬧的菜市場;在滷水小攤上看那個阿姨熟練地切鹵料;看到那個駝背的阿叔又挑著生鏽的鐵盒叫賣土筍凍,臨時來興緻叫了兩塊就在路邊吃……甚至還瞞著母親,偷偷牽出摩托車,冒著雨到海邊逛了一圈。雖然因此回來,頭更暈了。


我知道那種舒服,我認識這裡的每塊石頭,這裡的每塊石頭也認識我;我知道這裡的每個角落,怎麼被歲月堆積成現在這樣的光景,這裡的每個角落也知道我,如何被時間滋長出這樣的模樣。


回到家,爬到建在高處的我家四樓,放眼過去,這細雨之下,是青翠的石板路,被雨水潤濕而越發鮮艷的紅磚頭房,亂搭亂建、歪歪斜斜的改造房子,冒著青煙的廠區,以及滿頭插花的老人正挽著籃子買菜回來,剛從海里打漁回來的車隊,冒著雨大聲地唱起閩南語歌……我知道,其實我的內心、我的靈魂也是這些構成的。或許不應該說這片土地實際物化了我的內心,而應該反過來說,是這裡的土地,用這樣的生活捏出了這樣的我。


幾天的放縱,換來的是不得不乖乖躺在家裡養病。沒完沒了的雨水,孩子氣地趕起懶洋洋的土地味,悄悄蔓延上我的床,濕潤而溫暖,像某個親人的肌膚,舒服得讓人發困。我突然想,或許父親的魂靈埋入這黃土,就應該也是這般舒服的感覺。


從小我就喜歡聞泥土的味道,也因此其實從小我不怕死,一直覺得死是回家,是入土。我反而覺得生才是問題,人學會站立,是任性地想脫離這土地,因此不斷向上攀爬,不斷抓取任何理由——慾望、理想、追求。然而,我們終究需要腳踏著黃土。在我看來,生是更激烈的索取,或許太激烈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任性。


這個能聞到新鮮泥土味的午後,終究舒服到讓我做了沉沉的一個夢。


夢裡,我又回到小時候的那次離家出走。我沿著那條石板路,赤著腳,一路往東走,沿途儘是認識的人和認識的石頭,他們和它們不斷問我,去哪?我說我要出去看看,我想要出去看看。我開始一路狂跑,認識我的人叮囑我的話聽不見了,那些石頭的勸說被我拋到腦後,慢慢發覺,身邊的景緻越來越陌生——這不是我熟悉的空氣,不是我熟悉的石頭路,不是我熟悉的紅磚頭。我突然如同墜入一種深邃如黑洞的恐慌中,一種踩空的感覺,眼淚止不住汩汩地流,但同時,好奇心又不斷提醒自己,掙扎著想看幾眼陌生的風景。


是很美啊,那是片我至今不知道名字的海灘,海那邊漂浮著幾條大大的船,一群海鳥輕盈地掠過天際,我是可以躺在這裡一個下午,如果這是我的家的話,然而,我實在抑制不住內心的恐慌:為什麼這裡的風這麼大?為什麼這裡的沙子那麼乾澀?為什麼看不到我熟悉的那些石頭。我恐慌地到處尋找,才終於看到,那條濕潤的小巷子溫暖地在不遠的地方等我。


我高興地一路狂跑,似乎後面有什麼在追著我,邊跑邊哭,邊跑邊笑,終於跑到家裡,敲了敲木頭門,開門的是母親。母親並不知道我那下午的歷險,看著灰頭土臉、淚流滿面的我,並不追問,也沒責罵,把木頭門推得更開一點,說,幹嗎?怎麼還不進來?


我用盡最後一絲力氣往家裡跑,廚房的油煙、木頭的潮濕、狗的臭味它們全部湧上來,環抱住我。那一刻,我知道,我回家了,乾脆就躺到滿是灰塵的地上去了……


醒來後,才發現自己竟然不爭氣地哭了。或許,這幾年我其實還是沒離開過家鄉,只不過,走得遠了一點,看的風景更多一點,也怕得更厲害一點。但還好,我終於還是回來了,我終於還是能回來,我終於還是可以找到永遠屬於我的那條小巷。


家是那片血脈相連的土地


本文摘自蔡崇達文集《皮囊》


家是那片血脈相連的土地




我對生命悲觀 ,但不厭倦生活
心理專訪丨章沛然:與孤獨和解
心理科學:人腦終生都在進步
我不允許自己難過太久

TAG:心理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令你血脈賁張、荷爾蒙爆棚的美劇,這幾位性感的女主角,你一定忘不掉!
海賊王腦洞,娜美的身世之謎,不是魚人族血脈,而是這個罪人的血脈!
這些明星竟然是母女?她們血脈相連,卻各自在娛樂圈打拚
哈士奇:我不是皇室血脈嗎,怎麼還有遠古血脈!
這顏值+這身材+這膚色,絕對讓你血脈膨脹!
與科技血脈相連的「巴別塔」
韓劇里,那些讓人血脈噴張的運動員
夜裡最難忘的這幾位美劇女主角,絕對令你血脈賁張、荷爾蒙爆棚!
血脈親情割不斷:那張入鏡人數全球最多的全家福
這是一部乾淨利落,令人血脈僨張的西班牙電影!
多爾袞被鞭屍,但順治帝為何不殺其唯一血脈,而讓她去這個地方
多肉的女生才叫美,特別是健身的,看的人血脈膨脹!
向佐這血脈噴張的肌肉 堪稱最美肉體的代言人了
畢竟是血脈相連,不忍心就這樣打掉……
在古代,宮裡是這樣保證皇家血脈正統的
一個五分鐘的短片,竟然看得我血脈噴張
中荷友誼,血脈相連!善良的荷蘭人竟然收養了這麼多中國的棄嬰!
這部血脈噴張的虐戀電影,把五十度灰瞬間秒成了渣
工業的血脈「石油」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