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的愛情是什麼故事?

你的愛情是什麼故事?

你的愛情是什麼故事?


愛情的預設


從故事的理論看,我們之所以愛上某人,只是因為這個人身上的某種特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你的故事對愛情的預設。

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關於愛情的預設,它不僅內化了我們對於愛情的理想,並受到我們的個性特徵、成長背景,與父母、朋友、兄弟姐妹的相處方式,青春期的交往經歷等等。對我們影響最深的主題,往往是那些最個人的體驗(通常是痛苦的經歷)。如果你曾經有過被拒絕的歷史,對於拒絕就會特別敏感,即使對方並無拒絕的意思。於是,拒絕就成為你的愛情故事中的一個主旋律,並編織到每一個情節之中。或者,你曾經遭遇過感情的背叛,即使在一段新的情感中也會不自覺地尋找對方不忠的跡象——欺騙已經成為你的故事的一個主題。


在感情的語境中,事實與虛構之間不可能划出一條清晰的界限。所以,我們的愛情故事不是歷史學家的嚴謹之作,更像是虛實難辨的小說,其中既引用了真實生活中的事件,又加入了個人詮釋,以強化戲劇效果。


正如康德所說,一切客觀事物的本質都是不可知的。我們所能知道的,只是現實的表象。在愛情中,這個表象就是故事。你的故事不僅決定了你在愛情中的思考和行為模式,而且很可能是你了解自己最重要的工具。


可是,我們大部分人對此一無所知。常常有人抱怨自己情場不走運,總是遇到同樣類型的壞男人/女人,卻沒有意識到,是他/她自己下意識地尋找相同類型的角色來扮演他/她一直以來所預設的愛情故事。時間久了,故事經常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

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初相識的愛情都是幻覺或誤會?——我們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成真,所以,當你遇到一個在某種程度上與故事相符合的人,故事本身就會變成一個玫瑰色的濾鏡。濾鏡映照下,他的言行舉止處處符合你的愛情理想。


斯坦伯格的病人麗莎總是被強大而沉默的男人吸引。當她第一次遇到拉里,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猜測他在想什麼。拉里不經常恭維女性,所以每一次小小的讚美都能令她陷入狂喜。他們的感情迅速升溫。對麗莎來說,理想的愛情故事是一切盡在不言中,平淡外表下隱含無限深情。但結婚3年後,麗莎才突然意識到,在拉里的沉默後面,不是神秘,而是空白。


我們在愛情的選擇上經常讓外人大跌眼鏡,因為是故事,而不是事實,在影響我們的選擇。更確切地說,我們不是愛上一個人,而是愛上一個關於這個人的故事。直到幻象散去,激情消失,你才發現自己原來活在一個自以為是的故事裡,或者你不再喜歡自己正在演繹的故事。然後,我們開始創造種種分手的理由,諸如對方脾氣不好、要求太多、交流不暢等等,就像我們一開始創造種種相愛的理由。


為什麼一個人可以同時愛上兩個完全不同的人?因為一個人的愛情故事不止一個。你可能同時想要做王子和警察,而且無法分清到底哪個角色對你來說更有滿足感。


所以,愛情永遠面對考驗和誘惑,不僅因為喜新厭舊是人的本性,而且我們永遠都有可能遇到一個更符合故事的人,或者前方可能有更好的故事在等待。在人生的某個點上,你必須決定,到底是繼續尋找最完美的故事或伴侶,還是滿足並珍惜當下已經擁有的情感。

在這一點上,積極心理學的觀點聽起來就是一個園藝故事。一段愛情的成功與否,不在於找到那個完美的另一半,而在於長久不斷的澆灌與撫育。這與弗洛姆的觀點是一致的,愛情首先是「給」而非「得」。這種「給」不是以交換為條件,更不是「自我犧牲的美德」,而是一種豐沛的生命力的展現。「給予」最重要的不是在物質財富的範圍內,而是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即把他身上一切有生命力的東西賦予別人。


了解自己的故事


羅伯特·斯坦伯格曾說,故事理論給世間情侶最大的啟發在於,一段感情是否幸福,能否維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男女雙方關於愛情的故事是否相匹配。


同一個故事中的互補角色最容易相處,比如童話故事中的公主與王子。或者,兩人的故事足夠相似,可以融合成一個新的統一的故事。比如一個童話故事與一個園藝故事可以結合,一方渴望被白馬王子拯救,而另一方希望照顧一個人、精心培育一段感情。


一對戀人,彼此的故事不兼容,就像兩個角色在同一個舞台上演出不同的劇目,表面看起來也許很相配,但一方渴望灰姑娘式的拯救,另一方在投資回報率上糾結,愛情不可能走太遠。相反,一對《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式爭吵不休的夫妻可能在外人看來難以長久,卻因為對於戰鬥的共同需求而保持愛情日久彌新,白頭到老。

所以,你想有一段幸福的感情,就要從理解自己的故事開始。你到底想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故事的主題是什麼?在過去所有的感情中,最吸引你的是什麼樣的人,那些你最終失去興趣的人是什麼樣的特質……然後,尋找那些與我們的故事相符合的人。當然,你也可以修改自己的故事,畢竟你是自己故事的作者。


但是,心理學上有一種叫「確認偏差」(Conformation Bias)的認知偏見——人們總是傾向於尋求與自己確信的事物相符的信息,而盡量避開可能與之抵觸的信息。愛情也一樣。我們總是盡量避免對已經預設好的愛情故事加以變動。


改變故事是一件傷筋動骨的事情。它涉及重新組織大量的信息,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對感情的不確定,重新評估對另一半的感覺和信任。比如一個丈夫有了外遇,被妻子發現後,很快承認並結束了外遇,從此沒有再犯。但對妻子而言,他們的感情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為她的愛情故事變化了:他曾經是羅密歐,如今卻成了唐璜,他的一個正常舉動在她眼裡也可能變成對別的女人的勾引。除非這位妻子改編一個更可行的故事,否則只能陷在唐璜的故事裡痛苦。


事實上,很多試圖改變感情的努力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只想改變認知、感覺或者行為,而不觸及影響這些所有體驗的根基——故事。

在一段感情的成敗中,故事既是因,也是果——它影響我們的感情生活,也被感情生活所改變。比如一些最初並不現實的故事,比如童話、神秘故事,在現實的壓力之下(撫養孩子、支付賬單)可能會逐漸變成商業故事。有時候,心理治療也能幫助我們從一些危險的故事(如恐怖)轉移到更有前景的故事上(比如旅行)。


當我們發現伴侶身上越來越多的優點時,故事會變得更好。但如果一個人的故事一直停滯不前,找不到任何新鮮的內容,則傾向於往消極方向發展。這與心理學上兩個普遍現象有關。第一個叫「負面信息效應」。在對一個人的評價上,一則負面信息的效果比100則正面信息的效果更強大。第二是「基本歸因錯誤」,即人們在考察一件事情的因果關係時,常常低估行為的情境因素,而高估人格因素。比如夫妻雙方都是急脾氣。一方卻認為自己之所以發脾氣,是因為對方的行為不可接受,而對方的脾氣則是基本的性格缺陷。


文/陳賽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心理延伸


會員測試:測測你的心靈屬性


心理FM:  之前的選擇決定現在的生活


心理講座:不怕和世界不一樣


分享今天讓你溫暖感恩的事情》》》小確幸:記錄身邊微小而確定的幸福


相信愛情的人,遲早會和愛情相遇
失戀教會我的那些事
接吻時為什麼閉上眼睛?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我們不再聯繫,並不代表我不想你

TAG:婚戀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家寵物有什麼愛情故事嗎?一太監還有愛情故事?
愛情故事:你是誰心中的那幅畫?
你最喜歡的故事是什麼?
你聽過最可愛的鬼故事是什麼?
星座愛情故事裡的坑爹愛情有哪些?
愛情故事:他和她的愛情
你知道什麼很甜的故事?
人們為什麼對鬼故事又怕又愛?
沒錢情侶的愛情故事,看完我哭了
愛情故事:沒有愛情 我卻失去了處女之身
說一件讓你相信愛情的故事。太暖心了!
情感故事:那個胖子的愛情
你姓什麼,便有什麼樣的故事……
那些女人的愛情故事
糖友故事:親愛的,如果我得了絕症,你還會愛我嗎?
愛情故事:你們知道男生失去最心愛的女生會怎樣嗎?
我永遠忘記不了的詭異故事,也是最凄美的愛情故事
初戀的故事,為什麼總是那麼美好?
一個真實的故事告訴你 男人為什麼要帶玉?帶玉的好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