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南亞華人小史之一

東南亞華人小史之一

東南亞華人小史之一



鳳言鳳語

在東南亞,捷足先登的華人移民沒有走西方人的殖民主義道路,而是走向與當地土著和平共處,一起發展當地經濟的道路。新加坡這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更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其中的文化內因,而文化是歷史發現的結果,也是歷史發現的見證。了解東南亞文化,我們先從了解華人在東南亞的歷史開始。


東南亞華人小史之一


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關係,有文字記載的,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代。史料載,漢朝使節遠航赴南印度的航行路線即自廣東雷州半島出發,先至馬來半島沿岸的都元,繞過馬六甲海峽,而至緬甸沿岸的湛離國與有夫都甘盧國,在南向航行至南印度的黃支國。


為了避免讀者說我吹牛,特引經據典如下:

「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又船行可四月,有邑盧沒國;又船行可二十餘日,有諶離國;步行可十餘日,有夫甘都盧國。自夫甘都盧國船行可二月余,有黃支國,民俗略與珠厓相類。其州廣大,戶口多,多異物,自武帝以來皆獻見。」


——《漢書·地理志》卷二十八


這個時期漢使由朝廷宦官出任,攜帶黃金和絲織品,交換印度洋各國的珠寶、鑽石和其它異物。簡單來講,就是做生意的。

東南亞華人小史之一


為了大家有個清楚的空間概念,敬請大家記一下這幅地圖裡的地名


在唐代,在蘇門答臘北部及其他地方,華人的永久聚落已經很興盛地存在了,並與當地土著部落和平共存。土著民族建立起了三佛齊(室利佛逝,Srivijaya)王國,成為南洋政治和經濟的重心區域,其國土包括馬來半島、耶婆提與暹羅等地。三佛齊人與唐朝的貿易活躍,唐中葉以後,阿拉伯人崛起,控制三佛齊地區的國際貿易,其船隻堅固而巨大,使華人對此深受刺激,故也開始建造大船,與之競爭,若干年後,唐人的船隻無論船身大小還是航行性能,均已超過阿拉伯人。中國船遠至印度洋的波斯灣沿岸從事貿易,自廣州至巴格達的航行路線,為經過占城、三佛齊、馬六甲海峽蘇門答臘東北部、錫蘭、波斯灣,而至巴格達,行程約一年。華船與阿拉伯船相會之處,即在馬來半島之北的克拉地峽。

東南亞華人小史之一



右上角紅圈處即為三佛齊王國

唐朝黃巢之亂爆發,黃巢在華南地區大肆屠殺,華南地區特別是廣東人避戰亂移民到東南亞。這是華人永久性、大規模移民到東南亞各國的最早記錄。


北宋時,中國與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商業關係,較之唐代,續有發展,南洋甚至印度次大陸各國,多有來宋廷納貢稱臣的。公元988年,三佛齊國王遣使稱臣納貢於北宋朝廷,並特建一座佛寺以祝禱宋皇帝健康長壽。公元1087年,福建泉州社市舶司,福建與南洋有正式的聯繫與出入口紀錄。蒙古軍入侵,宋人多有避難東南亞者。


這個時期東南亞發生較大事情是,馬拉酋王國興起,為一馬來人王國;12世紀開始,回教開始傳入東南亞各國,三佛齊回教化,取代三佛齊在爪哇建立的麻喏巴歇帝國也同樣回教化。


元世祖忽必烈於1292年派出2萬人的蒙漢聯軍(陸師為蒙古人,水師則為中國南方人)遠征爪哇,浩浩蕩蕩自泉州啟航。遠征軍並沒有取得實質的勝利,只是獲得價值50萬兩的軍資戰利品,爪哇島向元廷納貢稱臣,戰鬥與病死者卻達3000餘人。

蒙元軍在軍事上雖沒有重大勝利,但對於此後中國人深入認識東南亞各國,可說是進了一步。而且蒙漢聯軍軍行所至,與聯軍駐防當地後所遺留於各國的後裔,即為近代華裔華人在各國的遠祖之一。很多中國人留在爪哇島居留生活,建立移民區,主要為廣東人與閩南人。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即遣使海外,主要目的是確定東南亞國家接受明朝正朔與新冊封的藩屬地位。他主張:「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因倭寇猖獗,朱元璋於1374年下令廢除市舶司,嚴禁船舶出入,甚至不準東南亞各國入貢。


朱元璋禁海政策除去為了制止中國沿海海盜橫行,及其所勾結的日本倭寇劫掠之外,也因他此時正集中全力防衛北方蒙古邊患南下,一時未能建立強大的海防有關。而此時東南亞定居的華人已有相當長時間,在暹羅有華人擔任了上層官吏,在三佛齊地區,華人已有定居大200年之久。在14世紀,淡馬錫島(今新加坡)也有著華人定居了。


1402年,明成祖以靖難之變取得皇位,即位後恢復市舶司的設置,派遣宦官鄭和等率大艦隊赴南海、西洋各國。其動機一說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另一動機是要「耀兵海外,示中國富強」。


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到達蘇門答臘北部舊港(又名巨港),在28年前這裡已被原籍廣東南海的梁祖明控制。鄭和抵達時,是廣東人陳祖義統治。陳祖義詐降欲劫鄭和的巨艦,被鄭和識破,出兵攻而敗之,生擒陳祖義,並械送北京,悉斬之。鄭和另立施進卿為當地華人的魁首統治該港。此後200年,該地均為華人聚落所長期控有。總之,鄭和七下西洋,殺了幾個海盜頭子,抓了幾個國王,調和了幾次王國矛盾,帶回了很多特產,沒找到建文帝,倒是宣耀了國威,帶去了中國手信,也帶去了中國技術和知識,為東南亞地區文明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史料還載,鄭和所帶部署到當地都頗受歡迎,「遇我中國男子甚愛之,必置酒致待而敬之,歡歌留宿」。

東南亞華人小史之一



印度尼西亞以鄭和命名的清真寺


明末清初,在東南亞一帶有影響力的華人是幾個海盜。如張璉、林道乾等,他們都是勾結倭寇的大海盜汪直的餘黨。張璉盤踞蘇門答臘舊港,成為華人移民該地的領袖。林道乾則以馬來半島北大年為根據地,在當地稱王。據說,林道乾籌鑄大炮三尊,鑄到最後一尊試炮時被炸死。林道乾的妹妹曾經追蹤到馬來半島,勸他回國,道乾不從,妹妹自殺死,其墓猶存,為北大年現居華人所崇拜。不過又有一說,林道乾居北大年後,娶馬來王之女為妻,其死後,該王位由其馬來妻子繼位。


其他在歐洲人佔領殖民東南亞廣大地區的同時,集體冒險南下東南亞的華人,案例尚多,如福建同安人蘇鳴崗協助荷蘭總督拓殖爪哇島,成為當地華人首任甲必丹。還有17歲的莫玖帶一隊廣東人入柬埔寨定居。廣東還有鄭玖、梁道明、王順塔等均建立了獨立或半獨立的地區統治。在暹羅,有華人血統的鄭昭(亦稱鄭信)因驅逐入侵者被擁建立了吞武里王朝。惟稍後鄭昭驕盈弄權,漸不得人心,為其部將鄭華囚而處死,建立仍統治暹羅的華格里王朝,鄭華即為拉瑪一世。鄭華亦有華人血統。

東南亞華人小史之一



鄭信像


今天先講到這裡,後面接著講東南亞華人的近代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鳴桂園 的精彩文章:

TAG:鳳鳴桂園 |
您可能感興趣

華人移民史 東南亞篇:下南洋
這個東南亞小國是越南
南亞東南亞藝術周開幕
為何東南亞國家普遍不如東亞和東北亞?
邊境東南亞小吃
鏡頭下:東南亞五大國的站街女
「一帶一路」大實踐:東南亞最長跨海大橋項目——馬來西亞檳城二橋
被稱為「千島之國」,是東南亞華裔最多的國家,四大富豪均是華裔
湄洲媽祖巡遊東南亞到達第一站馬來西亞吉隆坡
東南亞華裔最多的國家,四大富豪均是華裔,財富占該國百分之四十
「行走東南亞」 拜縣,泰北小城,泰清新
實拍:東南亞各國的站街女
東南亞最大的三角洲,華人曾在此「建國」,後被越南蠶食
後海的東南亞小餐菠蘿飯一絕
三個廣東人來到東南亞一國,從此華人掌握此國經濟命脈近五百年
融合東南亞、歐洲風格的「小中華」冷兵器:越南刀劍
東南亞四騎士:為什麼說東南亞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下一個戰場?
被稱為亞洲四小龍,東南亞的一個小國,軍事卻很強?
中國人痴迷紅木傢具,東南亞森林的血腥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