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作者:徐子鈞)


中國書法作為一門文字書寫的藝術。但在文字產生之初僅僅是代替「結繩記事」的符號工具。但發展到後來卻代替的「樂」成為「中國美學的基礎」(林語堂語)。成為中國文人抒發情感的領地。更為甚者稱「書法是中國藝術中核心的核心」(熊秉明語),成為直接體現「道」的精神的藝術。一切皆動,無物常駐。書法中亦是如此,動的事物才具有生命力。研究清楚書法中具有哪些運動的方式、方法,對書寫者完善自己的作品有極大好處。


一切皆流,無物常駐。物質的運動屬性也滲透到書法的創作與欣賞過程中。正如漢代蔡邕《筆論》中所說「為書之體,須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 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行走、飛動、往來、水火皆為形容書法的動態美。書寫的漢字只有具備了動態意象才能算的上是書法。那書法里會有哪些動態呢,我怎樣把握這些動態才能算的是書法呢?下面我們嘗試從線條的動感、結構的動感以及章法的動感三個方面逐一論述分析。(第一個方面: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線條動感,第二個方面: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圖形動感,此篇為第三個方面)

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1、整體的動與局部的靜


動靜作為一組陰陽矛盾,動為陽,靜為陰,相生相剋。沒有動也無所謂靜。作品中一味的動則讓人感覺煩躁不安,焦灼。一味的靜則似於死亡之沉寂,了無生機。如圖徐渭《杜甫詩軸》整篇動勢被宣洩的淋漓盡致,然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作品中「夜」字,「生」字,「台 」字,「根 」字等字形較小,字勢穩定,用筆穩定沉著,含蓄,雖處於次要的地位,卻為穩定全局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徐渭書


2、整體的靜與局部的動


八大的書法用筆提按幅度較小,筆勢內斂。以簡取勝,字間、行間疏朗,玄淡。作品以靜為主調,雖靜但無一筆為死筆。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八大書


3、整體的靜與局部的靜

老子《道德經》曰:「道沖,而用之久不盈,深乎!萬物宗。挫其銳,解其忿,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起誰之子,象帝之先。」又曰:「萬物負陰而抱陽,充氣以為和」,所謂「沖,虛也」虛實相生,虛多實少,則蕭疏,玄遠。《老子》中又雲「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故在國人的思維里,無勝有,白勝黑,疏勝密,靜勝動,簡勝繁等等。蘇東坡有詩云「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之句。


在書法藝術里,居靜格的作品有不少,或可分為簡靜,蕭疏,淡遠。此三者章法上字間、行間距都較大,但又有著各自的不同。簡靜者如《虢季子白盤》,線條內斂,寓動於靜。蕭散者如《韭花帖》,用筆恬靜、從容、細膩有力,結構雅緻。淡遠者如董其昌書作,董其昌善用淡墨,墨色較灰,與白紙對比較弱,近實遠虛,有隱退狀。八大,弘一書作也屬於此類。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董其昌書


4、整體的動與局部的動


五體書中行草書無疑是動感最強的,尤其是狂草。在動感較強的書體里,歷代書家在表達自我追求的同時又有著各自的習慣手法。也就是說在同是具有動感的書體,書家不同所用手法也不近相同。如圖張芝《冠軍貼》在書寫的過程中,手腕的翻轉幅度較大,左右翻飛。線形由粗到細,由細到粗變化較大。在寫橫或點的起筆時故意調整一下角度,增加逆勢,甚至由於手腕翻轉幅度較大的原因,纖絲比筆畫還粗。此手法在王獻之《忽動帖》,《委屈帖》等中一脈相承。


張旭《古詩四帖》中最具個性的動感方式是在字與字連綿中,運筆絞轉與提按同時進行,即筆鋒在絞轉的同時又有提按,運動方式複雜。線形上,上弧線與下弧線自覺交替使用,也就是說當運用幾根上弧線後緊接著伴隨下弧線的使用,尤其最後一段最為明顯。由於用筆的複雜性,其形式規律隱藏其中,不易被發現。這也成為張旭書風區別於其他書家的一明顯特徵。


懷素《自敘帖》減弱了線形的變化獲取了「旋風驟雨」式的運動節奏。


顏真卿《劉中使帖》用筆酣暢,既有對張芝,王獻之草書的繼承又有自身特點。使用長線,圓筆鋪毫,下筆中實,線形寬厚潤澤,更見沉著濃郁。其「耳」字末筆豎畫縱筆取勢,一泄千里。


黃庭堅《諸上座位帖》起筆角度類似於張旭《古詩四帖》,點的使用,曲線波動以及上下字的連綴方式構成了其草書的主要面貌。用筆動蕩不安,靈活恣肆。


徐渭《白雁詩卷》用筆的絞轉被大量的提按所取代,用筆提按、彈跳靈活,我們會感覺到強勁有力的下筆,打點、頓挫。詩尾部增強橫向連接,如「西風卷落葉」節奏漸入激蕩。線條反覆提按是他不同於先賢用筆方式的一大特點,乃至整個明代都廣泛使用此種提按法。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張芝《冠軍貼》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王獻之《忽動帖》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張旭《古詩四帖》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黃庭堅《諸上座位帖》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顏真卿《劉中使帖》

徐子鈞:書法形態動感的感知之書法動靜氛圍形成



徐渭《白雁詩卷》


作者簡介:


徐子鈞, 1978年出生於山東省滕州市。2003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2013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書法碩士研究生。師承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喻建十先生,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天津市書法考級中心教授,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書法實驗室網總編。


作品入展:2005年入展首屆西泠印社國際書法大展,2005年入展第二屆全國扇面書法展等。


2012年榮獲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原創作品展一等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向大師致敬」西方藝術大師雕塑版畫展 作品搶先看
村裡地下挖出多塊清代碑刻 專家鑒定有文物價值
藝術品市場:你的畫價格怎麼定
陳丹青:我不是趨時的人 但我非常清楚我過時了
文玩涉足熱播網劇《餘罪》 黑道大哥都是文玩迷

TAG:新浪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感知、聯想和信念是如何驅動幻覺的
奇怪的感知力
海賊王,理性分析見聞色霸氣的真正實力:可感知情緒預知未來?
感知詩歌的精神和美好
賽博坦隕落變形金剛感知器
感知善惡乃一念之差
感知盆景之美,體驗人生之樂!
感測器讓人工智慧獲得生命並感知世界!
学诚法师:用心感知别人的情绪!
看美軍如何利用態勢感知和態勢理解
當三維圖像認知發揮到極致,如何助力自動駕駛的高性能環境感知?
感知:做人,知感恩
對外界事物的感知過程都屬於遙感的範疇
感知、對話、調性,諸葛小明智能燈體驗
感知那未曾感知
感知儀科 量子那些事兒
徐家偉:繪畫靠的是心有靈犀的感知
機器視覺系統如想得到質的飛躍,蜜蜂感知色彩的機制或是解決方案
對於感知能力,不要認為鳴人的善惡感知能力源自於九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