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劉慈欣:人類欠缺共同理想

劉慈欣:人類欠缺共同理想

劉慈欣:人類欠缺共同理想



這是劉慈欣寫於三年前的一篇舊作,但卻說了很多至今仍有意義,而且是科幻之外的東西。劉慈欣不明白《三體》為什麼會火,我給出的答案就三個字:有情懷。

2013年對我這個科幻作者和科幻迷來說,頭等重要的事就是去西昌近距離地看了嫦娥3號的發射,之前從來沒有走到離科幻和星空這麼近的地方。參觀台設在一個彝族小村莊,現場有3000人左右。發射過程比預想的要快很多,好在我聽從了朋友的勸告,沒怎麼照相,因為眼睛是最好的相機。


發射結束後,我擠在返回的人群中,對航天的事想了許多。一直感覺,國內媒體對航天事業所具有的意義在報道和評論上是有偏差的,只是強調具體的現實用途,比如增強國力和促進經濟發展。具體一點,能夠更準確地預報天氣,能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統,能有更多的通訊帶寬等等。在媒體的意識里,航天探索的真正圖景並沒有建立起來。這樣的宣傳在已經開始的深空探測上無法自圓其說。月球探測還好,月亮上有核聚變所需的氦3,小行星帶有礦藏,而對行星,特別是外圍行星的探測很難在可見的未來有具體的經濟前景,更不用說對太陽系外廣漠的星際空間的探測了。現在看來,如果把經濟前景,也就是俗話說的「有什麼用」作為航天事業的主要依據,那大規模的太空探索永遠也無法實現。


去年還有一件事,是每年一屆的世界華人科幻協會的星雲獎頒獎典禮,以往都在成都舉辦,去年設在太原,離我家比較近,規模也比往常大。從整體來看,國內科幻的狀況和前幾年相比變化不大,並沒有太多讓人驚喜的地方。


但是去年獲得新人獎的長篇作品還是值得一談,它們很好地反映了當下的現實和近未來的發展圖景。比如陳楸帆的《荒潮》,我認為是國內科幻作品的突破。他描寫的是不太遙遠的近未來,中國南方的一個社會場景,資本入侵、環境污染,以及信息技術的向前推進,發展到人機融合,就是人和機器在生理上融為一體。機器可能和人的神經直接相連,也可能植入人的身體內部。就像谷歌眼鏡、智能手錶,雖然不是生理的直接連接,但已經有這方面的影子了。這樣發展下去,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子器件變成人的一部分。《荒潮》描述了這個進程,它把這個進程和中國近未來很廣闊的社會場景聯繫在一起,寫得很好。

我國的科幻讀者主要是年輕的群體,包括在校學生,他們對科幻的熱情每年都在增長,這也和我們國家的現代化進程有關係。我同意一位科幻評論家的說法,他認為,科幻文學是一個國家社會狀況很敏感的指針,科幻的興衰可能是國家的整體狀況(包括經濟狀況、政治狀況)的晴雨表。美國科幻的黃金時代是在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之間,當時的美國和我們現在很相似,都處在快速的現代化、工業化進程之中。這種進程中充滿了機遇,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也充滿了危機和挑戰。當然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美國的科幻黃金時代處於一個世界局勢十分動蕩的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和冷戰的開端,而中國目前處於一個和平發展的階段。美國的科幻現在處於一種衰落的、停滯不前的狀況,是不是和美國社會已經達到頂峰階段相適應?所以,中國科幻的快速發展可能與我們社會的整體發展有著很深刻的聯繫。


我也一直在關注美國最新的科幻小說,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劉宇昆的作品。劉宇昆是華裔美國科幻作家,在美國主流科幻圈很受重視,連續兩屆獲得世界最高的科幻獎項星雲獎和雨果獎。他的作品和美國其他科幻作品不一樣,文化上給人一種很新的感覺。它兼具西方的科學色彩和濃郁的東方色彩,而且結合得天衣無縫。


作為一個寫科幻的人,我相當多的時間都在關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但主要不是互聯網方面,而是物理學、宇宙學、天文學方面,因為這些方面的成果才是人類科技發展的最前沿。互聯網只是一門應用科學。但是不可否認,互聯網對世界的改變是最深刻、最廣泛的。去年一年,這一進程也在加速,互聯網越來越多地滲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去年我出去旅遊兩次,發現手機已經成為人的一個器官了,就是說任何時候人都黏在手機上,手機成了人和世界接觸的一個重要的平台和媒介,這一點確實是很有科幻小說的色彩,和許多科幻小說中預測到的未來都很相似。


其實現在包括互聯網在內的很多技術都出現了新的萌芽。美國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說過,「未來早已到來,只是還未普及」。未來的因素早就在我們身邊潛伏,比如谷歌推出谷歌眼鏡、谷歌地圖、谷歌街景,不像現在的技術,具有強烈的未來色彩。


但是很遺憾的一點是,具有未來色彩的技術絕大部分都集中在IT領域。正如有人所說,目前我們很可能處在一種技術進步的假象中,IT技術的飛速發展掩蓋了其他領域技術進步的緩慢。舉個例子,航天技術進步十分緩慢,處於60年代的水平。對我們生活極其重要的材料技術和能源技術,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我現在工作的發電廠的火力發電技術和IT技術相比進展緩慢,沒有突破。發電系統早就在設想一種新的發電機,叫等離子發電,它的發電效率很高,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直研製到現在,沒有任何突破。其他的能源技術,比如核聚變,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研究了,到現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資金,但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據說最長的核聚變持續了幾十秒,投入的能量比產出的能量還多。唯獨IT行業技術的發展,提前跨入了未來,這就是2013年我們面對的現實。遺憾的是這種現實沒有被很多人認識到。

最近三年我沒有任何創作,但是不是就處於低谷?我認為要認識到一個現實,就是如果一個人認真地去寫,而不是商業化寫作,一輩子是寫不出幾本書來的,甚至一輩子寫不出第二本書。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很多作家,一輩子只有一本書,即便是竭盡全力寫了第二本,但是很快就被世人遺忘。比如《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中國的作家就更多了,比如路遙,只有一本《平凡的世界》。這是沒辦法的事情,也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必須去面對。


我個人對《三體》還是很滿意的,雖然有很多缺陷。至於《三體》為什麼會這麼暢銷,我說不清楚。一本暢銷書的出現,不但作者說不清原因,就連出版商也很難說清楚。就像去年網路上突然冒出來的那些句子、辭彙,什麼「不覺明厲」、「人艱不拆」、「長發及腰」和「土豪」,它們為什麼會突然變得這麼流行?暢銷書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和這個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雖然這其中肯定有作家的因素,有寫作質量的因素,但不可知的因素是相當重要的,可能是背後某個奇怪的數學規律在起作用。


我當初選擇寫科幻小說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是一個科幻迷,但我不是一個文學愛好者。科幻小說的作者有很多來路,有的是從文學這條路上來的,有的是從科學那條路上來的,而我是從科幻這條路上來的。


在我看來,中國作家缺的是想像力和更廣的知識。限制作家想像力的原因是很複雜的。我們的文學是根深蒂固的現實主義傳統,我們的文學理念也是基於現實主義的,認為文學就是反映現實,反映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在這種理念之下,作家把描寫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現實層面。當然現在情況有所改觀,科幻小說也得到了主流文學界的重視和注意。《三體》最近在《當代》雜誌的「五年五佳作品獎」中獲得了最佳長篇小說大獎,這是主流文學的一個獎項。2013年,《三體》還獲得了中國作協頒發的優秀兒童文學獎。作協有五個主要的獎項,但還沒有科幻的類別,就放在兒童文學下面。不管怎麼說,這說明主流文學開始重視科幻作品的想像力,整個文學都需要這種想像力。


《三體》計劃在2014年年中出英文版,這是中國第一本在美國出版的長篇科幻小說。美國市場每年要出上千本科幻小說,而且美國人對非英語系的科幻天然就存在一種輕視的態度,所以對它的預期可能高嗎?

未來很難預測,因為有的領域進步飛快,比如IT領域,而有些領域停滯不前。如果非要預測,只能把不同的未來排列出來。


未來的城市會走向虛擬,這是需要很多技術支撐的,比如互聯網技術和3D列印技術。還有一種萌芽技術,比如去年我看到北京一家快遞公司,用小直升飛機送快遞。直升飛機很小、很輕,一個人就可以操作,最終會用GPS導航送到每個人的家裡。這一技術在之前的科幻小說中多次出現過,所以說「未來早已到來」。這種技術如果推廣了以後,城市的聚集就沒有必要了,城市會越來越分散,在虛擬空間的聚集程度會越來越高。


3D列印的影響也很大,它讓物流在虛擬網路直接運行,意義非凡。這一技術也將極大地改變城市的形態和人類未來的分布形態。它會讓你的位置變得不重要了,你可以通過虛擬網路運送實體物品。當然,3D列印目前還處在很初級的階段,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還很多。


理想中的未來,我想肯定是每個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價值,整個社會有一種很穩定的、富足的物質生活。理想的未來還在於,整個社會處於不斷進取之中,不斷向外開拓自己的生存空間,不斷地對宇宙、太空,對地球之外的世界抱有探索的慾望。雖然開拓生存空間的速度可能很慢,因為技術很難,但是不斷這麼去做,就成為政治生活、經濟生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從這一點上來說,現在真的是很不理想,現在我們對外部空間的探索,從冷戰結束以後基本就停滯了。

最後要說到去年的一部片子《地心引力》,這是一部很純的科幻片,這在電影界是很少見的,它的特技很出色,很精確。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出,拍科幻片,除了技術、金錢,最重要的是拍科幻片的人需要一種對科幻的情懷,一種對宇宙充滿詩意的感受。看這個電影,從頭到尾都能感受到導演對太空的情懷,特別是空間站遭到碎片重創之後返回地球的情節,每一秒鐘都能表現出來。我們最缺的正是對宇宙的一種詩意的感覺,當普通人在現實中糾結的時候,科幻作品可以把人從現實中帶出來,讓人感受現實之外更廣闊的世界,這就是科幻最偉大的使命。


來源:觀察者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海光微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信海光微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他和林彪齊名的傑出將領,但情商欠缺,結局讓人痛惜
關於幸福你還欠缺什麼呢
德性欠缺,朋友不近,親人不親
長征時期,他是和林彪齊名的傑出將領,但情商欠缺,結局讓人痛惜
「尬舞大叔」打籃球青年:欠缺公共精神的老人不懂分享
為什麼有的人總是難以和他人相處?因為欠缺一種能力!
徐江懟武磊:為啥不罵別人而偏罵你?你欠缺正能量性格個性有問題
《軍師聯盟》,為何曹魏欠缺了一位重要謀士登場?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乙肝?欠缺意識是關鍵
康斯坦丁,這是美國版的林正英啊,就是技術欠缺不如英叔
戲裡有詩卻欠缺詩意
或許白百何就是欠缺,女人該有的這個東西
欠缺了緣分的人也許終身都不會再見。
欠缺了緣分的人也許終身都不會再見!
艾弗森的帥:是科比沒有的,是詹姆斯欠缺的,是喬丹羨慕的!
為何他欠缺主見?Top5依賴心理最重的星座男
王者榮耀:上不了磚石你欠缺的不是技術,而是這些?
暑期遊樂設施人氣旺 家長安全意識仍欠缺
張立:「葛宇路」路牌突顯便民思路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