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龍捲風離紹興並不遙遠 每隔七八年就會發生一兩起

龍捲風離紹興並不遙遠 每隔七八年就會發生一兩起


龍捲風離紹興並不遙遠 每隔七八年就會發生一兩起



6月23日,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突遭強冰雹、龍捲風襲擊,給當地帶來巨大損失。經現場勘測,專家組判定等級為EF4級,風力超過17級,是建國以來江蘇當地風力最強的一次龍捲風。

連日來,紹興的市民一邊替阜寧感到憂心,一邊暗自慶幸越地是「風水寶地」,許多大風大雨常常與紹興擦肩而過,極少遭遇諸如此類的破壞性極強的天氣。


那麼,紹興這塊風水寶地,真的可以避免類似的災難性天氣嗎?昨日,記者採訪了相關的業內人士,請他們對極端性天氣有可能給柯橋帶來的影響作一些分析。


龍捲風離我們並不遙遠,很難預測


柯橋歷史上並非沒有發生過龍捲風,像江蘇鹽城這樣風力達到17級的龍捲風雖然沒有發生,但是,小的龍捲風卻也時有可聞。

之所以說是時有所「聞」,是因為柯橋氣象站建成以來,還沒有明確記錄的龍捲風。一方面,是因為柯橋區氣象監測網路為本世紀初才開始新建起來的,同時目前監測設施的密度和性能還無法明確捕捉到龍捲風,只能初步推測,因此龍捲風現象的出現往往需要現場調查確認,並根據其破壞現場特徵和事後雷達資料反演確定其等級。另一方面,紹興的龍捲風影響不是很大,因此也還沒有形成記錄。


而我們身邊的龍捲風大多是市民直接看到的,最近的一次較為明顯的龍捲風出現在齊賢鎮八字橋村,時間是2013年7月20日下午6點左右,持續時間大約20分鐘,同時還下起了冰雹。這次龍捲風據村民反映,風力並不是很大,只造成部分房屋瓦片掉落。


市民阮女士則反映,上世紀九十年代,錢清西小江一帶曾發生過龍捲風,當時事發後,她還赴現場了解情況。而當地上了年齡的村民告訴她,這樣的龍捲風,在西小江一帶,每隔七八年就會發生一兩起。


柯橋區氣象台台長葉建剛告訴記者,長江中下游是我國龍捲風多發地區。每年的4月至8月是最有可能發生龍捲風的時節,時間段是下午3點到4點。


目前,國內暫時還沒有實時監測龍捲風的能力,人們知道的幾次強龍捲風,大多是事後推導出來。以柯橋為例,全區有33個自動氣象站,兩氣象站間的距離約為5.5千米,而龍捲風所襲擊的範圍常常只有一兩千米,很難能為自動氣象站所捕捉到,即使有自動站監測到大風時,往往也不能直接判斷為龍捲風現象。同時氣象雷電也因為監測仰角和時空解析度的原因,無法捕捉到空間尺度只有10幾公里左右、持續時間只有幾分鐘至幾十分鐘的龍捲風現象。

龍捲風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有一定關係,相對來說,平原地區更容易形成,江蘇、廣東會比浙江多一些。


颱風比較常見,但進入紹興境內多有削弱



龍捲風離紹興並不遙遠 每隔七八年就會發生一兩起



市民印象中最深的還是颱風,每年,都會有幾起關於颱風的不同程度預警,然後,柯橋舉全區之力進行抗台。而令人欣慰的是,很多次颱風最後常常是擦肩而過。這也讓不少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放鬆了戒備,認為紹興是「風水寶地」,颱風不會侵襲。

事實果然如此嗎?


柯橋區防汛辦來主任說,老百姓說紹興是「風水寶地」,只是一種討口彩的說法,並不是很科學。紹興之所以極少發生大風大水,有多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紹興有幾道天然的屏障,從大凡福建登陸的颱風,經雁盪山、天姥山、四明山、會稽山等這些山脈的阻擋,或轉變方向,或風力大大削弱;二是紹興地處平原,水面率(河流水面占整個地表面積的比重)較高,達12%,高過周邊許多地區,因此,降雨量雖然大,最終都到河床里;第三,紹興的排澇系統通過多年的建設,水利設施越來越完善;第四,作為柯橋新城,起步晚,起點高,整個城市的地面已抬高不少,有利於排水。來主任舉了個例子,與越城區相比,柯橋的防汛優勢相對更為明顯,前不久的暴雨,紹興越城區最高水位達4.11米,而柯橋的水位則只有3.9米,比越城區低20公分,正是因為柯橋地勢較高,同時,離出水口較近。


但是,柯橋有這麼多的優勢,也並非說可以盲目樂觀。近幾年來,紹興之所以沒有遭遇災難性暴風暴雨,還與雨量相對較低有關係。「紹興運氣比較好,4年前餘姚的雨量如果發生在柯橋,柯橋受災雖然不會像餘姚那樣嚴重,但多少也會遭遇重大損失。」來主任說,雨量的大小還是非常關鍵的,有的10年一遇,有的50年一遇,有的100年一遇,而最近幾年來,紹興還算風調雨順,並未遇到特別大的強降雨。


興修水利功不可沒,未雨綢繆也很重要

紹興人向來具有憂患意識,千百年來,凡是在紹興擔任地方長官的,從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到越國興建吳塘、富中大塘,再到東漢馬臻興建鏡湖,東晉賀循主持疏鑿西興運河,唐會稽縣令李俊之主持修建會稽海塘,以及之後明代戴琥、湯紹恩、劉光復;清代俞卿、李亨特等,都十分重視越地治水工作,也因此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然而,即便如此,災害性天氣還是防不勝防。1962年的夏季,當時連續下了多天的大雨,其中雨量最大的一天達327.6毫米,紹興南門水文站出現歷史最高水位5.3米,超過警戒水位1米。當時,紹興縣(越城區)城區約三分之一遭遇水淹,受災面積達53.74萬畝,汛情導致31人死亡,受傷人數達75人。之所以造成這麼大的災難,一方面,是因為雨量大,可謂百年一遇;另一方面的原因則是因為水利設施不足,不能及時排水泄水。第二年,省里下撥資金,紹興縣建設6孔、每孔8米的馬山水利閘,當年8月,排澇流量達每秒320立方米的馬山閘啟用。


1981年6月,紹興縣又建設了一個新三江水利閘。至2008年,新建的曹娥江大閘投入運行。至今,柯橋區共有7座水利閘(站),水利設施比從前更趨完善。


近幾年來,為防洪排澇,柯橋區還通過河道拓寬、打通,興建從錢清到濱海站的防洪排澇通道,全長51.3千米,寬約50米至60米,預計到今年年底即可建成。而對城市積澇點,柯橋區則每年投入1000萬元,進行管網改造,把原來直徑30或40公分的雨水管道,換成60公分或80公分。隨著這些城市排澇設施的完善,城市的排水將更趨順暢。


區防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目前柯橋區的防汛能力,可以承受「十年一遇」的降雨,超過「十年一遇」的則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而少量局部地區則還達不到這個能力。平原地區可以達到「20年一遇」的,柯橋城區則是按「50年一遇」甚至「100年一遇」定位和設計的。


但即便如此,水利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仍然必須繃緊弦,不能盲目樂觀。一是,相比蕭山,柯橋是水鄉澤國,地勢偏低,相對容易受澇。尤其是安昌鎮這樣的古鎮,地勢低,更易受汛災。而今天如果再有像1962年那樣的雨量,柯橋區不但會遭遇損失,而且理論上由於社會財富積累的增加,損失值也會增加。尤其是需要提高警惕的則是從象山登陸的颱風,因此,除了硬體上的這些設施設備的保障,提前預警、未雨綢繆也至關重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柯橋日報 的精彩文章:

TAG:柯橋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唐朝覆滅後,宋朝又過了五十多年才建立,那這中間五十多年發生了什麼事!
米神:在老鷹這四年很棒,休息一下再看看之後會發生什麼
最漫長的那一夜裡,我們到底發生過什麼?
往日形影不離的張傑夫婦,如今一前一後似剛發生爭吵
家裡兩隻貓摟在一起很是親密,可鏟屎官一走,就發生了這一幕……
島國一妹子出門散步,遠遠看見路旁驚現兩隻死狐,嚇了一跳以為發生了事故……走近一看才發現只是兩隻廢狐
十一年前發生的離奇事件,兵馬俑竟然會眨眼睛
產後一小時,身體迅速發生五大變化,看到第二個我就哭了!
男子在河邊抓到一隻蟻后,幾天後發生超震撼一幕!
夫妻之間發生這五件事,中一個就會離婚
中國有一座老橋,建造時就已經埋上炸藥,卻至今未發生過一起意外
細思極恐!可樂喝一半發現瓶中瞪著一雙眼睛……這樣的事美國每年都在發生
千鈞一髮,生死一瞬,就是這時刻,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男子作死喝下二十年前的可樂,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他後悔不已!
跟男友認識五年,在一起半年,發生兩件事,再不分我就是個傻子
回顧九一八發生了什麼
一天家門前突然出現一隻野貓,沒過幾天驚喜發生了!
她每天揉大腿內側,兩周後,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明朝萬曆十四年,江西發現六腳怪蛇,隨後發生大面積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