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講座實錄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講座實錄

兼聽。哪怕與你的認知發生衝突


思考。不止步於自己的思維舒適區?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講座實錄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紀念盧梭誕辰三百周年專題講座


盧梭簡介

讓·雅克·盧梭(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


精彩摘要:


【盧梭的思想】


盧梭是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家。啟蒙運動宣揚理性主義,一切現實的制度,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都必須在理性法則面前接受審判,凡是不能證明其合理性的,都應該被推翻,這是法國啟蒙運動最核心的精神遺產,也是所有近代激進主義最核心的思想。


現代社會人類出現平等化趨勢,人與人之間都差不多,「憑什麼你管我」的問題就需要重新回答,盧梭思想中一個很核心的觀念是「公意」,他大概是近代思想家中第一個比較早的感覺到現代政治對人民主權的要求。

盧梭作為法國啟蒙運動最激進的代表,人類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理性,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英國啟蒙強調人的理性有局限性,人不要對自己的理性能力估計過高。因此,西方對盧梭的看法不一樣,一派喜歡盧梭,一派喜歡洛克,英國學者認為盧梭的結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結果就是羅斯福和丘吉爾,這是對盧梭的典型描述。


【盧梭之於中國】


以前總結盧梭思想得與失,往往直接指向盧梭與集權體制的關係,雖然有內在的思想聯繫,但不能說盧梭直接培育專政,培育了希特勒這樣的人。


盧梭的政治理想排斥利益,訴諸絕對的公意,這樣的政治制度又如何解決人基本的利益訴求呢?如何實現一個好的理想和具體可操作的制度,最後落實到每一個人,使他的利益和理想都能得以實現,個體權力不被國家主權架空,是盧梭留給我們的思考。


對於盧梭,我一直比較矛盾,他追求平等、正義、純粹心靈,非常美好,確實符合人性,困惑就在於如何用合適的手段追求美好的東西,如果沒有有效銜接,會經常面臨人性的悲劇--追求美好的東西,往往導致較為災難的結果。

改革30年,由於存在社會不公和制度缺陷,使得我們很容易從盧梭思想中找到一些精神訴求。當今的平等主義訴求,民粹主義的情愫,實際上都和盧梭有關。未來如果不能夠建立一個較為優良的政體,盧梭的思想會重新產生更大的影響。


【盧梭的教育觀】


盧梭的所有著作都貫穿著公民教育,體現了一種不同於利己主義的共和主義色彩。


我們一般所理解的自由主義,基本上是捍衛個人權利,通過法律保護個人權利,限制政府的職能,這是消極自由。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面向,公民要有責任,充滿美德,承擔義務,同時建立公民社會需要從自然情感中培養,人並不只是自私自利,還有同情心。

人有美德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事,但在實際政治制度上假定人具有美德,就是非常不靠譜的。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講座實錄



講座實錄:


爭議盧梭:把一生獻給真理


「盧梭有一句很著名的遺言:我把我的一生獻給真理。這也是他的座右銘,他在為自己的座右銘而奮鬥」


李猛:借盧梭誕辰300年的機會,我們對盧梭在整個西方思想的位置以及和中國的因緣,一起做一個探討。


盧梭與中國因緣已久,大概1878年出使法國的郭篙燾(編者註:1818-1891,湖南人,近代最早主張向西方學習的人物之一,1878年兼任駐法公使,成為近代中國第一位駐外公使)就提到盧梭的名字。最具有代表性的,可能是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的誓詞,「顛覆滿清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其中的「公意」就是盧梭的概念,盧梭的思想與整個現代中國的締造有特別緊密的關係。當然,盧梭的思想也一直存在很大爭議。


首先有請李平漚先生談一下對盧梭的理解,他從法文翻譯了九卷本的《盧梭全集》。


李平漚:盧梭是哲學家,但是一個很不幸的哲學家。他的書出一本挨批一本,沒有一本不被批。被批最厲害的是《愛彌兒》,書一出版,就遭查禁,學者對他發起圍攻。後來巴黎高等法院發布逮捕令,幸虧他及時跑掉逃走,開始8年的流亡生活。


這樣一個博學的著作家,為什麼在頻頻挨批的情況下仍孜孜不倦地寫作呢?他有一句很著名的遺言:我把我的一生獻給真理。這也是他的座右銘,他在為自己的座右銘而奮鬥。他的書起初並沒有發揮太大的社會影響,只是引起很多爭論,如果有影響,也只是在學術界。他的思想發生社會影響是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開始,《社會契約論》起到很大推動作用,廣大普通老百姓開始受到影響。


盧梭的思想具有重要啟蒙意義,也隱隱帶來危險


「西方對盧梭的看法不一樣,一派喜歡盧梭,一派喜歡洛克,英國學者認為盧梭的結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結果就是羅斯福和丘吉爾,這是對盧梭的典型描述」


李猛:下面請北京大學的李強教授,他為我們介紹盧梭在整個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位置。


李強:我想首先對李平漚先生表示高度的尊敬,學術著作翻譯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相當不易。


我上世紀70年代大學讀書時,給我影響最大的書就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然後大家就熱烈議論,大概就像《建黨偉業》中青年人討論馬列主義一樣。當時念盧梭,感覺一下子接觸到一個新的精神世界,才知道啟蒙的感覺。


在西方思想史中找出能夠像盧梭那樣具有重大影響和廣泛爭議的人物不多,有不少人認為,盧梭是18世紀最重要、影響最大的思想家,我想這個說法是不為過的。盧梭曾和很多著名思想家交往乃至交鋒,比如說盧梭的文章得獎之後,伏爾泰(編者註:1694.11-1778.5,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歐洲的良心」)就相當不恭敬地對盧梭提出批評,說看了你的書以後,真想回到用四條腿走路的時代,可是多少年來我已經不習慣了。


另外,盧梭與英國思想家埃德蒙·伯克(編者註:1729.1-1797.7,作家、政治理論家和哲學家,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使他成為輝格黨里的保守主義主要人物,著有《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也有交往,與大衛·休謨(編者註:1711-1776,蘇格蘭哲學家,與約翰·洛克及喬治·貝克萊並稱三大英國經驗主義者,著有《人性論》等)有不錯的關係等等。


盧梭去世後不久,法國大革命爆發,雅各賓派對盧梭高度推崇,同時通過議案建盧梭像。其思想開始在西方思想界產生巨大作用,同時也帶來巨大爭議。在法國大革命爆發不久,英國思想家約翰·洛克(編者註:1632.8-1704.10,英國哲學家、經驗主義的開創人,同時也是第一個全面闡述憲政民主思想的人,在哲學以及政治領域有重要影響)就批判法國大革命,指向盧梭思想。


不管其思想多麼複雜,不管有多少爭議,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盧梭是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家。啟蒙運動宣揚理性主義,一切現實的制度,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都必須在理性法則面前接受審判,凡是不能證明其合理性的,都應該被推翻,這是法國啟蒙運動最核心的精神遺產,也是所有近代激進主義最核心的思想。現實中一切存在的東西,都可以用人的力量來改變,人為社會中的一切不可的東西,人生一切的痛苦都不是自然的,都不是必然的,都是一個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人類能夠通過理性認識客觀事實,找到規律,將世界改造成一個非常美好的世界。


在讀盧梭的著作中,能特別明顯地感覺理性主義。社會契約論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探究一種規則,建立國家合法政治制度。這一點非常鼓舞人心,但也是不同意見批評最重要的一點。


盧梭思想中一個很核心的觀念是「公意」,他大概是近代思想家中第一個比較早的感覺到現代政治對人民主權的要求。人要組成群,從而產生權威,權威要解決問題,人和動物不一樣,憑什麼你管我,憑什麼我服從你?在人類傳統社會的幾千年,「憑什麼你管我」的問題,能夠通過其他方式解決,比如傳統中國的天意、天道,在歐洲很長的中世紀,神學與君權此有一定聯繫。但是現代社會人類出現平等化趨勢,人與人之間都差不多,「憑什麼你管我」的問題就需要重新回答,盧梭是這方面最重要的思想家。


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專門提到合法性問題,也就是「憑什麼你管我」,權力和權威是兩個問題,有時你可以強迫管理,但是你沒有權威來管我,統治是不合法的。舉個例子,好比我一個人走到樹林,強盜拿刀威脅強迫交出錢,雖然非給不可,不給就可能被殺,但是我沒有給他錢的義務,他沒有要我錢的正當權利。盧梭說現代社會中所有人都是自己的主人,都是平等自由的,要想一個人服從另外的人,一定需要這樣一個政府的出現,每個人都能把自己的意志全部轉讓出去,形成公意,每個人服從公意,同時也自由,因為公意是每一個人個體意志的凝聚。一切政治的統治,除非是建立在人民主權基礎上,否則所有的統治都是不合法,不正當的。


這是現代社會政治統治非常難以克服的問題,因為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和別人一樣偉大,在這種狀況下,盧梭比較早的提到人民主權,是解決現代社會政治統治權威最重要的保證。


盧梭提出理論不久,西方就開始針對盧梭的思想進行反思或者批評,特別是英美的諸多學者,到二戰時批評愈演愈烈。


法國式的啟蒙和英國式的啟蒙不太相同,法國式啟蒙堅定強調人的理性能夠認識並改變客觀事實,能夠建立理想的政治制度。英國式的啟蒙,特別是蘇格蘭啟蒙運動,像休謨等人,在很大的程度上尊重傳統,認為人的生存不可能脫離傳統的,人依靠自己的理性構建理想的制度,是太狂妄的表現,理性的狂妄。


盧梭作為法國啟蒙運動最激進的代表,展示了激進主義思維的基本面,人類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理性,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而英國啟蒙強調人的理性有局限性,人不要對自己的理性能力估計過高,世界上的不幸也不完全是由制度造成。


西方對盧梭的看法不一樣,一派喜歡盧梭,一派喜歡洛克,英國學者認為盧梭的結果就是希特勒,而洛克的結果就是羅斯福和丘吉爾,這是對盧梭的典型描述。


我每一次讀盧梭的書都感覺到非常振奮,他確實把下層百姓所期待的理想社會和現實社會的不滿,用有一種高度感情化的方式表達出來。任何一個人如果有革命的願望,找盧梭沒問題。


李猛:李強老師在紀念盧梭的時機,不僅講了盧梭對激進主義和現代主權的重要影響,也隱隱對盧梭思想可能帶來的危險提出一些防範和批評。我覺得這和李老師的經歷有很大關係,李老師的博士論文研究嚴復,嚴復當年批評過盧梭,非常有影響。梁啟超最早也讚賞盧梭,在1901年撰寫過《盧梭學案》,1902年撰寫《民約論巨子盧梭之學說》。在回答其老師康有為對盧梭思想的質疑時認為,雖然盧梭思想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仍認為對中國可能是一劑良藥,只不過到了1903年他就改變了看法,說盧梭確實是一劑良藥,但葯能治病亦能生病,可能帶來新的病症。


社會不公促使今日中國向盧梭尋找精神訴求


「最近三五年盧梭思想可能對中國的思想和民情產生很大刺激,當今的平等主義訴求,民粹主義的情愫,實際上都和盧梭有關。未來如果不能夠建立一個較為優良的政體,盧梭的思想會重新產生更大的影響」


李猛:下面有請高全喜老師。


高全喜:盧梭誕辰300年,他的思想傳播到中國也有百年歷程,回顧盧梭思想在中國的流變,我感到愛恨交加。


盧梭的理想主義,對正義的追求,對平等的渴望,對人世批判的鋒芒以及內在心靈的豐富,展示人類精神的多樣,如此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敏感,可以說除天使、魔鬼之外,人類所能擁有的靈魂幾乎都聚於他身。對於這樣的偉大心靈,我們肯定充滿敬意。


但是,我們也會發現人類思想中確實內含一種悖論,人是不完善的生命,註定對理想的追求和對制度的設計,在理想與實際間存在內在差異。差異並不是說某一類人對,某一類人錯,而是把人類思想中的內在張力展現出來。回答盧梭的問題,我覺得在人間似乎是找不到的,沒有一個終極的答案。


隨著自己逐漸到中年,我覺得對盧梭的閱讀最好不要找一個正確、理性的答案,而是通過他來體驗理解體會人類本性中的內在悖論,也就是說,在人世間建立一個絕對美好的世界,人類是做不到的,實現不了烏托邦。但是,人又不甘於自己所處境況,那我們應該做什麼呢?在這點就顯示出英美思想的可貴性,它強調漸進,看上去不能夠一下子解決問題,也沒有痛快淋漓的感覺,像閃電一般把人世間缺陷徹底解決,而是在逐漸的改良中克服人的理性不足以及過於理想化的偏見,緩慢走向較為美好世界。


如果沉迷於英美思想,實際上又會產生另外一種悖論,人在世間除了細微工作,又有一種對絕對美好的內在追求,我們可以在盧梭的精神追求中找到一種寄託。在現實中多體會學習英美給我們的技藝,而在情感精神寄託方面,多去領略盧梭帶給我們的激動和光芒,我認為這是閱讀盧梭比較健康的方法。


以前總結盧梭思想得與失,往往直接指向盧梭與集權體制的關係,這一條線確實存在,雖然有內在的思想聯繫,但不能說盧梭直接培育專政,培育了希特勒這樣的人。盧梭的思想對現代西方社會有深遠影響,尤其是在二戰之後,盧梭思想有一種反彈,在希望重新克服資本主義內在缺陷的思想中可以看到盧梭的影子。


在中國,五四運動時期曾經接受盧梭的民權思想,到1949年,人民主權思想作為立國憲法的法理基礎,也能夠追溯到盧梭。從五四運動到1949年,盧梭給我們留下兩波影響。


盧梭強調主權是絕對的人民意志,但排除了利益。人類社會固然需要理想和烏托邦,但人的生活離不開利益,以及與此相關的經濟、社會、文化,與每個人的基本利益、情感、訴求、慾望密切相關。盧梭的政治理想排斥利益,訴諸絕對的公意,這樣的政治制度又如何解決人基本的利益訴求呢?個體有不同等級、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性別,千差萬別,盧梭沒有提供一個非常好的具體方案和制度設置。


無論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所帶來的一些災難性後果,近百年都領略過,所以,如何實現一個好的理想和具體可操作的制度,最後落實到每一個人,使他的利益和理想都能得以實現,個體權力不被國家主權架空,是盧梭留給我們的思考。


目前我有一個體會,改革開放30年,盧梭對今日中國有內在的刺激,因為在轉型社會中我們面臨很多重大問題,嚴重社會不公以及制度缺陷等等。這些弊端使得我們很容易從盧梭思想中找到一些精神訴求。


我認為最近三五年盧梭思想可能對中國的思想和民情產生很大刺激,當今的平等主義訴求,民粹主義的情愫,實際上都和盧梭有關。未來如果不能夠建立一個較為優良的政體,盧梭的思想會重新產生更大的影響。五四運動、建國以及改革開放30年,這三個面向的盧梭很值得認真思考。


對於盧梭,我一直比較矛盾,他追求平等、正義、純粹心靈,非常美好,確實符合人性,困惑就在於如何用合適的手段追求美好的東西,如果沒有有效銜接,會經常面臨人性的悲劇--追求美好的東西,往往導致較為災難的結果。上帝造人為什麼會產生這麼一個面向,讀盧梭的著作,我一直有這樣一個解不開的謎。


李猛:兩位老師年輕時都愛盧梭的思想,後來中年居家過日子,覺得還是應該站在休謨一邊,對盧梭稍加提防。中國比較關注的是《社會契約論》,主權為民等思想,同時,盧梭還提出最好的政治,應該是由有智慧的人統治,這一部分思想很少在後來受到重視。


社會制度假定人具有美德,是非常不靠譜的


「英美不把現代制度建立在美德基礎上,不依賴有美德的人,而盧梭的整個理論依賴有美德的人。人有美德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事,但在實際政治制度上假定人具有美德,就是非常不靠譜的」


李猛:下面談一下盧梭的教育觀。剛才李平漚先生也提到,《愛彌兒》(編者註:該書是一部哲理小說,同時也是一部教育論著,其副標題是《論教育》,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到進入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是盧梭著作中爭議最大的一本,同時,毫不誇張地說,到今天為止對整個現代教育在精神和理念層面影響最大的,也是《愛彌兒》一書。這本書的許多論述很能體現盧梭思想中的內在張力乃至衝突。


盧梭非常強調自然對教育和人性的重要,唯有教育出愛彌兒這樣的人,才可能建立起與社會契約論相適應的基礎,才可能構成社會契約論下的國家或者是政府。盧梭的教育思想與他的政治思想有特別緊密的關係。


《愛彌兒》集中針對布爾喬亞(編者註:法國中產階級的代名詞,代表著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社會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關係,表面是追求個人利益,實際上個體都是按照他人的意見在生活,社會是一個「意見的帝國」。盧梭希望人能夠在這樣一個世界中,真正保有一點自由,成為真正的自由人。這是《愛彌兒》教育理念與《社會契約論》政府理念間的內在關係。


其實,盧梭自己對於這樣一種教育能否在現代社會成功實現,信心並不特別大。盧梭寫過一篇小文章,談論愛彌兒受過教育以後會怎麼樣,當愛彌兒和蘇菲進入巴黎的社會以後,很快就墮落了,整個教育花費非常大的精力,但是一旦進入社會,沒法保持教育者所希望實現的自由。


高全喜:盧梭的所有著作都貫穿著公民教育,體現了一種不同於利己主義的共和主義色彩。現代西方並不是想像中完全自私自利的社會,英美思想和歐陸思想有很大差別,但是在道德領域反而有一種非常密切的聯繫,基本都有共和主義觀念,強調積極自由,重視公民美德在社會發揮重要作用。


我們一般所理解的自由主義,基本上是捍衛個人權利,通過法律保護個人權利,限制政府的職能,這是消極自由。(公眾號「無處不哲學」編輯推送)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面向,公民要有責任,充滿美德,承擔義務,同時建立公民社會需要從自然情感中培養,人並不只是自私自利,還有同情心。


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個人要做螺絲釘,自然情感被意識形態所壓抑。個人心靈的形成不是天生的,但怎麼能夠塑造出這樣的個體也是一個難題,讀盧梭的作品給我們提供公民美德常識的一個路徑。


李強:要想維持一個良好的政治,公民需要有德行,熱愛共同體,為共同體奮鬥,這是最核心的。盧梭在這點與英美思想的差別,不在於要不要培養有美德的現代公民,而在於英美不把現代制度建立在美德基礎上,不依賴有美德的人,但鼓勵有美德的人,錦上添花,而盧梭的整個理論依賴有美德的人。


人有美德是一件令人尊敬的事,但在實際政治制度上假定人具有美德,就是非常不靠譜的。比如英國的邊沁,就假定個人都是自私的,在此基礎上進行制度設計,而在已建立的制度框架下,盡量通過道德的、文學的、藝術的方式鼓勵人成為公民。


任何一個社會,如果人沒有美德,不能是一個良好社會。而任何一個社會如何在設計制度時,建立在人類美德的預設上,運作起來就會出現諸多問題。


盧梭在法國不算另類


「也許將來會有中國思想家講出一個不同於集權主義的盧梭,也不同於通常所說浪漫派的盧梭,而是中國人理解的西方思想脈絡中的盧梭」


李猛:儘管盧梭的思想與其他人有不同,但不能說盧梭在法國完全是一個另類。從盧梭自己的思想發展脈絡來看,他是在自然法學派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一個思想家。而其後的思想也對盧梭思想有所發展,比如康德對盧梭的繼承和發展,並稱盧梭是道德世界的牛頓,歐陸思想家中很多都承繼盧梭,他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只不過二戰以後的政治情勢,英美與歐陸對盧梭產生非常對立的理解。


對任何一個哪怕我們多麼喜愛的西方作家,我們今天在閱讀的時候也不能像當年,一會兒把他當做包治百病的良藥,一會又覺得他是萬惡之首,今天應該以更加平實的態度,結合自身政治處境,看這些思想為我們提供哪些新的可能性。


也許將來會有中國思想家講出一個不同於集權主義的盧梭,也不同於通常所說浪漫派的盧梭,而是中國人理解的西方思想脈絡中的盧梭。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處不哲學 的精彩文章:

鮑德里亞:完美的罪行

TAG:無處不哲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宋美齡與宋慶齡的平行老照片: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