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中國尚紅。


當我作出這樣的論斷時,實際上把中國作為了一個從時間上和空間上連續的實體,將某種近乎偏見的印象投射於時間的長河之中——在此,共和國的旗幟和古代宮女臉上的丹粉被放在了同樣的語境下,革命的熱情附身於敦煌的壁畫之上,來自於火焰和太陽的顏色在丹青長卷上彰顯自身。中國的紅色已然成為一種象徵,而每一個時代的渴望層層包裹在這樣的符號之上,不斷賦予著這種顏色新的內涵,也在不斷剝除著它舊有的隱喻。


如果仔細考察,會發現對紅色的青睞並非貫穿於這個東方文明的始終。以朝代而論,以紅為尊的統一王朝包括了周、東漢、隋、宋、明,而在其他時代,則崇尚其他的顏色。這種將顏色與政治相聯繫的傳統來自於中國的五行世界觀。在託名於先秦的文獻《尚書·洪範》中,五行被表述為「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火木金土的五行構成了中國世界觀中構成物質的五種基本元素,而這五種元素又分別對應著五種基本顏色,即黑、赤、青、白、黃。這五種顏色被命名為正色,正如物質由水火木金土構成,所有的顏色便由黑赤青黃白五正色所組合。而五行相生相剋的含義也被帶入了五種正色的象徵意義之中,而又由此進入了中國朝代的更迭。傳說中的夏王朝崇尚屬木的青色,而金克木,因此推翻夏王朝的殷商便推崇屬金的白色。火克金,取代商朝的周王朝便推崇屬火的紅色。這便是第一個以紅為尊的中國王朝。而以同樣的理由,下一個統一王朝秦朝選取了黑色作為自己的象徵,並進一步通過統一的法令將這種本屬於祭祀的顏色應用到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改正朔,易服色」,伴隨著政權的更迭,象徵政治權力的顏色也在不斷改變。可以說,直到20世紀下半葉,紅色才因其與革命與新政權的關聯,成為毋庸置疑的中國象徵色。然而,貫穿華夏文明的始終,紅色都在發生著重要的作用,從世俗的妝容和裝飾,到重大的禮儀與儀式,再到此世與來生的連接,都能看到紅色的身影。而紅色染料,則成為了貫穿中華文明始終的重要角色,中國古人從天然礦物中,從染料植物中,甚至從動物中提取出了各不相同的「中國紅」。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硃砂:正紅色的礦物染料


中國傳統中的五正色指的是黑、赤、青、白、黃五種顏色,也即現在所謂黑、紅、藍、白、黃五色。用現代顏色學的術語說,這五種顏色便是「原色」,其他所有的顏色便能使用這五種原色調製而出。然而,古代的中國人並不能如現代人般,知道色彩是特定波長的電磁波,所以這些「正色」實際上與原色略有出入,是以當時所認為的接近於原色的礦物顏料的顏色所定義。其中,正紅色的定義正來自於礦物染料硃砂。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硃砂礦


硃砂(cinnabar)又名辰砂,其化學組成是硫化汞(HgS),是汞的天然礦物,屬六方晶系。畫界把合成的硫化汞稱為銀硃(Vermilion),而在煉丹術古籍中也稱其為靈砂。硃砂的色澤鮮艷,但在自然界中還有另一種黑色硫化汞礦物,被稱為黑辰砂(Metacinnabar),是硃砂的同質異象體。在自然界的硃砂礦中,硃砂和黑辰砂時常混生,從而使得硃砂的紅色不純正。而用升華的方法可以提純混生礦物,升華後黑辰砂重結晶時會變為硃砂,從而得到這種鮮艷和穩定的礦物顏料。


中國自古是硃砂的重要產區。硃砂礦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中南各省,特別是貴州省。貴州硃砂礦有的發現於東漢,而在明、清兩代開採極盛。明洪武年間,曾大規模開採貴州銅仁萬山汞礦,盛時年產汞達千噸。這些西南地區產出的硃砂多數運到湖南西部的辰溪,再轉銷全國各地,辰溪成為當時辰砂主要的集散地,而「辰砂」一名也由此得來。對硃砂礦藏的大規模開採,可以追溯到秦朝。《史記》中記載:「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數世,家亦不訾??秦皇帝以為貞婦而客之,為築女懷清台。」說明秦始皇時期已大量從中國西南的巴州開採丹砂。硃砂礦物大多伴生於結晶的白雲岩中,少數見於地表,而大多數掩埋於地下。宋代學者蘇頌生動地記載了這種礦物的伴生現象和開採方法:「丹砂生符陵山谷。今出辰州、宜州、階州,而辰州者最勝,謂之辰砂。生深山石崖間,土人采之,冗地數十尺,始見其苗乃白石耳,謂之硃砂床,砂生石上,其塊大者如雞子,小者如石榴子??又似雲母片可析者,真辰砂也,無石者彌佳。」


除了開採天然硃砂礦,伴隨著煉丹術產生的人工合成硃砂的歷史同樣悠久。其製法也見於東漢方士狐剛子的《五金粉圖訣》中。而明代《天工開物》中則介紹得更加詳盡:「凡將水銀再升朱用,故曰銀硃,其法或用磬口泥罐,或用上下釜,每水銀一斤,入石亭脂(即硫磺)二斤同研,不見星,炒做青砂頭,裝入夆內,上用鐵盞蓋定,盞上壓一鐵尺,鐵線兜底捆縛,鹽泥古濟口縫,下用三釘插地鼎足,盛夆打火三柱香久,頻頻廢筆蘸水擦盞,則銀自成粉,其貼口者殊更鮮艷,冷卻揭示,括掃取用。」這段記載實際上包含了兩個階段的化學反應:首先是水銀(汞單質)和硫磺(硫單質)混合反應生成多晶的硫化汞,多晶硫化汞再通過升華重結晶,生成較純凈的硃砂。

中國人運用硃砂這種紅色礦物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中華文明發生的最早期。在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就發現了硃砂的蹤跡。距今7000年左右的甘肅秦安大地灣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紅色彩繪灰陶瓮和紅色彩繪陶盆,其邊緣部的紅色顏料經鑒定即為硃砂。而在距今六千餘年的河姆渡村遺址第三文化層中發現了漆碗,其器壁外均有薄薄一層色澤鮮艷的紅色塗料,這同樣來自於硃砂。由於硃砂在常溫下性質穩定,其顏色的持久性也是驚人的:這些穿越數千年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日用器物仍然呈現出硃砂所特有的鮮艷色彩。這些古人為何將器物以硃砂塗紅?這僅僅是一種裝飾性的顏料,抑或是被賦予了更多的象徵意義和宗教觀念?這些答案已經被時間的長河所掩埋,而今人只能作出主觀的臆測。有研究者認為,這些器物塗紅可能出於一種原始宗教觀念,此時紅色是血液和太陽的象徵,而進一步地代表了生命與力量。


這種猜測或許在其他的一些考古發現中得到某種程度的佐證:硃砂和諸如赭石等紅色顏料也大量出現在中華文明早期的墓葬之中。從舊石器時代晚期開始直到東周時期,中國的墓葬中大量存在在屍骨周圍或其身上撒上紅色粉末的習俗。丹砂是鮮紅色的,與血液的顏色相近。而古人認為人的死亡和血液的衰敗是同一個過程,由此,在墓葬中使用紅色顏料,或許與其祝禱死者在另一個世界中的永生有關。在墓穴中撒放硃砂,表示給予死者新的血液,賦予新的生命。而另一方面,由於硃砂是重金屬汞的礦物,其本身就具有殺菌抑腐的功效。這種效用也被古人所認識到,所以撒硃砂可以防腐和避邪,進而作為一種信仰而沉澱在人們的觀念和習俗中。


這種以硃砂為尊貴的觀念便也催生了對正紅色的喜愛。從西周到西漢的兩千年間,硃砂一直作為染塗貴重衣料的顏料。而代表著統治者最高權力的印璽,其所使用的印泥也正是來自於硃砂。除此之外,在繪畫和彩塑中,硃砂作為一種重要而珍貴的紅色顏料,也一直沿用至今。


硃砂紅是天然紅色中的極致,不過由於它的毒性,不能用於食品和化妝品,想要吃的紅穿的紅抹在臉上的紅,咱們智慧的祖先發現了下面出場的兩位自然界「大紅人」堪稱無毒無害的天然紅。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紅藍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為菊科一年生草木植物


|紅藍花:來自西域的腮上紅粉


除了來自礦物的硃砂,植物來源的有機染料也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被廣泛使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硃砂一類的無機礦物染料不同,植物有機染料穩定性較差,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氧化褪色,褪去最初的鮮艷。然而,由於來源廣泛,植物有機染料能夠大量獲得,不如硃砂那麼昂貴,從而使其能夠在民間的日常生活中被大量使用。


這類染料植物中最重要的是紅藍花。


紅藍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名紅花,是菊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以超過一米。紅藍花的名字最早記錄於宋代蘇頌所著的《本草圖經》,而同時期的唐慎微所著《證類本草》引述《本草圖經》寫道:「紅藍花,即紅花也,生梁漢及西域,今處處有之??葉頗似藍,故有藍名,又名黃藍。」由此可見,紅藍花是因其花紅似火而葉碧如藍而得名。


從西漢時期紅藍花被引種進入中原開始,中國就出現了在夏天田間火紅盛開的紅藍花海。由於需要統一管理,紅藍花往往連片種植。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記載:「五月種晚花,(春初即留子,入五月便種,若待新花熟後取子,則太晚也。)七月中摘,深色鮮明,耐久不黦(yuè,指變黃變暗),勝春種者。一頃花,日須百人摘,以一家手力,十不充一。但駕車地頭,每旦當有小兒僮女十百為群,自來分摘。正須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單夫只妻,亦得多種。」也就是說,紅藍花栽種容易,數人即可完成,但採花時節卻需要大量勞動力,所以到了豐收時節,周圍的少年男女們會來花田勞動,而他們所採摘的紅花則與田地主人對半分取。紅藍花從田間收取後,則需要進一步加工為紅色染料。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紅藍花所含色素為紅花素,其又分為紅花紅素和紅花黃素。其中紅花紅素在鹼性水溶液能夠溶解,而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會產生鮮紅的沉澱,這種沉澱被命名為「真紅」。而紅花黃素則溶於酸性溶液,在精製真紅的過程中需要過濾掉。(也許正是由於存在這樣的黃色,紅藍花又被稱為黃藍花。)關於紅花色素的精製,中國古人很早就進行了嘗試。《齊民要術》記載了精製紅花的「殺花法」,詳細說明了如何過濾紅花黃素,以及如何將紅花紅素做成「餅」加以保存的過程。這種「殺花法」經過進一步發展,在隋唐時期臻於成熟,並傳到日本等周邊國家,而「紅花餅」也在宋元時期之後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和推廣。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紅藍花為原料製作的胭脂


紅藍花中萃取的紅花色素,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它是婦女妝容中胭脂的主要來源。實際上,胭脂這個詞並非漢語中所固有,而是來自於北方游牧民族的語言中。所謂胭脂,又寫作燕脂、燕支、焉支,這種紅藍花所製作成的妝粉,實際正得名於紅藍花本身。晉代崔豹在《古今注》中考證道:「燕支,葉似薊,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以染粉為面色,謂為『燕支粉』。」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燕支正是紅藍花的土語稱謂,而其又進一步指稱了由其染色而成的紅色妝粉。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紅藍花並非中原的土產,而是由西域傳入。事實上,紅藍花屬於外來物種,原產於中亞,在西漢時自西域傳入中原。漢朝用兵匈奴,而匈奴在當時已大量種植紅藍花作為染料,甚至有地名「焉支山」即以盛產紅藍花而得名。據《史記》記載,當霍去病出奇兵攻破匈奴腹地的祁連山和焉支山時,匈奴就有民歌哀嘆此事:「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而當時也有人將紅藍花的傳入歸到了出使西域的張騫名下。據西晉張華《博物志》記載:「『黃藍』,張騫所得,今滄魏亦種,近世人多種之。收其花,俟干,以染帛,色鮮於茜,謂之『真紅』,亦曰『鮮紅』。目其草曰『紅花』。以染帛之餘為燕支。乾草初漬則色黃,故又名黃藍。」由此可見,不論這是霍去病用兵的功績,還是張騫外交的收穫,紅藍花在漢代時便已傳入中國,並迅速成為製作胭脂粉妝的重要經濟作物。而到了唐代,紅藍花的種植已經進一步遍及了全國各個地區。《新唐書·地理志》記載,靈州、漢州、蜀州、青州等地土貢「紅藍」。而《通典·食貨六·賦稅下》載,在唐天寶年間「漢中郡:貢紅花百斤,燕脂一升」。時至今日,這種來自西域的染料植物仍然在中國的土地上被廣泛種植和利用。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紫膠蟲:西南邊疆的珍貴饋贈


除了礦物染料和植物染料,動物來源的紅色染料也一直是中國紅的組成部分。如果說硃砂的紅是正紅,紅藍花的紅是真紅,那麼這種來自於東南亞的動物染料所呈現出的顏色也同樣非常接近這種紅色原色。這種紅色來自於紫膠蟲。


紫膠蟲(Laccifer lacca)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於昆蟲綱、同翅目、膠蚧科,是南亞熱帶特有的昆蟲,在世界上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印度及斯里蘭卡,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藏、廣東、廣西、福建、貴州、湖南、台灣等省區。紫膠蟲常常寄生於紫鉚樹上,靠吸食紫鉚樹的樹汁生存。紫膠蟲在生長數月後會分泌膠液包裹自身,進而構成膠殼,附著在紫鉚的枝條上,形成環繞枝條而飄有白絲的紫膠層。這層紫膠,在精製之後,便是上好的紅色染料了。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中國人利用紫膠蟲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晉代。晉人張勃所著的《吳錄》中記載:「九真移風縣,有土赤色如膠,人視土知其有蟻,因墾發以木插枝其上,則蟻緣而上,生漆凝結,如螳螂螵蛸子之狀。人折漆以染絮物,其色正赤,謂之蟻漆、赤膠。」文中所記九真就是今天的越南中部一帶,也就是說,在公元3世紀時,中國人已經在東南亞發現了紫膠,了解到這是紫膠蟲分泌的產物,並學會利用扦插其寄主樹木來大量獲得這種紫膠了。這種繁殖紫膠蟲、製造紫膠的方式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幾乎保持不變。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時至明朝,獲得紫膠蟲的方法依然未變:「紫鉚出南番,乃細蟲如蟻虱,緣樹枝造成。正如今之冬青樹上小蟲造白蠟一般。故人多插枝造之。今吳人用造胭脂。」當時的膠農們同樣是通過扦插來繁殖紫膠蟲的寄主樹木,然後在其上繁殖紫膠蟲。當紫膠在樹枝上結成後,便將這些枝條折下收集,進行銷售。之後的作坊再利用這樣的枝條來熬制膠質的紅色染料。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使用紫膠染料的紡織品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紫膠在食品和化妝品中廣泛地運用


唐代的文獻中記載了用紫膠製作紅色染料的方法。在王燾《外台秘要》中,他描述了熬制紫膠的過程,便是將收集到的紫膠和白皮一起搗碎,倒入沸水中,再加入胡桐淚、波斯白石蜜等材料,進而讓水反覆煮沸十餘次,使不溶的固體沉澱入容器底部,而上層就形成了粘稠的紅色液體。這層液體在過濾後,將毛絮或棉花一類的絮狀物加入其中,浸透後壓緊烤乾。反覆如此浸制烤乾六七次甚至十數次後,便得到了上好的紅色胭脂。如今出土的古代紫膠胭脂,便是這樣的附著在絮狀物上的赤紅色塊狀固體。


紫膠蟲同樣是被引入中國的外來物種。據文獻記載,紫膠蟲可考的最早產地是南亞。在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就已經出現了紫膠蟲的身影。古代產紫膠最多的地區為勃固王國,而精製後的成膠則運到蘇門答臘以交換胡椒。蘇門答臘的商人又將紫膠運輸經過紅海銷售給波斯和阿拉伯,因而這些地區便也把紫膠稱為蘇門達臘膠。


實際上,在地球的另一半,紫膠蟲的一種近親也在為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著紅色染料,這便是胭蚧科胭蚧屬的胭脂蟲(Dactylopiuscoccus Costa)。胭脂蟲與紫膠蟲不同,並不寄生在喬木之上,它的寄主是仙人掌類植物。這些胭脂蟲原產於墨西哥和中美洲,分布於秘魯、墨西哥、厄瓜多和智利等國家。胭脂蟲很早就被美洲印第安人所利用。在16、17世紀,西班牙人在胭脂紅工業中佔有壟斷地位。18 世紀中期,在墨西哥約有7 萬農戶生產胭脂蟲,每個家庭每年能夠生產7到15公斤胭脂,整個國家胭脂蟲產量超過1000噸。但在19世紀末,隨著化學合成色素的興起,胭脂蟲產業逐漸衰落。然而,進入20 世紀中期,隨著許多合成色素的毒副作用不斷被發現,並逐漸在食品、化妝品和醫藥上被禁,胭脂蟲及胭脂蟲紅的研究利用又受重視。如今,這類安全的紅色色素被廣泛運用在食品工業中。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化學狂人眼中的中國紅——來自大自然的紅色



紫膠蟲:「吃糖的時候別忘了我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與自然 的精彩文章:

《人與自然》歡迎投稿

TAG:人與自然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十大戰爭狂人,中國佔四席,不愧是最古老的戰鬥民族!
世界最厲害的八大戰爭狂人,中國有兩人上榜!
世界歷史上被稱為戰爭狂人的七大帝王,最後兩個是中國的
世界拳壇五大KO狂人出爐,中國泰森張君龍強勢入圍
全世界十八位狂人的奇葩收藏,最後一位中國大爺的收藏驚詫眼球
世界歷史上七大戰爭狂人,最喜歡發動戰爭,中國佔了兩個
世界歷史上被稱為戰爭狂人的七大軍事家,最後兩個是中國的
美國「生化狂人」給自己植入晶元
世界拳壇五大摧肋狂人揭曉,中國泰森張君龍強勢入圍
「我是13億印度人中的唯一」,紋身狂人把自己的眼珠子全染黑了
盤點世界歷史上的七大戰爭狂人:中國佔兩個
中國拳壇五大秒殺狂人揭曉,亞洲泰森張君龍引領重拳風暴
美國的電鋸狂人,他沖入森林化腐朽為神奇
中國歷史上的盜墓狂人,最厲害的是他?
自律狂人李冰冰 她活的美麗而自在
三國當中的作死狂人
英國殖民主義狂人,創建世界最大鑽石公司,狂言要殖民天上的星星
中國歷史上10大最變態的盜墓狂人
《戰狼2》中的大塊頭,摔角狂人抱團「跳槽」影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