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淺談乾隆通寶常見的幾種版別

淺談乾隆通寶常見的幾種版別

淺談乾隆通寶常見的幾種版別



乾隆通寶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複雜,可以參考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幣目錄》,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2-2.5厘米,重約2.4-4.8克。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文字沿雍正滿文錢式穿孔左邊有"寶"字,穿孔右邊鑄有各局名。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繼續執行通貨緊縮的政策。錢局較雍正時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三局,於乾隆五年時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製,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官方說是為杜絕私錢,實則無異於減重。「乾隆四十年時,私鑄情況日盛,各省官員出現盜鑄,政府對此無計可施,加上雲南銅產量逐年遞減,導致銅價飛漲,鑄錢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清政府繼而又採取了通貨緊縮政策,先後停鑄了寶直、大理、廣西、臨安等局,同時鼓勵商人從海外進口銅材。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私鑄雖有所減少,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交易缺錢,就出現了使用古錢的現象。到了乾隆五十年後,又相繼開了寶直等局,同時放寬了鑄錢的標準,所以導致乾隆後期制錢的質量參差不齊,大不如初的情況。此外在乾隆朝時期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寶」紅錢(也做普爾錢,「普爾」維語即錢的意思),是以新疆產銅為原料,在新疆地區鑄行的,此後各朝均有鑄行。

淺談乾隆通寶常見的幾種版別



一、「乾」字右邊一般是兩種寫法。一種是三筆「乾」較常見;另一種是兩筆「乾」,這種較少見。

二、「隆」字寫法較繁,一般有七種以上。1、「隆」字常見的是「生」字上面加一橫畫隆,叫「一生」隆。2、「生」字上面無一橫畫「隆」,這種「隆」較「一生」隆少見。3、「山」隆為兩種,一種是直角;另一種是橫畫長於豎畫,也叫「出山」隆,這種隆也不多見,與一種「金」字隆極為相似。4、「午」隆與「山」隆的不同之處是一為「午」一為「干」。5、「正」隆罕見。該錢「正」字頭上有一橫,相當稀少。6、「金」隆更為少見。此錢與「山」隆的不同之處是「山」的左右兩豎為點,而不是豎,特別稀少。


三、「通」字大體有四式。第一式為:角頭通;方頭通;三角通。


第二式為:「單點通」和「雙點通」。第三式為:「直尾通」與「翹尾通」。第四式為:「長尾通」與「短尾通」。


四、「寶」字分為:「圓點」寶、「豎點」寶、「三角點」寶和「7點」寶。

淺談乾隆通寶常見的幾種版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了別急眼 的精彩文章:

熙寧重寶折二錢折三錢鑒賞
北宋錢文書法及宋太宗親筆書法 至道元寶
續談袁大頭的另外幾種版別

TAG:坑了別急眼 |

您可能感興趣

淺談萬曆通寶版別
乾隆通寶珍罕少見品
明朝銅錢中最貴的一種——隆慶通寶
趙先生別具風味的乾隆通寶一枚
清錢之康熙通寶六:台桂陝雲漳,普通版別最貴的在這五個局
清錢之乾隆通寶三:再說最貴的乾隆寶台
話說乾隆無好錢-你真的認識乾隆通寶嗎?
李自成鑄幣:永昌通寶版別淺談
清錢之雍正通寶六:雲、泉、源三局,最常見的三個局
紹定通寶和紹定元寶,比較常見的南宋錢幣,也有國寶級品種
清錢之乾隆通寶七:做工不一、獨具風格的寶黔、寶雲局
古錢幣中的瑰寶「乾隆通寶」是什麼樣的?
清錢之乾隆通寶(三):再說最貴的乾隆寶台
清錢之康熙通寶(六):台桂陝雲漳,普通版別最貴的在這五個局
珍罕的「雍正通寶」鎮庫錢
金代稀見《興定通寶楷書細緣折三》銅錢珍賞
五帝錢中的乾隆通寶,塑造不平凡的古錢幣傳說
清錢之乾隆通寶六:福、昌二局錢吉利,做工也不錯
洪武通寶、常平通寶,你了解多少